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XX 届高三历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五、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程标准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单元综述 1、突出五个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基本原理及意义;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 及意义;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新中国为过渡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奠基举措;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及其意义。 2、形成三个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从俄国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表明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2 / 9 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现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825 年,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英国)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B、诞生的标志: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 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揭示无 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 c、影响: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3 / 9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巴黎公社 1)、背景 普法战争法国失败,第三共和国的成立,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的反动政策。 1871 年, 3 月 28 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2)、革命措施 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工人阶级的国家机器。 民选供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在经济建设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 合作社管理。 维护工人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3)、失败 主观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取得联系,更没能发动广大农民; 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4)、意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它的经验教训是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4 / 9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 1)客观条件 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 治 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 ,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 2)主观条件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 1917 年 3 月)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2)、四月提纲的发表(列宁) 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 提出 “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 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5 / 9 4)、十月决议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 “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 。 5)十一月起义 攻打东宫 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具体内容 P128) 内容: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选举产生了第一也工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3、意义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 “ 当家作主 ” 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6 / 9 1、奠定基础( 1949 1952) ( 1)政治: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巩固人民政权 a、解放全国领土 1951 年和平解放 x 藏 b、进行土地改革到 1952 年 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原因: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抗美援朝 1950 1953 年 ( 2)经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到 1952 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使国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既具有民主革命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b、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c、大力恢复发展生产 加强对农业和工矿企业的领导,调动其积极性。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53 1956) ( 1)经 济基础 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提出 内容(任务): 1953 年提出,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言之 “ 一化三7 / 9 改造 ” 。 b、 “ 一五计划 ” 的基本任务( 1953 1957 年) 内容: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改造生产关系与提高生产力同时并举) ( 2)法律保证 1954 年 “ 一届人大 ” a、内容: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了国家性质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规定了根本政治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 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及义务。 b、特点: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意义: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 *。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人民的意志; 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3、三大 改造 1)、农业 8 / 9 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原则:自愿互利 形式: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形式:合作化 3)、工商业 方针:国家资本主义 形式: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最后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4)、结果及意义 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上,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劳动分配上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木遗传育种与经济效益分析考核试卷
- 数字智慧方案5486丨如何高效构建智慧零售系统
- 肉类产品安全追溯体系构建与实施考核试卷
- 聚丙烯酸甲酯纤维染色考核试卷
- 建筑幕垟安全施工方案
- 《销售渠道策略》课件
- 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 《空调技术与设备》课件
- 双减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 2024年贵州省德江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岗笔试题带答案
-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 2024年甘肃省大数据中心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崇左市人民检察院招聘机关文员笔试真题2024
- (二模)2025年4月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香港劳务服务合同协议
- GB/T 9065.2-2025液压传动连接软管接头第2部分:24°锥形
- 高二下学期感恩母亲节主题班会课件
- 高一信息技术Python编程课程讲解
- 医院行政测试题及答案
- 雨水排放检测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