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大全》翻译中的标点符号翻译问题.doc_第1页
《民法大全》翻译中的标点符号翻译问题.doc_第2页
《民法大全》翻译中的标点符号翻译问题.doc_第3页
《民法大全》翻译中的标点符号翻译问题.doc_第4页
《民法大全》翻译中的标点符号翻译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法大全翻译中的标点符号翻译问题内容提要:本文证明,西文标点符号和中文标点符号部分具有各自的起源和个性,部分具有共同的起源和共性,由于两类标点符号系统起源和特性的差异,存在同形的标点符号不同用的现象,因而存在标点符号的翻译问题。在这一前提下,本文探讨了把拉丁法律文献翻译为中文时的标点符号转换问题,尤其探讨了冒号和分号的翻译问题,并谈到了民法大全定位符号中的标点符号翻译问题。关键词:西文标点符号/中文标点符号/民法大全/翻译/定位符号Abstract:ThispapertestifiedthatapartofthepunctuationsofWesternlanguageandapartofthepunctuationsofChineselanguagehavedifferentorigins,andsotheyhavedifferentcharacteristics,buttheotherpartofpunctuationoftwokindsoflanguageshastheoriginandcharacteristicsincommon.Basedonthedifferenceinoriginsandincharacteristicsbetweentwosystemsofpunctuations,somepunctuationthatsharethesameformintwokindoflanguageshasdifferentuses,sothereisaneedtotranslateitfromonekindoflanguagetotheother.Intheframeofthispremise,theauthorexploredtheproblemoftransformationofpunctuationsbetweenLatinandChinese,focusingonthetranslationofcolonandsemicolon.Finally,hetalkedtheproblemoftranslationofpunctuationinthesymboloforientationofCorpusIurisCivilis.Keywords:PunctuationofWesternlanguages,PunctuationofChineselanguage,translationofCorpusIurisCivilis,Symbolsoforientation从1989年开始,中国与意大利合作从拉丁语翻译民法大全为中文,经过近20年的工作,目前已出版民法大全选译12个分册。从2000年开始,转入单个译者翻译学说汇纂单独的一卷的阶段,已出版用益权、买卖契约、刑事法、正义与法人的身份与物的划分执法官4卷。总之,我们离把优士丁尼民法大全,尤其是其中的学说汇纂全部翻译成中文的目标越来越近,在这个时刻,停下来做一些翻译上的经验教训的研讨,可以为将来出版一部高质量的民法大全选译总合本创造条件。我是民法大全翻译项目的参加者,从1994年开始至今,首先翻译了民法大全选译中的法律行为和私犯之债和犯罪两个分册,其次翻译了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在这些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翻译经验和心得。在就法律术语等方面的翻译已有许多人关注的情况下,我愿利用写作本文的机会关注一下法学界无人关注过的标点符号翻译问题,以图为一个宏大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一、西方标点符号的历史与民法大全使用的标点符号在古代西方世界,人们使用某种类似我们的标点符号的东西,例如,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铭文中,用词连写,只是偶尔用直行的二连点和三连点分隔词句;到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前180年)创制出3级点号:即中圆点()、上圆点(#)和下圆点(.)表达停顿和分隔,这些为现在我们使用的标点符号的产生提供了条件。1据说,圣杰罗姆(347-420)及其同事在把希伯来-希腊文圣经翻译为拉丁文的过程中(大约在400年左右),创造了最早的一套标点符号体系,这一体系得到了约克的阿尔库因(Alcuin,约735-804)的改进2。他是英国人,在查理曼王国任职,为了推广古典文化,他让许多手稿得到复抄。在这一过程中,他可能发明了现在的某些标点符号3。而叹号是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执政官、作家科卢乔萨卢塔蒂(ColuccioSalutati,1331-1406)在其拉丁文著作论法律和医学之高尚1399年抄本(参见第二篇212)中创造的。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标点符号使用的标准化。这一发明权在德国人、中国人与韩国人之间争夺,但在西方,约翰古腾堡(JohannGutenberg,1397-1468)更多地被相信是这一权利的属主。在他之后,威尼斯出版家阿尔都斯马努求斯(AldusManutius,1449-1515)在大规模出版希腊-拉丁典籍的过程中,进一步改进了希腊语法家们所用的小点体系,但不时改变其含义。例如,他把希腊文中的问号(;)变成了意大利语中的分号,另外发明了分号。不独此也,他还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5种印刷标点:它们是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马努求斯由此提出了一套正规的标点符号系统。1566年,他的儿子保卢斯马努求斯(1512-1574)出版了第一本关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的著作4。从此,西方语言中使用的标点符号系统基本定型。它包括15个常用符号,即句号、逗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破折号、省略号、括号、引号、着重号、连接号、省字号等。各种具体语言如英语、意大利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在这方面的差别甚微,众所周知,西班牙语有把问号放在问句之前以及之后的特点。民法大全中的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分别编成于529年、530年、533年,成事于希腊文化区,但它们竟然未采用希腊式的简单的标点符号。16世纪末,法国法学家狄奥尼修虢多弗雷多(Dio2nisioGotofreddo,1549-1622,法文名字DenisGodef2froi)将上述3部作品与新律合编为民法大全时,5意大利式的标点符号已产生,但他也未用这样的标点符号整理优士丁尼留下的文本。当然,在我们现在最平常使用的民法大全,学说汇纂是特奥多勒蒙森(1817-1903)和保尔克鲁埃格尔(PaulKrueger)编的;法典还是保尔克鲁埃格尔编的;法学阶梯还是特奥多勒蒙森编的;新律是歇尔(R.Schoell)和克罗尔(G.Kroll)编的,他们都是现代标点符号成熟时期的人物,所以都给优士丁尼留下的文本配上了德国式的标点符号,这点对于我来说不是猜测,而是目击。二、汉语标点符号的中西合璧性质与中西标点符号的可译性中国的标点符号首先有自己独立的历史。与西方接触后,与外来的相应系统融合,形成了一套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体系。中国最早的标点符号见于甲骨文中。秦朝时,标点符号得到了发展,但种类不多,形体也不规则,使用上有较大的随意性。两汉时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使用的标点符号有6种:圆点号、钩识号、逗号、顿号、黑方号、二短横号。其中的圆点号和黑方号用于句首,表示分章。6从此以后,这样的标点符合系统不断发展,自成体系,一直到清末,中国才遭遇到了西方的标点符号系统。与西方标点符号系统的接触开始于一个笔头勤奋的清末外交官员张德彝(1847-1918),他有一个习惯:无论到了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风景、名物、风俗习惯都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国别介绍性的小册子。1868年,即同治七年二月,他参加了退役美国驻华公使浦安臣(AnsonBurlingame,1820-1870)带领的“中国使团”出访欧美,足迹遍美英俄法普等国,一路笔不停挥,我手写我见。次年,他完成了欧美环游记,其中介绍了西方的9种标点符号。谓:“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已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粘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7此语不仅有介绍西方标点符号的意义,而且对于后来的这方面研究者有比较意义。例如,它包括的对分号(;)的西方用法的说明(用在“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粘合”的情形)就不同于今人对其用法的说明(表示两个并列的说明事项8);它对冒号用法的说明(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也不同于我国权威机关对它的说明9,由此证明了中西标点符号尽管多数形态相同,但相同者用法不尽相同的道理。既然如此,就存在标点符号在西文和中文之间的翻译问题10。这两个同形异义的标点符号的存在也证明一些比较标点符号研究者把凡同形的符号都归结为同义不确。11张德彝的介绍很快结出了果实。王炳耀于1897年在香港出版了拼音字谱,其中拟定了10种标点符号。1904年,严复在其新出版的英文汉诂种最早采用新式标点符号。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运用了西式标点,而且加“略例”对其用法进行说明。121919年4月,胡适为首,会同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5教授,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12种标点符号。同年11月底,胡适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号总名为“新式标点符号”。13它们在汉语原有句读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的标点符号。汉语原有的符号有句号(。)、顿号(、)、着重号(.)、专名号()、书名号()、虚缺号()等,从西方引进的符号有问号(?)、叹号(!)、逗号(,)、冒号(:)、分号(;)、引号(“”)、省略号(⋯;⋯;)、括号()、破折号()、连接号()、省字号()、间隔号()、书名号之一()等。1919年,这一方案被批准,中国正式进入了中西合璧的标点符号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51年10月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刊发了出版总署订的标点符号用法,把标点符号增到14种。1990年4月,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又修订发布了标点符号用法,把标点符号增至16种。它们是: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书名号(、)、专名号(_)。其中一些西文中没有。由于同形异义现象(即翻译中的“假朋友”现象)的存在以及你有我无、我有你无现象的存在,有必要也对标点符号进行翻译。以下举例说明此点。首先讲冒号的“假朋友”现象问题。事实上,冒号在蒙森与Krueger编的学说汇纂拉丁文版中,首要的用法也是开启引语,这种用法的冒号与中文中的冒号是真朋友,例如对裁判官告示内容的援引,表现为“从裁判官说:”式的表达。此时,我们完全可以照搬待译文本中的冒号。例如在D.4,2,1中,有Aitpraetor:“quodmetuscausagestumerit,ratumnonhabebo”之句,我们可译为:裁判官说:“对胁迫下所为的行为,我不会使之有效。”但在另外的情形,冒号表示的是张德彝讲的“意犹未尽,仍补述之”的意思,与中文中的冒号是“假朋友”,例如在如下文本中:D.Ulpianus11aded.Animadvertendumautem,quodpraetorhocedictogeneraliteretinremlo2quiturnecadicitaquogestum:etideosivesingularissitpersona,quaemetumintulit,velpopulusvelcuriavelcollegiumvelcorpus,huicedictolocuserit.⋯;⋯;这一片段中的冒号只能译为句号,因为汉语中的冒号没有表示“意犹未尽,仍补述之”意思的功能,只能用表示“意已述尽”的句号不怎么妥当地表达拉丁文本的意思。事实上,我就是这样译的:D.4,2,9,1。乌尔比安:告示评注第11卷:但要注意,裁判官在这一告示中概括地和对事地说话,没有另外说明由谁实施行为。因此,不论施加胁迫的是个人,还是人群,还是库里亚或社团或团体,这一告示都可适用。⋯;⋯;14接下来讲分号,分号在汉语中无开启“补充上句”的下句的功能,因此,在许多时候要译成句号。例如在如下片段中:I.1.13.3Permissumestitaqueparentibusliberisimpuberibus,quosinpotestatehabent,testamentotu2toresdare.Ethocinfiliofiliaqueomnimodoprocedit;nepotibustamenneptibusqueitademumparentespos2sunttestamentotutoresdare,sipostmortemeoruminpatrissuipotestatemrecasurinonsunt.Itaquesifiliustuusmortistuaetemporeinpotestatetuasit,nepotesexeononpoterunttestamentotuotutoremhabere,quamvisinpotestatetuafuerint;scil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