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读《一颗枣核该有多重》_第1页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读《一颗枣核该有多重》_第2页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读《一颗枣核该有多重》_第3页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读《一颗枣核该有多重》_第4页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读《一颗枣核该有多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读一颗枣核该有多重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读一颗枣核该有多重 董旭午 (江苏省泰州中学, 225300) 摘要:教学枣核一课,洪宗礼老师先是故意置疑、激疑,接着又故意漏读错读几个看似不太重要、实则不可或缺的词语,并要求学生找出来,由此把学生导入一场深入、多维的思辨中,深入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这种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是洪老师一贯的主张,更是他一辈子坚守的理念。 关键词:文本 情感 文字 洪宗礼老师手托几颗生枣核走进课堂,问:它重不重? 学生众口一词:不重。 2 / 6 洪老师说:它究竟是重,还是不重,答案在枣核这篇课文里。 洪老师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要学生一一指出老师读错读漏的词、句。 漏读了航空信的航空,再三托付的再三,东西倒不占分量错读成东西倒没有分量。 洪老师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是航空信?为什么要在托付前面特别写上再三二字?请用简洁、明白的话参加讨论。 写信人在美国,急着要家乡的生枣核,所以寄航空信给就要动身访美的作者,航空信能表示写信人心情急切。 那位旧时同窗生怕作者忘记带枣核,所以,托付了一遍又一遍。再三托付可以反映写信人的殷切心情。 两位学生的发言简明扼要、有理有据,有说服力。洪3 / 6 老师请学生继续讨论:东西倒不占分量为什么不能改成东西倒没有分量?学生阅读课文,准备发言。 不占分量,是说枣核好带。这是作者从旅行的角度说的。读过课文可以知道,几颗生枣核,寄托了那位旧时同窗热 爱家乡、热爱故土的感情,它的分量是很重的。如果说没有分量,那就不对了。 我同意刚才同学的发言。不占分量,是说枣核个儿小,好放好带。表面上看,它分量不重,但骨子里它的分量很重,它寄托了海外华人热爱家乡、热爱故土的感情。 学生都笑了。洪老师故作惊讶:为什么笑呢?他的发言有什么不对吗? 他的发言,同别人的话重复。 洪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噢。如果认为别人的观点是对的,可以表示同意,但不要重复别人的话。应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加以说明 。请联系课文,继续讨论我们提出的那个为什么。 4 / 6 那位旧时同窗,离开祖国快有半个世纪,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还忘不掉家乡的枣核,这说明枣核在他心中,不是没有分量,而是很有分量。 那位旧时同窗,在机场得到了几颗枣核,就托在掌心,这个托字,也说明枣核很有分量。 我不同意。托在掌心,这个托,不是说明枣核很有分量,而是反映那位老人对枣核的爱惜、珍惜,课文上是这样写的,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贵重是说贵,不是说重 。所以,这个托字,是表现枣核在那位华人心中的分量很重,价值很高。 学生频频点头。 洪老师也表扬道:这位同学否定别人的意见说理充分,同时注意态度,不讽刺挖苦别人。很好。 我补充一点。那位美籍华人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他想旧历年,想总布胡同里那棵枣树,他托作者带几颗生枣核,是要试种一下,这就说明这几颗枣核的价值,5 / 6 超过了家庭和事业,超过了各种新式设备。 我也补充一点。 (语文教学论文 )刚才几位同学都是从那位华人的角度来谈枣核的,我想从作者的方面来谈枣核。课文开头,作者说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听旧时同窗说了思念家乡、想念总布胡同院里的枣树之后,作者在课文最后说,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可以知道,枣核在作者的心中也是很有分量的。 洪老师带头为他的发言鼓掌,课堂一片活跃 枣核这篇课文中,那位友人(美籍华人)的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总 是想旧历年,想总布胡同里那棵枣树,所以托作者带几颗生枣核,是要试种一下。可见,在那位友人的心中,这几颗枣核的价值远超过了他的家庭和事业,也远超过了家里各种新式设备和全家人富裕舒适的生活。这个价值是什么呢?那就是海外游子心中那不老的根 那份真挚的思乡情!这份真情不仅在那位友人的心里十分地重,在作者的心里也是同样的重: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6 / 6 这份浓重的思乡情,就蕴含在课文的情节和语言之中。教学中,是教师自己先品味出来而后再倒给学 生,还是教师引导学生披文人情、独立走进那位友人的心灵去自主品味呢?洪宗礼老师选择的是引导和自主 他先是手托生枣核,问学生重不重,这是在故意置疑 枣核当然不重了,又是在故意激疑 到底怎么回事,学生一定很想去问个究竟。接着,洪老师读了课文第一段,要学生一一指出老师读错读漏的词、句。这显然也是故意为之、无疑置疑 因为许多学生读书习惯不佳,总是像匆忙赶路似的,很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