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必修一知识点复习_4_第1页
xx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必修一知识点复习_4_第2页
xx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必修一知识点复习_4_第3页
xx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必修一知识点复习_4_第4页
xx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必修一知识点复习_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X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自主梳理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具有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通过,而蔗糖等大分子不能通过的膜,如玻璃纸 (又叫赛璐玢 )。 (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 (1)当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3)当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 液泡里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成熟植物细胞,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则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2 / 12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进一步探究。 2实验原理 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 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渗透失水和吸水。 3实验过程 制作装片 显微镜观察 实验现象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 得出结论。 互动探究 在实验中为什么选择紫色洋葱磷片叶作实验材料? 提示 紫色洋葱鳞片叶中有紫色的液泡,便于实验观察。 要点归纳 一、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及应用 1渗透系统的组成 (如图 )及特点 (1)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渗透作用的发生 (1)若 S1 溶液浓度大于 S2,则单位时间内由 S2S1 的水分子数多于 S1S2 ,外观上表现为 S1 液面上升;若 S1 溶液浓度小于 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 S1 液面下降。 (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 h ,则3 / 12 S1 溶液浓度仍大于 S2。 3渗透系统的应用 (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 漏斗内烧杯内 溶液浓度 mN 现象及结论 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 mN 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 m N 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 m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 (3)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植物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分子组成,分子间空隙较大,一切溶剂和溶质都能够透过,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细胞膜和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我们可以把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其他原生质当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 膜 ” 内的细胞液有一定的浓度,与细胞外的溶液存在浓度差。这样,细胞也就通过这层选择透过性膜与外界环境中的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三、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探究过程及应用 1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5 / 12 作出假设 预测结果 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进一步探究。 2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3预期结果:由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而蔗糖 分子不能透过,因此,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4实验流程 5实验结论 成熟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感悟拓展 1渗透系统组成的条件 渗透系统适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浓度的大小。 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我们只是观测出由水分子双向运动的差所导致的液面改变。 溶液浓度指摩尔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 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摩尔浓度是 10%蔗糖溶液的小,故水由蔗糖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6 / 12 2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对农作物的合理灌溉,既满足了作物对水分的需要,同时也降低了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2)盐碱地中的植物不易存活或一次施肥过多造成 “ 烧苗 ”现象,都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过高,甚至超过了根细胞液浓度,导致根细胞不易吸水甚至失水造成的。 (3)糖渍、盐渍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在食品外面和内部形成很高浓度的溶液,使微生物不能在其中生存和繁殖,所以能较长时间的保存。 (4)医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 %,其渗透压与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当,可以使人体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探究 实验中注意事项 (1)选择有大的液泡且最好液泡带有颜色的细胞作实验材料。 (2)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时,必须在实验桌上进行,不能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 (3)本实验选用 /mL的蔗糖溶液 (此浓度下既明显出现质壁分离,又不致杀死细胞 )。浓度过高,质壁分离速度虽快,但不久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不能再进行质壁分离复原;浓度过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速度太慢。此外, 8%的食盐溶液, 5%的硝酸钾溶液等也可使用。盐酸、酒精、醋7 / 12 酸等溶液能杀死细胞,不适于做质壁分离的溶液。 典例导悟 1 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 解析 该实验中多组实验 (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之间 已进行了相互对照,且每组实验前、后又进行了对照,故有对照实验;在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故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该实验不需加热,否则细胞会受热死亡,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若蔗糖溶液的浓度过大,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将不会再复原。 答案 B 下列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 ( ) A胚乳细胞 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分生区细胞 D根成熟区细胞 8 / 12 答案 D 解析 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有三个: 必须是成熟的植物细胞; 细胞必须有活性; 细胞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从题中所给条件可知, A、 c 两选项均是植物细胞,但无中央液泡; B 选项为人体细胞,显然不行,故答案应为 D。 自主梳理 1对无机盐的吸收实例 (1)水稻和番茄对同一离子的吸收量不同。 (2)水稻和番茄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 (3)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从血液中吸收碘。 (4)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2生物膜的特性 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而且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即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 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互动探究 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有哪些异同点? 提示 相同点:某些物质可以通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 不同点:选择透过性膜一定是半透膜,半透膜不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9 / 12 要点归纳 1番茄和水稻吸收矿质离子的比较 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 ca2、 mg2和 Si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 (1)不同植物细胞对同一无机盐离子、同一植物细胞对不同无机离子的吸收均有差异,说明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 收具有选择性。 (2)番茄吸收 ca2、 mg2多,吸收 Si4少;水稻吸收 Si4多,而吸收 ca2、 mg2少,从营养学角度讲番茄的补钙效果比水稻好。 (3)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 ca2、 mg2的大,造成培养液中 ca2、 mg2浓度上升;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 Si4的大,造成培养液中 Si4浓度上升。 (4)植物细胞在同一时间吸收离子和吸水的量不同,即吸收离子和吸收水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的特点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的浓度比血液高 20 25 倍 ,说明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 高浓度,即逆浓度梯度。 3微生物吸收矿物质的特点 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10 / 12 (1)不同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有一定的差异。 (2)不同微生物对矿物质的吸收有选择性。 (3)不同微生物对各种矿物质的需要量不同。 4实例分析结论 (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一样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它具有的特点是: 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一些需要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 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跨膜运 输,有的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有的是逆相对含量梯度的。 (3)细胞对于物质输入和输出及选择性是通过细胞膜实现的。 感悟拓展 1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移动的。 2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具有选择透过性,原因是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典例导悟 例二将等量的、微量的 NH、 Po、 k、 ca2共同置于 100mL蒸馏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一段时间后,测定溶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 (见下表 )。实验结果可11 / 12 以说明 ( ) 项目 H2oNH+4k ca2 Po43- 减少量 0%23%12%37%14% 根对水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不是等比例进行的 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根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不受温度的影响 A只有 B只有 c 只有 D 都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关系,以及理解应用能力、数据分析与判断能力等。从表中可以看出:水没有减少,而矿质离子不同程度的减少,所以吸收水和吸收矿质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且不同矿质离子 的吸收不成比例。表中不能看出根尖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方式,以及是否受温度的影响。 答案 A 水溶性染色剂 (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 PI 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 PI 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