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与选择让我们走得更远.doc_第1页
意外与选择让我们走得更远.doc_第2页
意外与选择让我们走得更远.doc_第3页
意外与选择让我们走得更远.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意外与选择让我们走得更远 文/解伟伟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无数可能的世界,高效的地理课堂一定是教师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正确把握学情下精心备课才能达到的。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抓住细节,灵活应对给我们地理教学提出了许多可以探索的课题。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有遗憾也有喜悦,现了两段教学片断及其相关思考。 一、课堂遭遇意外 课堂实录一:教学内容是“黄河的治理”。我先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有关黄土高原的镜头导入课题,然后就黄河流域的概况进行讲解,接着把班级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负责黄河一个河段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风土人情、生态环境问题等的探索和讨论。经过充分交流后各组委派代表发言,向其他同学介绍本组研究成果。最后进行总结和巩固练习。可就在看似流畅的环节中最后却出了“插曲”。课堂练习中有一题问道“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了著名的_。”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可答案却让我惊奇,本题正确率全班仅有54,还有几乎一半的同学答错,有的写成“地下河”,有的写成“地上床”,有的写成“第上河”等等。 我问做对的学生这题有难度吗?学生回答:其实并不难,讲解黄河下游出现的问题时很清醒的提到了由于黄河在华北平原流速降低,河流携带泥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我又问了做错的同学,你做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大体可分为这几类。一类是不理解“地上河”是什么样子的,河流应该低于地平面所以写成了“地下河”。二类是学生听懂也理解了“地上河”,但作业时却由于笔下误写成了“地上床”或是“第上河”。 课堂实录二:一天我在给初一另一个班进行“中国气温的分布”这一知识点时,设计了一个情景进行探索。某年海南一位农民伯伯自家种植了大量西红柿,恰逢1月份西红柿大丰收。可此时本地西红柿滞销,不但市场价格便宜还无法大量出售。眼看西红柿就要拦在田里,如果该农民向你咨询销售渠道时,你该建议他怎么办? 生:(思索片刻)宁可更低价格出售也不能烂在田里浪费! 生:多找些人分散各地出售。 师:贱卖?分散销售?我想应趁早换一个地方,因为人是可以动的,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此时的北方是冬季缺少反季节蔬菜。 生:(无语) “意外”中分析:上述两个片断是我们在教学环节中经常遇到的课堂预设与意外。当预设的教学过程与课堂中突发思维与事件发生碰撞时,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们老师该怎么办,怎样思考,怎么应对呢?当老师遇到这种状况时切不可慌张乱了阵脚,要能镇定的换位思考,学生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困境。 课后反思: 1.课堂预设与遭遇能给课堂以不断进步的生命力。没有课堂预设,课堂就成了无组织的交流会,这样的课堂是低效和无序的。同样课堂缺少了遭遇又会是呆板无生机的。 2.充分进行课堂预设,做足预备。一方面,我们在研究课标和学情,处理教材时避免凭借经验和惯性来备课,课前将教学预设得更全面、更周到;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课堂细节尤其是学情变化,给课堂留足弹性、灵活的时间和空间。 3.课堂遭遇意外是随机的,时间上不确定,发生的意外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积极地面对它,灵活地运用它,机智地解决它。否则,就会扼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 二、更好的选择 课堂教学是一个灵动的过程,有人曾说课堂也是一种艺术。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方式,面对同样的学情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学期,学校组织了学科组“洗课”活动。我准备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采用了比较“中庸”的教学流程:导人一认识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一了解长江三角洲自然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河流和农业生产)一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和经济一长江三角洲发达的旅游业一巩固练习一结束语:让我们尽情的热爱我们的家乡吧(伴有茉莉花音乐)! 当天讨论结束后,我突发感想,如果能用一根主线把本节课内容串起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岂不是更好?我连夜准备,积极备课,第二天我带着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走进了课堂! 课堂实录三:以模拟你是青奥会志愿者,带领外宾参观游览长江三角洲为线索贯穿全课。 导入:播放南京青奥会宣传片。问:你愿意成为青奥会志愿者的一员吗? 新授:活动一青奥会志愿者成员资格考试。借此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对长江三角洲基本知识的学习。 活动二带领外宾参观游览长江三角洲。制定旅游线图,将旅游路线分为:长三角沿江自然风光自助游;沪宁杭现代化都市科技游;和谐水乡风光体验游;茶道文化一日游;长三角饮食文化之旅;体会传奇,古典奢华戏曲游(将学生分组后各自组织介绍并选区评委打分) 课后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教材。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地理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记要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把生动鲜活的生活素材和现代生活中的流行元素,和谐的加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生活化”,使地理课堂更具开放性。 2.不拘泥于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下的产品,但这种产品可以不是统一的,教材内容可以千变万化但不变的是要在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则上,敢于重组教材、优化文本,科学合理地对教材的编排顺序、详略、深浅等并作出适当的取舍、加工和提炼等处理。教材是素材,不是唯一标准。 3.地理课堂最终是要达到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提升和优化。教材是原料,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才是核心价值所在。情感教育能达到知识、技能、情感和行为的共鸣。相反,只注重知识传授带来的高耗低效的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