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稻作方式的种植表现及发展思路.doc_第1页
不同稻作方式的种植表现及发展思路.doc_第2页
不同稻作方式的种植表现及发展思路.doc_第3页
不同稻作方式的种植表现及发展思路.doc_第4页
不同稻作方式的种植表现及发展思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稻作方式的种植表现及发展思路作者:周信锋高勇薛茜仇桂珍摘要介绍了不同稻作方式的特点,通过对其生育期、经济性状、效益、成本的比较,并考虑当前农村的劳动实际,提出了“发展机插稻、提高直播稻、扩大麦套稻、稳定抛秧稻”的未来水稻生产的思路。关键词水稻耕作方式;特点;种植表现;发展思路近几年,因周边以及劳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迫切需要一批既有利于水稻高产、稳产、优产,而又能够大幅度地省力、省工、节本的轻简栽培技术1-4。当前楚州区的稻作方式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其主要有手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3种。其中,常规手栽稻面积约1万hm2,机插稻面积约1万hm2,直播稻面积约4.67万hm2,分别占全区水稻总面积的15%、15%和70%。从这些年稻作发展趋势来看,直播稻发展进度最快,从2004年的0.33万hm2发展到2009年的4.67万hm2,已成为楚州区水稻生产主要的种植方式;手栽稻和机插稻发展缓慢或者呈下降趋势。1不同稻作方式的特点1.1手栽稻手栽稻与肥床旱育秧配套后,与传统的湿润育秧相比,具有省秧池、省水、省种、省工、节本的优点,表现出对条纹叶枯病较好的抗性,特别是通过生化制剂的配套应用,使该项技术更简便,操作更简单,秧苗素质更好,秧龄弹性较大。栽后秧苗爆发力强,分蘖快。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出现了移栽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因移栽工作量大,导致移栽时基本苗得不到保证而直接影响到每公顷穗数,从而影响到产量和效益。1.2机插稻机插稻具有省工节本、通过建立机插秧协会等形成产业化、可推进规模化种植等优点。但生产上对大田的整田质量要求较高,机手操作不当易出现断垄缺株等现象;同时由于行距较大,影响足穗,部分迟插的田块产量得不到保证,特别是6月22日以后机插的一般在7500kg/hm2左右。1.3麦套稻麦套稻具有秸秆还田、免耕不育秧、环保、省工节本的优点。生产上必须过好四关,一是全苗匀苗关,二是杂草关,三是杂稻关,四是倒伏关。1.4抛秧稻抛秧稻具有省工节本、操作方便、产量稳定、可推进规模化种植等优点。生产上抛秧时对田面整地质量要求较高,特别是抛植后如遇大雨易造成漂秧。同时田间杂草必须防除到位。1.5直播稻直播稻具有操作简便、不需秧池、省工节本、稳产高效的优点。同时避开了1代灰飞虱的盛期,减轻了条纹叶枯病的危害。生产上必须注意的问题有:一是草害较重;二是后期群体过大易倒伏;三是后期如遇低温,不能安全齐穗。2种植表现2.1生育期分析对同一品种(徐稻3号)不同稻作方式的生育期进行了系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对同一品种生育期的影响很大。徐稻3号不同稻作方式的全生育期变化,从麦套稻的157d减少到直播稻的129d,减少了28d;徐稻3号的总叶片数从手栽稻的17叶减少到机插稻、抛秧稻、麦套稻的16叶,直播稻总叶片数最少,只有15叶。全生育期的缩短主要减少在拔节前。直播稻比手栽稻全生育期减少24d。其中,播种至拔节天数减少13d,占总减少天数的54%;拔节至抽穗天数减少5d,占21%;抽穗至成熟天数减少6d,占25%。因此,全生育期差异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期的缩短。2.2经济性状分析实收产量以机插稻最高,平均产量为9000kg/hm2;其次为手裁稻,平均产量8850kg/hm2;第3位是抛秧稻,平均产量为8700kg/hm2;第4位是麦套稻,产量为8400kg/hm2;直播稻单产最低,平均产量为8250kg/hm2。单位穗数以直播稻最高,平均穗数达388.5万穗/hm2;机插稻、抛秧和麦套稻穗数都在360万穗/hm2左右;手栽稻穗数最低,平均穗数为322.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最高的为手栽稻,每穗总粒数为121粒;机插秧和抛秧比手栽稻少56粒;麦套稻和直播稻比手栽稻少1012粒。结实率以手栽稻最高,为92%;其次为机插稻和麦套稻,比手栽稻少2%3%;抛秧和直播稻最低,平均为85%86%,比手栽稻低6%7%。千粒重最高的是手插稻,平均为27.5g;其次为机插秧,为27.3g;最低的是直播稻,为25.5g。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手栽稻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居首位,而穗数最少,原因是移栽时移栽质量未得到保证,移栽密度较小。2.3效益分析从种植效益看,效益最好的为机插稻,纯效益为6465元/hm2,比手栽稻高1155元/hm2;其次为直播稻,纯效益为6090元/hm2,比手栽稻高780元/hm2;第3位是麦套稻,纯效益为5880元/hm2,比手栽稻高570元/hm2;第4位是抛秧稻,纯效益为5865元/hm2,比手栽稻高555元/hm2;手栽稻最低,纯效益为5310元/hm2。2.4成本分析由于稻作方式的不同(特别是直播稻、麦套稻减少了育秧程序中的秧田管理成本和移栽、抛栽工序),各种稻作方式的成本差异较大。总成本最高的为手栽稻,平均达8850元/hm2,其次为抛秧稻、机插稻和麦套稻,最低的为直播稻,平均为7110元/hm2。分析手栽稻的成本,成本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秧田育秧管理成本高,手栽稻和种子成本最低,但秧田管理成本较高,秧田管理成本比直播稻高420元/hm2;二是大田移栽成本高,大田移栽成本高达1530元/hm2,比机插稻高855元/hm2。3发展思路3.1发展机插稻机插稻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减少农业劳动力、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稻效益的有效稻作模式,是未来水稻发展的方向。当前需做的工作主要是发展机插秧协会组织,完善机插秧配套栽培技术,尤其对如何保证机插秧的质量和时间,攻足穗数等环节上做好研究,确保这项技术健康稳定发展。3.2提高直播稻这项稻作方式2004年开始小面积应用,现正逐步向淮安市楚州区扩大,已成为利用面积最大的一种轻简稻作方式。目前这种稻作方式在全省面积也在逐步扩大,农业专家在全省各地举办多期技术培训。因此,楚州区应加大技术力量,对目前群众自发进行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研究,结合现有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提高直播稻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3.3扩大麦套稻麦套稻不育秧、不耕田整地、不栽秧,秸秆还田,解决了麦秸焚烧难题,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栽培管理措施研究深入,较好地解决了全苗、匀苗、杂草稻、倒伏等问题,是淮安市重点推广的水稻轻简稻作方式。在前两年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建议加大培训、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其应用面积。3.4稳定抛秧稻抛秧稻具有明显的省力、省工、高产、高效、操作简便的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淮安市楚州区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渠北片的席桥、季桥、钦工等3个乡镇。这些地区的群众已熟练掌握该项技术,所以应用面积一直比较稳定。4参考文献1陈洪礼,蔡建华,田文科.不同轻型稻作方式技术经济分析与应用前景评价J.耕作与栽培,2007(4):25-26.2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