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风险分析与防控策略研究——从后备人才输入困境谈起.doc_第1页
竞技体育风险分析与防控策略研究——从后备人才输入困境谈起.doc_第2页
竞技体育风险分析与防控策略研究——从后备人才输入困境谈起.doc_第3页
竞技体育风险分析与防控策略研究——从后备人才输入困境谈起.doc_第4页
竞技体育风险分析与防控策略研究——从后备人才输入困境谈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竞技体育风险分析与防控策略研究从后备人才输入困境谈起 吴玲敏 (湖南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通过对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入的风险因素分析得出:运动安全、高淘汰率、就业困境以及竞技公平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家庭对子女从事竞技体育态度和选择.文章认为:加强体育科学化训练水平、搭建平台实现退役运动员向全民体育方向转移、加强训练主体软实力建设、完善运动员保障体系以及优化体育环境是解决人才输入困境的重要出路. 关键词:竞技后备人才;输入困境;出路研究 :G80-05:A:1673-260X(xx)05-0171-02 当代竞技体育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更是后备人才的竞争,实现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需要一支数量稳定、能力突出的后备人才队伍.然而,近些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招生日趋困难,一些中等运动技术学校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不利局面.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其输入困难必将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从竞技体育风险角度切入,在全面梳理竞技风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从而为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内部风险因素分析 1.1运动安全 竞技体育是名副其实的风险职业.竞技项目以挖掘人体潜能为基础,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想,这实施一目标的过程中,必然出现超负荷的运动训练与极限、超极限强度的竞赛活动,若长期违背人的基本生理规律,定会引发运动员的潜在的生理危机.规则的不断改变,在对技术难度、比赛精彩程度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对运动员生理与心理承受能力的冲击.极限强度极易导致运动损伤.学者在对我国优秀运动员运动的调查中,伤病问题已成为影响运动员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3. “桑兰事件”“汤淼事件”是运动安全事故在训练和竞赛中极端个案4,5体现,但从社会影响看,网络和其他新闻媒介无形中导致的社会放大,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在子女的职业选择时,基本也会从长远角度出发,从职业风险角度来权衡.安全因素成已成为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1.2成材率 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历史性进步,我国也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从1952年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xx年底,我国竞技体育共获得了3176项世界冠军6,竞技体育运动员在赛场上辉煌表现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树立奋进的榜样和精神动力. 竞技体育竞争激烈,比赛中仅有一位或者一队选手会成为最终的优胜者,其淘汰率之高,是名副其实的风险职业;其次,与美国“桶形模式”相比,我国“金字塔”培养模式底部大,顶端小,意味着更高的淘汰率;再次,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结构失调,梯队建设基础薄弱,成材率低.从相关资料了解到,目前,我国三线队伍向二线队伍的人才输送率为6.1,而二线向一线的输送率仅为1.967.竞技项目训练周期长,时间跨度大,与学校基础教育阶段重合.目前,国内很多体校的后备人才培养落户学校,开始走“体教结合”的培养道路.然而,高淘汰率的项目风险与受教育阶段冲突问题也影响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从事竞技体育的选择. 2外部风险因素分析 2.1就业困境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层次分为五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8.只有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需求.从历史实践看,我国竞技体育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安置政策. 2000年,我国开始启动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安置政策的改变使得职业运动员安置难度逐年下降,很多中等运动技术学校运动员无法通过政策性的安置实现就业,在自主择业上,由于职业运动员文化程度较低,在竞争中无优势可言.尽管个别省市出台了一系列的退役运动员安置法规,安置问题仍然难度很大.工作安置问题引发连锁恶性效应,竞技后备人才招生在失去就业安置政策下日趋困难.xx年,教育部在部分省市取消了高考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加分,无疑为后备人才招生和培养带来了新的隐忧. 2.2体育运动的公平问题 公平竞赛是体育的标志性特征,公平问题贯穿运动员训练与竞赛全过程.然而,在运动训练与竞赛领域,运动员兴奋剂事件、个别体育官员、教练和裁判营私舞弊行为,在社会中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体育官员、教练、裁判和运动员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选择放弃体育道德品质和诚信素质,是对体育公正精神的公然践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家庭对竞技体育的信任,对竞技后备人才招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风险防控策略 3.1科学化体育训练过程,提高成材率 早在北京申奥之初,我国代表团就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奥运理想.科技服务体育,带来了体育成绩的高歌猛进.在目前的高水平体育训练中,科技更是无处不在,从科学选材、训练过程的监控与评价、训练后的营养补充与体能恢复、竞赛阶段的体能与心理调整,无不渗透着高科技的力量.然而在基层体育训练中,由于缺乏相关的监测和监控设备,科技化还只是空谈.因此,国家应加大科技投入资金,在专业运动队和基层训练阶段,加大投入力度,科学监测运动训练全过程,提高选材率、成材率,实现成才的桶型结构的转移,极早淘汰潜质不足运动员,并为其创造其他出路,降低竞技体育的风险. 3.2体育训练主体软实力建设 近些年,我国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师资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也存在高端师资比例偏小、教练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合理、队伍梯队建设不完善等现实问题.竞技体育的主体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教练员的水平决定了运动员发展空间.作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能以基础学科为指导,熟练运用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及时、合理地控制并疏导比赛中运动员心理问题,能对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预与调控.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体育教练员培训工作执行力度,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聘请高水平的专业人员进行定期讲座与实践指导,并对教练进行不同批次的职中培养,提高教练员们对现代体育训练理念、方法与手段认识;完善教练员奖励与保障机制,提高教练员的工作热情与激情,免除其的后顾之忧. 3.3拓宽多元化职业培养,实施部分优秀运动员的合理分流 xx年10月24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的思路构想.相关部门加强合作,扩大就业领域、广开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发展产业来促进运动员的再就业.xx年,湘潭大学与湖南省体育局羽毛球运动中心合作,共同培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育局负责为湘潭大学输送高水平体育人才,湘潭大学负责运动员的高等教育.这一举措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新的出路.国内多所体育院校也陆续开设相关专业面向高水平在役人员,对高水平的运动员实施了合理分流. 3.4搭建平台,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良性对接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xx年发表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群众体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建设体育强国的要求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人均占有数量都相对偏低,一线从事健身服务指导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指导水平整体不高,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9.竞技体育运动员接收过正规的体育教育与训练,熟悉体育锻炼理论和方法,是潜在的、优质的体育人力资源.因此,搭建合作平台,对退役专业运动员进行相应的再就业培养,引导部分竞技体育退役运动员向群众体育转移,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体体育良性对接,是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双赢的重要途径. 3.5完善运动员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运动员保障体系,首先是要实现就业保障,单位应该依法为退役运动员包括就业、生活、医疗以及养老等全方位保障.建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确保退役运动员选择任何一家单位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其次,为职业运动员提供更好、更优厚的福利待遇.一是医疗,运动员医疗待遇应该有补充的医疗保障体制,二是补充的意外伤害保障机制,弥补普通的工伤保险之不足. 3.6严惩体育腐败,创设公平环境 体育腐败是竞技体育良性发展的毒瘤.它破坏了公平竞争的体育环境,打击了公平、平等、诚信等意识,败坏了社会风气,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阻碍作用.严惩体育腐败,净化体育人文环境,对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创设公平环境,应从立法的角度对体育腐败进行定性和追责.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体育腐败的犯罪成本;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确保各方的利益均衡;设立相关的监督部门,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对体育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 参考文献: 1李烁.对我国甲A女篮队员的运动损伤现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xx.5-9 2叶松.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xx,(2):82-84. 3朱章标,鹿红宁,等.中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原因及防治J.中国体育科技,xx(1):43-45. 4桑兰受伤事件回顾.医学论坛网OB/OL.cmt./detail/62851.html. 5男排新闻.腾讯首页OB/OL.sports.qq./a/xx0623/000047.htm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78-xx)OB/OL.stats./tjsj/ndsj/xx/indexch.htm. 7金玉,潘绍伟,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xx(5):82-85. 8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好搜百科OB/OL.baike.haosou./doc/2102592.html. 9中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面临的5大挑战.中国日报OB/OL.chinadaily./hqgj/jryw/xx-01-17/content_4978042.htm. 10凌平,王清.论体育运动的风险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