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词“短”“断”考源.doc_第1页
方言词“短”“断”考源.doc_第2页
方言词“短”“断”考源.doc_第3页
方言词“短”“断”考源.doc_第4页
方言词“短”“断”考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言词“短”“断”考源 摘要:用“短”来表示“拦截”义在很多方言中都有体现,但“短”何以有“拦截”之义却少有人论及;除此之外,一些地区方言中还有表示“追赶”义的“断”,其本字亦未可知。通过文献论证,考证出表示“拦截”义的“短”本字当为“断”,其“拦截”义源于“断”之“截断”义;而方言中表示“追赶”义的“断”当是“追”的记音字。 关键词:短断方言词本字 山东方言乃至很多方言中都存在“短”表示“拦截”义、“断”表示“追赶”义的说法,但究竟何以有“短”之“拦截”义、“断”之“追赶”义却少有人论及。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对“短”“断”方言义之略有所得,希望对方言词语的考释工作有所贡献。 一、“短”之“拦截”义考源 根据许宝华、宫田一郎日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资料,“短”表示“拦截”义在很多方言中都有体现。 短:拦截。江淮官话;西南官话。 拦路抢劫。冀鲁官话;中原官话。 截断(话语)。西南官话,四川成都。1(P6167)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昭人呼人逐贼曰短着。”2(P47)笔者家乡山东沂源方言中也用“短”来表示“拦截”义。由上可见,“短”在官话方言中表示“拦截”这一义项很普遍,“短”能表示拦截义必有其历史渊源。但是查找古代字书,并未发现“短”有“拦截”义的解释。说文解字矢部:“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从矢豆声。”广韵:“促也,不长也。都管切。”姜亮夫认为,“短”表示“拦截”之义乃“堵拦”之急言。“昭人呼人逐贼曰短着,当即堵拦之急言也。又当(挡)字亦有遮拦之意,音与堵通。”2(P47)此说法缺乏证据,我们认为,“短”当为“断”之同音替代字。 说文斤部:“断,截也。从斤。,古文绝。”“断”的本义是把条状物截开分成段。 (1)“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豳风七月) (2)“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周易系辞下) (3)“徐子章禹断其发,携其夫人以逆吴子。”(左传昭公三十年) (4)“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以上“断”都是“把物体截开分段”之义,此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如“铅笔断了”“剪断绳子”等。物体被截开分成段则会导致物体断裂、不连贯,所以,“断”由本义又引申为“(使)不连贯、断绝”之义。 (5)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尚书盘庚上)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8)“东南富饶之区的乡下人生命线的蚕丝,现在是整个儿断了!”(茅盾故乡杂记) 以上“断”都可以理解为“断绝、不连贯”之义。行人的旅途可视作抽象的条状物,旅途被断开则是受到了拦截、阻拦,所以,“断”又引申为拦截、阻拦之义。汉语大字典中“断”字条下有“拦截”的义项3(P2175),汉语大词典斤部“断”字条下也有“拦截;拦劫”的义项,并于“断道”一词下注“截断道路,阻塞道路”4(卷6.P1084)。除此之外,还有“断路”的说法。可见,“断”确实有“拦截”之义。如: (9)“便欲送玺,会曹操断道。”(三国魏曹操上言破袁绍) (10)“周嵩嫁女,门生断道解庐,斫伤二人,建康左尉赴变,又被斫。”(晋书刘隗传) (11)“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南史卷二十五) (12)苦奈半夜雨天,又早遇强徒断路,诚所谓祸不单行也。”(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七回) (13)“无量佛,胆大强徒,敢断道劫人!”(清大八义第一回) 以上用例中,“断道”和“断路”同义,均是“拦截道路”的意思。“断”有“拦截、阻拦”义也可从“截”的引申轨迹中得到佐证。杨琳在训诂方法新探中提出了词例求义法,即“利用一组词共有的发展演变模式来考求或证明词义的方法”“词例存在的对象最常见的是同义词,这是因为同义词具有相同的核心义素,往往也会有相同的语义组配关系,因而易于引申出相同的词义。”5(P75)许慎说文斤部:“截,断也。从戈雀声。”本义为割断。如: (14)“截彼淮浦,王师之所。”郑玄笺:“就王师而断之。”(诗经大雅常武) (15)“你截断天下人舌头,争奈无舌人解语何?”(祖堂集落浦和尚) 以上“截”均用本义。可见,“截”与“断”为同义词。后来,“截”引申有“阻拦”之义,还有“截路”的说法。 (16)“逃去第三日,在京口地界五更天已被截路人打闷棍的打死了。”(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17)质急勒马回走,后面山僻窄狭处,亦有车仗截路,火光迸起。(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 (18)“窃盗偷人没饭吃,截路强徒因着急。”(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 汉语大字典中,“截”下有“拦阻;阻挡”的义项3(P1513);普通话中“截”还可以组成“截住”“截获”“截路”等词。如: (19)一转念:我还得截道,如今和尤俊达闹崩了,我不截道拿什么去上寿呢?(单田芳瓦岗英雄第三十五回) (20)“因为你四叔奶宁愿相信你四叔爷是为去龙口接她而死的,你四叔爷那天是为了接她在路上碰上了截路的胡子。”(王鸿达父亲的入党申请) (21)“怎么还没见着涂家村的正主儿,就已经叫几个截道的土匪弄得人仰马翻?”(周建良抗命第三十五章) 由“截”有“拦截、阻拦”义,我们可以确定“断”的“拦截、阻拦”义就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只是随着语言的发展,“截”之“拦截”义渐占上风,而“断”之“拦截”义仅存于方言中。 表示“拦截”义的“断”在文献中也作“短”,只是文献用例相对较晚。 (22)“端的是甚妖精,他敢如此短路!”(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23)“你不过短路营生,为什么做这许多恶事?”(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24)“你既有胆子短路,你自然还有些武艺。”(同上) “短路”与“断道”“断路”同义,均为“拦截道路”之义。 表示“截断、断绝”义的“断”在广韵中有“都管切”和“徒管切”两种读音,可知“断”本音为上声,根据古音“全浊上变去”的一般演变规律,“断”字在后代逐渐读为去声,今普通话即是如此。但是在有些方言中,“断”的语音没有完全符合演变规律,而是延续了“都管切”的读音。在这些方言中,表示“拦截”义的“断”仍读本音上声,沂源方言和昭通方言就是如此,而沂源方言中上声调类的调值一般为44,所以,沂源方言中表示“拦截”义的“断”读为tuan44。如:说“走到一半就叫人家断住了”,即说在半路上被别人截住了,说“在这里断某人”即在这里等着拦截某人。由于年代久远,口耳相传的普通民众已不知表示“拦截”义的本字为“断”,于是借用现代汉语中读为上声的“短”来表示。 根据许宝华、宫田一郎(日)(1999)的资料: 断:拦截;堵截。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湘语;赣语;客话。1(5790) 这条资料表明现在很多方言中仍然存在“断”表示“拦截、阻拦”的用法,同时进一步印证了方言中表示“拦截”义的“tuan214”本字为“断”的可信性。 二、“追赶”义“断”之本字 除表示“拦截”义的“断”之外,很多方言中还有一个读为去声,义为“追赶”的“断”tuan?1。这种说法在笔者家乡沂源方言中也存在。如: (18)“你先走着,我等会儿去你。” (19)“他拿着巴棍子把他儿子出来了。” 上例中“断”都相当于普通话里的“追赶”。安忠义陇右方言词语疏证:“打断,驱赶、轰出,也作断。”6(P71)景尔强关中方言词语汇释:“断,驱逐、逼走、赶走。”7(P81)许宝华,宫田一郎日汉语方言大词典“断”下有“追赶”和“驱逐、赶走”之义1(P5790)。在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和晋语中都有分布。但是,“断”的“追赶”义“在断的固有词义系统中是找不到的,那么“断”之追赶义到底从何而来?杨琳训诂方法新探中根据上古微部元部发生语音交替现象(如诗经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嵬”“萎”“怨”通押),结合临夏方言中“凡是-n韵尾的叠音词,其第二个音节的韵母一般要发生音变,规律是-n尾脱落,韵腹变为一个舌位高的元音,声调变为轻声”的现象,认为“断”可能是追的音变记音字。5(P121)杨文中对此观点论证翔实有据,我们深以为然。 三、结语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各种地域民俗文化。考证和阐释方言词语,对于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也多有裨益。通过文献考证分析,我们暂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方言中表示“拦截”义的tuan214的本字当为“断”,很多文献作品中写作“短”只是方言记音字;第二,方言中表示“追赶”义的“tuan51”,当是“追”的音变记音字,其本字应为“追”。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对了解方言词语的历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2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汉语大字典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4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3. 5杨琳训诂方法新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xx 6安忠义.陇右方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