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息”的“放债”义探源.doc_第1页
“出息”的“放债”义探源.doc_第2页
“出息”的“放债”义探源.doc_第3页
“出息”的“放债”义探源.doc_第4页
“出息”的“放债”义探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息”的“放债”义探源 李轩 摘要:“出息”一词收录在汉语大词典中的义项共有六个,其中“放债”义与其余义项明显差别巨大,并且其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一种词义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因此,为了准确地探析出表“放债”义的“出息”一词的产生源流,我们首先尝试利用古代汉语语料库检索出与“出息”相关和相似的词和词组等语料;然后借助工具书,参考相关释义;最后,从字、词、词组三个角度对上述语料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得出表“放债”义的“出息”一词产生始末的更为合理的结论。 关键词:出息词义探源 马挺生先生认为:“探源”是词语释义的基本方法之一,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词语的含义。这有广狭两义,狭义的是指探求词语(主要是成语典故)的出处,广义则指探寻词语的原来意义。从词语释义的实用性需要出发的探源应是广义的,即既指出词语的(出处),又指出词语的原义。1在现代汉语里,“出息”一词主要是指个人的发展前途或志气。而在古代汉语中,“出息”的释义和用法则与现代汉语中的不太一致,这是因为不同时期的语法结构、语义特征以及语音形式决定了其内部结构和意义。 在汉语大词典中,“出息”共收录有六个义项,分别为:1.呼出的气息;2.收益;3.犹出挑;长进;4.个人的发展前途或志气;5.犹底细;6.犹出色;特别佳美。2但仅仅知道这些我们并不能真正考察出“出息”的“放债、出租”义的源流始末。所以我们尝试利用古代汉语语料库搜索相关语料,同时参考汉语大词典以及李文琦先生在佛经释词再续(六则)中的资料和观点等,对表“出息”的“放债”义的演变源流进行浅略的探析。 一、“出”和“息”的意义 说文:“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3由此可见“出”最初的意义与“进”相反,表示“从里面到外面”。由“从里面到外面”可以引申出“产出、产生”的义项。说文:“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4由此可见,“息”的本义是指“从鼻子进出的气息”。至于“息”表“利息”的义项产生的具体时间,我们无从考证,但因为字汇中收录有这个义项:息,今人出钱生子亦曰息。所以可以推测至少不晚于明朝。“出息”一词,是由“出”和“息”这两个语素组成的,至于它们是词还是词组,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李维琦先生在佛经释词再续(六则)中对佛经中表“放债和出租”义的“出息”进行了考证。我们在考证“出息”时,主要是以中土文献为主,佛经文献为辅。他在文章中提到:“在中土文献中,出息也有放债义。首见于史记及其注解。”5对此,我们的观点与李维琦先生有些出入,虽然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中“出息”相当于司马迁史记中的“出息钱”,但毕竟不能简单地划等号,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在下面进行探讨。 二、“出息”与“出息钱”“出息利”“出租”“出贷”的关系 周祖谟先生曾说:“我们要了解一个词的意义并且能够掌握它的用法,首先要从词的实际应用的例句中去了解词的意义和使用的范围,要注意一个词所指的对象是什么,这个词实在的意义是什么,它常跟哪些词连在一起用,一般在什么场合应用。其次要能取意义相近的词放在一起比较,来了解一个词跟另外一个词的区别。这样才能了解得透彻。”6为了更加准确地追溯到表“放债”义的“出息”的,我们尝试用与“出息”结构形似、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出息钱”“出息利”“出租”“出贷”进行比较。 首先,我们需要考证“出息”与“出息钱”“出息利”之间的关系。现分别举例如下: 孟尝君乃进冯驩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馀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於薛。(汉史记孟尝君列传)很明显该例句中的“出”与“息钱”构成了动宾短语,可以解释为“放债”,其中“息钱”指的是“利息和本金”。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汉史记孟尝君列传)此处的“息钱”指的是“利息与本金”。“息钱”与“出息钱”都存在,所以我们将“出息钱”分析为“出”与“息钱”构成的动宾短语是合理的。 谨具条件如后:一、官本债负,在京乞委提点司与府县及市易官,外道委转运司与州县,同取索逐户元请官本若干,经今多少年月合出息钱若干,逐户従请出官钱后来已纳到官本若干,息钱若干,通计本息已纳及元请官本之数,即便与放免。(宋栾城集)该例句中的“出息钱”同样是由“出”和“息钱”构成的动宾短语,但是意义却已发生变化。因为例中“出息钱”和例中“出息利”的主语不一样,例中的主语是债主,所以“出息钱”可以解释为“放债”。但是例中“出息钱”的主语是欠债的人,所以例中“出息钱”应该解释为“交纳利息”。同时我们可以判定出句中的“息钱”就是“利息和本金”,与“本息”的意思相同。 后求财物已,分别作四分。一分作饮食,一分作田业,一分举藏置,急时赴所需。耕作商人给,一分出息利。(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1,642,1,6)此例中的“出息利”与“作饮食”“作田业”“举藏置”所处的位置一致,因而其结构也应与之相似,所以与“出息钱”一样,句中的“出”和“息利”也是动宾短语,表示“放债”义。 通过上面的举例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出息钱”与“出息利”很有可能就是表“放债”义的“出息”的最初原型。因为它们结构相仿,意义相近,很有可能在双音化的影响下逐渐演变为“出息”。 其次,我们需要考证“出息”与“出贷”“出租”之间的关系。 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魏晋六朝北史)一方面我们赞同李维琦先生将该例句中的“出息”解释为“放债”。但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表示“放债”义的“出息”应该首见于此例,而不是史记,因为史记中收录的不是“出息”,而是“出息钱”。 家素富,在乡多有出贷求利,元忠焚契免责,乡人甚敬之。(魏晋六朝北史)此例中“出贷”表示借出去东西以获得利息,也可以解释为“放债”。 整饬常平仓,春以羡米出贷,秋收还仓。(民初清史稿下)此例中的“出贷”表示借出去多余的米。 春废劝课之制,冬峻出租之令,下未见施,惟赋是闻。(晋书温峤传)此处我们采用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即交纳租税。 我们要走了,房子说要出租,我们族里的人,那一个不争着来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此处的“出租”与上例不同,因为它们的主语是相反的,该例中的“出租”是指把自己的房子让别人使用,收取一定的费用。 江蓝生先生曾说:“用演绎的方法,根据汉语构词上和词义引申的上述规律考证词语的十分有效,具有普遍的适用性。”7我们利用与“出息”结构相同或相近的词或短语,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这五个以“出”字开头的词或短语,如果主语是债主,不管是“出息”“出贷”“出租”,都是以“收益”为目的的,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不同之处是他们交易的对象有钱和实物的区别,交易的手段有借和租的差异。如果主语是欠债的人,“出息”“出贷”“出租”中的“出”多有“交纳”的意思,只是交纳的对象有所差别,分别是“利息”“贷款”“租税”。 三、结束语 在汉语大词典收录的“出息”的六个义项中第一个义项,即“呼出的气息”是其本义,但没有“放债”义。通过对上述几个以“出”字开头的词和短语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表“放债”义的“出息”一词的形成,首先经历了由词组“出息钱”“出息利”到词组“出息”的过程,即双音化的过程;其次经历了由“词组”到“词”的过程,即词汇化的过程。不过“出息”的“放债”义在后来词汇中的运用逐渐少了起来,取而代之的则是“贷款”“高利贷”等。因为“放债”可以带来收益,故“出息”逐渐引申出“收益”的义项。至于“出息”的其他义项之间的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通过对“出息”的探源过程,我们清晰地发现“出息”一词的演变源流,其不仅在佛典中有“放债”义,而且在非佛典中同样也存在“放债”义,同时这一探源过程也有助于我们对词语演变规律的理解。 注释: 1马挺生:词语释义管见,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第115页。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491-492页。 34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