现代与古典的的融合——浅论《歌剧院魅影》二十五周年版的舞台美术.doc_第1页
现代与古典的的融合——浅论《歌剧院魅影》二十五周年版的舞台美术.doc_第2页
现代与古典的的融合——浅论《歌剧院魅影》二十五周年版的舞台美术.doc_第3页
现代与古典的的融合——浅论《歌剧院魅影》二十五周年版的舞台美术.doc_第4页
现代与古典的的融合——浅论《歌剧院魅影》二十五周年版的舞台美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与古典的的融合浅论歌剧院魅影二十五周年版的舞台美术 孙伯翰 摘要:歌剧院魅影二十五周年版在xx年于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成功演出。这次演出中的舞美设计使用了大量如LED、投影仪之类的科技性设备。虽然歌剧院魅影中的LED大屏幕、投影仪在二十一世纪的舞台上并不新鲜,但它出彩的地方在于将这种现代的形式有机地与整个歌剧的古典气氛相融合。通过现代的手段来表现剧中充满古典主义色彩的情节。在音乐的应用上,歌剧也采用了古典主义的音乐形式与现代乐器结合的方式,给观众留下了经典的魅影之音,而在舞美上,这种古典与现代的契合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关键词:科技古典led绘景虚实结合多功能灯架 一、绘景的新生命,LED屏幕的充分运用 对于传统戏剧来说,由于受到绘景的限制,舞台上要表现多个不同场景很多时候只能采取通过典型情境下典型物件的更换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从客厅进入旷野,就是将沙发与茶几更换为石头、树木。而作为背景的画面,在许多时候都只能是象征性、写意性颜色的喷绘,“线条与色彩是布景的心脏”1,因而不同效果的布景艺术,代表了不同时代布景的特色。在古典主义盛行的17世纪,实景作为背景,三一律中的地点一致原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技术水平的不足考虑,即使是先进的转杆机械的换景方式在一场演出中所能进行的变换也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对于追求所谓“真实”的古典主义戏剧来说,采用实景的方式来进行写意,以象征的方法确定地点显然是不可行的,“于是一元化布景代替了多元化布景”2。这就造成了古典主义戏剧被束缚于有限的地点之中,缺乏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直接影响了这一流派戏剧的艺术魅力。歌剧院魅影的风格有着浓厚的古典主义的戏剧色彩,在大的方面,其舞美设计是与传统歌剧相似的,双层演出空间,乐队位于上层,演员位于下层,然而在这个舞台上,上层的舞台背景绘景是使用投影仪的方式,而下层的舞台背景绘景则使用了多块LED屏幕。 在下层演剧空间中,LED屏幕的使用使得原有的绘景得到了突破。在这部歌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背景LED所呈现画面的变化,地点也是在不断变换的,舞台可以在剧场中,可以是女主的房间,还可以是剧院地下的胡泊与魅影居住的房子。更加巧妙的是,其所使用的LED屏幕是可以通过远程操控进行伸缩移动的,它本身不仅仅是一个背景,也成了戏剧中的一个物件,一个有机的组成,它能变成镜子、变成大门,供女主角进入地下迷宫,还能变成地下迷宫中的蜡烛。这就使得束缚古典主义戏剧风格的地点一致得到了突破。以前的戏剧一般在换场之时才能对舞台上的物造型做大的搬动,但是,LED的使用却可以让同一场戏中物造型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同时这种布景的真实感十分强烈,更是减少了人为的对舞台上物造型的搬动,使得戏剧的过渡十分自然,让观众在观赏戏剧的过程中,审美更加流畅。因此,这个LED已经不仅仅是代替传统的绘景来作为背景使用了,它本身就是舞台上不可缺少的物造型。 在上层的背景使用的投影仪更是让剧场气氛具有真实感、动态感。魅影出现时,投影仪会伴随着声音而变换的恐怖的图像。同时上层背景也具有场景配合场景变换的作用。作为舞台演区的一个部分,上层空间表现的是相对较高的部分或者较远的部分,如剧中戏中戏里的远方迦太基军队的营帐、剧中剧院的天台,而这个景的切换就是靠投影仪所投射的图像的变换完成的。但是上层空间的变换显然不如下层空间变换得频繁,也不需承担作为舞台物造型的作用,因此,使用投影仪显然要比LED屏幕更实际一些,也更经济一些。 在这部歌剧中,前景实景与背景绘景虚实结合形成了视觉焦点的布景特点,比如,蜡烛,前景中的烛台是真实存在的,而背景中的蜡烛则是通过LED实现的。古典主义时期的剧场布景,自从法儿纳斯剧场之后,盛行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所以,从视觉审美的角度来讲,这部戏的布景是古典主义而非现代化的,但是却将现代的LED融入布景当中,来完善古典主义戏剧的视觉审美效果。 二、巧妙的多功能灯架 剧场中横在上层与下层演剧空间中的灯架可算是被导演使用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舞台上打光使用的灯架,也是剧情中的剧场里用于剧场人员工作用的架子。而且还能通过不断地向下移动来表现女主与魅影不断向下进入剧场下面的湖泊。这是一个相当创新性的应用。甚至,还被作为凶杀案的发生地。像进入剧场地下的湖泊与凶杀案这些比较关键的情节都是在这灯架上发生的,这个灯架可以说是除了上层与下层之外的第三层演剧空间。这个灯架不仅仅有着实际的作用,也有着充当戏剧中的物造型与戏剧中的演出空间的作用。作为传统的古典主义戏剧,剧场空间显然只有一处,演剧空间的上下的油泵升降台是在19世纪德国使用,“1833年奥地利的阿斯福利亚集团最早开发出升级台”3。但在歌剧院魅影中使用的升降台似乎是电动产品。通过这种现代的科技手段,不仅仅可以实现双层演剧空间,让演员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下层演剧空间进入上层演剧空间,更是可以利用灯架作为演剧空间进行创新。然而,舞台上下层在明场是有楼梯连接的,虽然用灯架缓缓下降是考虑到了要表现这段路程的漫长,但是实际上这个楼梯的距离也不短,用灯架下降来对这个情节进行表现破坏整个场景中氛围感。灯架的金属色与周围要表现的黑暗的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三、现代科技下道具营造的真实感 电脑控制的烟花也使得剧院大灯掉下这个场景显得更加逼真,烟花虽然是向上喷射的,但是在黑暗中,就好像大灯中掉下的火花一样。而剧中开头大灯闪着的灯光与灯上喷射的烟花更是使得恐怖的气氛更加真实。而魅影的法术也是通过电控火焰来实现的。在坟墓中的那一场,魅影在象征着力量的上层操纵火焰陷女主及其爱人于困境之中,舞台上四处喷出的火焰带来的效果是冰冷的道具所无法达到的。因此,用这种手段塑造的氛围感与场景是真实的,但是它又不同于现实主义的真实,现实主义强调的是舞台上物造型的真实,而不是气氛的真实,哪怕这种场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初一看,把此种真实归于古典主义文论中要求的真实也并不太妥,毕竟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所说的真实、可信并非从舞美设计论述,而主要从情节论述,即情节前后合理。从布景上可以理解为要求布景符合情节需求。但这么一来,火焰、闪烁的灯光是为了符合情节真实而非是现实中出现的事物进行塑造的,所以,可以说这种真实是古典主义要求的真实感,而非现实主义要求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音乐剧,其音乐感是带着很浓的古典主义色彩,甚至在其结尾上都是如此,魅影的理性战胜了情欲,放走了女主及其情人,带有浓厚的理性战胜情欲意味,这是古典主义结局。但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舞台上,却远没有这些科技支撑。所以这种舞美的渲染手段是对传统古典主义舞美设计的一种突破,而非简单结合。 四、结语 虽然歌剧院魅影首映于80年代,而二十五周年纪念版更是xx年才上演,但看完歌剧院魅影却再次领略到那种古典主义色彩的音乐剧给人带来的震撼感。这种古典主义并没有落后于时代,反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展现出其强大的魅力。在音乐上,这表现在将古典主义音乐与现代乐器相结合,但是在舞台上,这当然是与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帮助其进行舞美设计使其打破由技术限制产生的金规玉律息息相关的。更重要的是,这种现代科技几乎是与这部歌剧院魅影融合在一起,除了灯架作为楼梯这个环节略显生硬之外,几乎看不出任何违和感,这是十分难得的。这对于今天舞美如何表现出传统流派、甚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