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刮除术对小儿中耳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1页
腺样体刮除术对小儿中耳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2页
腺样体刮除术对小儿中耳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腺样体刮除术对小儿中耳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4页
腺样体刮除术对小儿中耳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腺样体刮除术对小儿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张风岩1黄相贞2 1.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医院妇产科,吉林白山134400;2.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总站,吉林白山134400 摘要目的探讨腺样体刮除术对小儿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xx年5月xx年7月份收取的100例小儿中耳炎患者进行诊治,其中有73例分泌性中耳炎,27例化脓性中耳炎。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50例。研究组采用腺样体刮除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小儿患者麻黄素液滴鼻,以及阿莫西林以防止患儿感染。对照组给予麻黄素滴鼻,阿莫西林口服以及波氏耳咽管吹张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进行2周治疗观察,结束后对患儿进行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愈率达到了92%,对照组治愈率为82%。两组患儿治愈率有显著差异.通过听力检测发现,研究组患儿的听力提高了30dB,对照组患儿听力提高了10dB。且研究组患儿术后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化脓性中耳朵炎37例中有23例治愈,有9例好转,有5例无效;分泌性中耳炎有73例中有57例治愈,有7例好转,有8例无有效。结论腺样体刮除术在治疗小儿中耳炎上安全有效,效果显著,且无并发症,术后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腺样体刮除术;小儿中耳炎;疗效观察 R729A1672-5654(xx)10(b)-0166-02 小儿腺样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给小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的,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小儿腺样还会慢慢萎缩,然后消失1。如果腺样在不断的肥大时,就会使得患儿的鼻咽部受到阻塞,而且还会压迫患儿的咽鼓管烟口,使得患儿的中耳腔内的气压同外界的气压不平衡,进而致使其鼓室负压,导致积液渗出,进而出现中耳炎2。当腺样体和鼻咽部受到感染的时候,病菌就会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腔中,形成化脓性中耳炎。为了减少患儿痛苦,应及时治疗中耳炎,本文对100例小儿中耳炎患儿进行了腺样体刮除术,观察该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xx年5月xx年7月收取的100例小儿中耳炎患者进行诊治,其中有63例分泌性中耳炎,37例化脓性中耳炎。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50例,对照组中有化脓性中耳炎患儿20例,研究组中有17例。对照组中有分泌性中耳炎33例,研究组有30例。研究组中有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4例,患儿年龄在4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岁。患儿病程在2个月4年间,平均病程1.8年。对照组中有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31例,患儿年龄为514岁之间,平均年龄8岁。病程最短的有1个月,最长的为5年,平均病程2.4年。100例中耳炎患儿在进行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鸣等表现。部分患儿伴有张口呼吸、鼻涕不止的现象。通过术前检查发现,100例患儿有39例出现鼓膜略混浊内陷问题,有36例出现轻度充血,其余患儿均有淡黄色液体于耳内。两组患儿的年龄、病程以及中耳炎类型物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临床表现 中耳炎分为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多表现为:耳流粘液性脓液、听力下降、耳道内清洗后有鼓膜充血、穿孔表现、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分泌性中耳炎:听力下降、耳鸣、鼓膜内陷、鼓膜光椎消失、鼓膜动度减弱、听力损失。 1.3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儿使用0.5%的麻黄素液滴鼻,口服阿莫西林,开瑞坦,行波氏耳咽管吹张术,治疗疗程为2周。对于对阿莫西林敏感的患儿可改为阿奇霉素。 研究组:100例中耳炎患儿,在进行麻醉后插管施以手术,先使用戴维氏撑开器使得患儿的口咽部全部暴露,然后根据患儿的年龄大小选择合适的腺样体刮除器械,勾起患儿的软腭,放入刮匙,刮除腺样体,使用手进行扪诊,确定已经刮除腺样后,使用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纱球,放在患儿的鼻咽部以压迫止血3。2min后,连续观察4h,如果患儿无出血可出院。 1.4随访 对两组患儿术后每周复查一次,总共进行四次电话随访。观察患儿脓液是否减少,鼓膜修复如何以及听力是否提高等。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需对其鼓膜的颜色、光锥改变以及鼓膜活动度等进行观察。 1.5疗效评定标准 患儿治疗结束后,通过使用电耳镜检查患儿的鼓膜,进行纯音测听,根据患儿的临床病史和听力等综合判定其疗效。治愈:患儿各种自觉症状消失,且对声刺激的反应增强。化脓性中耳炎耳内无脓且鼓膜修复正常。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光椎正常且听力正常,鼓室导抗图恢复到A型。好转:耳闷、耳鸣等症状明显改善,鼓室导抗图恢复到As型。化脓性中耳炎脓液明显减少但鼓膜仍有穿孔。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有提高但鼓膜动度较差,光锥仍不正常。无效:患儿听力没有恢复,且鼓膜标志不清,化脓性中耳炎患儿耳道内仍有脓液。治愈率=治愈+好转。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述,计数数据采用例数/百分率(n/%)的形式表述,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2和t方法进行检验,设定显著学水准为a=0.05,当所得P值小于0.01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愈率达到了92%,对照组治愈率为82%。两组患儿治愈率有显著差异.通过听力检测发现,研究组患儿的听力提高了30dB,对照组患儿听力提高了10dB。且研究组患儿术后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并发症。 其中,化脓性中耳朵炎37例中有23例治愈,有9例好转,有5例无效;分泌性中耳炎有73例中有57例治愈,有7例好转,有8例无有效。 表1两组中耳炎患儿治疗情况 3结论 本次研究在经过两组对比表明:腺样体刮除手术后中耳炎的治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腺样体刮除可能是因为解除了咽鼓管的机械压迫和阻塞,消除了炎症介质释放免疫功能紊乱的场所,而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4。本组研究中100例中耳炎患儿年龄均在415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咽鼓管的咽口位置是比较高的,咽鼓管的解剖特点为平、直、短,易受到咽部和鼻咽部的感染;因为小儿的咽鼓管的咽扣得位置较高,因此最容易受到肥大的腺样体的挤压和阻塞,给耳带来压力,鼓室出现积液,影响声音的传导,进而使得听力下降。因而进行腺样体刮除手术是十分必要的;在对100例中耳炎患儿及西宁腺样体刮除手术后,大部分患儿的中耳炎治愈较好,而且患儿的听力也恢复了正常。尤其是3岁以内的儿童正在处于语言学习的最为重要的时期,如果不加以重视,不积极的治疗,会影响儿童今后的听力功能发育,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育。此外,在通过腺样体刮除手术进行治疗时,由于腺样体的位置较为隐蔽,对于高于7岁的儿童要间接使用鼻咽镜或者使用指针触摸来诊断,如果要判断气道的狭窄程度可使用X线摄片对鼻咽部侧位进行检测。具体的方法为:在患儿鼻咽部侧位片上,以第二颈椎的上缘水平的气道宽作为基准,观察患儿的鼻咽腔后壁的软组织的厚度以及气道的压迫力。如果气道的受压低于1/3,那么就是正常的,如果低于2/3,那么腺样体为中度增长,高于2/3时则为重度增长。 当前,大多人认为腺样体肥大同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有研究者5认为,肥大的腺样体导致中耳炎是因为:增生肥大的腺样体压迫和阻塞咽鼓咽口,进而使得咽鼓管和中耳腔内的引流出现障碍;增生肥大的慢性腺样体炎是局部长期存在的感染灶,容易引起咽鼓管出现逆行感染;鼻腔以及鼻咽部的通气出现障碍使得咽鼓管的引流出现逆流,进而使得咽鼓管的正常生理被破坏;腺样体会释放出炎性的递质,诸如前列腺素、组胺等等,这些递质会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加强,引发咽鼓管和中耳黏膜出现水肿。因此,采用腺样体刮除术治疗中耳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我国的张卫东等人通过研究发现鼻咽部侧位的X线摄片同手术的结果符合率达到了95%6,张认为腺样体是人体咽淋巴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人出生后就存在,在7岁左右腺样体最大,10岁以后会慢慢消失。处于儿童期正常情况下,腺样体要参与机体的调节免疫反应,因此,传统观念认为需在4岁后进行手术。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中耳的非化脓性炎症,是中耳在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后继发的细菌感染而导致的免疫反应病理过程。在小儿中耳炎中,腺样体肥大是常见的病因。鼓室积液也是导致小儿致聋的一个原因,一般中耳炎导致患儿的听力下降分为轻度、重度传导性耳聋,重者会转化为重度传导性耳聋。在儿童期中,耳部的症状不会很明显,因此也常常被忽略掉了。因而,耳科医生要提高对小儿中耳炎的警惕性,除了患儿临床表现为耳痛、耳闷以及听力下降后要进行耳部检查以外,对于有鼻塞、睡眠时有打鼾且张口呼吸等现象的耳痛也应该进行耳部检查,以提高中耳炎的诊断。 白国荣等人在对200例小儿中耳炎进行腺样体刮除手术发现,手术刮除效果显著,且无并发症7,认为对于中耳炎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后无效时,应该重视对其的鼻咽部见检查,如患儿的腺样体肥大则需进行腺样体刮除手术,必要的时候可结合鼓膜穿刺手术,这样有利于治疗顽固性的中耳炎。 美国的Rosenfeld等人在报告美国儿童接受腺样体刮除手术发现,大多数儿童的手术指征是中耳炎8,提出在腺样体刮除手术中,通常是通过使用鼻咽纤维镜来清除残留的腺样体,以避免对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尤其是咽鼓管咽口,以及手术后的疤痕粘连。在进行腺样体刮除术中,可使用鼻内窥镜明视下操作,最大程度的减少组织损伤。因此,对于腺样体肥大的中耳炎儿童应该尽早的进行刮除手术。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研究以及与以往研究结果对比发现,基于中耳炎患儿的病因探索,得出腺样体肥大压迫是其主要的病因,因此应该及时切除。而且,采用腺样体刮除术在治疗小儿中耳炎上安全有效,效果显著,且无并发症,术后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秀君.探讨腺样体刮除术对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xx(2):222-223. 2徐纪英,张罗.鼻内镜辅助经口腔腺样体切除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xx(14):60-61. 3朱琳玲.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术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疗前沿,xx(15):77. 4张学军,周志励,王彦.内镜下鼓室置管及腺样体刮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75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xx,11. 5喻妮,韩红蕾,刘剑锋,等.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的影响J.中华耳科学杂志,xx(6):58-60. 6刘志明,董凯峰.鼻内镜下腺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