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毛作品中的情感立意.doc_第1页
浅析三毛作品中的情感立意.doc_第2页
浅析三毛作品中的情感立意.doc_第3页
浅析三毛作品中的情感立意.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三毛作品中的情感立意 丁婉 摘要: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三毛热”以及此后的“三毛神话”一度缚获了无数人的灵魂,并成为更多人讨论、注意的焦点。面对那曾经躁动的文化现象,如今的我们可以较为心平气和地去评价它了。尽管三毛的作品有缺点,有不足,但她可以引起那么大规模而又强烈的阅读热潮,三毛的文字一定有其独到的引人之处。笔者将着重从情感立意方面去探讨三毛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三毛情感立意 隐地曾十分感慨地对三毛做出过如下的评价: 三毛岂仅是一个奇女子?三毛是山,其倔强坚硬,令人肃然起敬。三毛是水,飘流过大江南北许多的国家。三毛是一幅山水画,闲云野鹤,悠哉游哉。三毛当然更是一本书,只要你展读,就能浑然忘我,忧悉烦恼一扫而空,仿佛自己告别“俗世”,走进了一个趣味盎然的“卡通世界”和“漫画王国”,所以说三毛自然也是一出戏,人生中的一出难得看到的好戏。 隐地口中那个似山如水,像画类书,更是“一出好戏”的三毛,便是对三毛文学作品内容一个很好的归纳。三毛的文学作品自始至终,除却那部最后的绝唱滚滚红尘,她始终在写她自己的经历和生命感受,作品的一贯的人物“我”,无论是一种“生活的真实”亦或只是“艺术的真实”,都执著、热情、喜气洋洋又悲悲切切地存活于那些字里行间。三毛自己也曾说过:“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这种偏执得几近自恋的表现手法,贯彻于她作品的始终,在三毛人生经历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 三毛的作品大都以爱立意,选取凡人琐事来展示她的人生态度。作品表现了对孤弱的同情和帮助,对被欺压、被侮辱的奴隶的怜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她还善于运用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手法,让读者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上,看到她对人生拥有的一种独特的热爱。总之,三毛作品赋于平庸、琐碎的日常小事以艺术光彩,表达出了“三毛式”的爱。 “三毛式”的爱表现之一是对普通人的爱和信任,这在三毛作品中比比皆是。哑奴中,作者选取了细枝末节的小事将“我”对哑奴的同情、关心和帮助叙述得感人至深。在酷热的中午,“我”拉哑奴到家中去避暑、进食;“我”不睬旁人的白眼,鼓励哑奴摆脱身为奴心亦为奴的谦卑,恢复做人的尊严;“我”常接济他全家。这些情节看似平凡实则不凡之处在于,当“我”把自己微薄的收入慷慨地分给生活在社会最基层、遭人鄙视、任人宰割的哑奴时,特别注意了不做“嗟来食”之举,维护哑奴的自尊,因此给他帮助,接济他,是朋友间真挚的情义,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这就使“我”的爱心得到了升华。 “三毛式”爱心的另一表现是她对生活和人生的独特思索及热爱。她依旧选取了在旁人眼里也许是屡见不鲜的小事,譬如凉鞋“真是自由的象征”,“这样的东西踩在眼下,一个人的尊严和自由才流露了出来,人生自然的态度、生命的享受,竟然因为简简单单的脚下释放,给了我许多书本里得不到启示。”对于凉鞋,人们平时即使感到很舒适,可又有谁能进行这样的深刻思考,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呢?再譬如饺子,人们常吃也爱吃,可又有谁能做这样的安排:“冰箱里就剩五个饺子,在一只鲜红的盘子里躺着,好漂亮的一幅图画,我禁不住又在四周给排一圈绿绿的生菜。”这幅色彩明快的饺子图使读者看到了三毛敏锐的艺术和细腻的美感,她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小事上发现美,挖掘出情趣,引导读者从日常生活的麻木不仁中走出来,同她一起享受那在她眼里活泼、新鲜、有趣的美好生活。 三毛的文学作品中,自然流露出真挚性情、浪漫格调和自由情怀,而这也恰恰是三毛三个时期创作的关键词。三毛率真的性情,使得她的作品中没有做作的语言,没有费尽心思的构思,更没有故意安排的情感。三毛的浪漫情愫,简单真切,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在她眼里都是那样的美,甚至是寸草不生的沙漠,也会给人一种惊喜。而自由洒脱,使得三毛这位奇女子,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四海为家。身体的游荡带来的是灵魂的寻梦,更带着读者在畅饮清茶的同时,畅游各地,感受异域的风土人情。三毛是伟大的,她给了众多现实社会中的读者一个宁静的心灵家园。 三毛的父亲在一篇文章中曾告诉读者,“女儿写作时,非常投入,每一次进入情况,人便陷入出神状态,不睡不讲话,绝对六亲不认她根本不认得了。有一次,坐在地上没有靠背的垫子上写,七天七夜没有躺下来过,写完,倒下不动,说:送医院。那一回,她眼角流出泪水,嘿嘿的笑,这才问母亲:今天几号?那些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文章,而她投入生命的目的只为了好玩。”尽管三毛的作品内容上有“猎奇”的成份,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作者的心理状态也受到质疑,但这些并不影响她的作品成为优秀的文学范本。这份生命成就的游戏所带给我们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和震撼,将在这个“三毛神话”幻灭的年代中,使更多的人注意到那朵“沙漠中的奇葩”。 参考文献: 1陆士清.台湾文学新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2陈清.独具风韵别样美评三毛的成名作撒哈拉的故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1,(01). 3李东.风中飘逝的女人三毛的人生与艺术M.学林出版社,199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