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大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学海无涯有彼岸.doc_第1页
文学院大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学海无涯有彼岸.doc_第2页
文学院大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学海无涯有彼岸.doc_第3页
文学院大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学海无涯有彼岸.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院大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学海无涯有彼岸 同学们: 迈进青大的校门,转眼已是195天。而去年的此时此刻,我们还沉浸在卷山题海里,面对一次次的模考和人生的大考,无暇于欣赏春姑娘的美丽,无暇于聆听鸟语花香。不仅体会到了学习的艰难和等待的痛苦,也尝到了成功的的滋味。今年的春日,你却可以睁大眼睛,兴奋地看樱花盛开,海棠吐艳;赏瀛湖涟漪,大海碧波;你可以携一本书,优雅地坐在玉兰树下大声朗读;也可以带着书包,静静地在图书馆的书海里漫游。这一年的生活,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也可以用人生三境界来概括。我们经历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学习,终于到了大学,有的人可能有了安步当车,如释重负的思想,也有的有了“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的念头,而我认为作为一名文学院的学生,在学习的征程上,这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 有句话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无一不是告诉我们要潜心读书,虚心做学问。浩瀚的书海,无涯的文学世界,都需要我们扎根于此,深究学问,有所成就。 记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也有人用充满禅机的语言来分析读书的境界: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还有的分析读书三境界一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还有的总结读书的三境界是“吞”、“嚼”、“品”。“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机械的标志。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多年以后凭反刍囫囵吞枣式的泛读而写出感人作品的。“吞”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路,是读书的初级阶段。“嚼”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读书人生必经的头疼脑胀、寝食难安的砥砺智慧的煎熬之路。“爵”是在“吞”之基础之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品”乃焚香沐浴,如饮琼浆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忱惜的告别了索求光阴庄严的踏上了奉献岁月、颐养灵性的乐事。“暮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爵”之基础之上的悟性升华这是进入至高、至纯、至净的读书人生的最高境界的门票。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往往将“吞”、“嚼”、“品”相继并用,“吞”文字,“嚼”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嚼”之,细悟的“品”之。如果将读三境界“吞”、“嚼”、“品”泛延指导人生,那么,无用的书“吞”之,有用的书“嚼”之,启心益智的书“品”之,则人生受益无穷。 林林总总的三境界就是要告诉我们:第一要立志,要确立人生目标;第二要为实现目标而锲而不舍的奋斗;第三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一定会成功。少年时我曾语出轻狂“读遍天下书”,但品味“三境界”之后,深觉惭愧。原只是想一生读书求学,竟无他求,而此三境界不也是做人做事三境界吗?汗颜之余的我竟真觉得又到了一个“灯火阑珊处”。如今我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春天,更当发愤图强,立志于“书读好,读好书,好读书”,自自由自在地徜徉在书海里,不断积蓄知识,汲取能量,实现量变到质变。在学习上,不满足于老师的泛泛讲述,根据老师的指引,多读名篇原著,细思名言警句,品尝读书之乐。 最近有句话很火:如果你不愿意将就你的青春,你的人生,你的效实学子的身份,那么,就请说服自己:少些盲目,多些规划;少些功利,多些远见;少些口头抱怨,多些实际行动;少些临时抱佛脚,多些细水长流;少些虚拟世界的饮鸩止渴,多些直面人生的挑战自我。还记得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享誉大江南北,“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春光易逝,青春难留,让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