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8 XX 届高考语文复习必修四 A、 B 复习学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XX年学考复习语文必修四 A、 B 复习案 XX 年学考复习语文必修四 A 复习案(学生用案) 一、选择题 (第 1 至 12 小题共 24 分。每小题 2 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苌弘 (hng)忖度 (cn)提防 (d)杳无音信 (yo) B蟊贼 (mo)寒蝉 (chn)伺候 (s)伺机而动 (c) c冠冕 (gun)鱼翅 (ch)大度 (d)残羹冷炙 (zh) D罪孽 (ni)诞生 (dn)给予 (j)咄咄逼人 (du) 答案 c。 (冠冕 gu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破绽戕害玉玺望帝啼鹃 B伦常愚妄珠玑鳏寡孤独 c燥动凝聚惶恐故弄玄虚 D品尝丰盈老练泾渭分明 答案 c。(燥动一躁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开发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大家要做好充分准备,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2 / 58 B滥挖天山雪莲这一行为日益猖獗,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c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 “ 先找个窝,再做选择 ”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 D现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他们一头钻进了题海中,而放弃了对课本的钻研。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答案 A。( A 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B 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c 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D 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有 误的一项是 (D) A关汉卿,元代戏曲家,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B曹禺的雷雨创作于 20 世纪 30 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c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主要有豪放 (如苏轼、辛弃疾 )和婉约 (如柳永、李清照 )两种风格。 D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是纪传体史书,史记是断代史,汉书是通史。 答案 D。(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5下列语言中有自相矛盾的一项是 (B) 3 / 58 A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放弃他的 意见,我将选择其中的一种。 B严禁触摸电线, 500 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依法处理。 c运动员以惊人的速度跑到终点。 D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良好而深刻的。 答案 B。( “ 一触即死 ” 与 “ 违者依法处理 ” 相矛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6 8 题。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 (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 )。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言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4 / 58 能思想的苇草 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问,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 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6对以 “ 苇草 ” 为喻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形象地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B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c浩大的宇宙,随时都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 D人像苇草一样能生了又灭,灭了又生,永远延续。 答案 D。(设喻取苇草脆弱的一面,不是取其生生不息的一面。) 7对于 “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 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作者把思想看做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 物的标志。 B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 c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D人的物质、精神以及荣誉、地位等都依赖于人的思想而存在,一旦思想不存在,就一切不存在,就将失去人的尊严。 答案 D。( “ 人的物质、精神以及荣誉、地位等都依赖于人5 / 58 的思想而存在 ” 不符合作者原意。) 8下列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从生理上讲,人就像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 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 B因为人能思想,就区别于顽石或畜牲,就比能致人于死命的东西要高贵得多。 c人虽然渺小脆弱,但有了思想就能变得坚强,就能被宇宙囊括,也能囊括宇宙。 D人不能求之于空间,人要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 答案 c。( “ 变得坚强 “ 就能被宇宙囊括 ” 不合文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2 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6 / 58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 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 书 张衡传 )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高尚,不俗 c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暗中,暗地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答案 B。(雅闻:常听说。雅,素常)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7 / 58 ( c) A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吾其还也 c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答案 c。(通过、经由。 A 虽然, 即使。 B 他的, 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D 应验, 征收。) 11下列划横线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B) A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B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戍卒叫,函谷举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 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 B。( 用它来 (向朝廷 )讽喻规劝,省略句; 定语后置。 A被 动旬。 c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 D宾语前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组是 (D) 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也无意出仕为官。 B张衡精于机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气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精心于钻研天文、气象等方面的8 / 58 学问。 c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了候风地动仪,通过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定地震的发生和方位。 D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相前,预先打听到河间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将他们一举收擒,河间从此安宁 了。 答案 D。(不是 “ 做河间相前 ”“ 预先打听 ” ,也不是 “ 上任前 ” ;而是 “ 衡下车 ” 即初到任, “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 “ 阴知 ” 是暗中查知。) 二、非选择题 (第 13 至 22 小题。共 76 分 )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小题 2 分 )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用事实来检验,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每空 1 分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9 / 58 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4 分 )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苏轼曾说王维 “ 诗中有画 ” ,这首诗就是一个证明。在这幅画里,山村的自然美与村民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 明月松间照 ” 描写雨后山间皎洁的明月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表现了山间的明净; “ 清泉石上流 ” 描写雨后山问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更反衬出山中的清幽。 (2 分 ) “ 竹喧归浣女 ” 写诗人所闻,少女们洗衣归来,竹林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生动地表现了少女们朴实开朗的性格; “ 莲动下渔舟 ” 写诗人所见,渔民们出舟捕鱼,月色下的渔舟摇动着莲叶,生动地反映了渔民们勤劳质朴的品质。 (2 分 )(解析:从 语意是否恰当,要点是否全面计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章,完成 16 19 题。 (15 分 ) 走出地平线 10 / 58 贾宝泉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本是重合着的,是天和地热吻时留下的唇痕。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骥之辔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和憨屈的气力,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 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及至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之于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越是诅恨它,就越要揣摩它。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 平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11 / 58 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 !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诅恨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其实是在诅恨你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 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 “ 环形山 ” 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 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 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不会不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12 / 58 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叫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 想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 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16指出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4 分 ) 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骥之辔了。 限制和束缚人的天地。 (2 分 ) 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的世界。 (2 分 ) 17作者在第 段说 “ 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 ” ,第 段又说 “ 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 ”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4 分 ) 不矛盾。少年时的作者以为地平线是可以触及的,但是后来发现地平线可望而不可即,却又如影随形,所以感到被愚弄;(2 分 )地平线适应了人们居高临下的心态,所以对地平线的认识是一种安慰。这反映了作者对地平线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所以不矛盾。 (2 分 ) 13 / 58 18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走出地平线 ?(4 分 ) (1)人只有感到了地平线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地平线。 (2)只有延展视野,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扩展自己的襟怀,冲破思想的牢笼才能走出地平线。 19第 段划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析其作用。 (3分 ) 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1 分 )形象地表现了地平线的作用,地平 线使 “ 我 ” 走出了狭窄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1 分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1 分 ) 20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 陈光标,男, 1968 年 7 月生。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 1990年参加工作,工商管理硕士,江苏 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512 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带领 120 名操作手和 60 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多年来他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从事大量社会公益活动,到目前为止,他已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 13 4 亿元, 直接受益者超过70 万人。 9 月 5 日,有着 “ 中国首善 ” 之称的陈光标对外公布了一封致比尔 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再度以高调的姿态响应 “ 巴比 ” 全球慈善捐助活动。公开信中表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将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全部财产。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社套上的广泛热议。 14 / 58 陈光标是一位企业家,而上述新闻侧重从他作为慈善家 (2分 )来介绍,首先介绍了他救灾捐赠 (1 分 )的行动,然后介绍了他身后裸捐 (1 分 )的打算。 (第 2、 3 空语意相似即可 ) 21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一组句式相同的句子。 (3 分 ) 我梦想,来到塞 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 “ 长河落日圆 ” 的情怀;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 “ 月是故乡明 ” 的感慨。 仿写: (示例 )我梦想,登上巍峨的泰山,在云雾的飘绕中,感受 “ 一览众山小 ” 的豪情;我梦想,来到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 “ 明月松问照 ” 的美景。 (整体句式相同且语句通顺 1 分,恰当引用古诗句 2 分 ) 作文 (40 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把手伸进一个装满榛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 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旁边的一个人对他说: “ 你知足些吧 !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15 / 58 请以 “ 放弃 ”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放弃的,如虚名、小利,但有的东西却永远都不能放弃,比如尊严、责任等,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通过一个人放弃的东西,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放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我们拒绝了游戏机的诱惑是为了获得优秀的学业,我们放弃了青春期青涩的果子是为了获得成熟的情感 可以从放弃与获取的关系入手,展开自己的论述。 XX 年学考复习语文必修四 A 复习案(教师用案) 一、选择题 (第 1 至 12 小题共 24 分。每小题 2 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苌弘 (hng)忖度 (cn)提防 (d)杳无音信 (yo) B蟊贼 (mo)寒蝉 (chn)伺候 (s)伺机而动 (c) c冠冕 (gun)鱼翅 (ch)大度 (d)残羹冷炙 (zh) D罪孽 (ni)诞生 (dn)给予 (j)咄咄逼人 (du) 答案 c。 (冠冕 gu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破绽戕害玉玺望帝啼鹃 16 / 58 B伦常愚妄珠玑鳏寡孤独 c燥动凝聚惶恐故弄玄虚 D品尝丰盈老练泾渭分明 答案 c。(燥动一躁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开发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大家要做好充分准备,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B滥挖天山雪莲这一行为日益猖獗,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c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 “ 先找个窝,再做选择 ”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 D现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他们一头钻进了题海中,而放弃了对课本的钻研。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答案 A。( A 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B 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c 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D 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 ,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D) A关汉卿,元代戏曲家,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B曹禺的雷雨创作于 20 世纪 30 年代,写了周鲁两家17 / 58 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c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主要有豪放 (如苏轼、辛弃疾 )和婉约 (如柳永、李清照 )两种风格。 D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是纪传体史书,史记是断代史,汉书是通史。 答案 D。(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5下列语言中 有自相矛盾的一项是 (B) A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放弃他的意见,我将选择其中的一种。 B严禁触摸电线, 500 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依法处理。 c运动员以惊人的速度跑到终点。 D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良好而深刻的。 答案 B。( “ 一触即死 ” 与 “ 违者依法处理 ” 相矛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6 8 题。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 (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 )。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思想形成人的 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18 / 58 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言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苇草 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 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问,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6对以 “ 苇草 ” 为喻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形象地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B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c浩大的宇宙,随时都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 D人像苇草一样能生了又灭,灭了又生,永远延续。 答案 D。(设喻取苇草脆弱的一面,不是取其生生不息的一面。) 7对于 “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 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A作者把思想看做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 19 / 58 B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 c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D人的物质、精神以及荣誉、地位等都依赖于人的思想而存在,一旦思想不存在,就一切不存在,就将失去人的尊严。 答案 D。( “ 人的物质、精神以及荣誉、地位等都依赖于人的思想而存在 ” 不符合作者原意。) 8下列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从生理上讲,人就像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 B因为人能思想,就区别于顽石或畜牲,就比能致人于死命的东西要高贵得多。 c人虽然渺小脆弱,但有了思想就能变得坚强,就能被宇宙囊括,也能囊括宇宙。 D人不能求之于空间,人要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 答案 c。( “ 变得坚强 “ 就能被宇宙囊括 ” 不合文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2 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 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20 / 58 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 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 ) 21 / 58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高尚,不俗 c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暗中,暗地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答案 B。(雅闻:常听说。雅,素常)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吾 其还也 c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答案 c。(通过、经由。 A 虽然, 即使。 B 他的, 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D 应验, 征收。) 11下列划横线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B) A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B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戍卒叫,函谷举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 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之人不余欺也 22 / 58 答 案 B。( 用它来 (向朝廷 )讽喻规劝,省略句; 定语后置。 A被动旬。 c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 D宾语前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组是 (D) 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也无意出仕为官。 B张衡精于机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气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精心于钻研天文、气象等方面的学问。 c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了候风地动仪,通过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定地震的发生和方位。 D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相前 ,预先打听到河间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将他们一举收擒,河间从此安宁了。 答案 D。(不是 “ 做河间相前 ”“ 预先打听 ” ,也不是 “ 上任前 ” ;而是 “ 衡下车 ” 即初到任, “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 “ 阴知 ” 是暗中查知。) 二、非选择题 (第 13 至 22 小题。共 76 分 )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小题 2 分 )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23 / 58 用事实来检验,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14补写出下 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每空 1 分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4 分 )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曾说王维 “ 诗中有画 ” ,这首诗就是一个证明。在这幅画里,山村的自然美与村民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 明月松间照 ” 描写雨后山间皎洁的明月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表现了山间的明净; “ 清泉石上流 ” 描写雨后山问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更反衬出山中的清幽。 (2 分 ) 24 / 58 “ 竹喧归浣女 ” 写诗人所闻,少女们洗衣归来,竹林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生动地表现了少女们朴实开朗的性格; “ 莲动下渔舟 ” 写诗人所见,渔民们出舟捕鱼,月色下的渔舟摇动着莲叶,生动地反映了渔民们勤劳质朴的品质。 (2 分 )(解析:从语意是否恰当,要点是否全面计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章,完成 16 19 题。 (15 分 ) 走出地平线 贾宝泉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本是重合着的,是天和地热吻时留下的唇痕。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骥之辔了。少年人有的 是烂漫的奇思和憨屈的气力,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及至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之于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25 / 58 尊的少年的心。 越是诅恨它,就越要揣摩它。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 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 !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诅恨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其实是在诅恨你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 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 “ 环形山 ” 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 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26 / 58 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别人目 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不会不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叫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 想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 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16指出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4 分 ) 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骥之辔了。 限制和束缚人的天地。 (2 分 ) 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的世界。 (2 分 ) 17作者在第 段说 “ 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 ” ,第 27 / 58 段又说 “ 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 ”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4 分 ) 不矛盾。少年时的作者以为地平线是可以触及的,但是后来发现地平线可望而不可即,却又如影随形,所以感到被愚弄;(2 分 )地平线适应了人们居高临下的心态,所以对地平线的认识是一种安慰。这反映了作者对地平线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所以不矛盾。 (2 分 ) 18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走出地平线 ?(4 分 ) (1)人只有感到了地平线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地平线。 (2)只有延展视野,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扩展自己的襟怀,冲破思想的牢笼才能走出地平线。 19第 段划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析其作用。 (3分 ) 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1 分 )形象地表现了地平线的作用,地平线使 “ 我 ” 走出了狭窄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1 分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1 分 ) 20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 陈光标,男, 1968 年 7 月生。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 1990年参加工作,工商管理硕士,江苏 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512 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带领 120 名操作手和 60 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多年来他28 / 58 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从事大量 社会公益活动,到目前为止,他已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 13 4 亿元,直接受益者超过70 万人。 9 月 5 日,有着 “ 中国首善 ” 之称的陈光标对外公布了一封致比尔 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再度以高调的姿态响应 “ 巴比 ” 全球慈善捐助活动。公开信中表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将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全部财产。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社套上的广泛热议。 陈光标是一位企业家,而上述新闻侧重从他作为慈善家 (2分 )来介绍,首先介绍了他救灾捐赠 (1 分 )的行动,然后介绍了他身后裸捐 (1 分 )的打算。 (第 2、 3 空语意相似即可 ) 21仿照 下面的句式,写出一组句式相同的句子。 (3 分 )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 “ 长河落日圆 ” 的情怀;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 “ 月是故乡明 ” 的感慨。 仿写: (示例 )我梦想,登上巍峨的泰山,在云雾的飘绕中,感受 “ 一览众山小 ” 的豪情;我梦想,来到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 “ 明月松问照 ” 的美景。 (整体句式相同且语句通顺 1 分,恰当引用古诗句 2 分 ) 作文 (40 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把手伸进一个装满榛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 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29 / 58 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旁边的一个人对他说: “ 你知足些吧 !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以 “ 放弃 ”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放弃的,如虚名、小利,但有的东西却永远都不能放弃,比如尊严、 责任等,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通过一个人放弃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放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我们拒绝了游戏机的诱惑是为了获得优秀的学业,我们放弃了青春期青涩的果子是为了获得成熟的情感 可以从放弃与获取的关系入手,展开自己的论述。 XX 年学考复习语文必修四 B 复习案(学生用案) 姓名:学号: 30 / 58 一、选择题 (第 1 至 12 小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 )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罪愆 (qin)樯橹 (qing)汗涔涔 (cn)羽扇纶巾 (gun) B渑池会 (min)鲁莽 (mng)酹江月 (li)万恶不赦 (sh) c脑髓 (su)弥补 (m)棕榈树 (l)丰盈饱满 (yng) D囊括 (nng)推衍 (yn)金规矩 (ju)枯燥无味 (z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闲惠,也很规矩。 B我的处境比戴着脚撩的叛徒还要难受。 c对这些文章应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置疑或阐发。 D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 面青山环抱着一大片碧绿的湖水,平静的湖水如同一块硕大无朋的翡翠,绿得透明而深邃,使人怀疑这究竟是不是水。 B世博会展区的观众浩如烟海,他们穿梭奔走于各国的展览馆。 c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鲁迅,我们在读他们的文章的时候,都会发现他们引经据典,挥洒自如,将传统的资源化为自己的创造。 D假如每个人都能做到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31 / 58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透过历史的烟尘,李白辉煌的诗篇和高尚的人格,放射着万丈光焰,没有什么屏障可以遮蔽 它的光芒。 B XX 年金银彩色纪念币表面采用了热转印技术和剥光、喷砂的镜面处理,使得币面着色细腻,色彩逼真,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c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工凭着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自己重新创业的启动资金。 D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做好水的开源节流工作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之一。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四大著名悲剧之一。剧情讲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 B “ 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 ” ; “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大江东去 。 ” 形象地解说了宋词的两种不同风格。 c为了声韵和谐,词中多有语序倒置的句子。如 “ 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 倒置为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 “ 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 倒置为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 。 D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按人物分类作32 / 58 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 8 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 “ 闭关主义 ”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 “ 送去主义 ” 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 “ 不知后事如何 ” ;还有几位 “ 大师 ” 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 “ 发扬国光 ”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 “ 象征主义 ” ,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 礼尚往来 ” 的仪节,说道:拿来 !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 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 “ 抛来 ” 的东西,这是 “ 抛给 ” 的,33 / 58 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 “ 送来 ” ,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 “ 送去 ” 再说什么,否则太不 “ 摩登 ” 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 “ 送去 ” 之外,还得“ 拿来 ” ,是为 “ 拿来主义 ” 。 但我们被 “ 送来 ” 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 “ 完全国货 ” 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 “ 送来 ” 的,而不是 “ 拿来 ” 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 ?我想,首 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 拿来 ”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 拿来主义 ” 者是全不这样的。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 “ 不知后事如何 ” 。 (泛指学术文艺 ) 34 / 58 B几位 “ 大师 ” 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只有 “ 几张 ” 却 用 “ 挂 ” 字,显得寒伧可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的来历课件
- 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综合素质评价(期末)试卷(含解析)
- 工地协议书范文
- 工厂厂房转让合同(6篇)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诗经》与楚辞导读知到智慧树答案
- 成都二手房买卖合同(15篇)
- 房地产誓师大会发言稿
-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图
- 建筑公司分包合同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苏打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秋季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 2025-2030中国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与服务质量监管报告
- 202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科目高考真题+(答案解析版)
- 2025年成都东部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企业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国税编制管理办法
- 特种畜禽管理办法
- 消防员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教学
- 藏族课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