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我在思考,在实践,在探索_第1页
新课改,我在思考,在实践,在探索_第2页
新课改,我在思考,在实践,在探索_第3页
新课改,我在思考,在实践,在探索_第4页
新课改,我在思考,在实践,在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新课改,我在思考,在实践,在探索 新课改,我在思考,在实践,在探索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数以万计的教师参与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来。虽然自己没有亲自参与到新课改中去,但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无时不在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始终也没有停止过对新课改的探索,实践。 让学生说起来 曾看过一篇题为作文“状元”因不会讲话与一等奖失之交臂,讲的是上海市第届中学生作文竞赛口语交际比赛上,名初中生和名高中生因为“话说不好”,几乎已经到手的作文比赛第一名奖励落了空。有人说,说话,这个最基本最简 单的素养,都被教育丢失了!语文权威借此告诉中小学生:今后学习语文光会读写不会讲不行了。 是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读写,听说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特别是“说”,学生几乎没有这种权利。虽然现在开始重视学生“说”,但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就连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把“说”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作为训练听说能力的“口语交际”课也几乎是一种摆设,没有人会去重视它,说白了,它与考试关系不大。 我认为现代社会人们最需要的应该是“说”,朱永新教授2 / 6 说过:“语文教育上,说比写还要重要。”他说:“人的 表现欲望、人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话,他就可以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就有可能吸引人的注意。这就是我们必须去教孩子的能力”,他说我们的孩子没有说话的机会 ,生下来开始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就是不许乱说,老师在讲课你别插嘴;到了家里父母跟孩子之间没有交流,孩子之间也没有游戏,没有交流,都是用防盗门把孩子隔开的。学校课堂也基本上是老师的天下,学生只不过是老师的配角,是为了配合老师而存在,是为了配合老师的灌输而存在,没有机会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下了课他还是没有时间说话,为什么呢?因为 他要做作业现在我们的课程改革,也试图要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但是太难了,基本还是“老师问学生答”的局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仍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看来,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多开口,多讲话,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了,正如上文的作者所说:一项奖励的失去是次要的,如果未来“人生奖励”也因为不会说话失去了,那才是莫大的损失! 教材调整谁说了算 最近,我和校长一同推门听了两节一年级语文课。总的感觉非常好,但是,心中老是觉得有点欠缺。 我们听的是第四组,一节是荷叶园园,一节是夏夜3 / 6 多美。第四组是围绕 “快乐的夏天”来编排的,但是现在是初春,冬天的严寒还没有完全散去,学生怎么去感受夏天的“快乐”呢?听课时我看了看学生的书本,很明显前面的课文都已学过,也就是老师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教学的。我们县寒假开学时间是 2 月 4 日,那时还是冬天,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而第一组课文是“多彩的春天”,课文中描写的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天景象在现实中完全看不到,老师怎么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春天,怎么让学生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怎么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呢? 为什么不根据实际调整一下教学内 容呢?我带着这个疑惑去和两位老师讨论,没想到这两位老师压根就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今天有两处乡镇中心小学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我和他们聊起这个问题,也都是如此,仍然是在“照本宣科”,丝毫没有调整教材的意思。 这时我想到了杨再隋教授写的成也师,败也师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他说,如何走进新课程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他提出四个转变:教育理念要变,师生关系要变,对教材及其呈现形式的认识要变,教学策略要变。这两节 课反映出的就是“对教材及其呈现形式的认识”,使用教材时,应提倡教师对教材作符合学情的处理。要把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杨4 / 6 再隋语)从这两节课来看,旧的教材观在老师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很难动摇。实际上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对教材及其呈现形式的认识问题,而是教育理念的问题。 为此,教育部一位领导说,此次课改,成也师,败也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调整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倡导师生共建课程文化,是多么的重要,这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走下来,请上去 我一直在想高年 级的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我设计了许多教学方法,我觉得让学生当“小先生”是比较好的一种探索。 自从去年上半年担任六年级的语文课教学,我就从讲台上走了下来,走到了学生中间,自我感觉很不错。去年下半年以来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发现虽然自己从讲台上走下来,课堂教学还是老师讲得多,还没有完全摆脱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的听、说能力还没有很好的得到锻炼。于是我想,是不是应该把学生请上讲台来试试,让学生得到更多地说话的练习,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从上周我们开始了人人都当“先生”的尝 试。 上周二第一节语文课,我简单地做了开场白,就见陈天宇第一个走上讲台,开始低着头说:“我读了麻雀这篇课5 / 6 文,我知道了课文讲的是老麻雀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 小麻雀毫不犹豫地和猎狗搏斗的事情。”我说:“不错,能抬起头来就更好了!”陈天宇刚下来,祝鸣又跑上讲台,说:“我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一只老麻雀为了救护自己的孩子,在庞然大物 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的表现,最后把猎狗吓坏了。”我一听,真没想到,原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大难题,今天他们竟然如此准确的就概括出来了,可见他们在自学时是费了一番功夫的。苏霍姆林斯 基曾说过,要教会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会思考,而原先我一直为此事苦恼,学生读书时不思考,一直抓不住文章的要领,没想到今天竟然做到了,为了能做好“小先生”,他们在阅读的时候都学会了认真思考,真是没有想到啊。 后来的课就更精彩了,有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有的体会到了不仅人间有真情,动物之间也有真情,还有的说,猎狗看到老麻雀为了自己的孩子奋不顾身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有的同学已不满足只说体会和感受了,只见张鸽上来,学着老师的样子说:“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老麻雀,你会怎么样呢?”我一听可不得了了,原先我在讲 这课时都没有想到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也是精妙绝伦,有的说要像老麻雀那样,有的说他不那样做,不能做无畏的牺牲。就连我们班的梁晓尧 过去被老师、家长缺乏语文细胞的学生,都两次上台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还那6 / 6 么幼稚,有时甚至有点好笑,虽然这些讨论已超出编者的意图,但是看到学生已完全进入了做“小先生”的境界中,都勇敢地跨出了不愿想、不敢说的束缚,找到了自己学习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真是高兴啊。 从这件事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我还想到了朱永新教育我们要无限相信学生的巨大潜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