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应用激素和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1页
经鼻应用激素和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2页
经鼻应用激素和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3页
经鼻应用激素和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4页
经鼻应用激素和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鼻应用激素和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杨念念朱胜华 邵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应用激素与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取xx年1月xx年2月该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5例,两组患儿均行腺样本切除与鼓膜置管术,术后对照组患儿给予减充血剂呋麻滴鼻液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的鼻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与中耳感染率,并开展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44例,总有效率97.8%,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气导听阈平均值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复发与感染比较中,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与感染率更低,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经耳镜检查显示鼓膜存在不同程度的内陷,表现为淡黄色或琥珀色,并有少量患儿存在液平面与气泡影。开展鼻咽部的CT检查,结果确定腺样体发生肥大情况,并排除鼻咽部位发生占位性病变者。 1.3方法 85例小儿均给予腺样体切除与鼓膜切开置管术,首先对患儿开展全身麻醉,在耳内镜的辅助下开展手术,纵行切开耳部鼓膜,将鼓室内部的积液吸出,在利用置管器放置T型通气管。在鼻内镜的辅助下将胰样体切除,对合并扁桃体肥大患儿给予扁桃体切除术,合并鼻窦炎者行鼻负压交替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患儿开展抗生素口服1周。对照组经鼻给予减充血剂治疗,药物选择呋麻滴鼻液(批号:国药准字H31022695),23滴/次,2次/d,持续用药治疗1周。观察组经鼻给予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药物选择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批号:国药准字Hxx6603),每侧鼻孔内各2喷,1次/d。 1.4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设定疗效标准为:痊愈: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鼓膜的标记清晰,气导听阈导差的减少15dB以上,或者气骨导差10dB;有效: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纯音听阈气骨导差减少1015dB;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鼓膜内陷或标志不清,纯音听阈气骨导差减少10dB以下4。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气导听阈平均值情况,与治疗后的复发、感染情况,开展比较与分析。 1.5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44例,总有效率97.8%,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是以中耳负压、积液为特征并引起听力下降的重要病症之一5,特别在儿童中发病情况比较多。发病患儿会产生耳道内的堵塞感与闷胀感,经常在感冒会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病,主要表现为耳部隐痛、耳部抽痛、间歇性耳鸣、听力逐渐减退等。国内大多研究均认为咽鼓管功能变化是小儿发病的主要原因。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鼻窦炎等疾病以及鼻腔内分泌物均会对该病产生危险因素。研究表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作与腺样体增大的程度息息相关,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治疗、手术治疗及微波治疗等方式。在治疗时应先开展必要的抗生素药物治疗,清除炎症后再利用稀化黏素类将咽鼓管的内外部压力减轻,对病情较重患儿可以增加手术治疗,该研究中开展了腺样体切除与鼓膜切开置管术,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的甾体激素,以皮质醇为主要的构成元素,能够改善人体内代谢与合成,并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等增强免疫的功能。能够有效的对患儿产生血管收缩和减充血作用,同时又具有稳定血管内皮屏障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黏膜水肿作用6。还可明显抑制变态反应,促进细胞因子达到新的平衡减轻超敏反应对中耳的损伤,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药物7。 该研究中首先对患儿开展了腺样体切除与鼓膜切开置管术,手术成功将小儿鼓室积液吸出并有效切除胰样体,术后给予了抗生素药物帮助患儿消除炎症。然后,对照组患儿利用减充血剂的作用开展了呋麻滴鼻液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的治疗。研究中选用的糖皮质激素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在小儿鼻炎与鼻窦炎的治疗中消炎、消水肿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经鼻应用激素能够起到良好的消炎与消除水肿的作用,可以促使腺样体减轻炎症反应。同时,经鼻应用的安全程度较高,对用药剂量与时间上无过多限制。国内学者周涵等8开展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研究中应用口服与鼓室内注射的2种不同方式给予激素药物治疗该种疾病,并以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经过临床治疗1个月后,3组的治疗效果分别88.2%、90.6%与69.2%,前两种方式的疗效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结果证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该病的疗效较好,不同使用方式不会对其效果产生影响。 治疗前两组的气导听阈平均值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显著,治疗后气导听阈平均值为(10.11.9)dBH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导听阈情况改善提示患儿耳部的炎症有效缓解,中耳炎症状得到控制,听力情况显著好转。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共32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97.8%。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中,观察组的效果更好,提示经鼻应用激素的疗效更显著。李姝娜等9开展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研究,研究中对36例患者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药物治疗,同时设定36例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治疗7d与14d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地高于常规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国内研究报道10显示,经鼻开展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可以降低儿童的复发率与感染率,药物治疗有良好的长期预后效果。在该研究的复发结果中,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17.5%,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能降低疾病的复发情况,有效的降低了儿童的复发率。同时,对照组患儿感染人数为5例,感染率为12.5%,观察组感染人数为1例,感染率为2.2%,观察组的感染率同样低于对照组,与以往研究报告的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经鼻利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临床症状,增加治疗效果,并且不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秉奎.仙璐贝滴剂治疗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xx,19(25):139. 2唐艳艳.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8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xx,32(24):39-40. 3赵晶晶,陈小宁.陈小宁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经验总结J.内蒙古中医药,xx,32(22):52. 4安冉.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xx,11(24):418-419. 5冯晓华,龙孝斌,汪建,等.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术后听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xx,11(3):444-447. 6周兵,黄涛.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xx,30(6):107. 7邓森.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xx,19(5):65-66. 8周涵,陈智斌,王登元,等.口服和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