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气象.ppt_第1页
旅游与气象.ppt_第2页
旅游与气象.ppt_第3页
旅游与气象.ppt_第4页
旅游与气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管理干部培训班交流,旅游与气象 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 刘学军,内容提要,一、旅游气象漫谈 二、旅游资源保护与气象 三、气象预警信息解读 四、旅游气象信息产品 五、旅游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六、提升旅游气象灾害防控能力,一、旅游气象漫谈,在大多数普通旅游者眼里,旅游和气象的关 系就是简单的出门前看看天气预报,如果我 们把气象和旅游经济、与防灾减灾联系在一 起的时候,就会发现旅游与气象的关系就不 仅仅是出门看天气这么简单了。研究表明, 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是利与害并存的,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气候资源本身就是一 种旅游资源,气候的 差异造就了许多奇特 的自然景观,这些景 观不仅展示了气候的 魅力,而且具有明显的季 节特征(最佳季节)。当 年气候条件直接影响 景观的再现水平。,2、对人文景观的影响,中国千年历史文化形 成的旅游人文景观是 稀缺独特、不可再生 的可贵旅游资源。在 受气象灾害(风化沙 化、雷击火灾、暴雨 洪水、酸雨腐蚀)破 坏后常是毁灭性的。,3、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气象条件本身就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 直接影响着旅游计划、旅游交通、旅游心情、 旅游效果和旅游安全。突发性天气导致的气 象灾害再加上复杂的 景区环境还会对游客 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 威胁。,4、对旅游效益的影响,旅游效益是指旅游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 效益。就旅游经济效益来说,气候变化带来 的影响主要是供给关系发生转变,原本接待 游客较多地区的收入将转移到接待游客较少 的地区。例如:台风多发的年份,台湾、厦 门、香港、海南等地的旅游均会受到影响, 甚至会引发发生退团纠纷事件。有旅 游兴致的人也会转移到其他地区。,从上面谈到的内容可以看出,旅游与气象的 关系不仅仅是“出门看天”这样一种简单的 关系,它涉及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 景观的季节性再现、旅游活动效果、旅游气 象灾害防控、旅游效益甚至整个旅游产业链 的持续性发展。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旅游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需 要旅游部门和气象部门共同研究的课题。,二、旅游资源保护与气象,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是构 成旅游产品的重要部分,没有旅游资源就没 有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 会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旅游资源保护 也是旅游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 内容,而在众多的旅游资源破 坏者中,气象灾害就是 其中之一。,按照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 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 类。其中:(分别讲述表中旅游资源与气象的关系) (室内人工小气候和自然气候的关系),古建筑与雷击火灾,在现存的名胜古迹建筑群内,发生火灾数最多的地方,当属 故宫,自明朝永乐年间至今约六百年的历史中,共发生火灾 近100起。据记载: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四月八日,故 宫三大殿因遭雷击引起火灾,大火熊熊,势不可挡,损失惨 重。明成祖朱棣却十分惶恐,认为这场大火是老天对他的惩 罚,起火当天就到太庙和社稷坛祭祀,祈求祖宗和上天保佑 。但是上天和祖宗并未保佑朱棣的一片忠心,在这场大火之 后的十几年时间内,宫内几乎年年失火,故宫三大殿直到19 年之后才重新修复。这次修复之后才过了 3年,也就是公元 1443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奉天殿又一次遭雷击起 火。幸亏这次大雨倾盆,遂将大火浇灭。,故宫最近一次雷击火灾发生在1987年8月24日晚上,故宫 景阳宫遭雷击起火,经奋力扑救,有效保护了室内文物和毗 邻建筑,但是景阳宫屋顶被全部烧毁。其它例子还有:1969 年,承德避暑山庄普佑寺,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引起 火灾,著名的法轮殿和周围群楼、配殿94间全部付之一炬。 2004年5月11日凌晨3时58分,山西省运城市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稷山县大佛寺大殿遭雷击发生火灾,雷击点达13处, 殿顶被烧毁、坍塌,这一事件又一次给文物大省的防雷工作 敲响了警钟。1982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颁布后,全国部分省市才开始对古建筑物补做防雷装置, 但由于建筑结构原因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另外,随着 游客的大量增多,古建筑已经由原先单一的建筑物 防雷变为建筑、设备、游客的综合性防雷。,关于雷电灾害的一些数据,据调查,我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达1千多人, 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雷电灾害已经被列入我国气象灾害预 警的行列。在雷击造成的伤亡人员中,农民占的比例最大, 高达59.1%(其中死亡率33.1%,受伤率26%),城市居民仅 为4.3%(其中死亡率2.0%,受伤率2.3% ),不确定原因的为 36.6%。雷击事件发生地点也是农田最多,占32%,其次为农 村房屋、窝棚、亭子等地,为23%,然后是开阔地、水域和 树下,分别为13%、10%、和8%,由此可见,雷击事件大都 发生在缺少避雷设施的农村或没有避雷场所的室外环 境。因此雷电也成为乡村游的主要气象灾害,需要 在这里重点介绍。,附:关于防雷击的小常识,通常雷击有三种主要形式:其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 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其二是带电 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 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由于 散流电阻大,以致出现局部高电压,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 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 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 应雷”。其三是“球形雷” 。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季节,偶然 会发现殷红色、灰红色、紫色、蓝色的“火球”, 因而人们习惯称之为“球形雷”,较为罕见。,室内防雷,我们知道建筑防雷设施主要功能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击 破坏,但当您在历史建筑类旅游点(如:石家大院)接待游 客时,如果遇到雷暴天气时还要保护好游客的人身安全。具 体做法是: 及时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最好让游客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米 以上。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 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 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尽量避免使用电气设备,预防雷电引起火灾,室外防雷,出现雷暴时,乡村游的游客如果没能及时返回安全场所,可 以采取如下避雷方法: 尽快离开高坡、河边、池塘、采摘地、金属搭建物、电 线杆、大树、空旷草坪和没有防雷设施的小茅草屋等。 不要肩扛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高尔夫球杆、钓鱼竿、 网球拍等);不要为了共用一把雨具而手拉手靠在一起。 在旷野上行走时不要大步快跑,要走慢点,步子小点; 不要在旷野上骑摩托车或自行车;任何时候都不要打手机。 如果突然产生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应立刻 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 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三、气象预警信息解读,无论是电视、网站还是手机客户端,当气象 部门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时总会挂上气象预警 信号的图标,如果大家熟悉这种用图表表示 的气象预警信号的话,便可不用文字解释就 能看懂预警图标所表示的预警类型(将要发 生或正在发生哪种危险天气)和预警级别 (影响程度达到了哪一种级别)。预警信 号的文字解释则需要学习,我国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由中国气象局统 一规定的,目前一共有14种。各省气象局在 这个基础上又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做出了相 应的调整。天津细分为15种,分别是:台风、 暴雨、暴雪、寒潮、陆地大风、海上大风、 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 大雾、霾和道路结冰。分别用蓝、黄、橙、 红四种颜色图标表示其影响的严重程度 的级别。其中红色为最高级别,我们可以注意到,在中 国气象局颁布的气象灾 害预警信号中并没有直 接给出山洪、山体滑坡、 泥石流、风暴潮和森林 火险等预警信号。但这类灾害却与气象灾害 有着明确的因果关系,因此气象灾害又可以 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次生 和衍生灾害的预警必须是相关的主管部 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发布。,对负责景区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以及带团的 导游来说,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学习不仅 仅是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本身的含义以及 相应的防御指南,还要全面了解每一种气象 灾害可能对本地区造成的危害以及可能产生 的次生气象灾害,这样才能让气象灾害预警 信号在旅游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 作用。关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详细 内容解读可以查阅专业气象网站,四、旅游气象信息产品,从目前国内的旅游气象服务发展情况来看, 旅游气象信息产品主要有如下三大类: 常规旅游气象预报预警 假日或景区大型活动旅游气象服务专项 根据气候景观和专项运动定制的个性化 服务产品(如:观花赏月、云海、日出、 佛光、雾凇、海钓、好空气、高尔夫、 滑雪等),常规旅游气象信息产品,常规旅游气象信息产品不仅仅包含了公路天 气实况、旅游地或景区天气预报,同时为了 满足游客需要和达到最佳旅游效果还研究推 出了人性化、多样化的气象指数产品,如: 旅游气象指数、景区舒适度或体感温度、穿 衣指数、感冒指数、登山指数、紫外线指数 或防晒指数、花粉指数等以及详细使用 的出游提示或安全提示。,获得旅游气象信息的主要途径,根据气象法规定:国家对公众气象预报 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各级 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 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 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 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因此一 定要通过从正规渠道获取气象信息,目前获取气象信息的正规渠道有:广播电视 报纸等大众媒体、各级专业气象网站、各级 气象部门通过手机、座机、腾讯、新浪等媒 介的发布渠道以及和旅游管理部门共建的旅 游气象专业服务平台或手机客户端。由于气 象信息总是在不断的更新,我们建议:大范 围的气象信息可以查阅中国天气网,旅游目 的地或景区气象信息最好通过当地的气 象网站或其他专业渠道获得。,五、旅游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在气象服务领域划分中,把旅游行业定为对 气象条件极其敏感的行业,因为旅游活动是 以旅游者流动为主要特征的。因此旅游气象 灾害不同于其它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的风险 不仅潜伏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活动的策划 与决策也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肯定的说,为 了旅游活动的安全,在每项旅游活动策 划期间就应该考虑好应对预案。,1、什么是灾害风险?,灾害风险可以简单的解释成“一次灾害事件 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有多大”或者说“ 一次灾害事件到底能造成多大的损失”。对 气象灾害来说,就是“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 性,以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虽然 语言表达的挺简单,但要把灾害风险较为准 确地识别出来,或者叫估计出来,就 比较复杂了。 了。,灾害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致灾因子:即产生灾害的原动力,也叫灾 害自身具备的破坏作用。 孕灾环境:也叫环境的脆弱性。如:河道 的泄洪能力;山体的水土保持能力; 景区环境的复杂程度或脆弱程度。 灾害承载体:即谁是灾害的受害者?可能 是游客,也可能是景区景观,或是景 区内的旅游设施,2、如何识别灾害风险,识别灾害风险是应对灾害的第一步,在政府 管理层面上,可以通过开展自然灾害评估也 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定量的识别灾害风险,但 对一个旅游景区或旅游团队来说,一旦气象 条件发生突变,如果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灾 害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会越有效。前面 讲到的灾害构成三要素对我们正确识 别灾害风险是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致灾因子提示我们要提前学习熟知各类气象 灾害自身的破坏作用会对你所在的环境或周 边设施可能造成怎样的破坏以及破坏程度。 孕灾环境提示我们要仔细观察景区、景点及 周边环境,及时发现危险地带或有利地形。 灾害承载体提醒我们在前两个因子判断的基 础上,积极有序的采取避险措施,尤其是对 游客中的弱势群体提供特殊帮助。尽最 大程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3、防灾减灾重在平时,关口前移:也就是防患于未然,这是所有 应急预案都着重强调的。因此提前做好旅游 活动策划非常重要。 有备无患:抗灾工具 与物资储备可能要扩大运营成本,但防灾减 灾成本不是闲置成本的。 避险场所:多数 旅游景区的环境都比较复杂,尤其是山岳型 景区。避险场所要有一定的数量、容量 和明显的路标和标志。,掌握信息:信息是我们正确决策的重要依 据,旅游活动中需要掌握的主要信息包括: 气象信息、路况信息、景区环境信息、游客 组成信息以及灾害应对过程中政府发布的各 类应急联动信息。 积累知识:天气突变有 时来去无常,特别是在气象观测不到的山岳 地区更容易引发气象灾害,有时候没有达到 预警级别的天气过程也可能造成损失。 因此平时多积累一些防灾减灾知识,六、提升气象灾害防控能力,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 的大背景下,局地性、突 发性气象灾害呈现出多发 频发的趋势,并且具有难 预测难预防的特点。加上旅游出游人次日益 攀高,由气象灾害造成或引发的旅游损失也 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影响到旅游安全 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旅游气象风险防控已经引起国家 的高度重视,气象部门和旅游部 门的实质性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2010年7月7日国家旅游局与中国 气象局签署了关于联合提升旅 游气象服务能力的合作框架协议 。天津市旅游局和天津市 气象局于2012年签署了 相同名称的协议,框架协议的合作内容,1、联合加强旅游气象观测系统建设。主要解 旅游景区气象观测资料稀缺问题。实地气象 观测作用:一是可以为景区提供实时的气温 、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闪电定位等气象观 测数据服务,二是可以用这些资料 研究景区的精细化天气预报,提高 景区气象预测预报预警的准确 率和旅游气象服务质量。,2、联合做好节假日旅游气象预报服务。重点 是建立重大节假日旅 游气象服务联防机制 和信息互相通报制度。 气象部门根据假日市 场和旅游部门提出的 具体要求,加强专题 天气会商以及不利天 气的实况监测,3、联合加强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双方联合开展重点景区,尤其是山岳型景区 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定重点景区气象灾 害风险目录。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联合加 强暴雨、大风、雷电等灾害易发区旅游景点 的防护工作、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指导 其利用现有景区空地建设临时避险场所、建 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 动机制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案例分析:为提高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旅游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评估范围为13个省(区、市)。评估显示: 气象服务对旅游行业的贡献率为0.59%,气象服务带来的效益值约为74.34亿元。 对旅游行业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降雨、降雪、风力、闪电雷暴、道路结冰。 旅游行业最需要的气象服务是灾害预警,最希望通过手机短信获得气象服务产品。,贵州梵净山景区雷击事件成因分析,2011年11月5日11时5分左右,贵州梵净山景区发生雷电10次,其中最大雷电强度达259千安,根据贵州省近五年(2006-2010年)雷电监测统计,全年雷电强度259千安以上的雷电概率为千分之四,冬季出现的概率为万分之二。雷电强度大,是本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闪电密度,闪电频次,雷达回波,黄山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区,该中心由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与安徽省气象局共同建设,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