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言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_第1页
文化,文言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_第2页
文化,文言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_第3页
文化,文言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文化,文言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 文化,文言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 以核舟记教学为例 甄方园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解决“言”和“文”的问题。“言”是指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掌握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文”是对文章主题与思想的把握,体会文本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多地关注“言”,让原本饶有趣味的作品,在师生的共同肢解下,只剩枯燥乏味的字、词、句,进而忽略了“文化”的教育功能。 核舟记一文的教学,“ 言”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文下注释详细,学生可通过归类总结与对比分析,理解与掌握字词;那么,怎样解决“文”的问题呢?细细盘点起来,这枚小小的核舟,承载着这样的文化信息: 第一,核雕文化。据核工记载,明末清初核雕工艺堪称一绝,核雕精品是当时江浙一带缙绅商贾的热门藏2 / 4 品。桃、橄、杏等果核经民间艺人巧手精雕,成了扇坠、念珠、手串等装饰品,核舟是当时奇货可居的艺术珍品。在核雕中,橄榄核雕最为常见,桃核舟最为名贵。从选料到设计布局,再到雕刻完成,需要艺人具备超乎想象的耐心和近乎传奇的技艺。民间自古以来一 直把桃木奉为祛邪扶正、避凶趋吉之物,如桃符、桃梗等,因而桃核舟的产量屈指可数,为宫廷秘藏,贵比金银。所以,桃核舟被视为果核雕刻的禁区,当时能雕刻桃核舟的大师寥寥无几。 第二,名人文化。这枚核舟以“大苏泛赤壁”为主题。苏轼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大家学过他被贬黄州时所作的记承天寺夜游,而核舟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字,恰出自苏轼被贬黄州时另外两篇文章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此二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作者长期被贬而又能自解其愁的仙风道骨。 第三,宗教文化。苏轼政治上坚持儒家的人世精神,在生活上则更多地持有庄禅的旷达态度,执着超脱,无往不可。事实上,苏轼前后赤壁赋中,并未提及鲁直、佛印二人,但王叔远并没有拘泥于苏轼夜游赤壁的原型,而是通过大胆的想象,独具匠心地创造了一个似不真实、却又令人3 / 4 深信不疑的艺术品。他“安排”黄庭坚与他们同游赤壁,合乎艺术的真实。而船头又安排了和尚佛印,也不是无稽之谈,因为苏东坡的世界观非常矛盾复杂,他不仅对儒家思想、道家哲学深有研究,而且也精通禅学,与和尚往来频繁,关系密切。可见王叔远对苏东坡的宗教信仰了如指掌, 想藉此刻舟,有所披露。 至此,核舟记一文的教学,就不是单纯的“言”的内容了,更不是简单的“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高超技艺的赞叹”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所能包容的。语文教学需要有文化培育。文言文形式典雅、内涵丰富,是古人思想精髓的集结。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如是说,“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依赖于“言”与“文”的紧密结合,二者不可或缺;重文言字词解释、轻文章内涵感悟是舍本逐末;忘却了“工具” 之外的清风明月、秦砖汉瓦,忽略了内在的文化追求,文言文教学就会失去其灿烂的本色。 因此,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言”尽之后,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终结,还应该把文学史上的灿烂图画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语言文字再次感受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