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赣南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doc_第1页
浅析赣南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doc_第2页
浅析赣南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doc_第3页
浅析赣南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doc_第4页
浅析赣南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赣南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潘勇彭 伟穆青 摘要:旅游业作为赣南地区近些年来主导发展的绿色可持续的经济产业,在促进赣南地区经济良性循环、推动赣南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赣南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赣南旅游业存在推广力度不足、资源整合不足、配套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我们如何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赣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赣南旅游业;资源整合;经济作用;经济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传统产业的经济作用逐渐减弱,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逐渐下降,而服务业正蓬勃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代表性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尤为显著。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生态保护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xx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若干意见对赣南旅游业的定位指出,要在赣南地区建立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提升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影响力,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赣南旅游业必须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中朝阳产业,加快赣南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打造出有特色的旅游产业,从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赣南旅游业现状分析 赣南地跨湘赣闽粤,是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目前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赣南旅游业却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赣南地区xx年旅游共接待旅游总人数2146.73万人次,同比增长21.64%,旅游总收入164.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26%。赣州市xx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2591.18万人次,同比增长20.7%,旅游总收入206.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71%。赣南旅游业正迎来蓬勃发展,每年的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都保持20%的增速,我们应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赣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赣南人民的收入,从而使赣南地区的人民尽快脱贫致富。 二、赣南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赣南地区具有特色鲜明的区位优势,地处在湘赣闽粤四省交界处,交通便利。但是赣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滞后,资源整合不够,没有形成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没有打造出特色精品的旅游线路,不能吸引人们前来旅游休闲。旅游产品在湘闽粤三省的推广不够,没有让湘闽粤三省人民更多的了解赣南旅游产品。 赣南享有一定声誉的旅游品牌有6个: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赣州、堪舆圣地和世界橙乡。赣南旅游业逐步形成以井冈山、瑞金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产业集群、以赣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江南宋城旅游产业集群、以龙南赣县为核心的客家风情旅游产业集群、以安远寻乌定南和上犹崇义大余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以兴国三僚章贡区马祖岩赣县杨仙岭为核心的堪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和以赣南脐橙为核心旅游产业集群。目前赣南旅游的这六个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投入资金力度不足,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应加快这六个旅游品牌的资源整合,还需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赣南这六个旅游品牌,前来赣南旅游参观。 三、赣南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旅游业发展有助于赣南地区人民脱贫致富 赣南地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战争创伤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迄今为止,赣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滞后,人民生活依然比较困难。按照现在的贫困标准,赣南地区还有贫困人口192.7万,42.2万人依靠国家低保补助生活。赣南地区要建设小康社会,首先就必须帮助赣南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要使赣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让偏远贫困地区快速脱贫,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提高赣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前来参观旅游的游客购买赣南地区的特产,从而带动赣南地区农产品的外销,增加农民的收入。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地区各个行业的发展。旅游业本身及其相关产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为赣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配置提供了适当的结合点。据测算,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的旅游从业人员,社会就会增加五个与旅游相关的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这样就可以增加赣南地区人民的收入。 目前,国家旅游局已经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另外,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同意在江西省赣州市设立“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的批复。我们可以通过政策的支持寻求更多的资金的支持,在进行旅游业资源整合的同时,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我们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改造,修通偏远农村的公路,还有农村土坯房的改造,可以改善农村人民的居住环境,这些措施都会使赣南地区的人民加快脱贫致富,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2.旅游业将带动赣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作为赣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促进该地区经济的整体起飞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旅游业能够增加赣南地区的外汇收入和经济收入。同有形的货物出口贸易相比,旅游业属于“资源就地出口”,在获取外汇收入上有着更多得比较优势,能够自主地控制产品的价格。近年来,赣南旅游业按照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积极争取将赣南旅游纳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围绕把赣南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赣粤闽湘四省区域性旅游中心战略目标,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旅游还能使发达地区资金流入到欠发达地区,带来财产的移动和再分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旅游业高度的关联带动功能,能有力的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加快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优化产业结构。 3.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将客家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旅游开发,使得客家文化的潜在经济价值得以释放,并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譬如客家美食以及客家工艺。而经济收入的增加有助于海内外客家人认识到客家文化的价值,从而引发其对客家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使得那些逐渐消失传统客家文化得已重新开发和传习。此外,旅游为增进海内外客家同胞交流创造了机会,加强对海内外客家人的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客家人前来赣南投资,从而推动赣南经济的快速发展。 4.旅游业的资源整合有利于赣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富裕和谐秀美赣南,也是赣南大力发展旅游业必须遵循的一条亘古不变的准则。生态是赣南的最大优势。赣州作为三江源头,生态保护的任务也很艰巨。旅游业始终坚持生态为重的发展理念,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对环境保护和建设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有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旅游业才能长远发展,经济才会飞速发展。 5.旅游业将推动赣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旅游产业不但能更好地发挥就业富民作用,也能加速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历史文化资源是赣州发展的最大优势之一,探索新型城镇化引领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赣南应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撑点。深入加强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的研究,在研究中找准优势,实现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化。要不断提高完善服务能力,做到城镇化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业配套资源相结合。旅游业和城市经济是一种互动的发展关系。一方面,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城镇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客源集散地,城镇本身还可能成为旅游业开发的资源依托。另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城镇化的动力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又将加快城镇化建设。旅游业通过乘数效应的作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地域上表现为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区域核心形成,随着旅游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此区域核心不断扩大和完善,当核心规模突破量的规定后,崭新的城市就出现了。同时,旅游业带来的游客流、物资流、资金流不断地向空间节点城镇汇合,形成城镇较高的“旅游势能”并沿旅游线路辐射到周边地区,通过广布在乡村的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地发展的带动,乡村社区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用地结构发生变化,乡村地区开始突破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倒逼着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江南宋城”也是赣州旅游的一张名片,而宋城的主要景点集中在中心城区,市中心城区决定城市的形象、品位和功能。推进城市功能配套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另外,为了更好地促进赣南旅游业发展这一切,我们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也推动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是发展前景广阔,对经济拉动性大,关联度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赣南地区幅员辽阔,有着极为丰富的和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旅游资源的富集是赣南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赣南旅游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赣南旅游业要牢牢把握此次发展机遇,将旅游业与本土文化、历史等紧密结合,打造出具有赣南本土特色的旅游产业,提高赣南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各旅游区域的紧密协作,以赣州为核心,全面提升赣南旅游产业发展,将赣南旅游产业发展成为赣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晖.旅游业发展与西部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x(S1):63-65. 2王昆,黎晓.多重约束、分工演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xx(3):73-78. 3张晓玲.浅析沂水旅游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现代经济,xx(05):38-39. 4陈宁.九江旅游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