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浅谈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切入方法 浅谈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切入方法 李 瑛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摘 要:一堂好课往往从一个好的切入开始,读通一篇文学作品的关键也往往由一个好的切入展开。阅读教学中若能从文本的留白处、矛盾处、闪光处着手,带领学生细品勤思,对整篇文章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切入方法;教学效率 着名作家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朵花上说人情”,古语云:“拈一叶而知天下秋”,都是讲以小见大、由微见着、 自淡见浓的道理。“小”其实是“大”的凝聚,“微”其实是“着”的浓缩,“淡”其实是“浓”的沉淀,文学作品往往也有这些奇妙的特征。中学生在文本阅读时要走进大师所描绘的多彩艺术境界,就必须要找准阅读切入口,才能起到一叶知秋、曲径通幽的效果。下面我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浅谈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几点切入法。 一、此处无物胜有物 细品文本留白处 留白,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作画时留有空白,使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2 / 6 钓图,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却 让人感到烟波浩渺,达到无物胜有物的效果。文学作品中的留白也是如此,许多作家在表达主题时有意或无意地留下空白处,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处,就能给阅读者留下纵横驰骋的无限想象空间。 例如,我在教学窗一文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这篇小说的主旨仅是批判远窗人丑恶的灵魂吗?经过讨论,有的提出“嫉妒毁美”;有的提出“高尚未必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未必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有的就近窗人的做法和结局提出在现代人际交往中该建立怎样的沟通方式,可谓见仁见智,一篇小小说呈现出多样的主题,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说,就是 留下了主题的空白,这空白使得学生文思飞扬。再如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学生细嚼“一一”二字,明白了其包含了多少国家的、民族的、个人的兴亡盛衰、沉浮成败。 如,在阅读范进中举一文时,我采用发现空白 填补空白 评价空白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如,范进中举后发疯那一情节:“噫!好了!我中了!”学生问:“什么好了”“为什么好了”,学生发现空白;再引导学生填补空白“我中举了,从此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青云直上,不必挨饿受冻受人骂了”;再评价空白内容,从而了解科举制度世态炎凉,使范进喜极而疯。有的作品不 仅语言中留有空白,有时一个3 / 6 标点,经过学生的探究也能发现丰富的潜台词。又如,窗中,远窗人为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安,但最后某深夜,近窗人病发,文中这样描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省略号中包含了远窗人私欲膨胀、见死不救的冷漠无情和近窗人痛苦的挣扎,抓住留白仔细品味就必能激发学生对人性的深思。 由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入手品析文本的空白,从而发现藏在水下庄严宏伟的冰山主体,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紧扣文本矛盾点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句话揭示了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和“鸟鸣”来写“静”与“幽”,看似矛盾,实则以声写静,更突出山林之幽静。不少文学作品有时就借助矛盾的对立统一来突出主旨、刻画人物,因此引导学生从“矛盾点”入手,往往能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 如,鲁迅在孔乙己的结尾这样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示不确定,而 “的确”又是确凿无疑,这两个词放在一块儿似乎是矛盾的,但鲁迅先生为何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呢?从此问切入,让4 / 6 学生去阅读、思考、争辩、发现。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认识到鲁迅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凉薄社会的批判和控诉就是通过这两个词表现出来的。“大约”是因为“我”到现在一直未见到孔乙己,也没有关于他的确切消息;但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店时的悲惨情况,折了腿、不会营生、穷 困潦倒的孔乙己,在这样一个麻木凉薄的社会中又怎么可能活下去?他的死是“的确的”。这样的结尾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性。再如台阶,我从父亲矛盾的心理和行动来切入。最初“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的感叹。”最后台阶造好了,父亲坐在台阶上“第二次他再坐在台阶上就比上次低了一级,然而,低了一级他还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初三的学生抓住了父亲前后矛盾的心理,仔细推敲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得出了这处矛盾真切的 反映了父亲要求改善自己的地位,但父亲这个老实巴交的本分农民,其内心的自卑并没有真正的克服,深化了主题。 矛盾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文学本身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到作品中来,往往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魅力。老师要善于引导,点燃学生心中探索的热情,那么文本阅读中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于细微处见精神 发现文本闪光点 5 / 6 许多文学作品常常是文质兼美的作品,不论是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表达手法方面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特征。抓住让学生为之一亮的闪光点切入,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 生思维的火花。 1.从文题切入题目是文本的眼睛,甚至是文本灵魂的再现,文本的标题往往是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如,教学三颗枸杞豆一文时,就抓住题目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对这题目的想法。学生提出为什么是三颗?为什么是枸杞豆而不是别的东西?是有怎样寓意的枸杞豆?是谁送给谁的?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全文,水到渠成地得出了三颗枸杞豆非同寻常的意义,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从中心句切入就是抓住文中的总起句、总结句、或是关键性的过渡句等。社戏一文,最后一句是关键,我就从文章最后一句切入,让学生去文中寻 找“那夜似的好豆”是怎样的豆,“那夜似的好戏”是怎样的戏,你读出一种怎样的情愫?这些问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捕捉体会那特有的美景、自由的生活、淳朴善良的大人小孩、和谐的人际关系,感受“我”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向往之情。 3.从文章情感切入。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幽径悲剧就是抓住“悲”字切入,去感受作者“愚氓毁美”的悲痛,去感受作者那伟大的悲悯6 / 6 情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紧扣“那时是我的乐园”的“乐”来找寻作者在百草园中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和纯真童趣。以心阅 文,以情激情,抓住文本中情感的亮点来切入更容易与学生形成共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文学作品探究性阅读的切入方法当然还有很多,但关键是:成功的切入要能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要能高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促进思考,启迪智能,犹如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 参考文献: 1王红梅。踏花归来马蹄香:浅淡语文课堂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度安全培训计划要求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列表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时间要求课件
- 年度学生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工业测量员培训课件文档
- 2024年盘锦市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考试真题
- 威尔逊出游课件点播
- 威宁安全培训中心课件
- 平面画面分割构成课件
- 平面构成分割构成课件
- 2025年标准服装行业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成人高考高升专试题(含答案)
- 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办法
- 临床康复一体化讲课件
- 组织机构与部门设置说明-零售药店二类器械备案申报资料
- 华为客户分级管理制度
- 车间外包工管理制度
- 个人理财(第2版) 宋蔚蔚全套教案课件
- 项目三技术站调车任务3简易驼峰作业60课件
- 基础教育改革理论与热点 课件 第1-4章 绪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 养老护理员四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