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8167-1987 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是一项国家标准,专门针对包装中使用的缓冲材料在受到冲击或振动时的性能进行测试。该标准规定了通过模拟实际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来评估缓冲材料保护能力的方法。

根据此标准,试验主要关注的是材料在动态条件下的压缩特性。具体来说,它描述了一种使用落锤式冲击机对试样施加冲击力的过程,以此来测量和分析材料吸收能量的能力以及其恢复性等关键参数。测试过程包括准备符合要求的试样、设定适当的试验条件(如落锤重量、跌落高度)、执行冲击试验,并记录下相关数据如最大变形量、回弹时间等。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8167-2008
  • 1987-08-24 颁布
  • 1989-03-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8167-87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pdf_第1页
GB8167-87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8167-87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UDC 8 7 8 . 5 . 0 7 8 . 0 1 7: 8 5 8 . 7 8 8A翻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 8 1 6 7 -8 7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Te s t i n g me t h o d o f d y n a mi c c o m p r e s s i o n f o r p a c k a g e c u s h i o n i n g m a t e r i a l s1 9 8 7 - 0 8 - 2 4 发布1 9 8 9 - 0 3 - 0 1 实施国家牙 未 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UDC 6 7 8 . 5. 0 7 6 . 0 1 7: 6 5 8 . 7 8 8GB 81 67一 87T e s t i n g m e t h o d o f d y n a mi c c o m p r e s s i o n f o r p a c k a g e c u s h i o n i n g ma t e r i a l s ; 本标准规定了包装用缓冲材料的动态压缩试验方法。本试验用于评定缓冲材料在冲击作用下 的缓冲性能及其在流通过程中对内装产品的保护能力。本试验获得的数据可用于缓冲包装设计。 本标准适用的包装用 缓冲材料的形状可以是块状、 片状、 丝状、粒状以及成型件等形 式。不适用于金属弹簧及防震橡胶。1 试验原理 用自由跌落的重锤对 包装用缓冲材料施加冲击载荷,以模拟装卸中缓冲材料受到的冲击作用,试验结果表示为 缓冲材料的动态压缩特性曲线。2 试验设备2 . 1 试验机 试验机应具有一个一q 自由 跌落的重锤 ( 重锤上应附有加速度传感器)和一个大 质量 的底座。 2 . 1 . 1 重锤具 有平 整的、 且能够完全覆盖被试试验样品的冲击面,其质量可以调节。 2 . 1 . 2 重 锤应坚硬, 并且有足够的刚度, 以 保证在冲击过程中不因重锤自 身的振动而使测试波形发生畸变。 2 . 1 . 3 重 锤的冲击面应与 底座平行地、 并以规 定的速度冲击试验样品,冲击速度误差应不超过3 :2 % 0同 时,它应能以不小于 1 m i n 的间隔进行连续的冲击。 2 . 1 . 4 试验机的底座应具有 足够的刚度,其质量至少为 最大重 锤质量的5 。 倍。 2 . 2 测试系统 测试系 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 放大器、显示 或记录装置 等。测试系统应具有足够的频率响应,在测量范围内,测试系 统的精度应在士5 %之内。3 试验样品 3 . 1 试验样品的取样 试验样品应在 放置2 4 h 以 上的成品中抽取,当 其尺寸 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时,允许 在与生产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专 门制 造试验样品。 3 . 2 试验样品的尺 寸 试验样品为规则的直方体形状,上、 一 卜 底面积至少为l o a n x 1 0 c m 。试验样r n , 的厚度根据研究的需要 选取,一般情况下试验样品的厚度不小 f 2 . 5 c m , 3 . 3 试验样品的数bi . 一 组试验样品的数量应不少于5 件。 3 . 4 试验样品的测量 3 . 4 . 1 长 度和宽度 分 别沿试 脸样 品的长度 和宽度方向,用精度不 低于0 . 0 5 m m 的量具测量两端及中间三个 位置的尺寸,分别求出平均 值,并精 确到。 . 0 1 c m ,国家标准局1 9 8 7 - 0 8 - 2 4 批准1 9 8 9 - 0 3 - 0 1 实 施GB 81 67 一 8 7 3 . 4 . 2 厚度 在试验样品的上表面上 放 置一 块平整的刚性平 板,使试 验样品受到0 . 2 0 t 0 . 0 2 k P a 的压缩 载荷。3 0 s 后在载荷状态下用精 度不低于0 . 0 5 m m的量具测量四角的厚度,求出平 均值,并精确到。 . 0 1 c m , 侧定丝状、 粒状等 试验样品的尺寸时,应采用压缩箱 进行测量。压缩箱见附录A( 参考件) 。 3 . 4 . 3 密度 a . 用感量为0 . 0 1 g 以上的天平 称量试验样品的质量,并记录该测定值。 b . 按下式计算试验样品的 密度。P 二 爪LxW xT式中:P - 试验样品密度,g / c m 3 ; 。试验样品质量,9 ; L 试验样品长度,C M ; W-. 试验样品宽度,c m; T 试验样品厚度,c m , 试验程序 4 . 1 试验样品的预处理 试验前 按G B 4 8 5 7 . 2 -8 4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温湿度调节处理 选定一种条件对试验样品进行2 4 h 以上的预处理。 4 . 2 试验时的温湿度条 件 试 验应在与预处 理相同的 温湿度条件下进行。 如果达不到相同条件, 则必须 在试验 样品离开预处理条件5 mi n 内开始试验。 4 . 3 试验步骤 t 4 . 3 . 1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试验机的底座上, , 并使其中 心与重锤的中 心在同一垂 线上 。 适当 地固定试验样品, 固定时应 不使试 验样品产 生变形。丝状、粒状等 试验样品,可以利用压缩箱进行试验。 4 . 3 . 2 使 试 验 机 的 重 锤 从 咧 定 的 跌 落 高 度 冲 击 试 验 样 l7P , 连 续 冲 击5 次 ,每 次 冲 击 脉 冲 的 间 隔 不 小于1 m i n 。记录每次冲击的加速度一时间历程。 试验过程中,若 未达到5 次冲击时就已 确认试 验样品发 生损坏或丧失 缓冲能力时,则中断试验。 4 . 3 . 3 冲击试验结束3 m i n 后, 按第3 . 4 . 2 款的方法M量试 验样品的厚度, 作为动态压缩试验后的厚度 ( T d ) 。 4 . 3 . 4 按第 4 . 3 . 1 款至 第 4 . 3 . 3 款 同 样 的 方 法 对 坦 内 的 其 余 试 验 样 品 进行 冲 击 试 验 。 4 . 3 . 5 根据需要, 改变 重锤的质量、 ,试验样品的厚度以及等效 跌落高度,按第4 . 3 . 1 款至第4 . 3 . 4 款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 为了 精确地描绘出最大加速度一静应力曲线,应合理地选 择 5 种以上的重锤质量,进行试验。 如果在某一试验条件下试验样品5 次冲击后的动态压缩残余应变已达 到1 0 %, 则在其它试验条件下的试验中应使用新的试验样品。 4 . 4 计算 4 . 4 . 1 最大加速度 最大加速度取5 次连续冲击中后4 次的最大加速度的平均值。 4 . 4 . 2 静应力 Wa , 二 一x 1 0 月式中:口 、 : 静应力,P8 ;GB. 81 67一 87重锤的重力,N;牙A4 . 4 . 8互 巨 七 里 1U 目系试验样品动态压缩残余受冲击的表面面积,c m a o应变动态压缩残余应变 =T一 T d Tx 1 0 0 %式中:T 试验样品的原始厚度,c m; T d 试验样品动态压缩试验后的厚度,c m , 4 . 4 . 4 以最大加速度为纵坐标, . 以静应力为横坐标, 绘出最大加速度一静应力曲 线,示例见附录B ( 参考件) 。5 试验报告 试脸报告 应包括下列内 容: a . 试验样品的详细说明, 例如材料的名称、种类、 形状、 尺寸、密度、生产厂、 牌号、出厂日期等; b . 试验样品的数量; c试验样品的预处理条件, d . 试验时的温湿 度条件。 e . 试验设备的有关说明, f . 每个试 验样品的加速度一时间历程, 9 . 最大 加速度一静应力曲 线,并标明试验时的跌落高度; h . 试验样品的动态 压缩残余 应变, 1 . 说明所使用的试 验方 法与本标准的差异; j . 其它的详细记录和说明, k . 试验日 期, 试验人员 签字,试验单位盖章。GB 81 67一 87 附录B最大加速度一静应力曲 线示例 ( 参考件)跌落 高度y= 9 0 c m5 . 0 0 c m0 0 .= 1 2. 5 0鱿80阳动印叻匕翅侧月拭瑙_ 一一一 一 口 一 土 一一卫 5l 0 5 ( 140302010昨 应力 a 二 , ( k Pa )图 B1 最大加速度一静应力曲线示意图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提出。本标准由电子1 二 业部标准化研究所、上 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负责 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舒志杰、李 树民、王 几 磐俊、周荣国、郭梅初。GB 81 67一 87 附录B最大加速度一静应力曲 线示例 ( 参考件)跌落 高度y= 9 0 c m5 . 0 0 c m0 0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