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4569-2000 摩托车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相比于《GB 16169-1996, GB 4569-1996》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噪声限值的修订:新标准对不同类别和排量的摩托车设定了更为严格的噪声排放限值。这些变化旨在减少摩托车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提升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质量。

  2. 测试方法的改进:GB 4569-2000引入了更科学、精确的测试程序和要求,包括测试环境条件、仪器设备的校准、测试车辆的状态设定等,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这些改进有助于统一测试标准,提高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3. 分类标准的调整:新标准可能对摩托车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根据不同排量、设计速度或驱动方式等特性,制定了相应的噪声控制要求,使得噪声管理措施更加针对性和有效。

  4. 合规性判定准则:GB 4569-2000明确了摩托车噪声测试的合格判定规则,包括测试次数、平均值计算方法以及超出限值的处理流程,为摩托车制造商和检测机构提供了清晰的合规指导。

  5. 技术进步的适应性:随着摩托车技术和材料的进步,新标准考虑了现代摩托车特性的变化,确保标准的适用性和前瞻性,引导行业向低噪声、环保方向发展。

  6. 文档结构和表述的优化:为了便于理解和执行,新标准在文档编排、术语定义、图表说明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标准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
  • 2000-08-21 颁布
  • 2001-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4569-2000摩托车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pdf_第1页
GB4569-2000摩托车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pdf_第2页
GB4569-2000摩托车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pdf_第3页
GB4569-2000摩托车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4569-2000摩托车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 B 4 5 6 9 -2 0 0 0前曰牙 二 习 为贯彻 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 控制摩托车的噪声污染 , 减少摩托车噪声对环境的危害,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G B 1 6 1 6 9 -1 9 9 6 (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噪声限值 的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部分和G B / T 4 5 6 9 -1 9 9 6 (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噪声测t方法 的摩托车噪声测量方法部分的修订。本标准与G B 1 6 1 6 9 -2 0 0 0 轻便摩托车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 部分代替 G B 1 6 1 6 9 -1 9 9 6 和 G B / T 4 5 6 9 -1 9 9 6 , 根据我国摩托车产品的实际情况, 摩托车的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的实施日期为 2 0 0 2 年 1 月 1日, 两轮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等同采用 1 9 8 4 年 7 月 2 4日生效 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 E C E R 4 1 / 0 1 关于摩托车噪声认证的统一规定 的要求 。 第二阶段的实施 日 期为 2 0 0 5 年7 月 1日, 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等同采用 1 9 9 9 年 6 月 1 7日生效 的欧洲共同体指令9 7 / 2 4 / E C 两轮 三轮摩托车型式认证 中第9 章“ 关于两轮或三轮摩托车允许噪声级和排气系统”的要求 。 本标准的测t方法部分 , 等效采用欧洲共 同体指令 9 7 / 2 4 / E C第 9 章 的有关规定。其 中附录 B ( 标准的附录) “ 噪声测量试验路面的要求” 等效采用I S O 1 0 8 4 4 : 1 9 9 4 声学测t道路车辆噪声用试验路面的规定 的要求, 现暂缓实施, 待具备条件时再实施 本标准采用9 7 / 2 4 / E C第9 章的规定, 增加了对装有纤维吸声材料的排气系统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 、 附录 C和附录 D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 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 上海摩托车研究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史重九、 陈琦峰、 张曹 、 李强、 徐峻。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4 5 6 9 一 2 0 0 0摩托车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部分代替 G B 1 6 1 6 9 -1 9 9 6 GB / T 4 5 6 9 -1 9 9 6L i mi t s a n d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n o i s e e mi t t e d b y mo t o r c y c l e s范目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 赛车除外) 加速行驶 噪声限值及测t方法并规定了康托车定it噪声测t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3 7 8 5 -1 9 8 3 声级计的电、 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 B / T 5 3 7 8 -1 9 9 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道路试验总则 G B / T 6 0 0 3 . 1 -1 9 9 7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 B / T 1 5 1 7 3 -1 9 9 4 声校准器 I S O 2 5 9 9 : 1 9 8 3 铁矿石磷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I S O 1 0 5 3 4 . 1 : 1 9 9 6 声学吸声系数和阻抗的测定阻抗管法 I S O 1 0 8 4 4 : 1 9 9 4 声学测A道路车辆噪声用试验路面的规定3 定义和符号3 . 1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 1 . 1 摩托车型式认证试验 摩托车型式认证试验指对制造企业将要投产的摩托车新车型代表车辆按型式认证规定进行的试验 。3 . 1 . 2 摩托车生产一致性检查试验 摩托车生产一致性检查试验指对型式认证试验合格的摩托车车型的成批生产车辆按生产一致性检查规定进行的试验。3 . 1 . 3 背景噪声 背景噪声指受试摩托车噪声不存在时周围环境的噪声 ( 包括风噪声) 3 . 1 . 4 排气消声系统 排气消声系统指限制由摩托车发动机排气产生的噪声所必需的整套部件3 . 2 符号 本标准使用下列符号。 V , : 发动机排量 S : 发动机最大功率转速,国家质f技术监任局 2 0 0 0 一 0 8 一 2 1 批准2 0 0 1 一 0 7 一 0 1 实施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w w w . b z f x w . c o mG B 4 5 6 9 一 2 0 0 0Nn : 受试摩托车接近加速始端线( A A 线) 时发动机的称定转速 ,V : 受试摩托车的设计最高车速;V A : 受试摩托车接近加速始端线( A A 线) 时的稳定车速 。4 嗓声限值4 . 1 摩托车型式认证试验加速行驶噪声限值见表 1 , 表 1 摩托车型式认证试验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发动机排量嗓声限值, d B ( A ) Vh mL 第 一 实 施 阶 段 第 二 实 施 阶 段 2 0 0 2 年 1 月 1日起 2 0 0 5 年 7 月 1日 起 两轮康托车 三轮康托车 两轮康托车 三轮卑托车 5 0且(8 0 7 7 8 2 7 5 8 0 8 0且成1 7 5 8 0 7 7 1 7 5 8 2 8 0 4 . 2 摩托车生产一致性检查试验的实施日 期与型式认证试验相同, 加速行驶噪声限值比型式认证试验加速行驶噪声限值高 1 d B ( A) , 并且不允许生产一致性检查试验测得 的噪声级 比型式认证试验测得 的噪声级高 3 d B ( A) 以上。4 . 3 装有纤维吸声材料排气消声系统的摩托车应符合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的要求。4 . 4 定置噪声测量只记录测量值。5 测f仪器5 1 声学测量仪器5 . 1 . 1 噪声测量用的声级计或与之相当的测量系统, 加速行驶噪声测量时, 应符合G B / T 3 7 8 5 对1 型声级计精度的要求, 尽可能使用延伸杆和延伸电缆; 定置噪声测量时, 应符合G B / T 3 7 8 5 对 1 型或2 型声级计精度的要求。当使用能周期地监测 A计权声级的系统时, 系统的读数时间间隔应不大于 3 0 m s .声级计或与之相当的测量系统应按国家有关计量仪器的规定定期检定。5 . 1 . 2 测量时使用声级计的A频率计权特性和“ 快( F ) 挡时间计权特性。5 . 1 . 3 每项测量开始和结束时, 都应遵照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按G B / T 1 5 1 7 3的要求检查和校准声级计。 在没有再做任何调整的条件下 , 如果后一次校准读数相对前一次校准读数的差值 1 型声级计超过0 . 5 d B , 2 型声级计超过1 d B, 则认为前一次校准后的测量结果无效。 校准时的读数应按测A要求分别记录在附录 C ( 标准的附录) 、 附录 D ( 标准的附录) 的表格中5 . 1 . 4 测量过程中, 允许按声级计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防风罩, 但应注意防风罩对传声器灵敏度和方向性的影响。5 . 2 车速和发动机转速测量仪器 应使用专用的车速测t仪器和发动机转速表, 不应使用受试摩托车上的同类仪表。5 . 3 气象测量仪器 风速仪、 大气压力什和温度计应符合G B / T 5 3 7 8的规定6 加速行驶嗓声测f方法6 1 测量环境6 . 1 . 1 测量场地( 见图 1 )w w w . b z f x w . c o mG B 4 5 6 9 一 2 0 0 06 . 1 . 1 . 1 测量场地的声场条件为: 在场地测量区域的中心 O点放置一个无指向的小声源时, 以 O点为球心的半球面上各个方 向的声级偏差不超过士1 d B 。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 可以认 为测量场地达到 了这一声场条件 : 、行 驶中 心 线c c A111111钉鑫 魏然落粉111!火、10 】 ;。 一 叫一一 叫 B尸 尺 寸 单 位 : m 、圈 最 小 的 标 准 试 脸 路 面Q传 声 器( 高 度 1 . 2 1 0 . 1 ) 图 1 行驶噪声测量场地、 测量区域及传声器放置 a ) 在以O点为基点、 半径为 5 0 m 的范围内没有大的声反射物, 如 : 建筑物、 围栏 、 树木、 岩石 、 桥梁、停放的车辆等。 b )测量场地表面由混凝土、 沥青或类似 的坚实材料构成 , 场地应基本水平、 平 整, 表面干燥, 应无雪、 高草 、 尘土或类似的吸声物覆盖 。6 . 1 . 1 . 2 通过测量区域的试验跑道应有 1 0 0 m 以上的平直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 路面纵 向坡度不大于1 0 0 9 跑道路面纹理不应导致过大的轮胎噪声试验路面应达到附录B ( 标准的附录) 的要求6 . 1 . 1 . 3 试验时除测量人员及驾驶员外, 在测量区域内不应有其他人员站立。测量人员应站在不致影响声级计读数的位置。6 . 1 . 2 气象 测量不应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应排除阵风对声级计读数的影响。6 . 1 . 3 背景噪声 测量过程 中, 背景噪声( A计权声级) 至少应比受试摩托车噪声低 1 0 d B 。 如果背景噪声与受试摩托车噪声之差在 1 0 - 1 6 d B之间, 受试摩托车噪声测量值应减去图 2 所示的修正值 。6 . 2 受试摩托车( 以下简称受试车)6 . 2 . 1 受试车除 1 名驾驶员 以外 , 应不载重和不乘人 , 但是应装备行驶时必需的冷却液、 燃油、 润滑油及工具箱、 备胎等。受试三轮摩托车应不带拖车和半拖车。6 . 2 . 2 如果受试车装有 自动风扇 , 在测量过程中应不受干扰。 如果受试车的驱动轮多于 1 个 , 应只用正常道路工作时使用的驱动轮。如果受试车装有边车 测量时应取下。6 . 2 . 3 在测量以前 , 受试车应按 G B / T 5 3 7 8的规定预热运转 , 使发动机温度达到正常运转要求。6 . 2 . 4 受试车的其他条件应符合 G B / T 5 3 7 8 的规定 。6 . 3 测量区域及传声器的放置6 . 3 . 1 加速行驶测量 区域如图 1 所示 。O点为测量 区域的中心, A A 线为加速始端线, B B 线为加速终端线 , c c 线为行驶中心线。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w w w . b z f x w . c o mG B 4 5 6 9 一 2 0 0 0nn一 Y国p恻日举 V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受 试车 噪 声 与 背 景 噪 声 之 差 , d B ( A ) 图 2 背景噪声影响的修正6 . 3 . 2 声级计传声器应放置在O点两侧, 传声器头部端面中心离地高1 . 2 m士0 . 1 m, 各距c c 线7 . 5 m士0 . 2 m 沿 线的垂直线侧量) 。传声器参考轴与地面平行, 并垂直指向C C 线6 . 4 受试车挡位选择和接近 A A 线速度确定6 . 4 . 1 两轮摩托车6 . 4 . 1 . 1 装有手( 脚) 动变速器的两轮摩托车6 . 4 . , 1 . 1 行驶挡位选择 a ) 受试车变速器前进挡位为 4 个或 4 个以下 , 用第二挡侧-1 o b ) 受试车变速器前进挡位为 5 个或 5 个以上 V h 小于或等于 1 7 5 m L时 , 只用第三挡测量 , V h 大于1 7 5 mL时, 分别用第二挡和第三挡测量, 以两个挡位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 )以上 a ) 和 b ) 当用第二挡测t, 受试车在到达 B B 线时 , 如果此时发动机的转速超过 S , 则改用第三挡测量 , 并 以这一测量值作为测量结果 。6 . 4 . 1 . 1 . 2 接近 A A , 线速度 受试车接近 A A 线时的 NA 或 V A 为: NA =3 / 4 S , 条件为 V A 5 0 k m / h , 则取 V A =5 0 k m/ h ,6 . 4 - 1 . 2 无手( 脚) 动选挡器的自动变速器两轮摩托车 受试车接近A A 线时的V A 为: 3 0 k m/ h , 4 0 k m/ h , 5 0 k m/ h ( 如果受试车 3 / 4 V m 低于 5 0 k m/ h , 则速度取为 3 / 4 V . ) 。 以侧量值中的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 并记录选择条件。6 . 4 . 1 . 3 装有手( 脚) 动选挡器的 自动变速器两轮摩托车6 . 4 . 1 . 3 . 1 行驶挡位选择 如果受试车装有具有x个前进挡位的手( 脚) 动选挡器, 应选用最高挡位, 不包括外部的低挡位( 例如强制换低挡) 。 如果在通过 A A 线后 , 出现 自动换低挡, 则测量无效 , 应该改用“ 最高减 1 挡位 , 必要时用“ 最高减 2 等挡位重做试验 , 直到用选挡器不再 自动换低挡时的最高挡位( 不使用强制换低挡) 。 U这一挡位的测量结果作为噪声测量值。w w w . b z f x w . c o mG s 4 5 6 9 一2 0 0 06 . 4 . , 3 . 2 接近A A , 线速度 受试车接近 A A 线时的 NA 和 V A 为 : NA =3 / 4 S , 条件为 V A 5 0 k m/ h , 则取 V A =5 0 k m/ h , 此时 NA 3 / 4 S , 如果在取 V A 为 5 0 k m/ h 试验时, 选挡器 自动下移到第一挡, 则取 V A 为 6 0 k m/ h , 以避免跳低挡。6 . 4 . 2 三轮摩托车6 . 42 . 1 装有手( 脚) 动变速器的三轮摩托车6 . 4 . 2 . 1 . 1 行驶挡位选择 a ) 受试车变速器前进挡位为 4 个或 4 个 以下时, 用第二挡测量 。 b ) 受试车变速器前进挡位为 5 个或 5 个以上时, 用第三挡测-1 e 。 )以上用第二挡、 第三挡测A, 受试车到达B B 线时, 如果此时发动机的转速超过S , 则分别改用第三挡、 第四挡测量, 并 以这一测量值作为测A结果 , 但不应选择超速挡 如果受试车变速器有两种不同传动比挡位的驱动装置 , 应选择使用受试车能达到 V m 的装置。6 . 4 . 2 . 1 . 2 接近 A A , 线速度 受试车接近 A A 线时的 V 人 取为: NA =3 / 4 S , NA =3 / 4限速器允许的发动机最大转速, V A =5 0 k m / h , 三者中的最低车速。6 . 4 - 2 . 2 无变速器的三轮摩托车 受试车接近 A A 线时的 V A 按 6 . 4 . 2 . 1 . 2 的要求确定。6 . 4 . 2 . 3 装有 自动变速器的三轮摩托车6 . 4 . 2 . 3 . 1 行驶挡位选择 受试车应选择产生最高平均加速度的选挡器前进挡位 。 不应选择用于刹车、 驻车或类似缓慢移动的选挡器挡位 。6 . 4 . 2 . 3 . 2 接近 A A , 线速度 受试车接近 A A 线时的V A 取为: V A =3 / 4 V . , V A =5 0 k m/ h , 两者中的较低车速。6 . 5 加速行驶操作 受试车应 以 6 . 4 规定 的挡位和稳定车速并使纵 向中心平面尽可能沿着 C C 线驶 向 A A 线 , 接 近A A 线时受试车发动机转速和车速的允许误差为士3 %当受试车前端到达A A 线时, 应将节气门尽快全部打开, 并保持在全开位置 。当受试车后端通过 B B 线时 , 应将节气门尽快关闭至怠速状态。6 . 6 往返测量和取值要求6 . 6 . 1 同样的测量往返进行 , 受试车每侧至少测量 2 次 。每次取受试车驶过时声级计的最大读数 。受试车同侧连续 2 次测量结果之差不应超过 2 d B , 否则测量值无效6 . 6 . 2 将每次测得 的读数减去 1 d B作为测量结果。6 . 6 . 3 取受试车往返测量每侧各 2 次测量值 , 将 4 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受试车的加速行驶最大噪声级测量值按G B / T 5 3 7 8的要求修约到整数位6 7 测量记录 将测量数据和结果、 测it条件、 受试车及测t仪器的技术参数等填写在附录 C( 标准的附录) 的表格中如果有需要说明的情况, 应填写在“ 其他说 明” 栏 中。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w w w . b z f x w . c o mG B 4 5 6 9 一 2 0 0 07 定 it嗓声 侧, 方法了 1 测量环境7 . 1 . 1 测量场地( 见图 3 )月西日门3 m以上冬3 m以上沐 找 一叫西日的 反石习由 泪 报 土 、 沥 青 等 坚 硬 材 料 构 成 的 平 坦 地 面 图 3 定置噪声测量场地及测量区域7 . 1 . 1 . 1 测量场地应为表面干燥的由混凝土、 沥青或具有高反射能力的硬材料( 不包括压实泥土或其他天然材料) 构成的平坦地面 场地内应能划出一呈长方形的测量区域 , 长方形四边距受试车外廓( 不包括手把) 至少 3 m, 在此范围内不得有影响声级计读数的障碍物存在 。声级计传声器离道路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 m,7 . 1 . 1 . 2 测量时除测量人员和驾驶员以外, 在测量区域内不得有其他人员。测量人员和驾驶员的位置不应影响仪表读数7 . 1 . 2 气象 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按 6 . 1 . 2的规定。7 . 1 . 3 背景噪声 测量过程中, 背景噪声 ( A计权声级) 至少应比受试车噪声低 1 0 d B ,7 . 2 受试车的放置和状态7 . 2 . 1 受试车应放置在长方形测量区域中央( 见图 3 ) ,7 . 2 . 2 受试车变速器挂空挡, 离合器啮合 。如果没有空挡, 可将驱动轮架空 , 使驱动轮可以在无负荷状态下运转 , 也可以将受试三轮摩托车的驱动轮放在转鼓上。7 . 2 . 3 如果受试车装有 自动风扇 , 在测量过程 中应不受干扰 。7 . 2 . 4 在测量以前 , 受试车按 G B / T 5 3 7 8的规定预热运转 , 使发动机温度达到正常运转要求7 . 3 传声器放置和测点选取( 见图 4 )7 . 3 . 1 传声器的参考轴与地面平行, 与通过排气口气流方向并且垂直于地面的平面成4 5 0 士1 0 “ 的夹w w w . b z f x w . c o mG B 4 5 6 9 一 2 0 0 0角口相对于这一平面, 传声器位于离受试车外廓( 不包括手把) 距离较大的一侧。传声器朝向排气口, 距排气消声器尾管出口 0 . 5 m, 并且位于排气消声器尾管出口同一高度 , 但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0 . 2 m,士 1 00卜乙已丙00 . 3 m以 L4 5 “ 士1 0 0士1 0传声器0. 5 m0 . 5 m 4 5 0 士 1 0 0。传 声 器 图 4 定置噪声测量时传声器放置示意 当由于车辆结构原因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 , 传声器朝向排气 口, 放在最接近上述条件 、 并与车体的距离大于0 . 5 m的地方, 并应画出测点图, 标注传声器位I t .7 . 3 . 2 受试车装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排气消声器, 当消声器之间的间隔不大于 0 . 3 m 时, 只取一个测I位置 , 选择离受试车外廓( 不包括手把) 最近的消声器尾管 出口, 或选择离地最高的消声器尾管 出口。当消声器之间的间隔大于 0 . 3 m 时, 应对每个消声器出口进行测量 。7 . 4 操作要求7 . 4 . 1 受试车按 以下运转条件测量 发动机转速: S大于5 0 0 0 r / m i n , 取为1 / 2 S ; S小于或等于5 0 0 0 r / mi n , 取为3 / 4 S .7 . 4 . 2 发动机稳定在指定转速后 , 测量由稳定转速尽快减速到怠速过程的声级。侧量的时间范围应包括一小段发动机等速运行及全部减速的过程。7 . 5 取值要求 在每一个测量位置重复试验 , 每次取声级计最大测量值 , 取连续 3 次测量值 中的最大值为测量结果。 3 次测量值相互之差不应超过2 d B , 否则测量结果无效 受试车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消声器, 取各测点噪声级的最大测量值作为测量结果。测t值按G B / T 5 3 7 8的要求修约到整数位。7 6 测量记录 将测量数据和结果、 测量条件、 受试车及测量仪器的技术参数等填写在附录 D( 标准的附录) 的表格中。如果有需要说明的情况 , 应填写在表格的“ 其他说明” 栏中。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w w w . b z f x w . c o mG B 4 5 6 9 一 2 0 0 0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装有纤维吸声材料的排气消声系统的要求A 1 排气消声系统的纤维吸声材料应不含石棉 A 2 在整个使用周期内, 应保证纤维吸声材料在排气消声系统 内稳 固不动。A 3 排气消声系统仅需满足 A3 . 1 , A3 . 2 , A3 . 3 中任意一条的要求。A l 1 拆下排气消声系统的纤维材料后, 受试车的加速行驶最大噪声应达到本标准规定的限值 。A 3 . 2 纤维吸声材料不应放置在排气消声系统排气气流流经的零件 内, 并且满足以下要求: a ) 将纤维吸声材料放置在炉里加热至 6 5 0 士5 C, 保 温 4h , 纤维的平 均长度、 直径或密度应不减 少 。 b ) 在“0 士5 的炉内加热1 h 后, 按I S O 2 5 9 9的规定进行试验, 至少应有9 8 的材料留在符合G B / T 6 0 0 3 . 1 规定的筛孔孔径为2 5 0 l .m的筛内 c ) 在 9 0 士5 下, 纤维吸声材料用下述成分合成的液体浸泡 2 4 h , 质量损失不得大于 1 0 . 5 %. 每 1 L含氢澳酸( H B r ) 8 0 . 9 1 克(( 1 个当量浓度) 的溶液1 0 mL 每 1 L含硫酸( H , S O , ) 4 9 . 0 4 克( 1 个当量浓度) 的溶液1 0 mL 加蒸馏水至1 0 0 0 ml , 注: 纤维吸声材料称重前, 必须用蒸馏水冲洗, 并在 1 0 5 下干澡 1 h ,A l 3 在加速行驶噪声测量前 , 应采用下列之一的方法, 使受试车的排气消声系统处于正常使用状态。A 3 . 3 . 1 持续道路行驶调节A l 11 . 1 受试车行驶的最短距离按表 A1 确定 表 A1 持续道路行驶的最短距离发动机排量V h 行驶距离 mL km两轮摩 托车三轮摩托 车 8 0 且成1 7 5 2 5 0 且成 5 0 0 6 0 0 0 1 7 5 5 0 0 8 0 0 0 A l 3 . 1 . 2 持续道路循环的 5 0 士1 0 在城市行驶时进行, 其余为长距离高速行驶 也可以由一相应的试验跑道程序代替。A l 11 . 3 持续道路循环的两种速度工况至少交替 s 次A 3 . 3 . 1 . 4 全部试验程序至少停车 1 0 次, 每次停车至少冷却 3 h ,A 3 . 3 . 2 脉动调节A 3 . 3 . 2 . 1 排气消声系统或其部件应安装在受试车或发动机上前一种情况, 受试车安装在底盘测功机上 ; 后一种情况 , 发动机安装在试验台架上 。 试验装置如图 A1 所示 , 安装在排气消声系统出口处 。也可以采用提供等效结果的其他装置。A 3 . 12 . 2 试验装置 由一个速动阀调节, 使排气气流 中断和恢复交替 2 5 0 0 次。w w w . b z f x w . c o mG s 4 5 6 9 一 2 0 0 01以厂护li e 的l吕冬日工vl- 1 m 1m 1 一连接受试车用排气消声系统后部的进气口凸缘或套管 2 一手动调节阀; 3 一最大容积 4 0 L ,填充时间不小于 i s 的补偿箱; 4 一工作范围 5 - 2 5 0 k P a 的压力开关; 5 -延迟开关; 6 一脉动计数器;7 一速动阀, 例如一直径为 6 0 m m的排气制动阀, 由一个在 4 0 0 k P a 时的输出力为 1 2 0 N气动缸控制 开启和关闭的响应时间均不超过 0 . 5 s ; 8 一抽气装N; 9 一软管; 1 0 一压力表 图 A1 脉动 调节 用试验 装置A 3 . 3 - 2 . 3 当在试验设备进气口凸缘下游至少 1 0 0 m m 处测得的排气背压为 3 5 - 4 0 k P a 时, 开启速动阀阀门。 如果由于发动机特性不能得到这一数值, 则当排气背压达到相当于发动机停机前测得最大值的9 0 时, 开启阀门。当这一背压与阀门开启时的稳定值相差不大于 1 0 时, 关闭阀门。A 3 . 3 . 2 . 4 按 A3 . 3 . 2 . 3 的要求计算排气延续时间, 并调节延时开关。A 3 . 3 - 2 . 5 发动机转速为 3 / 4 S .A 3 . 3 - 2 . 6 测功机显示的功率必须是发动机转速为3 A S时油门全开功率的5 0 %.A l 12 . 7 试验时堵塞排气消声系统泄污孔。A l 12 . 8 整个试验应在 4 8 h内完成如果有必要 , 每一小时后应有一段冷却时间。A 3 . 3 . 3 试验台架调节A 3 . I11 排气消声系统应安装在为这类摩托车设计的发动机上, 并将发动机装在试验台架上。A 3 . 3 - 3 - 2 调节过程 由这类摩托车规定的台架试验循环次数组成 , 每类摩托车的循环次数见表 A2 , 表 A2 发 动机试 验 台架调节 循环 次数发动机排量v h 循环次数 mL 两 轮康托车三轮摩托车 成8 0 8 0且(1 7 5 2 5 0且( 5 0 0 9 1 7 5 5 0 0 1 2 A l I13 每一台架试验循环后 , 至少应停机 6 h ,A 3 . 3 - 3 . 4 每一台架试验循环 由 s 个阶段组成 , 各阶段的发动机工况及运行时间见表 A 3 o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w w w . b z f x w . c o mG B 4 5 6 9 一 2 0 0 0表 A3 发动机试验台架调节循环工况阶段工况 时间 两轮康托车三轮摩托车两轮卑托车三轮摩托车 V h 1 7 5 mL V h 1 7 5 mL V, 2 5 0 mL 1 怠速 mi n 6 6 2 在3 14S 时1 /4负 荷 4 0 5 0 3 在3 14S 时1 /2负 荷 4 0 5 0 4 在3 14S 时全 负 荷 3 0 1 0 5 在 S 时1 / 2负 荷 1 2 1 2 6 在 S 时1 / 4负 荷 2- Y2 2 2 总时间 h 2 . 5 2 . 5 A 3 . 3 . 15 如果制造厂有要求, 可以在调节过程中对发动机和消声器进行冷却, 以保证在距离排气 出口不超过 1 0 0 m m处一点测量 , 测得的温度不高于当摩托车以 1 1 0 k m/ h车速行驶或在最高挡时发动机转速为 3 A S时测得 的温度。发动机转速或摩托车车速的测量误差在士3 以内。 附录B ( 标准的附录)嗓声测,试验路面的要求B O 引盲 本附录以I S O 1 0 8 4 4 的主要内容为基础, 规定了试验路面铺筑的技术要求以及应达到的物理特性及其测量方法。B 1 定义 本附录采用下列定义。B 1 . 1 空隙率 空隙率是指路面混凝土中集料之间的孔隙体积占混凝土总体积的百分率, 以 v 。 表示 这些孔隙或者相互连通( 闭孔隙) 或者与周围大气相通( 开孔隙) 。试验路面的空隙率是根据采得的芯样由下式确定的 : ( 1一 P A / P R ) X 1 0 0 %” “ “ ( B 1)式中: P A 芯样的表观密度 P R 芯样的最大理论密度 。 其中表观密度P A 是由下式确定的: P A m / V“ “ “ “ “ “ ” ” “ “ 一 ( B 2)式中: m 由试验路面采得的芯样质量 V 该芯样的体积 , 不包括路表开 口空隙的空气体积。 最大理论密度P R 是根据每个芯样中包含的结合料质量和体积、 集料的质量和体积的测得量确定的。由下式给出:MB十 抓VB V A 。 ( B 3)w w w . b z f x w . c o mG B 4 5 6 9 一 2 0 0 0式 中: M B 结合料的质量 ; MA -填料的质量 ; V B 结合料的体积; V A填料的体积。B 1 . 2 吸声系数 吸声系数是指路面材料吸收人射声波强度与人射声波强度的比例 , 以a 表示: a 未反射声强 总的人射声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4 ) 一般来说, 吸声系数取决于声波的频率和人射角本标准规定的吸声系数对应的声波频率范围是4 0 0 - 1 6 0 0 Hz , 且垂直人射B 1 . 3 路表构造深度 路表构造深度是指一定面积路表面上凹凸不平的开 口空隙的平均深度 , 以 MT D( mm) 表示 。也就是铺在该路面上充满开 口空隙所需的一层很细的特殊规格玻璃球砂 的平均厚度 , 这层球砂的上表面是与路面峰突相切 的平面。B 2 路面特性的要求 如果测得路面的路表构造深度和空隙率或吸声系数满足下列的要求, 并且也满足 B 3 . 2 的设计要求 , 则可认为该路面符合本附录的要求。B 2 . 1 空隙率 铺筑后试验路面混凝土的空隙率应满足: 从镇8 写。测量方法见 B 4 . 1 ,B 2 . 2 吸声系数 如果该路面能满足空隙率的要求 , 则吸声系数必须满足 a 2 m m) 4 7 . 5 0 o 5 0 . 5 0 o 士5 砂质量 ( 0 . () 6 3 mmd 2 mm) 3 7 . 9 % 4 0 . 3 % 士5 YO 坟料质I ( d 5 0 压实度, 相对于马歇尔压实度 9 8 0 o G s 4 5 6 9 一 2 0 0 0! l l l 1 巨 丫 冒 i 瞥 冒 眨 瞥 l 一 H 酬 l 1 1一 居 冒 口 l一 l 巨 l 滩 丫 言l 11 , l 一l l l 巨 隆 警 洲 冒 誉 !一 l一 11I l 一 詹 l 一 鲁 盯 令 一 l 詹 巨 F I v l f/ / 冒 言 于 l 鑫 上 暮 ,一一 一一一刊片 一 一 昌 万 爵 l 二 犯 戴 1 r 葬 藕 纷 :一 自 氰皇川 凰 J 凰习 酬 黔 l l: 巨 当狙 歇 y 尹 黔 I , 口 口 一 歇 1 遏 一 影 E 卜 , , , 州卜 了 了 们 ! m n m r -m I ! ! 1 一 ( 。1 ! “ 111 :a O I 丹, 户n八r 图 B l 沥青混合料中石子级配曲线B 4 侧方法B 4 . 1 空隙率的测t 为了 进行本 项测 a, 必须 在A A 线和B B 线之间( 见图1 ) 的 试验区中 至少4 个 均布时 位置上 取得已铺路的芯样为了避免在轮辙上引起不均匀性或不平整 , 芯样应取 自轮辙附近 , 而不应取在其上 。应在轮辙附近至少取两个芯样 , 在轮辙和两个传声器之间大致中间位置各取一个芯样 。 如果怀疑均匀性的条件不能满足( 见 B 2 . 4 ) , 应在试验区内其他地方再取样 应测t每个芯样的空隙率 , 然后求所有芯样的平均值 , 并与 B 2 . 1 的要求比较。此外 , 不能有任何一个芯样的空隙率大于 1 0 %。要提醒试验路面的铺筑者, 在管路或电线加热的试验区可能因取样而产生的间题 这些装置的安装必须仔细设计, 避开将来取样的位置。 建议留一些尺寸大约2 0 0 m m X 3 0 0 m m的区域不装管子或天线, 或使其装设得深一些 , 以便从路面铺筑层取样时不会被损坏B 4 . 2 吸声系数的测t 吸声系数( 垂直人射) 应用阻抗管测量 , 其方法按 I S O 1 0 5 3 4 . 1的规定。 关于取样的要求, 与空隙率的测量( 见B 4 . 1 ) 一样。 吸声系数测量的频率范围是4 0 0 - 8 0 0 H : 和8 0 0 - 1 6 0 0 H z ( 至少应按 1 / 3 倍频程的中心频率) 。 应测出这两个频率范围的最大值。 然后, 把所有芯样的测量结果进行平均 , 以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B 4 . 3 路表构造深度的测量 应在试验跑道的轮辙上均布的 1 0 个位置进行路表构造深度测量 , 取平均后与规定的最小深度作比较。侧量方法详见 I S O 1 0 8 4 4 中附件 A 的规定。B 5 随时间的稼定性和维护B 5 . 1 老化 的影响 与任何其他路面一样 , 铺筑完成后 6 -1 2 个月的期间内, 在试验路面上测得的轮胎 路面噪声级可能稍有增加 。该路面应在铺成后的四周以后达到所要求的特性 这种老化对于载货车噪声的影响一般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G B 4 5 6 9 一2 0 0 0要小于对小客车的影响路面随时间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车辆在该路面上行驶的压光、 压实程度, 应按B 2 . 5 的规定周期地检查B 5 . 2 路面的维护 那些显著降低有效路表构造深度的松散石砾或尘土应当除去。 在冬季结冰的地方 , 不得用盐来防止结冰。盐可能暂时地、 也可能永久地改变路面特性而引起噪声增加 。B 5 .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