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暾:化不开的民族情结_第1页
李暾:化不开的民族情结_第2页
李暾:化不开的民族情结_第3页
李暾:化不开的民族情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李暾:化不开的民族情结 李暾小档案 1978 年昆明师范学院毕业; 1986 年任云南丽江教育学院教务处长; 1996 年任云南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副院长; 1997 年任云南民族中学校长兼总支副书记。 最喜欢的人生格言:我尊重一切人,但决不崇拜任何人。 从一所乡村中学发展到高校附中,继而又脱胎成为省民族中学,最近又连蹦带跳地从一所不入流的中学晋升为云南省一级完全中学 。经历了这样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如今的云南省民族中学如一个走稳了脚步的孩子,站在了起跑线上。与学校 教职工一道创业、拼搏并见证了学校发展过程的校长李暾,一点不掩饰内心的喜悦,但他说:“跃上一级完中只是阶段目标,而不是终极目标。今天所做的只是为明天的发展打下基础。”在采访中,记者感到,在李校长心中已有一幅民族中学未来的蓝图。 “假若让你离开民族中学到普通中学工作,你愿意吗?”面对这样的提问,李校长略加沉思:“从情感上说,肯定是和民族中学割舍不下了,我和民族孩子有了父子般的感情,对民族教育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说来有趣,当初云南教育学院安排李暾来这所学校时,他还怎么都不愿意呢。当时他是云南教育学院职 业教育学院的副院长、副教授,让他去当附属中学的校长他是怎2 / 4 么也没想到的,所以他只答应干一届。 干一届的承诺期到了,李暾没走;两届,他还是没走。现在是第三届了,他与民族中学的感情已经浓得化不开了。这也许和他本人是白族,从小又生活在民族地区有一定关系吧。 云南民族中学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在省会昆明创建的唯一国有公办省属全寄宿制民族中学,面向全省各地特别是边疆贫困山区招收农村户口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校有含 10 万人口以下的云南 7 个特有少数民族 独龙、怒、德昂、基诺、阿昌、普米、布朗等在内的 31 个民族,及芒人、阿克 人、克木人,共 1500 名学生,寄宿制学生近 1000 人。 要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上任不久的李暾和全体教职工首先做的是“找准学校定位”。李暾说,民中与一般普通中学有基础教育的共性,但是作为一所面向全省,招生范围广、民族种类多的学校,也有一般普通中学所不完全具备的个性,在把握共性中要突出个性,在“民族”二字上努力体现特色。 “低门槛进,高门槛出”是这所学校生源的客观状况和培养的最终目标。李暾反复说:“不论分数高低,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这些学生有的代表一个村寨,有的代表着一个民族。”云南 民族中学结合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明确提出“攻尖攻坚结合,育优化弱展特 (即培育优秀,转化弱势,发展特长 ),个体整体发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原则,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更注3 / 4 重教育的全面性。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辛劳不言而喻,只有“民族感情深”才能承担这一重任,学校把这一条作为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提出。经过几年努力,民族中学在中、高考中都创下优异成绩,一批有文学艺术特长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 结合学校“民族”特点,学校成立艺术团 、文学社,组织民族歌舞、服饰、体育等文化展示活动,课间操也改成民族艺术课间操。假期里布置学生收集民族民间传说故事;组织学生就家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化写调查报告;结合英语学科组织对外交流,先后与十几个国家的中学生进行各国民族风情交流。李暾说,我们的民族孩子不仅要走出大山,还要走出省,走出国。 不让一个民族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政府给予民族生的补助金毕竟有限,学校使出了浑身解数解决贫困生生活困难问题。争取省内外、港澳台同胞以及国外友好人士资助,教职工也积极捐助,近年来共捐助近万元,资助少数民族学生 3000 人次。李暾本人也每月拿出百元钱资助贫困生。在做这些工作时,学校都要求教职工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这样,学生将来才会回报党、回报社会,今天学习的动力才会更足。”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打电话。” 1997 年当校长的李暾,曾无数次地被半夜电话惊醒,这就是寄宿制学校与普通学校最大的差异。少数民族子弟在学校学习、生活,教师就要承担起家长的职责。4 / 4 安全问题,身体健康问题,学生之间的相处问题,许多防不胜防的事都有可能发生。 学校周边环境不好,为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学校积极 争取驻地政府治安部门协助支持,治理周边环境,学校实行“封闭管理、开放办学”,师生中“禁烟、禁酒、禁骑自行车”。坚持“两操两习”,即上早操、课间操;上早自习、晚自习。在长期的实践中,学校摸索出一套寄宿制管理办法,虽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饮食起居是 24 小时全天候管理,但各民族学生能做到和睦相处,近 5 年未出现过重大安全事故。李暾说,许多民族学生有佩戴刀具的习惯,不准带不行,许多学生回家往往要走很远的山路,安全没有保障;但刀带到学校,学校的安全又有问题,于是学校把学生身上的刀都收了封存,放假回家时再还给学生。他深感, 学校安全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