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不知归路诗全文【如梦令.李清照】.doc_第1页
沉醉不知归路诗全文【如梦令.李清照】.doc_第2页
沉醉不知归路诗全文【如梦令.李清照】.doc_第3页
沉醉不知归路诗全文【如梦令.李清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醉不知归路诗全文【如梦令.李清照】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 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 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 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 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 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 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 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 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 怎么渡? (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大醉。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参考资料: 1、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0页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参考资料: 1、刘瑜.李清照全词.山东: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第90-93页.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这首词杨金本65+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