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观察.doc_第1页
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观察.doc_第2页
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观察.doc_第4页
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观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观察 张金秀1钱海彦2 1.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前医院内科室,内蒙古赤峰028000;2.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赤峰028000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对xx年11月xx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7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做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常规组36例。常规组神经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以常规组治疗作为基础,同时进行早期神经康复锻炼。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有30例步行恢复,常规组有12例步行恢复,观察组BI积分60分为22例,常规组BI积分60分为9例,常规组与观察组步行恢复率及BI积分均有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康复,可使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ADL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获得确切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观察 R743.3A1672-5654(xx)07(a)-0110-02 在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因素,人们致死病因中,脑卒中为其中之一1。其致残率较高,其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存,起到严重影响和危害。相关研究表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一般具有较强可塑性,因此,在受到损伤后,可产生代偿机制,进行功能重组。患者脑卒中后,可导致劳动力丧失,降低正常生活质量,并对家庭及社会,均带来较大负担2。为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的疗效进行了分析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xx年11月xx年11月收治于本院的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常规组36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为64.7岁。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30例,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16例。常规组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6.4岁。其中脑出血4例,脑梗死32例。72例脑卒中患者均经临床CT,或者MRI确诊,均未出现意识障碍,药物治疗情况基本一致。入选标准:所有的患者都符合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这些患者中均未患有其他的脑部疾病,也没有急性期动脉或静脉溶栓、恶性肿瘤、严重贫血、既往尿失禁等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很好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急性期的药物治疗,以及抢救均采取相同的方法,观察组36例患者除了给予药物治疗之外,在患者的病情稳定,以及生命体征稳定之后,进行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同时,依照病患的具体病情变化情况,制定详细的,具有针对性的神经康复计划。常规组36例患者则以药物治疗,以及病患进行自主锻炼为主。 观察组患者的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均由本院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执行。康复训练的方法以运动再学习法,以及Bobath疗法为主3。并结合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法(PNF)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所制定的神经康复计划,使患者进行多项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包括穿脱衣物、入厕,以及进食和穿脱鞋袜等训练。康复治疗的时间为1h/次,每日一次,6次/周。根据运动障碍三阶段,进行锻炼。在弛缓期,首先对患者患肢良肢位,进行摆放,脑梗死患者2448h,如为脑出血患者,则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在专人的指导下,实施被动康复训练,进行体位转移训练,辅助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在痉挛其,在实施抑制痉挛训练,进行肢体负重训练、躯干控制训练及肢体协调训练。并进行肢体正常运动模式训练,及运动协调性训练。在恢复期,则增加运动速度训练、精细运动训练,及步行训练、上下楼训练及ADL训练。 1.3评价指标 72例脑卒中患者均进行功能评价,7d/次,直到患者出院。患者的运动功能,使用Brunnstrom评价方法4。患者的平衡功能,则使用三级平衡评价,患者的ADL能力,则使用Barthel指数(BI)。ADL评分以60分的患者为生活能自理,小于60分大于41分的患者为生活需要部分帮助,2040分的患者生活需要较多帮助,小于20分为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的并发症,则主要包括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肩手综合征,及感觉障碍等,有上述并发症的一项为1分,两项为2分,以此类推,无上述并发症的患者为0分。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组间数据对比,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采用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明显差异,继发性损伤均得到降低,由此可见,采用常规神经科治疗,可起到一定临床疗效。观察组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从患者步行恢复情况上看,观察组步行恢复30例,恢复率为83.3%,常规组步行恢复12例,恢复率为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进行治疗前,患者的平衡功能无明显差异,通过进行康复训练后,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站位平衡,有14例达二级以上,患者的坐位平衡,有26例达二级以上。常规组患者的站位平衡,有6例达二级以上,患者的坐位平衡,有15例达二级以上。观察组患者平衡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患者ADL情况上看,观察组有26例BI积分60分,占72.2,常规组有9例BI积分60分为,占25%,观察组明显多于常规组,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患者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常规组的ADL,运动功能和并发症上看,观察组ADL有显著提高,并减少了脑卒中后并发症,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从患者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常规组运动功能上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见表2。 3讨论 对于脑卒中的恢复而言,应将是否建立随意,及协调正常运动模式,作为恢复标准。康复理论认为,患者脑卒中后,其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可存在重新组织能力,或者具有可塑性,在适宜的条件下,患者的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对于何谓早期康复,目前仍无一致意见。部分学者认为5,在患者病后90d内,进行的康复训练,可作为早期康复,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在患者病后30d内,开始的康复,称之为早期康复。目前,如患者的神经症状,未再发展2d,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在本组72例脑卒中患者中,患者的康复介入时间,最早为患者病后24h,最迟为患者病后21d,平均介入时间为病后6.2d,与相关报道一致。根据神经再生原理,通过采用神经促通技术,平均34.5d治疗后,取得明显疗效。观察组在对Brunnstrom级,包含级的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即在专人的指导下,实施被动康复训练,实施辅助被动康复训练,主动康复训练。对Brunnstrom级者,则在患者病后72d,实施主动康复训练。通过利用神经促通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上下肢功能分级,均得到提高。患者手功能恢复则较慢(P0.05),与偏瘫恢复规律相符。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较上肢恢复早,步行恢复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恢复率达到83.3%,与相关文献中恢复率89.1%基本一致6。综上所述,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康复,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并可最大限度对康复进程造成严重影响。通过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通过输入正常运动功能模式,对输出进行影响,并经兴奋正常功能模式形成,可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达到最大效果,进而增强患者生活自理程度,使其获得确切临床疗效,增加对医院整体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建钢,覃勇,曾磊,等.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分析及研究J.健康大视野,xx,20(11):130-131. 2李阔.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后发生抑郁的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xx,39(14):3728-3729. 3李占波.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xx,2(9):20-21. 4张冰梅,王翠,杨再国,等.多功能神经康复仪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xx(9):78-79. 5陈秀琼,阳初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