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5316-1994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是中国一项关于节能监测的技术标准,旨在为各类组织和企业提供一套统一的、规范化的节能监测方法与要求,以促进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节能监测的基本原则、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报告编制及监测机构的管理等方面,具体要点包括: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以及行政机关等各领域的用能单位,对能源使用效率进行监测与评估。

  2. 基本原则:强调节能监测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原则,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为节能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3.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能源输入量、能源转换效率、能源最终使用效率及能源损失等方面。涉及的能源类型包括电力、煤炭、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

  4. 监测方法:规定了直接测量、间接计算、统计分析等多种监测手段,并对监测设备、仪器的精度要求进行了明确,确保监测过程的技术规范性。

  5. 数据处理:要求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校核、整理和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消除异常值,保证数据质量。同时,提倡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6. 报告编制:监测结束后,应编写节能监测报告,内容应涵盖监测目的、范围、方法、主要发现、问题分析、改进建议及经济效益评估等,为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和管理提供指导。

  7. 监测机构与人员:强调节能监测机构需具备相应的资质,监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8. 监督管理:提倡建立节能监测的长效机制,包括定期监测、结果公示、奖惩机制等,以促进节能措施的持续改进和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5316-2009
  • 1994-12-17 颁布
  • 1995-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5316-199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pdf_第1页
GB15316-199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5316-199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UDCF 0 16 2 0 . 9G a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s 1 5 3 1 6 一 9 4节 能 监 测 技 术 通 则G e n e r a l p r i n c i p l e s f o r m o n i t o r i n ga n d t e s t i n g o f e n e r g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1 9 9 4 一 1 2 一 1 7 发布1 9 9 5 一 1 0 一 0 1 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 布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节 能 监 测 技 术 通 则GB 1 5316 一 9 4G e n e r a l p r i n c i p l e s f o r mo n i t o r in ga n d t e s t i n g o f e n e r g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1 主肠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的通用技术原则。 本标准适用 于制订专项节能监测技术标准和对企、 事 业单位 及其他用能 单位进行的节能监测工作。2 引用标准 G B / T 2 5 8 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 B / T 1 2 7 2 3 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 G B / T 3 4 8 5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 B / T 3 4 8 6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G B / T 1 0 2 8 工业余热术语、 分类、 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 G B / T 6 4 2 2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3术语3 . 1 能源利用状况 能源利用状况是指用能 单位在能源转换、 输配和利用系统的设备及网 络配置上的合理性与实际运行状况, 工艺 及设备技术性能的先进 性及实际运行操作技术水 平, 能源购销、 分配、 使用管理的科学性等方面所反映的实际耗能情况及用能水平。3 . 2 供能质量 供能质量是指供能单位和销售单位提供给用户的能源的品种、 质量指标和技术参数.I3 节能监测 节能监测是指依据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的 法规( 或行业、 地方规定) 和能源标准, 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 状况所进行的监督、 检查、 测试和评价工作。3 . 4 综合节能监测 综合节能监测是指对用能单位整体的能源利用状况所进行的节能监测.3 . 5 单项节能监测 单项节能监测是指对用能单位能 源利用 状况中的部分项目 所进行的监测。4 节能监测的范困4 . 1 对重点 耗能单位 应定期进行综合节能监测。4 . 2 对一般企、 事业和其他用能单位, 可进行单项节能监测。润目. -. -.一, - -. 一一.-一目-.一. -, 目- -.一-目-一-. . -.一 -一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4 一 1 2 一 1 7 批准1 9 9 5 一 1 0 一 0 1 实施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5 316 一 9 4节能监测 的内容及要求5 . 1 用能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运行状况。5 . 1 . 1 用能设备应采用节能型产品或效率高、 能耗低的产品, 已被明令禁止生产、 使用的能耗高、 效率低的设备应限期更新、 改造。5 . 1 . 2 用能设备的实际运行效率或主要运行参数应符合该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5 . 2 能源转换、 输配与利用系统的配置与运行效率。5 . 2 . 1 供热、 发电、 制气、 炼焦 等供能系 统, 设备、 管网 和电网 设置要合理、 节能, 能量损失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规定。5 . 2 - 2 主 要用能设备和系统应实现经济运行, 符合相应技术 标准的规定。5 . 2 . 3 符合G B / T 1 0 2 8 的余热、 余能资 源应加以回 收利用。5 . 3 用能工艺和操作技术。5 . 3 . , 对工艺用能的先进、 合 理性和实 际状况包括工艺能 耗或工序能 耗进行评价.5 . 3 . 2 对人员的 操作技术应进行培训、 考核, 并对总体状况做出 评价。5 . 4 企业能源管理技术状况。5 . 4 . 1 用能单位必须齐备有关的能源法规和标准文本, 并已 对有关人员 进行宜讲、 培训。5 . 4 . 2 应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如岗 位责任、 部门职责分工、 人员 培训、 耗能定 额管理、 奖罚等制度) 。5 . 4 . 3 必须按要求安装计量仪表, 符合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导则 规定。5 . 4 . 4 能源记录台帐、 统计报表必须 真实、 完整、 规范。5 . 4 . 5 应建立完整的能源技术档案.5 . 5 能源利用的效果。5 . 5 . 1 用能单位的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必须按 G B / T 1 2 7 2 3 进行制定并贯彻实施.5 . 5 . 2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及单耗, 应在定额以内。5 . 6 供能质量与用能品种。56 . , 供能应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并 与提供给用户 的报告单一致。5 . 6 . 2 用能单位使用的能源品种应 符合国 家政策规定和分类合理使用的 原则。5 . 7 对生产、 销售标明“ 节能型” 的产品的能耗指标应进行抽查和检验。6 节能监测的技术条件61 监测应在生产正常, 设备运行工况稳定条件下进行, 测试工作要与生产过程相适应。6 . 2 监测必须按照与监测相关的国家标准 进行。尚 未制定出国 家标准的 监测 项目, 可按行业或地方标准进行监测。6 . 3 监测 过程所用的时间, 应根据监测项目 的技术要求确定, 时间不宜过长。6 . 4 定期监测周期为1 -3 年, 不定期监测时间间隔根据被监测对象的用能特点确定.6 . 5 监测用的仪表、 量具, 其精度和量程必须保证所测结果具有可靠性, 监测误差应在被监测项目的相关标准所规定的允许范围以内.7 节能监测的方式7 . 1 由监测机构进行现场监测.了2 由用能单位在监测机 构的 监督、 指导下进行自 检, 经监测机 构检验符合监测要求者, 监测机构予以确认,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作出结论。 2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5316 一 948 节能监测项 目评价指标的确定8 . 1 监测项目评价指标应按相关的国家标准确定。8 . 2 监测项目评价指标没有国家标准者, 应按行业或地方规定确定。8 . 3 无现成依据的监测项目评价指标的确定应以专门的技术调查或统计资料分析为基础。9 监测机构的技术要求 监测机构应符合有关节能监测机构认证审定办法和节能监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买孩要求的规定.9 . 1 节能监测机构的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应能满足节能监测的要求。9 . 2 节能监测用的仪器、 仪表、 量具和设备应与所从事的监测项目相适应。9 . 3 监测人员应具备节能监测所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需经技术、 业务考核合格。9 - 4 监测机构应具有确保监测数据公正、 可靠的管理制度。1 0 节能监测报告的编写要求1 0 . 1 监测工作完成后, 监测机构应在2 周内 作出监测结果评价结论, 写出 监测报告交有 关节能主管部门和被监测单位。1 0 . 2 监测报告分为两类: 单项节能监测报告和综合节能监测报告。1 0 . 3 节能监测报告内容1 0 . 3 . 1 单项节能监测报告应包括: 监测依据( 进行监测的文件编号) 、 被监测单位的名称、 被监测系统( 设备) 名称、 被监测项目及内容( 包括测试数据、 分析判断依据等) 、 评价结论和处理意见的建议。1 0 - 3 . 2 综合节能监测报告应包括: 监测依据( 进行监测的文件编号) 、 被监测单位名称、 综合节能监测项目及内容、 评价结论和处理意见的建议。1 0 - 3 . 3 节能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应考虑供能质量变化的影响。1 0 . 4 节能监测报告格式1 0 . 4 . 1 综合节能监测报告格式由 行业和地方节能主管部门根据能源科 学管理实际需要统一拟定、 铅 p 。1 0 - 4 . 2 单项节能监测报告的格式由专项节能监测标准规定。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经贸委、 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能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