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9 XX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导学案复习:离子反应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四讲:离子反应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是两个基本概念:电解质、非电解质与强弱电解质。以及离子共存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就是指给出的物质体系中能得出哪些是电解质、非电解质与强弱电解质能区别,离子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可以共存其它的不能大量存在。离子方程的书写要要记住四个步骤写、改、删、查。而复习的思路是:利用学生自主复习得出对这一讲大体的印象,再利用热点典例突破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 再总结下方法规律技巧让学生得出出学习离子反应的具体手段与方法。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2 / 29 2目标解析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就是指:酸碱盐金属氧化物与水是电解质强酸碱绝大多数盐与金属氧化物是强电解质。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就是指:酸碱能 阻止水的电离,有些盐能促进水的电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由于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就是指:与复分解的反应条件对照。 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就是指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的四个步骤:写、改、删、查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离子共存问题与离子反应方程式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离子共存问题设计到和知识很多,很多学生只知道生成沉淀与气体与水不能存在的外其它的就不知道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到把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的现象与形成络合物 的情形再就是双水解的情况分开,其中关键是在记住特殊情况下不能共存的离子外其它的记住共性就行了。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学生课前预习 一、电解质 3 / 29 1电解质、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熔融以及溶液中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类等。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等。 3熔融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质 熔融状态 下电解质导电或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实质是电解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金属导电发生物理变化。 4电离及电离方程式 (1)电离: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在水中产生离解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 “=” 号连接,弱电解质 (包括弱酸的酸式酸根 )的电离方程式用 “” 号连接,多元酸分步电离。 Na2So4: Na2So4=2Na So2 4。 H2co3: H2co3 H Hco 3, Hco 3 H co2 3。 二、离子反应的条件及离子共存问题 1离子反应 4 / 29 (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条件 在稀 H2So4 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发生反应的请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A加入 Bacl2溶液: Ba2 So2 4=BaSo4 。 B加入 cH3cooNa 溶液: cH3coo H =cH3cooH。 c加入 Na2co3溶液: co2 3 2H =co2 H2o。 D加入 Zn 粒: Zn 2H =H2 Zn2。 E加入 NaNo3溶液:不反应。 从 A E 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难溶的物质; 生成难电离 的物质; 生成易挥发物质;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的本质 从 A E 中,混合后溶液中 So2 4 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A(填序号 ); H物质的量减少的是 B、 c、 D; H、 So2 4物质的量不变的是 E,因此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2离子共存 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 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 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生成气5 / 29 体或挥发性物质, 生成难电离物质,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三、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实质及书写 1意义 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离子反应。如 Ba2 co2 3=Baco3 ,表示可溶性钡盐和可溶性碳酸盐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2实质 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难电离的物质、挥发性气体,或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反应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以 caco3和 Hcl反应为例 ) (1)写:写出正确 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caco32Hcl=cacl2 co2 H2o (2)拆:把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caco3 2H 2cl =ca2 2cl co2 H2o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caco3 2H=ca2 co2 H2o (4)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网络构建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6 / 29 2离子反应 问题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 定义相同 点不同点实例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都是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电离产生离子 Nacl、 H2So4、 NaoH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不能电离,不能导电蔗糖、酒精 2.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定义的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溶液才能导电。 (3)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与溶解性无关。如蔗糖溶于水,但是蔗糖是非电解质;难溶或不溶于水的盐,由于溶 解度很小,很难测出其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于水的那部分,却完全电离成离子,在熔融状态下也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电解质,如 BaSo4、 caco3等。 (4)有些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还需要分析其导电原因。7 / 29 如 co2、 S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并不是 co2、 So2分子电离所致,而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 H2co3、 H2So3 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所以只能说 H2co3、 H2So3 是电解质,不能说 co2、 So2是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概念在水溶液里分 子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代表物绝大多数的盐 (包括难溶性盐 ): Nacl、 NH4cl 等;强酸: Hcl、 HNo3 等;强碱: koH、 NaoH 等弱酸: H2co3、 cH3cooH等;弱碱: NH3H2o 等;水也是弱电解质 4.电离方程式 (1)概念: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 (2)书写: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问题: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 “=” 表示,如 Nacl=Na cl, H2So4=2H So2 4。 8 / 29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 表示,如 cH3cooHcH3coo H, NH3H2o NH 4 oH。 【例 1】 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碳酸钙是弱电解质 B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虽小,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解析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电离程度的大小,与溶解性无关,强电解质不一定有强的导电性。强电解质主要指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弱酸、弱碱则为弱电解质,其中,水是一种常见的弱电解质。 caco3 等一些难溶性物质,虽然溶解度很小,但已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 caco3为强电解质。cl2 和 NH3 不是电解质,因为 cl2 是单质, NH3 与水反应生成的 NH3H2o 才是电解质。 答案 B 变式 1 下列物质中,属 于强电解质的是 _(均填序号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 氨气 氨水 盐酸 醋酸 (cH3cooH) 硫酸钡 9 / 29 氯化银 氯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 醋酸铵 氢气 解析: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在于其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指的是化合物。氨气 (NH3)、二氧化碳(co2)本身不电离,又是化合物,所以是非电解质;氢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氯化钠溶液、氨水、盐酸都是混合物,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 酸、 碱、盐都是电解质 ” ,所以醋酸 (cH3cooH)、硫酸钡、氯化银、醋酸铵都是电解质,硫酸钡 (BaSo4)、氯化银 (Agcl)由于溶解度小,所以离子浓度小,虽然溶液导电性弱,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 BaSo4、 Agcl不仅是电解质,而且是强电解质; cH3cooH、 NH3H2o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但两者反应的产物醋酸铵 (cH3cooNH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答案: 点评: NH3 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 NH3 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阴、阳离子使溶液导电,并非 NH3 本身电离而导电, NH3 是非电解质。难溶性物质不一定是弱电解质。盐酸和氨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问题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0 / 29 (1)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均拆成离子形式,如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的盐。 (2)单质、氧化物、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 )、非电解质及难溶性盐用化学式表示。 (3)微溶物的写法。一般来说,微溶物的澄清溶液写成离子形式;浑浊或沉淀时写成化学式,如澄清石灰水表示为 “ca2 2oH ” ,而石灰乳则表示为 “ca(oH)2” 。 (4)可溶性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式根一律保留酸式根的形式,如 NaHco3 溶液中应拆成 “Na Hco 3” 而不能拆成“Na H co2 3”(NaHSo4 溶液中应拆为 “Na H So2 4”) 。 (5)固体之间的反应 (如消石灰与氯化铵 )或固体与特殊溶液(如铜和浓硫酸 )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离子反应,才能写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违背客观事实: 2Fe 6H =2Fe3 3H2 (2)违背 质量守恒定律: 2Na H2o=2Na 2oH H2 。 (3)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Na 2H2o=Na 2oH H2 。 (4)违背定组成定律: Ba2 So2 4 H oH=BaSo4 H2o。 (5)违背得失电子守恒定律: 2mno 4 3H2o2 6H =2mn2 4o2 6H2o。 11 / 29 (6)掌握离子符号和化学式的准确应用: 其原则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 (溶液中的自由离子 )用离子符号表示,其余均以原来的化学式表示。所出错的情况就是该拆的不拆,不该拆的拆了。 (7) 注 意 连 接 符 号 和 状 态 符 号 的 准 确 使 用 :“=”“”“” ,错例不再列举。 (8)物质以气体、固体参加反应或电离程度较小的应写化学式不写离子式,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 cu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c 2H2So4(浓 )=co2 2So2 2H2o 2Nacl(s) H2So4(浓 )=Na2So4 2Hcl 2NH4cl(s) ca(oH)2(s)=cacl2 2NH3 2H2o。 (9)多 元弱酸的酸式根应整体写出不能拆写。 如 NaHS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 HS oH =S2 H2o; NaHco3 溶液与盐酸反应: Hco 3 H =H2o co2 。 (10)易溶气体、易分解物质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条件 (浓稀及加热与否 )。 如: NH 4 oH (稀、冷 )=NH3H2o; NH 4 oH (浓、热 )=NH3 H2o。 (11)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 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应写出化学式,如: 2Ag12 / 29 So2 4=Ag2So4 ; 当 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时 (稀溶液 ),应写离子形式,如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ca2 2oH co2=caco3 H2o; 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 向 石 灰 乳 中 加 入 碳 酸 钠 溶 液 : ca(oH)2 co2 3=caco3 2oH。 (12)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与沉淀反应的竞争:具有强氧化性的微粒与强还原性的微粒相遇时,首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 如: H2S 2Fe3 =2Fe2 S 2H ()3H2S 2Fe3=Fe2S3 6H () (13)注意双水解反应与沉淀反应的竞争: 如: 2Fe3 3co2 3=Fe2(co3)3()2Fe3 3co2 3 3H2o=2Fe(oH)3 3co2() 【例 2】 (XX新课标全国理综 )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 )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 AFe3o4 与稀硝酸反应: 2Fe3o4 18H =6Fe3 H2 8H2o正确 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2 3 2H =co2 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13 / 29 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 入氢氧化钡溶液: Ba2 So24=BaSo4 正确 DFeBr2 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 cl2反应: 2Fe2 2Br 2cl2=2Fe3 4cl Br2错误, Fe2与 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 1: 2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A 项 Fe3o4 中的 Fe2能够被硝酸氧化,但应生成 No 气体; c 项应同时生成 NH3H2o; D 项氯气先氧化 Fe2为 Fe3,然后再氧化 Br,离子方程式正确,评价不正确。 答案 B 变式 2 (XX江苏卷 )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 2cl 2H2o=通电 cl2 H2 2oH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 Al2o3 2oH=2Alo 2 H2o c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 2oH 2No2=No 3 No 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o2 3 2cH3cooH=2cH3coo co2 H2o 14 / 29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意在考查考生书写和判断正确的离子方程式的能力; A 项,电解熔 融的氯化钠方程式为 2Na 2cl =通电 2Na cl2 ; B 项,正确; c 项,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No2 的离子方程式为: 2No2 2oH =No 3 No 2 H2o; D 项,水垢主要成分是 caco3,离子方程式中应写它的化学式,即 caco3 2cH3cooH=ca2 2cH3coo co2 H2o。 答案: B 问题 3、离子共存 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一色、二性、三特、四反应。 1一色。即溶液颜色。若限定无色溶液,则 cu2、 Fe3、Fe2、 mno 4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 2二性。即溶液的酸性和碱性。在强酸性溶液中, oH及弱酸根阴离子 (如 co2 3、 So2 3、 S2、 cH3coo等 )均不能大量存在;在强碱性溶液中, H及弱碱阳离子 (如 NH 4、Al3、 mg2、 Fe3等 )均不能大量存在;弱酸酸式酸根离子 (如 Hco 3、 HSo 3、 HS、 H2Po 4、 HPo2 4 等 )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3三特殊。指三种特殊情况: (1)Alo 2 与 Hco 3 不能大量共存: Alo 2 Hco 3H2o=Al(oH)3 co2 3; 15 / 29 (2)“No 3 H ” 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 S2、 Fe2、I等发生反应,而这一种组合常常较为隐蔽,不易被察觉; (3)NH 4 与 cH3coo、 co2 3, mg2与 Hco 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加热就不同了 )。 4四反应。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 (1)复分解反应,如 Ba2与 So2 4、 NH 4 与 oH、 H与cH3coo等; (2)氧化还原反应,如 Fe3与 I, No 3(H )与 Fe2,mno 4(H )与 Br, H与 S2o2 3 等; (3)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如 Al3与 Hco 3、 Al3与 Alo 2 等; (4)络合反应,如 Fe3与 ScN等。 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应先看清试题的前置条件,如 “ 在强酸性溶液中 ”“ 在无色透明溶液中 ”“ 在由水电离出的 c(H ) 110 13molL 1 的溶液中 ”“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 ” 等等,再分析离子间的相互反应情况。 【例 3】 (XX江苏 )常温下,下列各组 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pH 1 的溶液中: Fe2、 No 3、 So2 4、 Na 16 / 29 B由水电离的 c(H ) 110 14molL 1 的溶液中: ca2、 k、 cl、 Hco 3 c c(H )/c(oH ) 1012的溶液中: NH 4、 Al3、 No3、 cl D c(Fe3 ) L 1 的溶液中: k、 clo、 So24、 ScN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是否熟练掌握离子反应的条件。 A 项,酸性条件下, Fe2会被 No 3氧化,故不可以大量共存; B 项,水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是酸的溶液,也可能是碱的溶液,两种条件下 Hco 3 均不可以大量共存; c 项, c(H )/c(oH ) 1012的溶液呈酸性,题中离子可以大量共存; D 项, Fe3与 ScN发生络合,不可以大量共存。 答案 c 变式 3 (XX安徽理综 )在 pH 1 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 ) A mg2、 Na、 clo、 No 3 B Al3、 NH 4、 Br、 cl c k、 cr2o2 7、 cH3cHo、 So2 4 D Na、 k、 Sio2 3、 cl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大量共存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酸性条件下, A 项 clo会形成弱酸 Hclo; c 项 cr2o217 / 29 7 能够氧化 cH3cHo; D 项形成 H2Sio3沉淀。 答案: B 方法规律技巧 一、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试剂的滴加顺序涉及到的 “ 量 ” 例如: Alcl3 与 NaoH、 NaAlo2 与盐酸、 Na2co3 与盐酸、氨水与 AgNo3、氯水与 FeBr2、氯水与 FeI2、 co2和石灰水等。 向 Alcl3 溶液中滴入几滴 NaoH 溶液 (碱不足 ),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Al3 3oH =Al(oH)3 。 向 NaoH 溶液中滴入几滴 Alcl3 溶液 (碱过量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4oH =Alo 2 2H2o。 2若是复分解反应,可用 “ 少定多变法 ” 来书写 所谓 “ 少定 ” 即量少的反应物,其离子的计量数按化学式确定,所谓 “ 多变 ” 即过量的反应物,其计量数根据反应的需要量确定,不受化学式中的比例制约,是可变的。如ca(Hco3)2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先确定 ca2、 Hco 3 的比例为 1: 2,再取用 oH,中和 2 个 Hco 3 需 2 个oH,则可 写出: ca2 2Hco 3 2oH =caco3 co2 3 2H2o,若是加入少量的 NaoH溶液,则反应为 oH ca2 Hco 3=caco3 H2o(只中和 1 个 Hco 3, ca2、Hco 3 不是 1: 2 了 )。 此外, NaHSo4 与 Ba(Hco3)2、 ca(oH)2 与 NaHco3、 NaH2Po418 / 29 与 Ba(oH)2等反应均与 “ 量 ” 有关。 3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到的 “ 量 ” 氧化性: cl2Br2Fe3 I2 还原性: cl Br Fe2 I 所以向 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cl2=2Fe3 2cl; 向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 4Br 3cl2=2Fe3 2Br2 6cl。 4较特殊的反应涉及的 “ 量 ” 如 mg(Hco3)2 溶液与过量的 NaoH 反应,不可忽视 mg(oH)2比 mgco3更难溶、更稳定;明矾与足量的 Ba(oH)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 Al(oH)3 的两性; NH4HSo4 溶液与足量的 Ba(oH)2反应,不可忽视 NH3H2o 也是 弱电解质。 5从知识角度看,除掌握好前面概括的基础知识外,对氧化还原反应问题、限量问题 (过量与少量 )、有机反应问题、水解问题应特别关注。 如苯酚与碳酸钠反应的产物为苯酚钠与碳酸氢钠,苯酚钠中通入少量或过量的 co2,均生成苯酚与碳酸氢钠。 【例 1】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将一小片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没有反应,再加入适量 kNo3晶体,则铜片逐渐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_19 / 29 _。 (2)向 NaH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呈中性。_。 (3)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明矾溶液至 Ba2完全沉淀:_,继续加入明矾溶液,又发生的反应为: _。 (4)已知 Br2 水与 Fecl2(aq)发生如下反应: 3Br26Fecl2=4Fecl3 2FeBr3 现将 112mL(标准状况 )cl2 通入 /L 的 FeBr2(aq)中,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解析 (1)No 3 在酸性环境中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氧化铜。 (2)NaHSo4 溶液中 H恰好完全反应,设 H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加入 Ba(oH)2应为,所以有: H oH 12Ba2 12So2 4=H2o 12BaSo4 ,整理得: 2H 2oH Ba2 So2 4=2H2o BaSo4 。 (3)Ba(oH)2 溶液中 Ba2恰好完全反应,取 Ba(oH)2 的物质的量为 1mol,则 n(Ba2 ) 1mol, n(oH ) 2mol,由 n(Ba2 ) 1mol知 Ba2恰好完全反应时应加入 12molkAl(So4)2,此时加入 n(Al3 ) 12mol,即 n(oH ): n(Al3 ) 2mol:12mol 4: 1, Al3与 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Alo 2。再加入明矾溶液, Alo 2 与 Al3发生双水解反应。 20 / 29 (4)通过题给反应可比较出 Fe3与 Br2 的氧化性强弱 (Br2强 ),从而明确 cl2通入 FeBr2(aq)中先与 Fe2反应,若 cl2还有剩余,再与 Br发生反应。 n(cl2) /mol 10 3mol, n(FeBr2) 10 3L/L 10 2mol。 Fe2可失去 10 2mol的电子,而 cl2最多得 10 2mol的电子,由得失电子的守恒,故 Br不失电子。 答案 (1)3cu 2No 3 8H =3cu2 2No 4H2o (2)2H So2 4 Ba2 2oH =BaSo4 2H2o (3)2Ba2 4oH Al3 2So2 4=2BaSo4 Alo 2 2H2oAl3 3Alo 2 6H2o=4Al(oH)3 (4)2Fe2 cl2=2Fe3 2cl 变式 1 (XX四川理综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Al3 2So2 4 2Ba2 4oH =2BaSo4 Alo 2 2H2o B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Fe(oH)2 2H=Fe2 2H2o c向磷酸二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NH 4 oH =NH3H2o D向 cH2BrcooH 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21 / 29 cH2BrcooH oH cH2Brcoo H2o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离子方程式,意在考查考生对离子反应的理解。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B 错;磷酸二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 H2Po 4也参与了离子反应,因此选项 c 中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NH 4 H2Po 4 3oH =NH3 Po3 4 3H2o; cH2BrcooH中的两个官能团都能与热碱反应,生成物是 cH2oHcoo,故D 错误。 答案: A 二、离子推断与检验 1离子的检验与推断是离子反应的重要应用,是对离子反应概念的进一步 深化,在考试中,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本类题目要求根据离子的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或者根据有关的实验现象,对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解题思路与技巧 (1)解题思路:依据溶液的性质推出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或一定不含有的离子 ),然后依据离子共存,推出一定不含的离子。 (2)解题技巧: 先看题干:如溶液颜色、 pH、酸碱性等。 再根据溶液的性质或实验现象推断。 22 / 29 注意加入的试剂对某些离子的干扰 (如加入氯水、 Bacl2溶液对原溶液有无 cl的干扰 )。 【例 2】 (XX浙江理综 )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 No 2、 So2 4、 So2 3、 co2 3、 cl、 I等阴离子。 某同学取 5 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 pH计测得溶液的 pH大于 7 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加入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加足量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加足量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 溶液,再滴 加 kScN 溶液,显红色 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仅含 No 2、 co2 3、 cl三种阴离子。 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 )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化学方面的离子检验,意在考查考生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实验 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了 No2,说明溶液中有 No 2 存在,则 I不能存在;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 cl。实验 生成的白色沉淀能够溶解且23 / 29 生成的气体不能使品红褪色,则溶液中有 co2 3,无 So24、 So2 3。 答案 B 变式 2 现有一瓶由 Na、 NH 4、 cl、 No 3、 co2 3、So2 4、 So2 3、 oH等离子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用A、 B、 c 三支试管,各取少量该混合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向试管 A 中滴加 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 (2)向试管 B中加入稀 HNo3至溶液呈酸性,有无色气体冒出。继续加入 AgNo3溶液或 Ba(No3)2溶液,均无沉淀生成。 (3)取试管 c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 cu片和浓 H2So4共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口冒出红棕色的气体。 根据上述 实验现象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Na, oH, co2 3, No 3; 一定不可能含有 cl, NH 4, So2 4, So2 3;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cl, co2 3, So2 4; 一定不可能含有 NH 4,So2 4, co2 3。 A B c D 解析:首先应该分析题中给出的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其中NH 4 和 oH之间能发生反应: NH 4 oHNH3H2o,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根据 (3)酚酞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即含有 oH而不应含有 NH 4,故溶液中含有 Na。又据 (3)中加浓 H2So4和 cu共热,生成红棕色 No224 / 29 气体,因此推知含有 No 3。根据 (2)加 HNo3 生成气体,说明可能有 co2和 So2。当 HNo3过量时,加 AgNo3或 Ba(No3)2溶液无沉淀,说明无 cl和 So2 4,也可推知不含 So2 3(因So2 3 与 HNo3反应生成 So2 4)。最后由 (1)推知原混合物中还有 co2 3,因 Ba2和 co2 3 生成 Baco3沉淀。 答案: A 备选习题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 mgcl2晶体 B Nacl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的 koH 解析: mgcl2晶体是电解质,但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Nacl溶液是混合物,称电解质溶液;液态 Hcl是共价化合物,不导电。 答案: D 点评:判断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分类,酸、碱、盐、水及离子型氧化物均属于电解质。同时要注意排除混合物,如硫酸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 不溶于水的盐 (caco3、 BaSo4 等 )都是弱电解质; 可溶于水的盐都是强电解质; L 1所有一元酸中氢离子浓度都是 L 1; 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25 / 29 子; 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 B c 只有 D 只有 解析:判定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电解质能否全部电离,不溶于水的盐熔融时能全部电离,可溶于水的盐不一定全部电离,如醋酸铅就属于易溶难电离的盐。对于弱的一元酸,氢离子浓度小于酸的浓度;对于很稀的强酸溶液,氢离子浓度可能要小于浓的弱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熔融的共价化合物电解质不电离不导电,如:液态氯化氢等。 答案: c 点评:区 别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化合物的分类: (1)强酸、强碱、中学内遇到的大多数盐都是强电解质; (2)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部分共价化合物也属于强电解质。 3 (XX广东理综 )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NH 4、 Ag、 Po3 4、 cl B Fe3、 H、 I、 Hco 3 c k、 Na、 No 3、 mno 4D Al3、 mg2、 So2 4、co2 3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常见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Ag和 Po3 4、 cl能发生沉淀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A 项错误; Fe3和 I能发生氧26 / 29 化还原反应: 2Fe3 2I =2Fe2 I2而不能大量共存,Fe3、 H均可与 Hco 3 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B 项错误; mg2和 co2 3 能发生沉淀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D 项错误。 答案: c 4 (XX威海调研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将 Sio2 与 NaoH 溶液混合: Sio2 oH =Sio2 3 H B Na2S固体加入稀硝酸溶液中: S2 2H =H2S c等物质的量的 kHco3 和 Ba(oH)2 的溶液混合: Hco 3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968-2025量子信息用光学级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
- 森林草原防灭火课件
- 梭织女装常用知识培训课件
- 电气质量安全试题及答案
- 2025主管护师考试知识认知扩展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考试题库及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复审考试(含答案)
- 2025年地理信息系统GIS高级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英语四六级考试技巧与范文集锦
- 桥梁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检验检测行业授权签字人考核题库
- 2025年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控知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安全主题教育
- 汽车美容承包合同(标准版)
- 管道设计培训课件
- 会务服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 《心系国防 强国有我》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国防教育主题班会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课件
-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 私募基金份额代持协议范文
- 资料管理方案5篇
- 《退役军人保障法》知识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