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4907-2002 钢结构防火涂料》相比于其前版《GB 14907-1994》,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适用范围扩展:新标准不仅适用于建筑钢结构的防火保护,还对不同类型和环境条件下的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覆盖了更广泛的使用场景。

  2. 分类方法调整:标准对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分类进行了细化,按照防火机理和使用厚度进行了重新划分,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产品的选择与应用。

  3. 技术要求提高:新标准对防火涂料的理化性能、耐火性能以及施工性能等方面设定了更为严格的技术指标,确保了涂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检测方法完善:详细规定了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包括耐火试验、粘结强度测试、耐水性试验等,提高了检测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一致性。

  5. 环保要求增加: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标准加入了对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对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等环保指标提出了要求,促进了涂料行业的绿色化进程。

  6. 增加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新标准明确了产品标识、包装方式以及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便于用户正确识别和妥善处理。

  7. 标准的国际化接轨:《GB 14907-2002》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的标准,使得中国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标准体系与国际更加接近,有利于提升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4907-2018
  • 2002-01-10 颁布
  • 2002-08-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pdf_第1页
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pdf_第2页
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pdf_第3页
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 B 1 4 9 0 7 -2 0 0 2前言 本标准第5 章、 第 7 章为强制性的, 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是对G B 1 4 9 0 7 -1 9 9 4 ( 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进行的修订, 在内容上保留了原标准中实践证明合理可行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增加了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室外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在附录A中介绍了涂覆钢梁的加载计算程序并列出了1 4 0 6热轧普通工字钢梁的加载计算实例, 在附录B中介绍了涂料对钢材腐蚀性的试验方法和评定。 本标准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附录B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代替G B 1 4 9 0 7 -1 9 9 4 ,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火材料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良伟、 赵宗治、 杨怀轩、 卿秀英、 聂涛。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1 9 9 4 年 1 月 8日。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1 4 9 0 7 -2 0 0 2钢 结 构 防 火 涂 料代替 GB 1 4 9 0 7 一1 9 9 4F i r e r e s i s t i v e c o a t i n g f o r 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定义及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综合判定准则和包装 、 标志、 标签、 贮运、 产品说明书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建( 构) 筑物室内外使用的各类钢结构防火涂料。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1 7 2 8 -1 9 7 9 漆膜、 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 B / T 1 7 3 3 -1 9 9 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 B 3 1 8 6 - - 1 9 8 2 涂料产品的取样 G B / T 9 7 7 9 -1 9 8 8 复层建筑涂料 G B / T 9 9 7 8 一 1 9 9 9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n e q I S O / F D I S 8 3 4 - 1 : 1 9 9 7 ) G B 1 5 9 3 。 一1 9 9 5 防火阀试验方法 G B 1 7 -1 9 8 8 钢结构设计规范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钢结构防火涂料 f i r e r e s i s t i v e c o a t i n g f o r 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施涂于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钢结构表面, 能形成耐火隔热保护层以提高钢结构耐火极限的涂料4 分类与命名4 . 1 产品分类4 . 1 门钢结构防火涂料按使用场所可分为: a ) 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 用于建筑物室内或隐蔽工程的钢结构表面; b ) 室外钢结构防火涂料: 用于建筑物室外或露天工程的钢结构表面。4 . 1 . 2 钢结构防火涂料按使用厚度可分为: a ) 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涂层厚度小于或等于3 m m; b ) 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涂层厚度大于3 m m且小于或等于7 m m; c ) 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涂层厚度大于7 m m且小于或等于4 5 m m.4 . 2 产品命名 以汉语拼音字母的缩写作为代号, N和W 分别代表室内和室外, C B , B和H分别代表超薄型、 薄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f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 0 0 2 - 0 1 一 1 0 批准2 0 0 2 - 0 8 - 0 1实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4 9 0 7 -2 0 0 2和厚型三类, 各类涂料名称与代号对应关系如下 室内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 . N C B 室外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 . W C B 室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 . N B 室外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 . W B 室内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 . N H 室外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 . W H5 技术要求5 . 15 . 1 . 1一般要求 用于制造防火涂料的原料应不含石棉和甲醛, 不宜采用苯类溶剂。5 . 1 . 2 涂料可用喷涂、 抹涂、 刷涂、 辊涂、 刮涂等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方法方便地施工, 并能在通常的 自然环境条件下干燥固化。5 . 1 . 3 复层涂料应相互配套, 底层涂料应能同普通的防锈漆配合使用, 或者底层涂料自 身具有防锈J性能。5 . 1 . 4 涂层实干后不应有刺激性气味。5 . 2 性能指标5 . 2 . 1 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技术性能应符合表1 的规定。5 . 2 . 2 室外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技术性能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 1 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技术性能序号检验项 目技术指标缺陷分类NCBNBNH1在容器中的状态 经搅拌后呈均匀细腻状态, 无结块 经搅拌后呈均匀液态或稠厚流体状态, 无结块 经搅拌后呈均匀稠厚流体状态, 无结块C2干燥时间( 表干)/h(8镇1 2镇2 4C3外观与颜色 涂层干燥后, 外观与颜 色 同 样品 相比 应 无 明显差别 涂层干燥后, 外观与颜色同样品相比应无明显差别C4初期干燥抗裂性不应出现裂纹 允许出现 1 -3条裂纹, 其宽度应镇。 . 5 m m 允许出现 1 -3 条裂纹, 其宽度应镇1 m mC5粘结强度/ M P aO . 2 0O . 1 5O . 0 4B6抗压强度/ MP aO . 3C7干密度八k g / m )(5 0 0C8耐水性/h 2 4 涂层应无起层、发泡、 脱落现象 2 4 涂层应无起层、发泡、 脱落现象 ) 2 4 涂层应无起层、发泡、 脱落现象. B9耐冷热循环性/ 次 1 5 涂层应无开裂、剥落、 起泡现象 1 5 涂层应无开裂、剥落、 起泡现象 1 5 涂层应无开裂、剥落、 起泡现象B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s 1 4 9 0 7 -2 0 0 2表 1 ( 完)序号检验项 目技术指标缺陷分类NCBNBNH1 0耐火性 能涂层厚度( 不大干) / mm2 . 0 0 士0 . 2 05 . 0 士0 . 52 5 士 2A耐 火 极 限 ( 不 低于) / h( 以 1 3 6 6或1 4 0 b标准工字钢梁作基材)1 O1 . 02 . 0注: 裸露钢梁耐火极限为1 5 m i . (1 3 6 b , I 4 0 b 验证数据) , 作为表中。 m m涂层厚序 耐火极限基础数据。表 2 室外钢结构防火涂料技术性能序号检验项 目技术指标缺陷分类W CBW BW H1在容器中的状态 经搅拌后细腻状态,无结块 经搅拌后呈均匀液态或 稠厚流体 状态, 无结块 经搅拌后呈均匀稠厚流体状态, 无结块C2干燥时间( 表干)/h(8蕊1 22 4C3外观与颜色 涂层干操后, 外观与颜色同样品相比 应无明显差别 涂层干燥后, 外观与颜色同样品相比应无明显差别C4初期干燥抗裂性不应出现裂纹 允许出现 1 - - 3 条裂纹 其宽度应燕0 . 5 m m 允许出现 1 3 条裂纹, 其宽度应O . 2 00 . 1 5妻0 . 0 4B6抗压强度/ MP a 0 . 5C7干密度/ ( k g / m ) 7 2 0涂层应无起层、 脱 落、 空 鼓、 开 裂现象 ) 7 2 0涂层应无起层、 脱落、 空鼓、 开裂现象 李7 2 0涂层应无起层、 脱 落、 空鼓、 开 裂现象B9耐湿热性/ h ) 5 0 4涂层应无起层、 脱落现象 ) 5 0 4涂层应无起层、 脱落现象 ) 5 0 4涂层 应 无起层、 脱落现象B1 0耐冻融循环性/ 次 1 5 涂层应无开裂、脱落、 起泡现象 1 5 涂层应无开裂、脱落、 起饱现象 1 5涂层应无开裂、脱落、 起泡现象B1 1耐酸性/ h 妻3 6 0涂 层应 无起层、 脱落、 开裂现象 3 6 0涂层应无起层、 脱落、 开裂现象 ) 3 6 0徐 层应 无起层、 脱落、 开裂现象B1 2耐碱性/h 3 6 0涂 层 应 无起层、 脱落、 开裂现象 李3 6 0涂层应无起层、 脱落、 开裂现象 3 6 0涂层应无起层、 脱落、 开裂现象B1 3耐盐雾腐蚀性/ 次 3 0 涂层应无起泡,明显的变质、 软化现象 3 0 涂层应无起泡,明显的变质、 软化现象 )3 。 涂层应无起泡,明显的变质、 软化现象B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4 9 0 7 -2 0 0 2表 2 ( 完)技术指标序号检验项 目W CBW BW H缺陷分类涂 层 厚 度 ( 不 大于) / mm耐 火 极 限 ( 不 低于) / b( 以 1 3 6 6或1 4 0 6标准工字钢梁作基材 )2 . 0 0 + 0 . 2 05 . 0 士 0 . 52 5 士 2耐火性 能1 . 01.02 . 0注: 裸露钢梁耐火极限为1 5 m in ( 1 3 6 6 , 1 4 0 6 验证数据) , 作为表中。 m m涂层厚度耐火极限基础数据。 耐久性项 目 ( 耐曝热性、 耐湿热性、 耐冻融循环性、 耐酸性、 耐碱性、 耐盐雾腐蚀性) 的技术要求除表中规定外, 还应满足 附加耐火性能的要求, 方能判定该对应项性能合格。耐酸性和耐碱性可仅进行其中一项测试。6 试验方法6飞 取样 抽样、 检查和试验所需样品的采取, 除另有规定外, 应按G B 3 1 8 6的规定进行。6 . 2 试验条件 涂层的制备、 养护均应在环境温度 5 -3 5 C, 相对湿度5 0 %-8 0 %的条件下进行; 除另有规定外, 理化性能试验亦宜在此条件下进行。6 . 3 理化性能试件的制备 除另有规定外, 涂层理化性能的试件均应按6 . 3 . 1 , 6 . 3 . 2 , 6 . 3 . 3 规定制备。 试件制作时不应含涂层的加固措施6 . 3 . 1 试件底材的尺寸与数量 试件底材的尺寸与数量见表3 . 表 3 试件底材的尺寸与数量序号项 目尺寸/ mm数量/ 件1外观与颜色1 5 0 X7 0 X ( 6 - 1 0 )12干燥时间1 5 0 X 7 0 X ( 6 - -1 0 )33初期干燥抗裂性3 0 0 X 1 5 0 X ( 6 1 0 )24粘结强度7 0 X7 0 X ( 6 - - 1 0 )55耐曝热性1 5 0 X7 0 X ( 6 - 1 0 )36耐湿热性1 5 0 X7 0 X ( 6 - 1 0 )37耐冻融循环性1 5 0 X 7 0 X ( 6 1 0 )48耐冷热循环性1 5 O X 7 0 X ( 6 - 1 0 )49耐水性1 5 0 X 7 0 X ( 6 1 0 )31 0耐酸性1 5 0 X7 0 X( 6 - 1 0 )31 1耐碱性1 5 0 火7 0 X( 6 - 1 0 )312耐盐雾腐蚀性1 5 0 X 7 0 X ( 6 1 0 )31 3腐蚀性1 5 O X 7 0 X ( 6 - 1 0 )3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4 9 0 7 -2 0 0 26 . 3 . 2 底材及预处理 采用Q2 3 5 钢材作底材, 彻底清除锈迹后, 按规定的防锈措施进行防锈处理。 若不作防锈处理, 应提供权威机构的证明材料证明该防火涂料不腐蚀钢材或按附录B ( 提示的附录) 增加腐蚀性检验。6 . 3 . 3 试件的涂覆和养护 按涂料产品规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涂覆施工, 理化性能试件涂层厚度分别为: C B类( 1 . 5 0 士0 . 2 0 ) m m, B类( 3 . 5 士。 . 5 ) m m, H类( 8 士2 ) m m, 达到规定厚度后应抹平和修边, 保证均匀平整, 其中,对于复层涂料作如下规定: 作装饰或增强耐久性等作用的面层涂料厚度不超过 。 . 2 m m ( C B类) 、0 . 5 mm ( B类) , 2 m m( H类) , 增强与底材的粘结或作防锈处理的底层涂料厚度不超过 0 . 5 m m ( C B类) , 1 m m( B 类) , 3 m m( H类) 。 涂好的试件涂层面向上水平放置在试验台上干燥养护, 除用于试验表干时间和初期干燥抗裂性的试件外, 其余试件的养护期规定为: C B类不低于7 d , B类不低于1 0 d , H类不低于2 8 d , 产品养护有特殊规定除外。养护期满后方可进行试验。6 . 3 . 4 试件预处理 将 6 . 4 . 8 , 6 . 4 - 1 1 , 6 . 4 . 1 2 , 6 . 4 - 1 3 , 6 . 4 . 1 4 , 6 . 4 . 1 5 的试件养护期满后用1 , 1 的石蜡与松香的融液封堵其周边( 封边宽度不得小于5 m m) , 养护 2 4 h 后再进行试验。6 . 4 理化性能6 . 41 在容器中的状态 用搅拌器搅拌容器内的试样或按规定的比例调配多组分涂料的试样, 观察涂料是否均匀、 有无结块。6 . 4 . 2 干燥时间 将 6 . 3 制作的试件, 按G B / T 1 7 2 8 -1 9 7 9 规定的指触法进行。6 . 4 . 3 外观与颜色 将 6 . 3 制作的试件干燥养护期满后, 同厂方提供或与用户协商规定的样品相比较, 颜色、 颗粒大小及分布均匀程度, 应无明显差异。6 . 4 . 4 初期干燥抗裂性 将6 . 3 制作的试件, 按G B / T 9 7 7 9 - - - 1 9 8 8 的5 . 5 进行检验。用目 测检查有无裂纹出现或用适当的器具测量裂纹宽度。要求 2 个试件均符合要求。6 . 4 . 5 粘结强度 将 6 . 3 制作的试件的涂层中央约4 0 m m X 4 0 m m面积内, 均匀涂刷高粘结力的粘接剂如( 溶剂型环氧树脂等) , 然后将钢制联结件轻轻粘上并压上约 1 k g 重的硅码, 小心去除联结件周围溢出的粘结剂, 继续在 6 . 2 规定的条件下放置3 d 后去掉祛码, 沿钢联结件的周边切割涂层至板底面, 然后将粘结好的试件安装在试验机上; 在沿试件底板垂直方向施加拉力, 以约( 1 5 0 0 - 2 0 0 0 ) N / m i n 的速度加载荷, 测得最大的拉伸载荷( 要求钢制联结件底面平整与试件涂授面粘结) , 结果以5 个试验值中剔除粗大误差后的平均值表示, 结论中应注明破坏形式, 如内聚破坏或附着破坏。每一试件粘结强度按式( 1 ) 求得 :几二 . . . . . . . . . . . . . 。 (1)尸万式中: 几 粘结强度, MP a ; F 最大拉伸载荷, N; A 一粘结面积, m m %6 . 4 . 6 抗压强度 a ) 试件的制作 先在规格为7 0 . 7 m m X 7 0 . 7 m m X 7 0 . 7 m m的金属试模内壁涂一薄层机油, 将拌和后的涂料注人试模内, 轻轻摇动, 并插捣抹平, 待基本干燥固化后脱模。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 养护期满后, 再放置在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1 4 9 0 7 -2 0 0 2( 6 0 士5 ) C的烘箱中干燥 4 8 h , 然后再放置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b ) 试验程序 选择试件的某一侧面作为受压面, 用卡尺测量其边长, 精确至。 . 1 m m。将选定试件的受压面向上放在压力试验机( 误差 1 3 , 则应按整体稳定性计算; 若L / b , 0 . 6 , 应按G B J 1 7 -1 9 8 8 附录一附表1 . 2 查出相应的T b 值代替lp 、 作计算。 3 . 求钢梁所能承受的均布载荷q . 二 M m , . / ( P b w二 ) =k f“ “ ( 1 ) Mm . . =1 / 8 q 。 二 L o ( 2) 由( 1 ) , ( 2 ) 推出, q . . . =8 k f T b W. / L o 式中: W、 钢梁截面抵抗矩。 4 . 求外载荷, 9= 4 m w ,一 K 一 4 0 5 .求外载荷总量P 户 =9 L , 实例: 1 4 0 b 热轧普通工字钢梁, L o = 5 6 3 0 m m, f =2 1 5 N / m m , W. =1 1 4 0 0 0 0 m m , k =0 . 9 . 混凝土板截面尺寸: 5 5 0 m m X 1 5 0 m m; 混凝土标号: C 3 0 。 求: 外载荷总量P .计算程序 : 1 .求 P6 L / b , =5 6 3 0 / 1 4 4 二 3 9 . 1 1 3 应按整体稳定性计算。 查表: L =5 , L =6 对应IF 、 一0 . 7 3 , P b =0 . 6 ; 当L o =5 . 6 3 m时, +Y 、 一 ( 0 . 6 一0 . 7 3 ) / ( 6 一5 ) X 0 . 6 3 +0 . 7 3 =0 . 6 5 0 . 6 查表 : P 6 =0 . 6 3 , 2 . 求均布载荷设计值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