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8761-2002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电子数显指示表》。这项标准规定了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适用于以电子方式测量并直接以数字显示测量结果的指示表。
标准内容概览:
-
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的产品类型,即那些利用电子技术进行测量,并直接以数字形式展示测量读数的指示仪表。
-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实施本标准时所依据或参考的其他相关标准和文件,确保各项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术语和定义:对电子数显指示表相关的专业术语进行了界定,帮助使用者准确理解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和表述。
-
分类与命名:根据电子数显指示表的功能、测量范围、精度等级等因素,对其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相应的命名规则,便于产品的识别和分类管理。
-
技术要求:
- 性能指标: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精度、稳定性、重复性等关键性能参数的要求。
- 环境条件:规定了使用和储存的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以确保仪表在指定环境下能正常工作。
- 电气安全:涉及到绝缘电阻、耐电压等电气安全要求,确保使用安全。
- 机械结构:对仪表的机械强度、密封性、外观质量等提出具体要求。
-
试验方法:详细描述了如何进行各项性能测试,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性能指标。包括校准方法、检验程序等。
-
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出厂前的检验项目、抽样方案及合格判定规则,确保产品质量控制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产品上应有清晰的标识,包括制造商信息、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等;同时,对产品的包装材料、方式以及运输和贮存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以防止在流通和存储过程中受损。
此标准旨在统一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技术和质量要求,为制造商提供生产指导,为用户选购和使用提供依据,同时也便于相关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和检验。通过遵循该标准,可以提升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性能可靠性,促进技术进步和市场规范化。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文档简介
I C S 1 7 . 0 4 0 . 3 0d 4 2署旨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 T 1 8 7 6 1 一 2 0 0 2电子数显指示表D i a l i n d i c a t o r w i t h e l e c t r o n i c d i g i t a l d i s p l a y2 0 0 2 一 0 6 门 3发 布2 0 0 2 门 2 一 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发 布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G s / T 1 8 7 6 1 -2 0 0 2月U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成都工具研究所、 桂林广陆量具厂、 威海量具总厂、 上海量具刃具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姜志刚、 李海平、 车兆平、 陈玲。本标准于 2 0 0 2年 1 2 月首次发布。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G B / T 1 8 7 6 1 -2 0 0 2电子数显指示表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数显指示表的术语和定义、 型式与尺寸、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方法、 标志与包装 等。 本标准适用于分辨力为 。 . 0 1 m m、 最大量程不超过 1 0 0 m m和分辨力为0 . 0 0 1 mm、 最大量程不超过 3 0 mm的电子数显指示表( 以下简称“ 数显指示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2 4 2 3 . 3 -1 9 9 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 a :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 e q v I E C 6 0 0 6 8 - 2 - 3: 1 9 8 4 ) G B / T 2 4 2 3 . 2 2 -2 0 0 2 / I E C 6 0 0 6 8 - 2 - 1 4 : 1 9 8 4 电T电 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N: 温度变 化试验方法( I E C 6 0 0 6 8 - 2 - 1 4 : 1 9 8 4 , B a s i c e n v ir o n - m e n t a l t e s t i n g p r o c e d u r e s P a r t 2 : T e s t s T e s t N: C h a n g e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 I D T ) G B / T 1 7 1 6 3 -1 9 9 7 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基本术语3 术语和 定义 G B / T 1 7 1 6 3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 1 电子数显指示表d ia l i n d i c a t o r w i t h e l e c t r o n i c d i g i t a l d i s p la y 利用容栅测量、 数字显示原理, 对测量杆的直线位移进行读数, 其分辨力为 。 . 0 1 m m和 0 . 0 0 1 mm的长度测量器具。3 . 2 行程t r a v e l 数显指示表测量杆移动范围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3 . 3 自由 位置 f r e e p o s i t i o n 数显指示表测量杆处于自由状态时的位置。3 . 4 响应速度 r e s p o n s e s p e e d 数显指示表能正常显示数值时测量杆的最大移动速度。4型式与尺寸 数显指示表的型式及尺寸见图 1 。图示不表示唯一的型式和详细结构, 仅作图解说明。 I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G B / T 1 8 7 6 1 -2 0 0 2尺寸单40为 毫米A 剖面图 1 数显指示表的型式示例 图要求5 门外观 数显指示表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外部缺陷5 . 2 相 互作用 数显指示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 测量杆的移动应平稳、 灵活、 无卡滞和松动现象。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G B / T 1 8 7 6 1 -2 0 0 25 - 3 显 示屏 数显指示表的数字字高应不小于 4 . 5 m m, 数字显示应清晰, 不应有掉字、 缺笔划等影响读数的现象。5 . 4 功能键 数显指示表功能键应灵活、 可靠, 标注符号或图文应清晰且含义准确。5 . 5 测f 头5 . 5 . 1 数显指示表测量杆应带有球形或其他形状的测量头, 且易于拆卸。5 . 5 . 2 数显指示表测量头应由坚硬耐磨的材料制造, 其表面应具有适当的粗糙度。5 . 6 行程 数显指示表测量头的行程至少应超过其量程的5 %.5 . 7 数值 漂移 数显指示表测量杆在任意位置时, 其数值漂移应不大于其分辨力值。5 . 8响应速度 分辨力为 。 . 0 1 mm的数显指示表测量杆的响应速度应为 0 . 5 m/ s ; 分辨力为 0 . 0 0 1 mm的数显指示表测量杆的响应速度应为0 . 3 m/ s ,59工作 电流 数显指示表的 工作电流 应不 大于2 5 WA.5 . 1 0示值误差 数显指示表的示值误差应不超过表 1 和表2的规定。 表 1 分辨力为 0 . 0 1 m m数显指示表的示值误差单位为毫米量程允许误差任 意 0 . 1任 意 0 . 2任 意 0 . 5任 意 1 . 0全 量 程S 1 0士 0. 01士 0 . 0 21 0 S 簇 3 0士 0 . 0 1士 0. 02士 0 . 0 33 0 S 蕊 5 0士 0 . 0 1士 0 . 0 2士 0 . 0 3士0 . 0 45 0 S 1 0 0士 0 . 0 1士 0 . 0 3士 0 . 0 4士 0 . 0 5示值误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允许误差“ 士” 符号后面所对应的数值表 2分辨力为 0 . 0 0 1 mm 数显指示表的示值误差单 位 为 毫 米量程允许误差“任 意 0 . 0 1任意 。 . 0 2任意0 . 0 5任 意 1 . 0全 量 程S 成 I士 0 . 0 0 1士 0 . 0 0 3I S 3士 0 . 0 0 1士 0 . 0 0 3士 0 . 0 0 53 S 1 0士 0 . 0 0 1士 0 . 0 0 4士 0 . 0 0 5士 0 . 0 0 71 0 S 3 0士 0 . 0 0 1士 0 . 0 0 5士 0 . 0 0 7士 0 . 0 0 9示值误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允许误差“ 士” 符号后面所对应的数值。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c B / T 1 8 7 6 1 -2 0 0 25 . 1 1回程误差和示值变动性 数显指示表的回程误差和示值变动性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 3 数显指示表 的回程误 差和示值变 动性单 位 为 毫 米量程回 程 误 差示值变动性分辨力为o . 0 1 m m 的数显指示表分辨力为0 . 0 0 1 m m 的数显指示表分辨力为 0 . 0 1 m m 的数显指示表分辨力为0 . 0 0 1 mm 的数显指示表S 蕊 1 00 . 0 10 . 0 0 30 . 0 10 . 0 0 11 0 S 簇 1 0 00 . 0 20 . 0 045 . 1 2 N 1 f力和测,力落差 数显指示表的最大测量力和测量力落差应不大于表4的规定。 表 4 数显指示表的最大侧f力和测f力落差单 位 为 毫 米量程 mm最大测量力/ N测量力落差/ N分辨力为。0 1 m m 的数显指示表分辨力为。 . 0 0 1 m m 的数显指示表分辨力为。 . 0 1 mm 的数显指示表分辨力为 0 . 0 0 1 m m 的数显指示表S ( l1 . 92 . 00 . 60 . 71 S 镇 1 01 . 82 . 00 . 80 . s1 0 S 蕊 3 03 . 03 . 51 . 21 . 33 0 S 蕊 5 04 . 01 . 65 0 S ( 1 0 05 . 02 . 01 3 工作环境 数显指示表应在环境温度为 0 C-4 0 C, 相对湿度应不大于 8 0 %的条件下进行工作 。6 试验方法6 门温度变化试验 数显指示表的温度变化试验应按GB / T 2 4 2 3 . 2 2 -2 0 0 2的规定。6 . 2 湿热试验 数显指示表的湿热试验应按G B / T 2 4 2 3 . 3 -1 9 9 3 的规定7 检验方法7 . 1外观 目力观察。了 . 2相互作用 手感检验。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Gs/ T 1 8 7 6 1 -2 0 0 2了 . 3显示屏 目力观察 。74功能键 手感检验 。7 . 5行程 推进测量杆, 观察显示数值。7 . 6数值漂移 推进测量杆至任意位置, 观察显示数值在 1h内的变化。7 . 了 响应速度 用手动速度模拟, 推进测量杆观察显示数值是否正常。78工作电流 用万用表或专用芯片检测仪检测。了 . 9示值误差 将数显指示表可靠地紧固在不受其测量力影响的检验装置上, 使测量杆处于水平或垂直向下的自由位置姿态, 压缩测量杆 。 . 2 mm并置零。在测量杆正、 反行程方向上, 根据一系列测得值绘制正、 反行程误差曲线, 在正行程曲线上确定示值误差最大值。 a ) 分辨力为 0 . 0 1 mm, 量程小于或等于 1 0 mm的数显指示表。以每隔 。1 mm间隔进行连续测 量读数直至全量程。 b ) 分辨力为。 . 0 1 m m, 量程大于 1 0 m m、 小于或等于 3 0 mm的数显指示表。在测量范围 1 0 mm 内以每隔 0 . 2 mm间隔进行连续测量读数直至 1 0 mm; 超过 1 0 mm以每隔0 . 5 m m进行连续 测量读数直至全量程。 c ) 分辨力为 。 . 0 1 m m, 量程大于3 0 mm、 小于或等于1 0 0 mm的数显指示表。 在测量范围 1 0 mm 内以每隔0 . 2 m m间隔进行连续测量读数直至 1 0 m m; 超过 1 0 m m以每隔 0 . 5 mm进行连续 测量读数直至 3 0 mm; 超过 3 0 mm以每隔 1 . 0 m m进行连续读数直至全量程。 d ) 分辨力为。 . 0 0 1 m m, 量程小于或等于I mm的数显指示表。 以每隔 0 . 0 1 m m间隔进行连续测 量读数直至全量程。 e ) 分辨力为 。 . 0 0 1 mm, 量程大于 1 m m、 小于或等于3 m m的数显指示表。在测量范围 1 mm内 以每隔 0 . 0 2 mm间隔进行连续测量读数直至1 m m; 超过1 m m 以每隔 0 . 0 5 mm进行连续测 量读数直至全量程。 f ) 分辨力为 0 . 0 0 1 mm, 量程大于3 mm、 小于或等于3 0 m m的数显指示表。 在测量范围I mm内 以每隔 0 . 0 2 mm间隔进行连续测量读数直至1 m m, 超过 1 mm以每隔0 . 0 5 mm进行连续测 量读数直至 3 mm, 超过3 m m 以每隔 1 . 0 m m进行连续测量读数直至全量程。7 . 1 0回程误差 根据正、 反行程误差曲线, 确定相同测量点间的回程误差最大值。7 . 1 1 示值变动性 在数显指示表量程的测量下限、 中间、 上限三个位置, 按正常、 快速、 慢速三种速度提放测量杆 5 次,确定各位置的最大示值与最小示值之差7 . 1 2 测f力 将数显指示表可靠地紧固在测力计( 仪) 上, 确定数显指示表正行程中的最大测量力。7 . 1 3 测A力落差 在数显指示表正、 反行程中, 确定相同测量点间的测量力落差最大值。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GB/ T 1 8 7 6 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