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托班幼儿社会交往中亲他性心理的培养.doc_第1页
浅谈托班幼儿社会交往中亲他性心理的培养.doc_第2页
浅谈托班幼儿社会交往中亲他性心理的培养.doc_第3页
浅谈托班幼儿社会交往中亲他性心理的培养.doc_第4页
浅谈托班幼儿社会交往中亲他性心理的培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托班幼儿社会交往中亲他性心理的培养 江苏省昆山市绣衣幼儿园唐黎明 :G610:A:1671-0568(xx)24-0114-02 一、问题提出 与人交往,这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存的需要。从出生开始,孩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有了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最初是与父母或主要抚养者的交往,亲人与宝宝肌肤间的触摸、爱抚、眼神、手势的交流,使宝宝开始认识并喜欢上周围的人,感受到与人交往是一种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渴望更广阔的天空,他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 作为托班的宝宝们,他们开始进入一个小集体中,开始逐渐尝试与人交往,交往的欲望和兴趣也随之提升。幼儿园中的小朋友、老师、玩具都吸引着他们,不可避免地必将与这些发生交往互动。 但是由于托班宝宝的交往经验还远远不够,尽管他们喜欢跟人交往,有交往的兴趣,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经验。毕竟宝宝年龄小,接触社会的面还较窄,经历的交往还很少。在与人交往时,无法正确地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能正确地观察与了解自己,更无法准确地把握别人的心情和意图。 由于现在家庭教养方式或者幼儿园教育生活方式的不当,数量众多的幼儿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情绪和行为,如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有的孩子与他人交往感到紧张羞怯,以至于逃避与别人的交往而发展成孤僻的性格;有些孩子对待他人态度淡漠、冷淡,给人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印象;有的孩子在与成人或同伴交往时攻击性行为较多,对别人语言性攻击和身体上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所有物的攻击,在家庭或幼儿园中是常见的现象。 这些不良心理若得不到及时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尤其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与社会不协调不同一的心理,应该归因于儿童早期与社会不和谐的经验。因此,培养和塑造幼儿的亲社会心理显得尤为有价值。 二、对亲他性心理培养对策的思考 1.关注幼儿的内部因素。 首先,激发幼儿产生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幼儿的心智可塑性强,只要方法得当,多用鼓励的语言,多用奖励表扬的方法;少用打击他积极性、压抑他心情的语言,他们的交往热情是比较容易调动起来的。另外,注意运用正向暗示的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比如语言直接表述:“爸爸知道你想跟小朋友玩”“你说得很清楚”;用行动和表情表述:当知晓幼儿想出去与小朋友玩时,父母微笑着点点头,表示鼓励;还有态度表述、诱导性提问等方法。 其次,引导孩子体验成功交往的愉快。可以说,幼儿对成功交往产生的愉快的体验,是促使他继续产生类似行为的强化物。“强化与随反应即来的结果有关,主体对反应产生满意的结果,就产生正强化;不能满足需要或引起痛苦的反应,则是一种负强化,会使有关行为减弱。”“应让他们在良好行为与满意的结果之间建立联系。”所以,我们不应该吝啬对孩子的赞许。同时引导孩子说出在与别人打交道后的情绪体验,并与孩子产生共情和同感;进一步引导孩子回顾交往的过程,重新把体验过的快乐情绪表现出来,将起到奇妙的强化效果。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受欢迎的人! 2.关注影响幼儿亲他性心理发展的外部因素。 (1)家长必须改变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揭示出,儿童品德行为的形成,人际交往方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模仿习得,年龄越小对成人的模仿越多。因此,家长在日常社会交往中的方式是幼儿早期学习社会交往的楷模,也许,孩子很少说出“我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做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之类的话来为自己的友好行为作归因,但实际上这种想法在他们的内心存在着,正如他们常常说:“老师说”“爸爸妈妈说”可见,师长的言行对尚缺乏主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家长应该时刻意识到,师长之间、亲戚朋友之间、与公共场所的临时相关人之间说话的内容方式、行为所传达的内心思想感情都能被孩子感受和领悟到。 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是通过与家长的交往,从而学习到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应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及时对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父母还应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榜样,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良好、和谐、亲密的关系。父母粗暴、冷漠的态度会使孩子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及行为障碍。最后,父母对于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应给予大力支持,尽可能做到家园教育一致。 (2)幼儿园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幼儿同伴交往教育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与同伴关系的发展。 首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提高,教师之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幼儿以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 其次,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帮助和能帮助别人的情境,培养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使幼儿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机与持续交往的兴趣。一个宽松、充满了关心和爱的班级氛围,能够让幼儿轻松、愉快地生活在班级的大集体中,从而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充满自信。 最后,为幼儿创设独立交往的机会和条件,幼儿能参与的具体的交往方式,可以分成:日常生活交往:这类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交往对象都极为广泛,应该鼓励幼儿积极地与家庭成员交往、与幼儿园或邻居游戏伙伴交往、接待和拜访客人;必要的时候有监护地与陌生人交往,请幼儿买个小东西付付钱、问问路,都是既可行又很有益的方法。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过于保护的政策,不允许孩子到邻居家、不允许接受他人好意的馈赠,不准与陌生人讲话等,使得幼儿少了许多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们认为,与其禁止孩子做什么不如指导孩子怎么做。我们真的应该让孩子学会大胆地与他人说话,自己决定该不该接受他人的东西,自然地表达对他人的友善,使孩子能更好地接近社会、适应社会。在游戏中学习交往:游戏是幼儿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孩子们的共同游戏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合作分享、学会建议商量、请求和拒绝、学会感谢和道歉。比如,会选择游戏伙伴;想玩同伴的玩具时,会事先征求同伴的同意;冲撞了同伴,不经提醒会道歉;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只要教师、家长组织引导得当,无论是平行游戏还是合作游戏,对幼儿亲他性心理的形成都具有激发意义。特定的诱导式教学模式。我们深知,对幼儿说教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只有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灵活预设多种游戏、情境等,引导幼儿去体验、去参与,去感悟,才能使幼儿自主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我们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诱导式教学,针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情境表演等,触动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如在游戏:“蚂蚁搬家”中,通过个人搬运以及与同伴合作搬运两种形式,幼儿明白了,一个人做很累,也不好玩,和小伙伴一起做却感到很轻松,很有趣,还可以想出不同的好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如在游戏“建筑工地”中,看到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建构的作品,个别幼儿们跳跃着说:耶!房子真漂亮!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和大家一起欣赏漂亮的房子,夸奖大家的作品,使幼儿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与成就感,使幼儿发现因为大家的团结、合作帮助了别人而更加开心、自信。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通过多种游戏形式、情境表演等,引导幼儿积极体验与感悟,从而让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学会怎样与人交往。 (3)家园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