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残疾人家庭先进事迹材料:我不做生活的废人【幸福残疾人家庭】.doc_第1页
最美残疾人家庭先进事迹材料:我不做生活的废人【幸福残疾人家庭】.doc_第2页
最美残疾人家庭先进事迹材料:我不做生活的废人【幸福残疾人家庭】.doc_第3页
最美残疾人家庭先进事迹材料:我不做生活的废人【幸福残疾人家庭】.doc_第4页
最美残疾人家庭先进事迹材料:我不做生活的废人【幸福残疾人家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美残疾人家庭先进事迹材料:我不做生活的废人【幸福残疾人家庭】 我不做生活的废人 记全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候选家庭残疾人杨秀贵的创业事迹 1.jpg “我是残疾人,但我不做生活的废人!人残志不残,身残梦要圆!我一直这样告诫自己。”初次见面,个子不高、身材矮小,但显得十分精神的仡佬族妇女杨秀贵如是告诉笔者。谈话间,她伸出童年时因一场意外导致左手不能自由伸展的手。 杨秀贵今年42岁,家住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新村组,现任凤冈县成友茶叶加工厂总经理。二十多年来她身残志坚,与智障丈夫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患难与共,发展茶产业,建茶叶加工厂,年产值近百万元,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 就是这样一对残疾夫妇,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爱心奉献绵绵无期。近几年来,她坚持向20多个孤寡老人、残疾老人、残疾儿童、失学儿童献爱心,捐赠金额达3万余元。杨秀贵先后被贵州省评为“最美家庭”、遵义市妇联评为“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被凤冈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自强残疾人”,获凤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青春遵义?激情创业”演讲比赛一等奖等。 身残志坚决不做生活中的废人 那是1975年的冬天,一场意外不幸降临在她的头上,致使她左腿和左手严重烧伤。由于家境贫寒,没有更多钱用于康复治疗,至今她的左手不能自由曲伸,身体留下一大块永远的疤痕。 初中毕业后,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她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家务农,成为父母劳作的好帮手。21岁那年,杨秀贵与田坝村的张成友结为夫妻。婚后她才得知,丈夫也身带残疾,还有轻度的智障,理不起家务,挑不起家里的重担。缘分天注定,苦难共同舟。虽然他们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但杨秀贵暗下决心,决不做生活中的废人。1998年,她将一双儿女托付给父母,带着丈夫远赴浙江打工。夫妻两省吃俭用,同甘共苦,相濡以沫,10年来积攒了一笔资金。 xx年,田坝茶产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杨秀贵得知这一消息,带着丈夫回到家乡,在田坝新村购买2000平方米土地,用多年的积蓄修建一栋小平房,准备办茶叶加工厂。 取经学艺成为茶叶加工女能手 想办茶叶加工厂,没有加工厂房、设备和加工技术不行,而且请制茶师每月要几千元的工资。杨秀贵决定外出取经学艺,不要一分报酬,从杀青、揉捻、定型、脱毫、提香,一遍又一遍,一日又一日,加工高峰时常常通宵达旦。几个月下来她瘦了近十斤。然而,她却掌握了多款制茶的本领,成为田坝村的第一个女制茶师。学艺归来,有好几家茶厂以每月3500元请她去当制茶师,她毅然拒绝了,因为她学艺的目的就是要办自己的加工厂。xx年,她东拼西凑了3万元钱,把自家小平房改成加工车间,购买机器设备开始茶叶加工,注册凤冈县成友茶叶加工厂,成为全县唯一一家残疾人微型茶企业。 为了节省开支,她手把手教丈夫和儿子制茶技艺,使丈夫和儿子成为她的得力助手,女儿有时放学回来帮忙搭手,把茶园和加工厂经营得井井有条。她制作的茶叶从色、香、味、质、形都是上乘的,价格合理,深受省内外客户欢迎,xx年,她的加工厂收益达30余万元。挖到“第一桶金”的她,又发展了200多亩茶园基地,同时成功申报了茶叶商标“秀姑”和“翠意独衷”品牌。为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她自己购买电脑,自学电脑程序,建立起网上销售平台。 而今,她的加工厂实现年产值近百万元。 回报社会爱心奉献绵绵无限期 身上有伤才知道别人的痛,对家庭她总是抱之以爱心和信心,对智障丈夫他总是不离不弃,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她总是深表同情奉献爱心。永安镇福利院66岁的张德仁老人,从小患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不能行走。赶场天、节假日她就到福利院去帮他洗衣被、剪指甲和打扫卫生。老人过生日,她就买上蛋糕和新衣服给老人,把张德仁当作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张德仁逢人就说,秀贵姑娘是个好人啊,心地善良,勤劳坚强,乐于助人。当杨秀贵得知福利院杨诚诚姑娘是一个遗弃孩子时,她决定要帮助这个孩子,每个学期都给她买学习用具、衣服、鞋袜等。孩子把她当亲姑姑一样。杨诚诚读书特别用心,特别争气,在崇新中学读初一,在全级保持前十名、班上前三名的好成绩。 近几年来,杨秀贵先后为遵义桃溪寺福利院、永安镇福利院的20多个残疾儿童、失学儿童、孤寡老人捐款达3万余元。她带头在自家茶园里种植桂花,走生态茶园建园模式,坚持有机管理,田坝街道的绿化她一个人就栽植10多棵,带头管理和监督街道卫生。她的茶园和加工厂解决了28个农民的就业,她还帮助3个残疾人家庭办起了加工厂。杨秀贵表示,随着企业的不断做大做强,她今后将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摆脱困境。 有人说:“男人可以改变世界,女人可以改变男人!”对张成友这个男人来讲,杨秀贵不仅改变了他,也帮着他改变了他的世界!是她用一个弱女子的肩膀,用爱心和善良,帮丈夫和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一个五彩斑斓的家庭未来。 李文武家庭先进事迹介绍: 琴瑟和鸣坚守真爱 这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养父终生智障,妻子婚后多年瘫痪在床,丈夫不离不弃。平凡中彰显伟大,患难中永恒大爱。澧县澧阳镇黄桥社区李文武与妻子陈芳群以充满人性美的善行、善举感天动地,完美诠释着“最美家庭”的幸福内涵。 一、养父先天智障,妻子瘫痪在床,风雨飘摇的家,李文武用无私的大爱坚强撑起 1987年11月,澧县澧阳镇黄桥社区李文武与澧县雷公塔镇高山村陈芳群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第二年,大女儿的降临给这个家增添了无尽的欢乐,夫妻相敬如宾,打理着几亩责任田,照料着先天性智障的养父,一家人过着和和美美的日子。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初冬,陈芳群患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很快就卧床不起。昔日两口子承担的农活全部压在丈夫李文武肩上,而且妻子吃喝拉撒都得在床上,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庭有如雪上加霜。怎么办?从此,李文武便成了一个“连轴转”的人,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先做好早饭,将妻子从床上抱起来,为她梳头、洗漱、喂饭、喂药、按摩、翻身,为她接屎接尿,然后出门忙农活,中午又得赶回家,给妻子做饭、喂饭、喂药、敷药、按摩、翻身傍晚时分,李文武把串好蚯蚓的捕鱼篓放进附近的沟渠里,等到第二天天不亮就去收鳝鱼,每天几十元的鳝鱼收入就是妻子治病买药的。卧病在床的第二年,陈芳群双腿硬是完全瘫痪了,双手严重变形,软弱无力,生活不能自理。有时候,陈芳群因为服药过多,大便干结,李文武便用手掏出来在妻子卧床不起的三年多时间里,李文武从来没有为自己添置过一件新衣,偶尔炒点荤菜,李文武从来不夹一丁点,因为家里实在是太拮据了。在妻子卧床不起的三年多时间里,李文武从来没有好好地休息过一天,特别是晚上,为妻子按摩、翻身、擦药要数十次,每次只能间隔10多分钟,能够打个盹就算不错了。1米7出头的李文武,体重从70多公斤消瘦到只有50公斤!尽管如此,他的信念和意志从来没有动摇过:永远不向命运低头,不向病魔屈服!因为妻子是他一辈子的缘份,要爱护她一辈子,哪能抛弃她!妻子陈芳群更是感慨地说:“李文武就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分!”病中的陈芳群,痛并快乐着! 二、夫妻相濡以沫,条件日渐好转,苦尽甘来的家,澧阳平原传承着最美家庭故事 在李文武一千多个日夜的悉心照料下,卧床三年多的妻子腿脚功能奇迹地恢复起来,不仅能在别人的搀扶下行走,双手还能简单活动了。但李文武一刻也没有放松过,继续为妻子敷药、按摩,晚上尽可能地帮助她多翻几次身,经常用板车把妻子拖到县中医医院进行针灸、理疗。慢慢地,陈芳群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而且还能做些家务。1994年,第二个女儿降生了,妻子病情也一天天好转,李文武觉得再苦再难也值。他每天天不亮就做好饭,再把大女儿送到学校读书后,就去附近的工地做苦力活。妻子则在家为小女儿和智障的养父做饭、洗衣,打扫家里的卫生。1999年,李文武所在的社区班子换届,尽管竞争激烈,但社区居民就只认一个理:对瘫痪的妻子无怨无悔照料,他当干部我们放心。结果,李文武全票当选为社区副主任,基本康复的妻子陈芳群非常支持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