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化对宋代蜀籍遗民诗人的塑造作用.doc_第1页
家族文化对宋代蜀籍遗民诗人的塑造作用.doc_第2页
家族文化对宋代蜀籍遗民诗人的塑造作用.doc_第3页
家族文化对宋代蜀籍遗民诗人的塑造作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族文化对宋代蜀籍遗民诗人的塑造作用 关键词:宋遗民;诗人;蜀籍;家族文化 :I206:A:1002-2139(xx)-30-084-01 蜀籍遗民诗人,多蜀地大族,这些士大夫家族多家规严格,家学严谨,忠君爱国。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载“成都士大夫家法严”1并举了事例。比如卖席子的范氏,因贫困而未入仕途,还卖过卖白龙丸,做官之后便不再行买卖之事。所记的虽是士大夫家族要求子弟不从事商贾,亦可以窥见蜀地家规对士人的约束性。而家学,首先注重的就是子弟的气节品行,立身做人为第一要素,学尚居第二。故蜀籍遗民们能承其家族的优良精神文化传统,不屈服于蒙元的政治攻势,坚持做宋遗民。这些家族性特色较强的遗民诗人代表有: (一)邛州蒲江的高氏家族 高斯得,邛州蒲江的高氏家族,该族在南宋中期繁荣起来,先后有高载、高定子、高稼、高崇、高斯得中进士。而高氏家族又与当地的魏氏家族关系密切,魏氏家族自魏了翁之后,又有魏文翁中进士,魏了翁的二子魏近思、魏克愚也做官,但科举情况不详。高魏两族之联系始于魏了翁祖父一代,魏了翁祖父魏革娶蒲江高永坚之女,生七子。其祖母高氏之兄高黄中无子,故过继祖母高氏的第六子魏孝*(*表示的汉字为左一个斜王旁,右一个寿字),魏了翁即是孝*的第六子,代其父归本姓,故姓魏。2高斯得之父高稼是孝*的第二子,故高斯得从血缘上来讲是魏了翁的侄子。两族过继频繁,使得魏高二姓亲如一族。从高斯得的父辈来看,高斯得之父高稼刚直忠烈,抗蒙牺牲;叔父魏了翁在学术和政坛都影响甚大,从政方面,他官至同签书枢密院事,有政声,从学术方面看著书讲学,创立鹤山书院,其门人弟子形成鹤山学派。其父刚正不阿以及爱国精神塑造了高斯得高洁的人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他又深受家学影响,魏了翁既是斯得的叔父,又是他的老师,对高斯得的学术思想也颇有影响。 (二)四川南充的游氏家族 游汶,四川南充的游氏家族。其祖父游仲鸿,字子正,以进士出仕,历任中江知县、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利州路转运判官等,有鉴虚集,已失传。在学术方面,仲鸿入朝后,与朱熹游,并接受了其理学思想,朱熹称其为蜀中奇士3,魏了翁亦赞其气节与文采。南充县志载,南充地区理学的传播,“盖自游氏父子云”4。游似,游仲鸿之子,理宗朝官至右丞相,在其任职期间,不少正直被排挤的都重新回朝,杨慎称其为“南渡四贤相之一”,5其学术思想方面,除了受家学、老师刘光祖的影响外,他中进士前还听过魏了翁讲学,入朝为官后,更与魏了翁相与友善,时常探讨理学。在游似任职期间,联系朱门弟子,积极推动理学官学化,最后得理宗认可。游汶,蜀乱,随父游似寓居德清,官至福建提点刑狱,国亡隐居。汶拒绝了元世祖征招,为了表达自己不仕二朝的决心,他改宅名为“遗民浮宅”,并在自己常穿的布袍上书“前宋遗民”,无论寒暑皆着身6。以劳作吟咏为乐。有遗民浮宅集。 (三)四川井研牟氏家族 牟巘,四川井研牟氏家族。牟氏是井研的著姓,牟子才、牟巘、牟应龙,祖孙三代皆以才学闻名。牟子才学于魏了翁、杨子谟、虞刚简,又从朱熹门人李方子学。历宁、理、度三朝,为官耿介廉洁,累杵权奸史弥远、丁大全、史嵩之、董宋臣等人,所推荐的士子如家铉翁、李芾、刘黻、赵卯发等,皆是刚正不阿之辈7。其子牟巘,随父迁居吴兴,承家学,官至大理少卿。入元后,闭门隐居,生活清贫,在江南文士中享有极高的声誉。牟应龙,继承其祖父牟子才的傲骨,拒绝贾似道收用,被置下第,入元亦拒绝叛臣留梦炎许下的翰林之官职。 通过以上几支蜀地家族来看,这些家族治学思想多受朱子理学在蜀地发展的影响,其中魏了翁是朱熹理学传入蜀地的关键人物,他在蜀地仕宦生涯达23年,带回大量朱熹论著,并开书院讲学,使得“蜀人尽知义理之学”8,同时他还受湖湘学派的影响。湖湘学派兼备道德性与实用性,倡导修身向学,注重实效适用,重名节与教化,在政治方面他们严守的“华夷之辨”,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且关注民声,多主战派人物。故魏了翁追求的朱子理学是义理与经世的合一,具有经世理学的意义。他反对以理学为手段获得官位名誉的行为,并表示出忧虑,认为当下虽“诸儒之祠布满郡国”“诸儒之书家藏人诵”,文士却“窃语言袭义理”“欺庸有司”9,魏了翁的这些思想通过教学,影响到他的弟子们,诸如高斯得、牟巘、游似等,都是其弟子或者再传弟子。 参考文献: 1(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9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2魏了翁.魏府君纯甫墓志铭,曾枣庄主编:全宋文卷7114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xx年. 3(元)脱脱:宋史?游仲鸿传卷400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4嘉庆南充县志?杂识志外纪卷8. 5(明)杨慎:王仲镛笺证,升庵诗话笺证卷12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6(清)黄宗羲.全祖望补修;陈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