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批注让“教”为“学”导航.doc_第1页
借助批注让“教”为“学”导航.doc_第2页
借助批注让“教”为“学”导航.doc_第3页
借助批注让“教”为“学”导航.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借助批注让“教”为“学”导航 周丹萍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批注,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他们会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对话,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和发现。运用批注,学生可以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写出阅读心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的批注大致可以分为感受式批注、质疑式批注和评价式批注,当我们了解学生在预习时所写的各类批注时,可以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 一、感受式批注了解学生读懂了什么 如果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受。预习时留下的感受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于文本到底读懂了什么。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课,课始先让学生挑选预习时感受最深的一处与同学交流。有学生读出了作者那份愉悦的心情:“我觉得作者一定是很喜欢大自然的,因为他说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有学生关注到作者的遣词造句:“我也读出了他的愉悦心情。因为作者说与微风撞了个满怀,他用了一个撞字。我们平时撞上东西都是很痛的,我就不喜欢撞上什么东西。可是作者撞了后还有好心情。就像我们说的心情好时什么都好。”有学生关注到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这篇课文写得很有意思,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老桥、树林、山泉、泉水、瀑布、白云、花朵都当作人来写,说它们是作者的好朋友。”“我特别喜欢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用了很多的排比句,也用了拟人的手法,好像作者就是山中景物的密友,知道它们在想什么。”“我喜欢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把那座古桥说成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名望很大。这座老桥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个比喻很形象。” 这些感受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通过预习,加上原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已经有一定的高度,我们必须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让教学的预设起点与学生的实际起点相互吻合。 二、质疑式批注了解学生读不懂的是什么 学贵有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质疑式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还有什么读不懂的,以便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有近80%的学生在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暖”和“寒”字上打了“_?”教学山中访友时,很多学生在课题结尾处批注道:“为什么要用山中访友为题目呢?”“课文明明写的是花草树木这些山中的自然景色,为什么作者要说去访友呢?”又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金色的脚印时,有将近90%的学生对最后一句“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提出了质疑:“脚印怎么能说是金色的呢?” 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探索,这些问题不正是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吗?但不同的是,这的的确确是学生自己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经过思考所产生的,而并非教师有意提出的。 三、评价式批注一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评价式批注是着眼于作品中的某词、某句、某段,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会关注到全篇或某段的写作结构,抑或是某处某段的修辞手法等。 这种评价式批注大致包括两类,一种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例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后,有的学生写下了对詹天佑的评价:“詹天佑不怕困难,对工作高度负责,真值得我们学习。”学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有的学生写下了对鲁迅的评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另一种是对语言文字的评价,指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揣摩文章的结构、写作特点等。例如,有的学生在读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批注道:“一个绿字,让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江南。”有的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时写道:“野字用得太妙了,它概括出了索溪峪的自然美。”当读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时,有学生竟然这样批注:“看似结局很美,小女孩带着微笑离开人间,但这更体现出小女孩的可怜之处,安徒生真善于用对比的手法,以喜来衬悲。” 评价式批注反映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该文本理解的深度有多少。 (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312400) sp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