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特色.doc_第1页
浅析《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特色.doc_第2页
浅析《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特色.doc_第3页
浅析《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特色.doc_第4页
浅析《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特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特色 路晓肖冉 【摘要】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作为典型的文艺性综合副刊,一直以来秉承其雅俗共赏,平民化与高品位兼容的办刊理念,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而热情的读者,是北京晚报传承至今的传统栏目和特色副刊。本文从办刊思想、栏目设置、内容特色、语言魅力四个方面对五色土副刊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五色土副刊特色 我国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金庸先生也曾说“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由此可见,副刊在一份报纸中的地位之重,报纸副刊是吸引新读者,留住老读者的重要领地。 在数字化时代日益兴盛的今天,在纸质媒体被新兴数字媒体猛烈冲击的状况下,北京晚报依然能够坚守阵地,受到诸多读者的喜爱,引领北京报业市场,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在这中间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一、五色土副刊的办刊思想 五色土的名字源于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五色土,土呈五色,叫五色土。五色土副刊是自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以来一直保有的传统栏目,半个世纪以来培育了一大批忠实而可爱的读者,是很多读报人每天必看的栏目。 五色土副刊自产生之日起,就坚持做好文艺性综合副刊的本职工作,以坚守文学阵地为己任,坚持雅俗共赏、平民化视角和高品位文化理念相融合的办刊思想。五色土副刊既具有大众文化鲜活生活的语言外壳,又兼有精英深度文化的内在气质,并以其深刻的文字、真挚的感情、多变的风格以及对于生活深沉的感悟和思考,感染了每一位读者,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甚至积极向副刊投稿,努力参与其中,不断地以一片热忱之心为五色土的繁荣增砖添瓦。 二、五色土副刊的栏目设置 自xx年新年伊始,北京晚报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随之改版,崭新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改版后北京晚报的版面设置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五色土”版面突然“长个儿”了。“五色土”增加到了十几个版,内容上也有很大改变。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五色土副刊的栏目设置有:点睛、特稿、文娱关注、教育、闲事、名人食单、阅读、记录、连载、漫画、财智、人与法、养生、慈善等等。 栏目设置有一定灵活性,周一至周五都会有不同的栏目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固定栏目与机动栏目相结合,融入当下热门话题和公众关注焦点,如文娱关注栏目于xx年4月17日刊文国产都市剧为啥总时尚不起来,吸引广大年轻人的目光;财智栏目于xx年4月23日刊文办相亲会银行抢居委会的活儿,文章生动有趣,既得到老年人的喜欢,又吸引读者关注财经生活;养生栏目于xx年4月23日刊文大热天古人如何相聚等,激发当代文人的极大兴趣和猎奇心理。以上几个栏目文章均贴合当时社会热点话题,极大的丰富了副刊的内容,足够引起新老读者的关注和喜爱,看点十足,满足了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副刊增添了新鲜性和趣味性。 三、五色土副刊的内容特色 五色土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一是勉励自己要随时注意副刊的地方特点,二是督促自己要经常注意副刊的多样性。所以五色土副刊在内容上兼具文艺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多种风格相互辉映。多样化的栏目设置和内敛又不失活泼的文字,既有一定程度的新闻性和时代性,关注社会焦点,贴近民生底层,又坚持浓浓的文学色彩和不变的人文关怀。 关于五色土副刊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这两个因素是大部分读者选择这份副刊的主要原因。所谓“趣味性”,就是指读者对副刊上刊登的文章感兴趣,觉得文章有趣儿,因而爱看。“知识性”则是指人们在读过文章后,能获得一定的有益的知识。五色土副刊一直以来坚持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协调配合,既不失其丰富读者知识、扩展读者阅读视野的作用,又保留其活泼多变的文风体裁,不让人觉得报纸过于刻板无味。 此外,五色土副刊的特色还在于彰显浓郁的地方风情。身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近些年风雨变化的见证者,五色土副刊在对北京这个古都的观察与记录上从来都不敢懈怠,关于北京无论是好的变化,还是不好的变化,它都忠实的反映在了一张张都已发黄的旧报纸上,陈年旧事也罢,鸡毛蒜皮也罢,她都心里有数,都有迹可循。 五色土作为北京晚报的副刊,北京晚报创刊至今历史悠久,是北京市信誉度高、公信力强的报纸,过往的历史更是积累下来了其他报纸难以比拟的对北京的亲和力。北京晚报对于在北京的人们,早已不只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份对岁月和历史的怀念。而五色土副刊,在这长长的岁月里扮演了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把北京的喜怒哀乐,北京的起起落落,北京的边边角角都留在了这份报纸里,使副刊显得“京”味突出,每一期副刊留下的不仅仅是方方正正的铅字,更是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资源。 五色土曾在每周二刊出胡同记忆栏目,通过手记、消失的胡同等栏目,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淋漓精尽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曾在每周日推出的四合院,其开设的追寻、光阴专栏则以四合院为背景,极具北京地方特色,展现了人文关怀。 由于近些年北京改建,致使大批北京特色建筑、老北京符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纪念,为了不忘记,为了永存,五色土抓住一点一滴的时间,努力留住老北京的古都风韵。越来越多极有特色和价值的名人故居、老字号等正在一点点的消逝,也让越来越多的曾对这些怀有深厚感情的读者留下了遗憾,而五色土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供他们去怀念、回忆和铭记,抒发自己的感情。 目前五色土设置的栏目文娱关注和记录,也同样具有北京地方特色,记录北京的方方面面,激起读者的共鸣,努力从地理和心理上共同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添人情味。 四、五色土副刊的语言魅力 五色土副刊的发稿大体有三个,一专家学者、文化人;二报纸记者、;三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虽然五色土的稿件多种多样,但文章语言大都坚持文艺性和通俗性的原则。专家学者、文化人的文章,则多采选小篇幅文艺性较强的文章,最喜深入浅出,生动而富有韵味,顾及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平,不宜太过深入艰涩,如xx年4月23日的五色土/阅读栏目文章今天怎样读莎士比亚,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程朝翔所作,全文篇幅不长,但仅用了四个词:邪恶、爱、放弃、和解,就阐释了当代对莎士比亚作品做了重新诠释;本报记者、的文章,则比较着重社会性和娱乐性,要有看点,能吸引读者目光,紧跟社会热点话题,如xx年4月21日的五色土/记录栏目文章胡同之患,由本报记者谷多、刘航摄影报道,文章图文并茂,有力的揭示了胡同里存在的种种隐患,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广大读者的文章,则生活化很强,感情色彩较浓厚,能够引起其他读者的共鸣,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如xx年4月21日的五色土/闲事栏目文章导盲犬珍妮由读者投稿刊出,作者娓娓道来与中国首位女盲人钢琴调音师陈燕和她的导盲犬珍妮的故事,文章短小,温情脉脉,温柔的劝导“大家不要随意逗弄工作犬,他们是盲人的眼睛”。 五色土副刊整体的语言魅力在于,文章文艺性十足的同时又生动、通俗而有韵味,能够想读者之所想,符合广大读者的喜好和阅读习惯,所以一直以来受到诸多读者的偏爱和追捧。 总之,五色土副刊以其独特的办刊理念,一直坚持到如今并且受到无数读者的关注,这与整个工作团队以及所有喜爱这份副刊的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因为五色土副刊有着其他副刊所不具有的深厚文化积淀和独特办刊特色,所以即使现代社会新兴数字媒体风靡一时,可喧嚣过后,五色土副刊的不可复制和独一无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