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1 XX 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 3 古代诗歌鉴赏 (二 ) 词、曲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 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请简要分析 “ 空 ” 字的表达作用。 答: (2)这首词题目为 “ 雨 ” ,但通篇不出 “ 雨 ” 字,却 “ 雨 ”贯全篇,请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 (1)“ 空 ” 字的表达作用属于炼字方面的技巧,应从描写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态度方面作答。 (2)上阕 “ 一声声 ” 写雨稠密, “ 一更更 ” 写雨下个不停,“ 窗外芭蕉 ” 写雨打芭蕉, “ 此时无限情 ” 情因雨生;下阕“ 梦难成,恨难平 ” 雨夜难眠, “ 不道愁人不喜听 ” 雨不解人意, “ 滴到明 ” 彻夜不停。 答案: (1)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更突出听者寂寞悲苦2 / 21 凄凉之感。 (2)上阕写雨之稠密,连绵不断,雨打芭蕉,情因雨生。下阕写雨夜难眠,百感交集,雨不解人意,彻夜不停。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宜兴作 苏 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 夕岚 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 ,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 岚:山林中之雾气。 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本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答: 答案: (1)开篇两句以北风、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组成了一幅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画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眼春光。景中融情,并以此告诉人 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3 / 21 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该词上阕中的 “ 柳眼梅腮 ” 句历来被称为 “ 易安奇句 ”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2)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称赞结句 “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 为 “ 入神之句 ” ,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词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在分析这个句子时,首先要分析出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这个句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词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在分析时还是要先判断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答案: (1)此句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极为简练地刻画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 4 / 21 (2)该句抓住 “ 思妇手弄灯花 ” 这一传神细节,使词意更加含蓄传神,思妇形象更加清晰,从而使整首词的主题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颇有意 趣。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2)这首词中 “ 涵 ” 、 “ 贴 ” 、 “ 寒 ” 、 “ 满 ” 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 答: 答案: (1)写出了深秋凄凉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2)“ 涵 ” 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苍茫开阔、水天一色的特点,意境阔远; “ 贴 ” 字极言燕飞之高,极目难及; “ 寒 ”字以感觉写视觉,燕飞得高,高处不胜寒,以景写心,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 满 ” 字写出了雪之大,渲染出一种冷5 / 21 寂的气氛,暗寓见友之难,行路之难,突出了思友之情。 (只要答出这四个字中的任意两个字即可 )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暮春别李公择 苏 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 仗飞魂招楚些注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 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 招魂 “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 ,意思是像楚辞 招魂中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本词上片中的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答: (2)本词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答: (3)你认为 “ 山青一点横云破 ” 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答: 答案: (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 (2)虚写 (或 “ 想象 ”)路途遥远,朋友孤独寂寞;化用典故 (前 人诗句 )表达与朋友6 / 21 早日重逢的愿望。 (3)“ 点 ” 或 “ 破 ” ,突出了青山的高峻。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 君 怨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梅花。开放时间 未到春天;形态特点 有雪具有的洁白,还有雪没有的香味。 (2)用对比的手法,通过 “ 竹篱 茅舍 ” 、 “ 玉堂琼榭 ” 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 (3)题。 正宫 塞鸿秋 (元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7 / 21 A.“ 功名万里 ” 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 “ 斯文 ” 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 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 如练 ” ,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出自庄子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 。 c.“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 ” ,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树林中何曾遇见过。 D.“ 至今寂寞彭泽县 ” ,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赞颂了陶渊明是历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2)结合诗句对 “ 斯文一脉微如线 ” 中的 “ 微 ” 字进行赏析。 答: (3)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 答: 答案: (1)选 c “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 ” 的句意是:都说不做官,但归隐的地方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讽刺把归隐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坐在官位上不想动的人。 (2)“ 微 ” ,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荡然无存,没有人会想到国家百姓8 / 21 及礼让品格,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 (3)“ 至今寂寞彭泽县 ” 句中的 “ 寂寞 ” 和 “ 功名万里忙如燕 ” 中的 “ 忙 ” 字,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许多人都叫着 “ 便休官 ” ,可也没见挂冠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 “ 寂寞 ” 与“ 忙 ” 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者。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 天净沙 湖上送别 张可久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分析 “ 绿柳匆匆去马 ”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答: (2)曲中用了诸多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丰富作品的意蕴。请对 “ 满湖烟雨 ” 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在绿柳如烟的春天,作者不得不告别心上人,匆匆策马 起程。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沿湖千丝万缕的青青柳枝来表现自己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充满惜别之苦。 9 / 21 (2)“ 满湖烟雨 ” 既是眼前之景,又渲染了愁绪的浓重,与前面的 “ 小小人家 ” 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与分别之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 玉 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 注 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 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 (1)上片写 “ 目送 ” 美人 “ 芳尘 ” 离去后,词人想到了什么? 答: (2)下片的末四句 “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历来为人所称道。试简要分析词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超过 100 字 ) 答: 答案: (1)词人想到美人于 “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 的住处独居,虚度青春年华,除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无人能至,10 / 21 自己当然也无从寄相思,思恋之情十分殷切。 (2)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词人连用三个比喻,以 “ 烟草 ” 、 “ 风絮 ” 、 “ 梅雨 ” 三个意象合成一幅江南 暮春烟雨图,这样写,将不可捉摸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客观景物 (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 ),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闲愁的无处不在及无法排遣 (或: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 ,谙 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敧 (q):倾斜。 谙:熟悉。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 “ 愁 ” 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该词主要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1)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在词的开头,词人11 / 21 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 真珠 ” 两句及 “ 月华如练 ” 句,极写远空皓月之澄澈,营造出空寂、凄凉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达出秋夜离人的相思之愁。 (2)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残灯明灭枕头敧 ” 与上阕中“ 月华如练 ” 形成对比,室外月明如昼,室内灯昏如灭,两相映照,突出室内寂静、凄然的氛围。 古代诗歌鉴赏 (三 ) 比较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 绛 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12 / 21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 “ 醉里春归 ” 深婉有致, “ 醉里 ” 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 “ 春归 ” 却明确点出 “ 春去也 ” 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 “ 梦里寻春去 ” 。 解析:答此题首先要区分开 “ 理趣 ” 和 “ 情趣 ” 这两个概念。 “ 理趣 ” 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诗人借助诗中的形象,把所感所悟传达出来,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隽永,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 “ 情趣 ” 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和趣味,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考生作答时要抓住词中重点字、词语来分析。 答案: (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是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但 “ 留春 ” 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因为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 “ 绿窗犹唱 ”“ 花落 ”“ 莺无语 ”“ 烟中树 ”“ 暮 ”“ 疏雨 ”“ 梦 ” 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的氛围,用“ 留春 ”“ 问春 ”“ 寻春 ” 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惆怅意绪。 (2)结句 “ 梦里寻春去 ” 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 (现实世界中 )春逝之无可13 / 21 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 (节选 ) (唐 )王 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 )周 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 (2)两诗中均有 “ 独坐 ” ,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王诗写的是 “ 秋夜 ” ,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 “ 春夜 ” ,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 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 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 “ 不知 ” 室外14 / 21 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 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 (3)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 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送 春 王 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 信东风唤不回。 注 上林:即上林苑,本是汉代长安附近的著名宫苑,这里代指唐代长安。 (1)杨诗中出现了两类赏春的人,他们分别是 和 。诗中所描绘的新春景象是 。 (2)王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诗重在描写,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细节,歌颂了早春的美丽。 B.王诗重在议论,以生动的词句、明丽的意象,表达对春天的认识。 15 / 21 c.杨诗意在表明诗人应细心观察生活,诗歌应反映大众的思想感情。 D.两诗均寄情于景;杨诗用了反衬的手法,王诗则以尾句直接抒情。 答案: (1)诗家 (或 “ 诗人 ”) 看花人 (或 “ 其他人 ”) 刚刚吐出嫩黄的幼芽尚未全绿的柳枝。 (2)表达了惜春之情和留住美好事物的信念。暮春三月,春花已败,但仍有新花开放;代表着春天到来的燕子日日在檐下飞来飞去;痴情的子规鸟半夜还在鸣叫:它们在共同努力,想留住那将逝的春天。 (3)选 D A 项, “ 杨诗重在描写 ”“ 丰富的细节 ” 错。 B 项,“ 重在议论 ”“ 明丽的意象 ” 错。 c 项, “ 诗人应细心观察生活,诗歌应反映大众的思想感情 ” 错,杨诗强调的是诗人应敏感, 超前,不随大流。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 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 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6 / 21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 答: (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处。 答: 答案: (1) 地点不同:韩诗写庭院,高诗写野外。 时 间不同:韩诗写初春,高诗写盛春。 天气不同:韩诗写雪天,高诗写晴天。 景物不同:韩诗写雪、草 (芽 ),高诗写草、莺、杨柳、儿童、纸鸢等。 (2)韩诗: “ 惊 ” 字,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讶与喜悦。(或: “ 嫌 ” 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切之情。 )高诗: “ 醉 ” 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陶醉。 (或:“ 忙 ” 字,表现了儿童急切的心情,同时也描绘了一群儿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 拂 ” 字表现了杨柳枝条的柔媚多姿。 ) 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17 / 21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 )李 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 (2)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 (1)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而春夜闻笛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 (2)夜上受降城 闻笛的前两句写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 ),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 “ 尽望乡 ” 作铺垫。春夜闻笛借大雁待春天一到就18 / 21 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愁。 6.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调笑令 (唐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 (唐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答: (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 答: 解析:戴诗写边地生活, “ 愁绝 ” 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诗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诗作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而 “ 边草 ”“ 雪晴 ”“ 明月 ”“ 胡笳 ” 皆为意象,寓情于景。写这些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 “ 守边之愁 ” ,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韦诗将反复重叠的句式与诗的内在情绪、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答案: (1)同:都是边塞诗。异: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19 / 21 戍边的愁怨;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 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 (2) 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 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 (或顶真、反复。 “ 明月,明月 ” ,增强了抒情色彩,再强调一下月色,望月思乡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 )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 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汇报:抓常规、抓细节、抓落实我们不是喊口号
- 应对挫折课件
- 巡察选人用人课件
- 岩石圈三大类岩石课件
- 尾矿库安全环保培训课件
- 输液港介绍教学课件
- 小鸭子绘画课件
- 深圳市二手房交易税收筹划与合规服务合同范本
- 梁兰与陈明离婚协议书及财产分割及子女监护协议-@-2
- 跨境电商库存抵押贷款业务合作协议
- 道路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 高三数学备课组高考数学经验总结
- 鼎捷T100-V1.0-票据资金用户手册-简体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
- 惠东渔歌的历史流变
-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件
- 第一单元知识盘点(含字词、佳句、感知、考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有答案)
- 钻井工程钻柱课件
- 小学硬笔书法课教案(1-30节)
- 周口市医疗保障门诊特定药品保险申请表
- 校园物业考评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