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巴山精神心得体会:弘扬巴山精神争当时代先锋.doc_第1页
弘扬巴山精神心得体会:弘扬巴山精神争当时代先锋.doc_第2页
弘扬巴山精神心得体会:弘扬巴山精神争当时代先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扬巴山精神心得体会:弘扬巴山精神争当时代先锋 从安康出发向南,穿过连续不断的涵洞桥梁,行进在高险峻岭的山崖边。车驶出陕川交界,进入到镇巴县一侧的大巴山腹地。汽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继续前行,道路异常地狭窄,车窗擦着山边而过。钻过一个“门”洞后,就到了襄渝线上这个地处偏僻的巴山站。 巴山站就坐落在这个大概有二十几个桥墩支撑的大桥上。车站的两层小楼和职工宿舍,就建在陡峭的山坡上。站台对面有三条月牙弯似的股道,两头一直伸向大山的涵洞里。 站在站台上,四周的群山把车站环抱当中。巴山站就像一条飘飞的绸带上的蝴蝶结,北有5000多米的大巴山隧道,南有凌空架起的黑水河钢梁桥。抬起头,能看到巴掌大的一片天。低头看,100多米的深涧,河水急流,让人心惊胆战。 巴山站碑背后刻着这样一段文字,“安心山区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坚定乐观的自强精神”。这就是震撼我们心灵的巴山精神! 巴山工作环境艰苦,“抬头一线天,低头似深涧,天天云雾罩,半年雨绵绵”。车站每天只有一趟慢车停靠,要离开这里,只能坐这趟慢车,到万源倒乘别的列车出行。环境的恶劣,不方便就医和条件生活的艰苦,成为这里最大的特点。 进入巴山工务车间影视资料室,巴山路魂巴山人?西铁魂两部珍贵的资料片,真实记录了上世纪的1977年开始,一群年轻铁路工人,手拿工具、电筒,在漆黑的隧道中艰难地作业。不管是雨天还是严冬,他们踩着泥泞的山路扛着枕木,深脚浅出地抢修线路。他们用山石建屋,接雨水饮山泉。用背篓从几十里外的镇子上买回大家的伙食品。没有娱乐设施,就因地制宜组织独一无二的巴山运动会。就这样,他们在大山深处安家扎根。 巴山工务车间“巴山精神”展室里,摆满了荣誉奖杯,给人一份震撼。看着墙上一幅幅图片,听着管煜、谢和平、曹美英等一代巴山人那些动人的故事,他们舍家为业,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乐观面对自己身上的不幸,把有限的青春、思想、渴望和信念无悔的献给了秦巴深处的铁路线。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最艰苦的大山深处,十年、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那条铁路、隧道、桥梁。他们用心做着平凡的工作,用行动坚持着自己的信仰,把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奉献给了巴山。他们用热血浇铸他们热爱的大巴山,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践行着“巴山精神”。 走进现如今的巴山文化生态园区,你能看到职工们种的绿色蔬菜,养殖的鸭子,搭建的鸟房。他们用所换下来的钢轨扣件、螺钉等废弃配件焊接成的西式花园座椅、向日葵、蝴蝶、健康三字经宣传牌。这里的铁路职工自己在这里描绘着一幅幅图画,生态园里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巴山人创造的智慧。 松树坡和巴山两个工区条件异常艰苦,油漆女工们要爬上100多米高的黑水河大桥管护桥梁,养路工要进入阴冷潮湿的5000多米的二号隧道里养护线路。就是这些坚韧的护路人,凭着他们的执着,在这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取得了35年无一起责任事故的好成绩。 巴山铁路人,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他们从1981年至今,连续举办了33届巴山站区路地群众运动会。“巴山鼎”,撰文巴山赋这样写道:“立鼎为记,传承精神,铭刻永记,巴山人鼎力筑起中国梦。” 刘玲是一个前年自愿从城市来到巴山工作的女研究生,她的工作室,已带领大学生们,刻苦攻关,研制成了涵洞内渗水处置方法,不仅打破了外国人的禁言,还填补了这道攻关难题。 “巴山精神”是根植在巴山人血液和骨髓里的一种价值追求,是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