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区变配电房噪声控制.pdf_第1页
居民区变配电房噪声控制.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 建 材装 饰2014 年 1 月 成各项功能的集成, 并实现资源共用, 信息共享, 不断提高供电 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同, 这对服务地方经济, 不断发展壮大地方电 力企业有着长期的战略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探索提 高山区配电线路安全运行及供电可靠性的措施与方法,积极钻 研配电线路智能化技术与实际应用,为地方电力事业的不断发 展壮大献技、 献策, 为实现我公司智能化电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 献。 8 结论与展望 总之, 故障定位系统在山区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能 迅速切除配电线路故障、 缩小停电范围, 快速有效地判断故障点 的位置,对解决和提高山区配电线路供电可靠性,及时查找故 障、 恢复供电可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配电网自动化和智能 电网建设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加强配电网智能化、 自动化建设及 加强配电网管理是提高电力供应和用户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和 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探索提高山区配电线路安全运 行及供电可靠性的措施与方法,积极钻研配电线路智能化技术 与实际应用, 为地方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献技、 献策, 为实 现我公司智能化电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水利电力部援电力系统技术导则S援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5. 2潘文霞, 陈允平, 沈祖诒援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J援电网技术, 2001. 3王梅义, 吴竟昌, 蒙定中援大电网技术M援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5. 4马腾飞.强化电网配网管理与管理的有效策略J.经营管理者, 2012. 5刘 开, 刘永奇, 朱治中援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 2008. 6史连军, 韩 放援中国电力市场的现状与展望.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 收稿日期: 2014-1-7 作者简介: 赵长江 (1978-) , 男,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助理工程师, 本科, 主要从事负责 35kV 及以下配网运行管理、 电网基建、 工程 概预算管理工作。 居民区变配电房噪声控制 曾云燕 (福建省天策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摘要: 笔者结合多年噪声控制工作经验, 本文以福建省沙县某一居民小区内变配电房噪声扰民问题为例, 对配电房 噪声控制进行简单的技术分析, 提出采用减振、 隔声、 吸声、 消声等综合治理措施, 有效降低噪声污染, 使居民尤其是退休 老年人能在良好的声环境下生活。 关键词: 变配电房; 结构传播; 低频噪声; 噪声扰民; 减振 中图分类号: TB535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0038 (2014) 05-0117-02 图 1 配电站平面布置图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噪声影响的方式和 噪声源的种类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城市住宅中的各种设备噪声, 已成为最重要的社会生活噪声源之一。这类噪声源直接分布在 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 (如小区的变配电房、 电梯机房等) 。传播 的噪声以对人体造成较大干扰的低频噪声为主,严重干扰居民 的正常生活, 因此必须对噪声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1 概 述 福建省沙县某小区为了将从变电站输送来的高压电分配到 本小区的用户负载, 设变配电房于小区的 6# 楼地面一层 (设有 地下室) 。变配电房共设 3 台容量相同的干式变压器, 其安装位 置如图 1 所示。 变压器的型号为 SCB10-800/10kV, 主要参数如下: 额定容 量: 800kVA,总重量: 2650kg,变压器柜尺寸:长 1800mm、 宽 1350mm、 高 2100mm。 经现场勘察, 变压器设在地面一层楼板上。变压器产生的振 动与噪声, 经楼板、 柱子、 墙体等固体媒介及空气媒介造成固体 声、 空气声的传播, 在居民房内产生了共振、 共鸣效应, 在地面 2 楼居民房内能清晰听到 “嗡嗡” 的电磁噪声, 严重干扰居民的正 常休息, 并危及健康问题 (近年来, 在噪声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 究中指出, 噪声可以使心跳加速、 心律不齐、 血压升高等危害) 。 2 变配电房噪声源及其传播途径分析 经过现场勘察、 检测以及噪声频谱分析, 主要噪声为干式变 压器的电磁噪声。 它来源于变压器蕊部的磁致伸缩效应产生的磁 力噪声辐射到周围的空气中; 而铁蕊等部件由于磁撞产生的弯曲 振动通过外壳、 底座等声桥直接对建筑结构产生固体传声。 在配电房内 1# 与 2# 变压器间测得噪声为 68dB (A) , 在配电 房窗外 (窗户关闭) 2m 测得噪声为 56dB (A) , 在 2 楼居民房测得 噪声为 47dB (A) 。 尽管由变压器结构传声引起的居民房内夜间等 效 A 声级较低,但从变压器噪声的频谱分析(如图 2) ,频率在 50100Hz 附近的噪声传到二楼住家时衰减较少,低频噪声烦恼 度较高。 电力建设 117 与 建 材装 饰2014 年 1 月 图 2 变压器噪声的频谱分析图 根据变压器噪声的频谱特性和现场勘察, 配电房引起噪声污 染居民房的途径有: (1) 变压器铁蕊等部件由于磁撞产生的弯曲振动通过底座等 声桥直接对建筑结构产生固体传声,进一步沿建筑结构传播至 楼上居民室内墙体, 墙体受迫振动激发空气扰动, 产生的空气声 传入人耳。 (2) 变压器蕊部的磁致伸缩效应产生的磁力噪声辐射到周围 的空气中, 噪声经空气传播至机房墙面, 部分声能在墙面反射, 部分沿墙体传播 (称为结构传声或固体传声) , 一直沿墙体结构 传播至楼上居民室内墙体, 墙体受迫振动激发空气扰动, 产生空 气声传入人耳。 (3) 机房空气声通过机房门窗、 进出风口等衍射, 衍射声通过 住宅门窗等孔洞传播至机房外。 (4) 配电房内空间不大, 内部墙壁光洁, 因此在配电室内的声 反射比较严重, 混响声明显, 这些较大的混响声很容易从配电房 的门窗向外传播, 加重对小区环境的噪声污染。 3 噪声治理标准和要求 根据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规定, 1 类声环境功 能区: 以居民住宅、 医疗卫生、 文化教育、 科研设计、 行政办公为 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此小区属于 1 类声环境功能 区,功能区白天噪声限值是 55dB(A) ,夜间噪声限值是 45dB (A) 。 按以上标准及噪声限值, 必须控制变压器机组振动引起的住 宅室内低频噪声污染。 4 噪声治理措施 针对变配电房的噪声特性与其所处的特殊位置,经综合分 析, 笔者利用成熟、 有效、 先进的控制治理技术与工艺, 提出如下 噪声振动控制治理方案: (1) 对主要噪声源变压器的振动采取积极隔振措施, 以 减少变压器机组振动的输出 (即降低固体传声) 。 因支撑干式变压器的基础 (混凝土) 已浇筑完毕, 设备也已安 装并投入运行, 地板无法再进行减振处理。根据变压器所处的位 置及建筑结构的特点, 计算在其重量作用下, 阻尼材料或隔振装 置所产生的静态压缩量, 选择支撑底座隔振的形式, 降低变压器 通过结构传播辐射出稳态、 持续的低频噪声。由于变压器底座机 架刚度高 (双槽钢焊接) , 承载强度好, 可直接在每台变压器底座 机架下方与地面之间安装 4 个 JZD-10 型阻尼弹簧隔振器和橡 胶隔振隔声垫 (4 个支脚处各安装 1 个) , 如图 3。 (2) 在变配电房墙体、 顶棚追加轻钢龙骨+吸声棉+石膏板+ 硅酸钙板等组合结构的轻质隔声构件,可避免变压器的低频电 磁噪声直接激发建筑围护结构产生固体传声。 (3) 原门、 窗密封性较差, 是隔声构件的薄弱环节, 选用 DnT, w逸25dB 的防火隔声门,在原窗户内增加一道气密性好的塑钢 窗, 以减小空气声向外传播。 (4) 进、 出风口是向外衍射噪声的重要途径, 考虑配电房的通 风及散热要求, 在进、 出风口处设置阻性消声器, 消声量逸20dB (A) , 以减小空气声传播。 (5) 顶棚隔声吊顶下悬挂适当面积的宽频空间吸声体, 降低 室内混响声。 5 治理效果 根据上述治理措施对配电房治理后, 配电房向外辐射的噪声 明显降低, 配电房周围环境噪声达到 1 类区的限值要求夜间噪 声值臆45dB (A) 。最主要的是, 有效降低了楼上住宅室内的低频 噪声, 居民能在较好的声环境下生活。 6 结束语 以固体传声为主的设备噪声, 尤其是频率单一的低频噪声易 引起人们的烦恼, 从噪声控制的技术角度看, 噪声的频率越低, 所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难度越大, 因为低频噪声的波长长, 距离 衰减小, 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易被空气吸收。对于这类噪声: 淤应 在噪声源处对设备采取积极隔振, 以减少设备振动的输出, 从而 降低固体传声; 于再综合多种因素考虑, 对设备房采取隔声、 消 声处理等措施。 在建设城市住宅时,开发商除了要重视硬环境质量的建设, 更要注重住宅小区的软环境质量 (如小区声环境质量等) 。这也 是 “生态住宅” 、“绿色住宅” 的标志。 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