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愁·河北记忆”征文展播.doc_第1页
“我的乡愁·河北记忆”征文展播.doc_第2页
“我的乡愁·河北记忆”征文展播.doc_第3页
“我的乡愁·河北记忆”征文展播.doc_第4页
“我的乡愁·河北记忆”征文展播.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乡愁河北记忆”征文展播 又登丛台 刘洪云 我虽然生活在邯郸,但已有二十年未登丛台了。今年正月初七,北京一位朋友来电话说从我的一篇文章中领略到古城邯郸之美,要慕名来邯采风。我十分高兴地接待了她。并陪她重游了丛台。 丛台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年-前299年),原是武灵王观看习武和歌舞表演的地方,因建有多个观礼台而得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建国后,丛台开辟为公园,是我国百家名园中一座大型园林,占地360亩,园中亭台楼榭掩映在苍松翠柳中,山色湖光,倒映出点点轻舟。成为邯郸人民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古城邯郸的地标性建筑。丛台公园目前已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公园等称号。xx年10月12日,国家邮政局与斯洛伐克联合发行亭台与城堡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其中一枚为中国“邯郸丛台”。走进公园大门,张灯结彩,花团锦簇,人声鼎沸,仍弥留着春节气息。举目望去,青砖高筑28米的高台,显得十分端庄伟岸。 我排队买了两张门票,随着拥挤的人流,走北门进甬道,拾级而上。穿高跟鞋的女孩踩在冰冷的青砖地上,咔哒咔哒地响,带小孩的父亲将孩子托举在肩上,哼着小曲,边哄孩子边上台阶。我们从人群夹缝里钻出,信步来到北门台阶上,正面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大理石碑,上面镌刻着乾隆皇帝1750年9月游经此地时书写的一首律诗登丛台。朋友玩笑道:“自从看了你的文章,又看了芈月传,我就着实迷上了邯郸,谁知皇帝也喜欢这里啊!”左转向东,石墙上刻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曾登临丛台所写的诗篇。向右拐弯,当中一层有五间大屋,名“武灵馆”,是为纪念武灵王而建。里面陈列着赵武灵王的塑像、生平业绩以及战国时期作战常用的兵器、服饰等,还有扁钟等文化用具。东侧是登顶的正门,两旁的松柏挺拔翠绿,迎接着来往的游客。还有相邻的那棵百年老槐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丛台的二层坐北朝南的门楣上,写有武灵丛台四个古体黑字,门内有一建筑精美的小凉亭,红砖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里边还刻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的朱红大字,流传很久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我们登上台顶,俯视四周,美丽富饶的邯郸尽收眼底!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暖暖的太阳绽放笑脸,清爽的空气沁入心田,微微的春风扑面而来。 所不同的是,城区更大了,道路更宽了,林立的高楼增多了。二十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此刻,我的脑海里回味着二千年前赵武灵王亲临丛台的心境:眺望生机盎然古都,观看着胡服、骑骏马、盘弓射箭军事演练。是何等感慨啊!此时,朋友突然说:“小刘啊,我怎么有登天安门的感觉啊,你看!下面的小桥和荡漾的湖水,多像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和护城河啊!”好家伙!敢与天安门相比!我知道,丛台的规模、场地与天安门相比不能同义而语!但北京来的朋友居然拿它与祖国的“心脏”相比,也许在抒发她那对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认同。 史载,丛台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扬名于列国。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当时丛台的壮观,古代战国时期的辉煌流传至今,充分佐证了传统文化的根系和极强的生命力。 战国时期,赵国本是一介小国,武灵王即位后,决心使国家强盛起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胡人”,他们身着窄衣,以能征善战著称,武灵王遂让赵国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练兵马,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现存古丛台为清代同治年间重修,南门甬道右侧的台墙上“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几个大字是冯玉祥手下将领胡景翼所题。 建国后,周恩来总理与1959年登临丛台,并在丛台上接见了人民群众;1961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邯郸,曾留下“邯郸要复兴的”著名预言。台阶正面的石碑上,刻有郭沫若1961年登台时的即兴墨宝:“邯郸市内赵丛台,秋日登临曙色开;照黛妆楼遗废迹,射骑胡服思雄才;太行阵地漳河外,烈士陵园釜水隈;现代经营基础厚,武安铁矿峰峰煤。”丛台湖位于公园正中,面积约40多亩,湖中建有苑在亭、曲栏桥、西湖亭、望诸榭,湖边建有长廊、假山、花圃、茶亭、饭庄,湖中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我们饶有兴致地来到丛台北侧,参观了古朴典雅建筑-七贤祠,祠堂内供奉着春秋战国时期杰出人物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七位贤臣,七贤的塑像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七贤祠西院为历代书法家撰写的碑林,步行期间,不仅进一步了解丛台的历史,还可以领略书法艺术的风采。 丛台东湖上的望诸榭,是为纪念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乐毅而建,乐毅原为燕国名将,擅长用兵,被燕昭王任命亚卿,曾率五国联军挥师伐齐,克城70余座,屡立战功。后燕惠王误信齐人的反间计,乐毅被迫交出兵权,出奔赵国,受封于关津,号望诸君。邯郸古为赵国国都,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著名的滏阳河绕城而出,“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路不拾遗”、“价值连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朋友一边观看作手记,一边拍摄留影,到了晚上发放微信圈。让更多的朋友认识邯郸,记住丛台。 家乡的倒马峰 家乡山的代表是倒马峰,相传穆桂英在此山上“倒马”,据说一块石头上还有碗大的马蹄印,只是我没有见过。虽然叫倒马峰,家乡的人却一律叫做“倒马红”这也没错,秋天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黄栌、榆树叶子变成红色、黄色,还有说不上来的颜色,恰是层林尽染。 靠山吃山,漫山的果树在满足人们口福之后,还要化为钱。从春天开始杏、桃子、桑椹、沙果、山楂、苹果,“七打核桃,八打梨,九月柿子红了皮”,再往后还有红枣、黑枣。一年中总有新鲜的果子,连核桃的絮和洋槐花、柳絮、榆钱一样,都是很好的菜。吃这些果子,有的很要水平。最需要技巧的怕是核桃了,山里娃没有用石头砸开吃的,只用一个小刀或镰刀就能把核桃撬开,挖尽核桃仁,这不算什么,最主要的是不能染上核桃皮上的汁儿,那汁儿是极难洗下来的,吃几个核桃把手弄得黑乎乎的,到处招摇,常常会招来取笑。吃柿子也有窍门,柿子成熟在农历的九月,但从七八月开始,陆续变软,成熟。熟透的柿子,总会成为孩子们的口中美食,能把软软的柿子从树梢弄下来,自然需要技巧,但孩子们往往不去费那力气。为了让看上的最大、最好的柿子快些成熟,他们将小木棍插到选中的柿子上,柿子不几天就变得晶莹剔透,在阳光下像是一个个红灯笼,极端诱人。那时孩子都有一个长长的秋假,假期里要割草、砍柴、挖药材,他们在干活儿的间隙,也会烤红薯、烤玉米、烤花生,拔出最大、最甜的蔓菁、胡萝卜,犒劳自己。 在接近倒马峰山顶的地方,放眼东望,能看到百里之外的都市,它总会让孩子幼小的心中生出一股股好奇。深山的孩子的梦想,是飞出大山,翱翔广阔的天地,那是他们读书的动力,也是家长鼓励他们争取达到的目标。而今,我就在那时能够望到的都市里生活,但视线却时时被林立的高楼挡住。我看不到家乡,看不到那熟悉的大山。 我不能遏制思念家乡,就把大雪后的倒马峰拍下来,挂在书房,放在办公的地方,我要时时能看到家乡的山,以缓解自己的思乡之情,更要鞭策自己好好做人,学习大山的胸怀,具有大山的品格。 我的拍照技术本不高明,但拍出来的这张效果却出奇地好,绵延的山脉颇似一条蜿蜒的巨龙,倒马峰就是龙头,昂扬向天。一位朋友看到后说,他刚刚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卧雪莽原藏”,可配这幅照片。 每年,总要回老家几次,只要望到倒马峰,就倍感亲切。 一座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形态也会不一样,我家在村南,干活儿也多到村子南边的地里、山上,看到的倒马峰无比雄伟。记不得什么时候了,到了村子北边的山坡上,回头望去,倒马峰竟然变换了模样,不再那么巍峨,也不那么清秀,我不喜欢那样的倒马峰。 倒马峰属太行山脉,是丹霞地貌,悬崖峭壁处处皆是,由于近年来打柴的人少了,山区植树造林,不许随便砍伐树木,再加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