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觉察测试题及细目表(有答案)_第1页
xx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觉察测试题及细目表(有答案)_第2页
xx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觉察测试题及细目表(有答案)_第3页
xx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觉察测试题及细目表(有答案)_第4页
xx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觉察测试题及细目表(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XX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觉察测试题及细目表(有答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七年级科学 (下 )第二章检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0 分 )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5m/s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2.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3通常人 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在医院、和学校附近,有如图所示禁止鸣喇叭的标志, ,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边设置隔音墙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4.如图所示,主要体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2 / 9 5.在公共场所 “ 轻声 ” 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 大声 ” 叫喊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 “ 轻声 ” 和“ 大声 ” 是指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 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斑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7.电视机的遥控器用不可见光红外线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图所示,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纽,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 ,这是利用了() A 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8.所示的几种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9 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 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大脑(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形成3 / 9 听觉 10.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微微张开口,其目的是() A、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c、减缓紧张的情绪 B、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以防鼓膜受损 D、避免出现呕吐 11.下列事例属于平面镜成像应用的是 12.光污染已成为 21 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 80%反射,长时 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折射 13.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 白 上 衣 、 红 裙 子 的 演 员 身 上 , 观 众 看 到她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 ,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 ,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 ,裙子呈黑色 14.人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是不发光的物体能() A.吸收照射的光线 B.反射光进入人眼 c.使人的眼睛发光 D.物体发出红外线 15.如图所示的双塔相片是小华在桂林市杉湖上用相机拍摄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4 / 9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16.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这个凸透镜 25cm 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17.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路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小强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B.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c.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D.眼睛正常,无需配戴眼镜 18.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c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5 / 9 19.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20.小孩在嗅柠檬的同时吃苹果,会产生怎样的味道? () A 苹果味; B 柠檬味; c 无味; D 苹果和柠檬混合的味道。 二 .填空题 (每空格 2 分 ,共 16 分 ) 21.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_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_。 22.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 _的振动,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 _传播的。 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钓鱼时,鱼会被岸上的叫喊声吓跑,说明 _能传声。 24.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 “ 小于 ” 、 “ 大于 ” 或 “ 等于 ”) 。 6 / 9 25.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 _作用,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 _。 三 .作图题 (本题共 4 小题 ,共 14 分 ) 26.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 45 度角照射。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射到水面后的传播路径 。 (3 分 ) 27.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 S, S 发出一束光射到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点 A,请作出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3 分 ) 28.如图所示, o 是 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 AB 在该平面。 (3 分 ) 29.请在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 分 ) 四 .实验探究题 (每空格 2 分 ,共 24 分 ) 30.某科学兴趣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 “ 光的反射定律 ” 。 (1)如图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 动 小 铁 板 上 就 看 不 到 反 射 光 线 , 这 说 明7 / 9 _。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 A0 与 oN 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上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光反射时,_。 (写出一点即可 ) (3)在如图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 B0(即逆着原反射光线 )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 oA 射出,这说明 _。 31.小明做 “ 观察平面镜成像 ” 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块透明的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 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A 和 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 (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_环境中进行(选填 “ 较明亮的 ” 或 “ 较黑暗的 ” ) ( 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 A 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 _造成的。 ( 3)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移动蜡烛 B。从玻璃板的前面进 行 观 察 , B 始 终 不 能 与 A 的 像 重 合 , 原 因 是_ ( 4)选用两段相同的蜡烛用于比较物与像 _的关系。 ( 5)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 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_(选填 “ 能 ” 或 “ 不能 ” )接收到烛焰的像。 32.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老师要求他观察物距等于 5cm 时烛焰所成的像。实验8 / 9 时,他将点燃的蜡烛移到物距为 5cm 处(如图),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只有光斑(图中未画出)。 ( 1)下列关于光斑的说法正确的是: _(选填 “A” 、“B” 或 “c” )。 A.光斑是烛焰所成的实像 B.光斑是烛焰所成的虚像 c.光斑是烛焰发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 2)为了观察物距等于 5cm 时 烛焰的成像特点,请写出接下 来 的 操 作 步 骤 :_。 (3)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 _。 实验序号物距 u/cm 焦距 f/cm 像距 v/cm 1 15817 21030 31260 (4)若他将物距调整为 20cm,要想演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他 应 在 上 表 给 出 的 三 个 透 镜 中 选 用 焦 距 为_的凸透镜。 9 / 9 五 .计算题 (共 6 分 ) 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