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学报 A c t aA e r o n a u t i c ae tA s t r o n a u t i c aS i n i c a F e b 2 52 0 1 7V O I 3 8N o2 S S N1 0 0 0 6 8 9 3C N1 1 1 9 2 9 V h t t p :h k x bb u a a e d uc nh k x b b u a a e d u c n 基于积分鲁棒的电液负载模拟器渐近跟踪控制 岳欣,姚建勇*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 2 1 0 0 9 4 摘要:电液负载模拟器( E H L S ) 是典型的电液力矩伺服系统,存在大量非线性特性和模型不确定性( 特别是非线性摩 擦) ,随着对电液力矩伺服系统跟踪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线性控制策略很难满足加载系统的高性能需求,迫切需要 设计先进的非线性控制策略。针对以上问题,建立了包含连续可微摩擦模型的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基于L y a p u n o v 理 论设计了一种误差符号积分鲁棒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模型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在舵机运动干扰作用下实现 了系统的渐近稳定性能。实验对比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优良性能。 关键词:电液负载模拟器( E H L S ) ;连续可微摩擦模型;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模型不确定性;L y a p u n o v 函数 中图分类号:V 2 4 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0 6 8 9 3 ( 2 0 1 7 ) 0 2 4 2 0 2 6 9 1 0 电液负载模拟器( E l e c t r o H y d r a u l i cL o a d S i m u l a t o r ,E H L S ) 的典型应用是对飞行器的舵 机位置伺服机构进行加载,在地面模拟舵面在飞 行过程中所受到的气动力载荷,从而组成飞控系 统的半实物仿真 1 。4 。在整个飞行控制系统的半 实物仿真过程中,舵机( 位置伺服系统) 和电液负 载模拟器( 力矩伺服系统) 是在中央仿真计算机 的控制下同步工作的,并且电液负载模拟器输 出轴通过连接机构被迫与舵机一同运动。舵机 系统的运动会给电液负载模拟器施加极强的运 动干扰,造成巨大的控制误差,即多余力矩。电 液负载模拟器是一个典型的位置扰动型力矩控 制系统,它既要能实时跟踪加载要求的载荷谱, 并将其施加到主动运动的舵机系统上,又要不 受舵机运动的影响。因此,消除运动干扰,改善 跟踪性能一直是电液负载模拟器控制方法研究 的核心。 很多学者在多余力的抑制方面进行了深入探 索,其中焦宗夏、华清等口1 在借鉴结构不变性原理 的基础上,提出了速度同步控制算法实现位置系 统与力系统的速度同步;文献 2 3 采用前馈补偿 的方法来抑制多余力矩;姚建勇等H 在借鉴速度 同步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线性自适应补 偿控制策略,该策略充分考虑了电液伺服系统的 伺服阀压力流量非线性特性,综合舵机控制输入、 控制输出以及负载模拟器的控制输入及力矩输 出,经过优化解算,获得最优补偿器,进而提升电 液负载模拟器的多余力抑制能力。 为提高电液负载模拟器的鲁棒性及其跟踪性 能,各国学者围绕先进控制策略开展了大量研究, 目前常用的控制方法有定量反馈理论 5 。9 、自校正 P I D 控制口”1 1 、神经网络 1 2 。1 、前馈一反馈复合控 制1 4 1 等。 上述几种方法均是基于线性理论的控制方 案,然而,电液伺服系统是高度非线性的 15 | ,且存 在不连续的和不平滑的非线性特性,如输入饱和、 收稿日期:2 0 1 6 0 3 2 8 ;退修日期:2 0 1 6 0 4 1 8 ;录用日期:2 0 1 6 0 5 1 6 ;网络出版时间:2 0 1 6 0 5 3 1 1 0 :0 9 网络出版地址:W W W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1 11 9 2 9V2 0 1 6 0 5 3 11 0 0 90 0 6 h t m 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1 3 0 5 2 0 3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 0 1 5 T 8 0 5 5 3 )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 1 3 0 2 0 0 2 A ) * 通讯作者E m a i l :j e r r y y a ob u a a g m a i lc o m 引用格武:岳欣姚建勇? 基于积分鲁棒的电液负载模拟器渐近跟踪控裁! J 航空学报,2 0 1 7 3 8 ( 2 ) :4 2 0 2 6 9Y U E X ,Y A O J Y I n t e g r a lr o b u s tb a s e da s y m p t o t i ct r a c k i n gc o n t r o lo fe l e c f r o h y d r a u l i cl o a ds i m u l a t o r E J JA c t aA e r o n a u t i c ae tA s t r o n a u t i c aS i n i c a , 2 0 1 7 ,3 8 t 2 ) :4 2 0 2 6 9 。 4 2 0 2 6 9 1 万方数据 航 空 学 报 伺服阀开口方向的切换、摩擦、阀芯重叠等口。 除了这些非线性特性外,电液伺服系统也存在大 量模型不确定性。这些模型不确定性又可分为两 类,即:参数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非线性。参数不 确定性包括负载质量的变化、随温度及磨损而变 化的液压弹性模量、伺服阀流量增益、黏性摩擦系 数等。其他的不确定性,如外干扰、泄漏、摩擦等 都不能精确建模,且能够准确描述它们的非线性 函数未知,这些不确定性称为不确定性非线性。 电液伺服系统固有的非线性特性及各种不确定性 使得传统线性控制策略很难满足加载系统的高性 能需求,迫切需要设计先进的非线性控制策略,自 适应 17 | 、滑模n8 | 、自适应鲁棒 19 。2 叩等方法相继运 用到液压非线性运动控制中。 本文针对电液负载模拟器的系统特点,建立 了包含连续可微摩擦模型 2 妇的系统数学模型,基 于L y a p u n o v 分析法设计了一种积分鲁棒控制器 ( I n t e g r a lR o b u s tC o n t r o l l e r ,I R C ) 。该控制方法 将参数误差、建模误差、未建模动态及外干扰归人 到系统不确定性非线性中,在不使用高增益反馈 的条件下也实现了系统的渐近稳定性能,具有良 好的鲁棒作用,实验对比结果验证了控制器的有 效性。 1 问题描述与数学模型 本文所考虑的电液负载模拟器及舵机如图1 所示。图1 左侧是被测部件即舵机系统,其运动 过程将会对右侧的电液负载模拟器产生运动干 扰。控制器的设计目标是使得负载模拟器的输出 力尽可能地跟踪任意指定的力轨迹。在控制器的 设计中,力反馈、运动反馈( 角编码器) 以及压力反 馈( 压力传感器) 都是可获得的。 电液负载模拟器的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F A f 。一F _ y ( 1 ) 【F ( t ,y ,y ) 一F f ( y ) + 厂( t ,Y ,y ) 式中:F 为系统的输出力;A 为液压缸有效活塞面 积;P 。为液压缸两腔的压差;y 为舵机产生的位 置输出;F ( t ,y ,多) 为不确定性非线性项;F f ( 乡) 为 非线性摩擦;厂( t ,y ,多) 为未建模动态及外干扰。 其中P 。一P ,一P 。,P ,和P 。为液压缸两腔的 压力。 摩擦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主要是运动 速度的函数。摩擦力实验数据获取的具体步骤如 下:通过记录液压缸一系列的恒速输出y 和相应 的负载压差PL ,系统的输出力F m y ,m 为惯性 负载质量,由式( 1 ) 可知:当速度多为常值且外干 扰,( f ,y ,多) 一0 时,系统的输出力F m 多一0 ,因 此液压缸活塞的输出力A P 。就等于非线性摩擦 力。多次重复以上实验过程,由此可得出一系列 摩擦力与速度之间的实验数据。需要说明的是: 当速度乡接近零点时,摩擦现象对负载模拟器的 影响最为突出,会令被加载对象的运动不平稳,极 易出现诸如死区、低速爬行、稳态误差、产生速度 波动等现象。本文在摩擦力实验数据获取阶段, 通过在线调节控制器参数,使得跟踪速度不断降 低,直到系统出现爬行现象为止,因此文中给出的 摩擦力实验数据均为实验台所能获取的最低速度 下的实验数据。通过利用这些实验数据辨识得到 的摩擦模型,近似表征了系统在速度零点附近的 摩擦力行为,尽管该表征并不准确,但仍可以认为 A l r c r a f la c t u a t o rs y s t e m I n e r t i a 】o a d E H L S _ _ _ _ _ _ - 。 ;ii L o a dp r e s s u r eS e l l S O r - _ _ _ _ - - - ,。- _ _ _ 图1电液负载模拟器结构示意图 F i g 1 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fe l e c t r oh y d r a u l i cl o a ds i m u l a t o r 4 2 0 2 6 9 2 万方数据 航 空 学报 大部分真实摩擦已由该模型表征。基于此,在本 文的控制策略设计中,通过摩擦模型补偿的前馈 操作完成对主要摩擦成分的补偿,而对于残余的 摩擦,则通过提出的非线性鲁棒控制策略予以抑 制。通过不同速度条件下的压力、力测量,获得速 度与摩擦力的静态映射关系如图2 所示。 图2 静摩擦力及其I I i t 线拟合 F i g 2 S t a t i cf r i c t i o nf o r c ea n di t sc u r v e - f i t t i n g 为提高摩擦效应建模的精度,特采用基于双 曲正切近似的连续可微摩擦模型: F f ( 多) 一口1 ( t a n h ( c 1 多) 一t a n h ( c 2 多) ) + a2 t a n h ( c 3 多) + 0 3 乡 ( 2 ) 式中:口,、a :和a 。分别为不同摩擦特性的幅值水 平;c ,、c :和c 。为表征摩擦特性的形状系数。经曲 线拟合,a 1 1 7 7 ,a 2 6 3 ,3 40 0 0 ,f l 一5 0 0 ,f 2 8 0 ,C 。一9 0 0 ,可较好地匹配图2 中的实验数据。 因此式( 1 ) 可写为 F A P L a l ( t a n h ( c l y ) 一t a n h ( c 2 y ) ) 一 a 2 t a n h ( c 3 y ) 一a 3 Y f ( t ,Y ,y ) ( 3 ) 为简化系统方程,令S ,( 乡) = t a n h ( C l 多) 一 t a n h ( c 2 乡) ,P f ( 乡) 一t a n h ( c 。乡) 。则有 F A PL a 1S f ( y ) 一a 2 P f ( y ) 一a3 了一f ( t ,Y ,Y ) ( 4 ) 液压缸两腔压力动态方程为m p 一告( 一A 多一C t P t + Q ) 。 ( 5 ) p z V 2 ( A y + c t P L Q z ) 式中: 为液压油的有效体积模量;V - 一V o - + A y ,V 。一V 。:- - A y 分别为左右两腔的控制容积, V 。和V 。分别为这两个腔的初始容积;C 。为内泄 漏系数;Q ,和Q 。分别为由伺服阀进入流出液压 缸左右腔的液压流量,Q 。、Q z 与伺服阀阀芯位移 z 。的关系 1 5 为 f Q 。一是。3 7 ,( s ( z ,) 、序可+ J s - - X v ) P ,一Pr ) ( 6 ) Q :一k q z 。( s ( z 。) P 2 一P ,+ l 【s ( 一z ,) J P 。一P 2 ) 式中:k 。一C 。叫厮,且s ( x ,) 定义为 ( 川一j 1z V 0 S ( 7 ) ( z 。) 一 ( 7 ) 1 0z v o ( 1 0 ) 为便于控制器设计,对于任意的力轨迹跟踪, 作如下合理假设。 假设2 期望的力指令F d ( ) 是一阶连续可 4 2 0 2 6 9 3 万方数据 航 空 学 报 微的,并且指令F 。( ) 及其一阶导数是有界的,运 动干扰儿y 、岁也都是有界的。 假设3 不确定性非线性d ( t ,y ,乡) 存在2 阶 导数,且1 阶、2 阶导数均有界,即 。叫引剑 ( 1 1 ) d ( ,y ,y ) l d 2 式中:艿。、艿:均为已知常数。 给定期望的力指令F 。( ) ,控制器的设计目 标是设计有界的控制输入甜使得输出力F 在尽 管存在各种建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跟踪 Fd ( ) 。 2 控制器设计 为简化系统方程,便于控制器的设计,定义常 值参数矢量D E o 。0 20 。0 。0 。0 。 1 ,其中 0 1 一展g ,口2 一展,0 3 一p o c 。,0 4 一a l ,O s a 2 ,0 6 一 a 。因此式( 9 ) 可写为 F U 一0 2 f 2 0 3 f 3 0 4 S f ( y ) 一 0 5 P f ( y ) 一0 6 y + d ( t ,y ,y ) ( 1 2 ) 式中:U 一0 ,f ,1 A , ,非线性函数厂。、 、 定义为 卜P 1 ,P z , y ,一A ( 甓+ 甓) f 2 ( y , 乡) 一A 2 乡( 击+ 瓦1 ) ( 1 3 ) k ( P 1 ,P 2 ,y ) 一A P 。( 1 1 i ) 式( 1 3 ) 中引入了一个新的变量U 来代替系统的 实际控制输入甜,由于0 ,f 。是可以实时计算的,如 果得到了新的控制输入L ,的表达式,则实际的控 制输入可由M u o 。f 。得到。因此,设计的核 心转变为如何设计恰当的鲁棒控制器U 来处理 参数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非线性。 定义误差变量为 fz 1 一F F d 【,一2 l + 尼12 l ( 1 4 ) 式中:F 。为力跟踪指令;z 。为系统跟踪误差;r 为 辅助误差量,用于随后的控制器设计。由于r 信 号包含力采样的微分,不可测量,因而,信号不能 出现在最终控制律中,引入此信号仅是为了辅助 控制器设计;忌,为正的线性反馈增益。 由式( 1 4 ) 可知 r 一乏1 + 愚1 2 1 一U 一0 2 f 2 0 3 f 3 0 4 S f ( y ) 一 0 j P f ( y ) 一0 6 y + d ( t ,y ,y ) 一F a + 是1 2 1 ( 1 5 ) 设计鲁棒控制器为 f U U 。+ U 。 l U 。一0 2 f 2 + 0 。f 3 + 0 4 s f ( y ) + 0 s P f ( y ) + 0 为鲁棒增益;s i g n ( z ,) 为关于z 。的标准符号函 数。设计此【厂。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选择合适的控 制增益尼,、尼,和口来补偿系统中的模型不确定 性,通过合理的稳定性分析使系统实现渐近稳定 的性能。由于U 。:的主要特征在于2 ,符号函数的 积分,因而将U 。称为误差符号积分鲁棒控制器。 由式( 1 6 ) 和式( 1 8 ) 可知:控制器中并不含有 辅助的误差符号,一,包含的均是可测的信号,因此 控制器是可以执行的。另外,鉴于U 。中使用的 是连续的摩擦模型,符号函数在U 。中以积分的 形式起作用,由此可知最终的控制输入是连续的, 相比一些不连续的控制器( 基于不连续的摩擦模 型控制算法和传统的滑模控制算法) 来讲,此方法 更有利于在工程实际中应用。 为了便于后续的稳定性分析,对式( 1 7 ) 求导 可得 r 一一是。r i ? s i g n ( z 1 ) + d ( t ,y ,y ) ( 1 9 ) 在呈现所设计控制器的主要性能之前,先给 出引理1 。 引理1 定义变量L ( ) 及辅助函数P ( ) 为 4 2 0 2 6 9 4 万方数据 航 空 学报 L ( f ) 一r ( 矗 f l s i g n ( z ,) ) ( 2 0 ) 式中:A 为一个正定的矩阵。因此,式( 2 8 ) 成立: P ( f ) 一p 名,( o ) 一z 。( 0 ) d ( 0 ) 一IL ( 铆) d v ( 2 1 ) J0 如果鲁棒增益满足不等式: 卢d l + _ 0 2 ( 2 2 ) 足l 则辅助函数P ( t ) 恒为正值 2 。 由引理1 可知,辅助函数P ( t ) 的微分为 P ( f ) 一一L ( f ) 一一耐+ 馏s i g n ( z 1 ) ( 2 3 ) 定理1 对于非线性系统式( 9 ) ,如果误差符 号积分鲁棒控制器式( 1 8 ) 的鲁棒增益口满足不等 式( 2 2 ) 且其反馈增益忌,k 。足够大使得定义的矩 阵A 为正定矩阵: A = = ,l 走1一i 一 是, ( 2 4 ) 则闭环系统中所有信号均有界,并且控制器可获 得渐近稳定性,即当t C X D 时,z 一0 ,其中z 一 z lr T 。 证明:定义非负函数: V 一丢z i + 丢r 。+ P ( ) ( 2 5 ) 其时问微分为 V z l z l + 玎+ P ( ) ( 2 6 ) 把式( 1 4 ) 、式( 1 9 ) 和式( 2 3 ) 代入式( 2 6 ) 中可得 V z l z l + 仃+ P ( t ) 一z 1 ( r k 1z 1 ) + ,( 一是,r f l s i g n ( 2 1 ) + d ) 一 埘+ 稻s i g n ( z 1 ) 一一k l z ;+ 2 1r 一是,r 2 一一z T A z( 2 7 ) V 一A ( A ) ( z ;+ 产) 一W ( 2 8 ) 式中:A ( A ) 为矩阵A 的最小特征值,由此可知 V 有界,因此Z 有界,故闭环控制器所有信号均有 界。又由式( 2 8 ) 可知W L 。,由误差动态方程可 知彬L 。,因此是一致连续的,由B a r b a l a t 引 理,当f 一。时W o ,由此证明了定理1 ,因此控 制器是收敛的,系统是渐近稳定的。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所采用的验证实验平台为阀控液压缸位置伺 服系统,其结构框图如图1 所示。实际物理验证 系统如图3 所示,右侧部分作为电液负载模拟器 而左侧则为舵机系统。电液负载模拟器物理参数 取值为V 。1 一V 。2 3 9 8 7 1 0 5m 3 ,默一7 1 0 8P a ,C :一6 1 0 _ 1 3 m 5 ( N S ) ,g 1 2 1 0 _ 8m 4 ( s V N 寺) ,舵机系统与电液负载模 拟器具有相同的物理参数值,实验平台最大加载 力为2 0k N ,额定加载力为1 3 3 3k N ,该物理平 台的组成如表1 所示。 实验分两种工况进行:静态加载和动态加载。 静态加载,承载对象( 舵机) 不主动运动,它的运动 是因为加载系统( E H L S ) 的加载力引起的,这种 加载实验对于加载系统来说又称为静态加载。 对比以下3 种控制器以证明所提出控制器的 有效性。 1 ) I R C :本文所提出的积分鲁棒控制器,控制 器参数为是,一2 0 0 ,尼,一2 0 ,口一2 。 图3 实验测试平台 F i g 3E x p e r i m e n t a lt e s tp l a t f o r m 4 2 0 2 6 9 5 万方数据 航空学报 表1电液负载模拟器和舵机系统详细说明 T a b l e1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o fE H L Sa n da i r c r a f ta c t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T o t a ls t r o k eo ft h eh y d r a u l i cc y l i n d e r m m E f f e c t i v ea r e ao ft h eh y d r a u l i cc y l i n d e r m 2 S e r v o v a l v e S u p p l yp r e s s u r e M P a R e t u r np r e s s u r e M P a R a t e df l o wo fs e r v o v a l v e ( L m i n 一1 ) P r e s s u r es e n s o r s P o s i t i o ns e n s o r K | Dc a r d D f Ac a r d I P C T i m i n gc y c l e m s 8 8 9 0 4 8 1 0 4 M o o gG 7 6 1 3 0 0 3 B 1 0 0 3 1 9 M E A SU S l 7 5 H E I D E N H A NL C 4 8 3 A d v a n t e c hP C I 一1716 A d v a n t e c hP C I 1 7 2 3 A d v a n t e c h 0 5 2 ) 反馈线性化控制器( F e e d b a c kL i n e a r i z a t i o nC o n t r o l l e r ,F L C ) :控制器U 中只含有模型 补偿项U 。和线性反馈项U 州控制器参数为 k 1 2 0 0 。 3 ) P I D :工业应用中常用的比例一积分一微分 控制器,控制器参数为k P 一0 1 、k 。一0 0 5 、k D 一0 。 3 种控制器的参数都是通过反复试验的方法 确定的,而且在确定的控制参数基础上再增大参 数将引起测量噪声或激发系统高频动态进而使系 统不稳定,因此三种控制器的对比是公平的。 期望跟踪轨迹为幅值50 0 0N ,频率0 1H z 的正弦信号时的实验对比结果如图4 ( a ) 所示。 由图可知在P I D 控制器和F L C 控制器作用下,摩 擦的动态行为产生的影响很严重并导致了糟糕的 跟踪误差;相反,所提出的控制器分别使跟踪精度 从6 4 ( P I D ) 和5 9 ( F L C ) 提升到2 2 ( I R C ) 。 由于在动态过程中输出力的方向会发生切换,因 此在I R C 作用下的跟踪误差曲线呈现出一些毛 刺,明显可以看出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很大程度上 抑制了摩擦效应。图4 ( b ) 给出了幅值为50 0 0N 频率为0 5H z 的正弦信号的对比实验结果。幅 值为50 0 0N 频率为1H z 的高频正弦信号的实 验对比结果如图4 ( C ) 所示。由图可知:P I D 控制 器和F L C 控制器作用下的跟踪性能发生了一些 相位滞后和幅值衰减,而所提出的I R C 控制器仍 获得了较好的跟踪性能。 ;制50 器0 0 匹谷鍪荟翮 寻撼匡丕三量三至三习 寻一黧臣至至受熏五翌 寻一黧匝玉基互巫玉墨习 ( a ) F r e q u e n c y 2 10 H z 豢匦巫砬圆皿皿巫盔 z 。撼区巫巫巫匝互亚困 乏0k 八 。 卅 “1 _ l0 0 0 占_ 1 商占r 茜j o 寻捌5 0 :0 摩擎粤罂霉 ( b ) F r e q u e n c y 2O5 H z 言黛匦砸砬圆皿巫圈 寻恭胆巫霉亚翟 一 20 0 0r r , 等一20 0 0 0 睑尘坐! 竺垒尘! 竺尘尘型 等搬匝亚班婴翌巫匝姻 O51 015 T i m e s I R C ( C ) F r e q u e n c y , 21H z 图4 正弦信号下的P I D 、F L C 和I R C 控制器的跟踪性能 F i g 4T r a c k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o fP I D ,F L Ca n dI R C c o n t r o l l e r su n d e rs i n u s o i d a ls i g n a l 随着频率的增大,I R C 控制器的跟踪性能在 变差,这是因为外干扰d ( t ,Y ,乡) 是关于状态和时 4 2 0 2 6 9 6 万方数据 航 空 学报 间的函数,当频率增大时,矗( t ,y ,多) f 和 l d ( ,y ,y ) l 就会变得越大,此时可能会出现d 。+ 叠 大于卢的情况,文中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前提 K 1 仝 、 ( 膨函+ _ J 2 ) 就被打破,因而引起系统跟踪精度的 足1 , 下降。在工程实践中,可以给出变换8 的取值来 确保控制性能不下降,更恰当的方式是开展口增 益自调节律设计,对控制器积分鲁棒增益口的取 值进行在线调节,这将作为本文后续的研究重点。 为评估以上3 种控制器的性能,采用如下指 标:最大跟踪误差M e ,平均跟踪误差肛,跟踪误差的 标准差d 。各频率后两周期的性能指标对比如 表2 、表3 和表4 所示,I R C 显著提升了控制性能。 由以上3 组实验结果可知,与P I D 控制器和 F I 。C 控制器相比,I R C 控制器的优越性能如下: 在I R C 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了系统的非 线性特性,并利用所提出的前馈控制律对其进行 抵消,而P I D 控制器和F L C 控制器对于非线性没 作特别处理;在I R C 控制器中,采用非线性鲁 表20 1H z 正弦信号下后两周期的性能指标 T a b l e2P e r f o r m a n c ei n d e x e sd u r i n gt h el a s tt w oc y c l e sf o r 0 1H zs i n u s o i d a ls i g n a l 表30 5H z 正弦信号下后两周期的性能指标 T a b l e3P e r f o r m a n c ei n d e x e sd u r i n gt h el a s tt w oc y c l e sf o r 0 5H zs i n u s o i d a ls i g n a l 表41H z 正弦信号下后两周期的性能指标 T a b l e4P e r f o r m a n c ei n d e x e sd u r i n gt h el a s tt w oc y c l e sf o r 1H zs i n u s o i d a ls i g n a l 棒控制律来补偿系统的不确定性非线性,而P I D 控制器对于这些建模不确定性仅具有一些鲁棒 性,F L C 控制器则未考虑建模不确定性。 动态加载,承载对象( 舵机) 主动运动,加载系 统( E H L S ) 在跟随其运动的同时进行加载,这种 加载又称为动态加载。 此实验工况由于存在强烈的舵机运动干扰, 传统P I D 控制器不稳定。因而此实验工况下与 文献 1 提出的速度同步控制算法( V P I ) 进行对 比,该方法仅在前文所述P I D 控制器的基础上引 入速度同步控制信号,同步系数取为1 。 实验开展了两组同频率干扰工况的测试。第 1 组:舵机系统执行幅值为2 0m m ,频率为0 1H z 的正弦运动,力指令具有相同频率且幅值为 50 0 0N ,两种控制器作用下的力跟踪性能对比如 图5 ( a ) 所示。第2 组:舵机系统执行幅值为 i 匮亚亚巫 4 2 0 2 6 9 7 万方数据 航空学报 2 0m r r l ,频率为0 5H z 的正弦运动,力指令具有 相同频率且幅值为50 0 0N ,此时的控制总电压 输出约为7 5V ,接近最大的控制输入允许值 ( 1 0V ) ,表明此测试条件可较全面反映系统的工 作能力,两种控制器作用下的力跟踪性能对比如 图5 ( b ) 所示。图6 为I R C 控制器的非线性鲁棒 项产生的电压输出,其控制输入比较光滑。 两种测试工况下的性能指标对比如表5 和 表6 所示。显然,从实验对比结果可知,I R C 控制 器获得了比V P I 控制器更优异的跟踪性能。 一( 暑一( 二一( 童 舌一( r 一 一( 一( 一r 2 03 0 4 0 5 06 ( T i m e s 剀6I R C 控制器的积分鲁棒控制输入电压量 F i g 6V o l t a g ec o n t r o li n p u to fi n t e g r a lr o b u s t t e r mi n I R C 积分鲁棒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将参数误差、建 模误差、未建模动态及外干扰归入到系统不确定 性非线性中,在不使用高增益反馈的条件下也实 现了系统的渐近稳定性能。 3 )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较好地验证了控制器 的有效性,对电液负载模拟器的新型控制策略的 探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4 ) 参数未知条件下的鲁棒控制、高频跟踪等 问题作为后续的研究方向应予以重点关注。 1 E 2 3 E 3 表50 1H z 正弦信号下后两周期的性能指标E 4 T a b l e5P e r f o r m a n c ei n d e x e sd u r i n gt h el a s tt w oc y c l e sf o r 0 1H zs i n u s o i d a ls i g n a l 表60 5H z 正弦信号下后两周期的性能指标 T a b l e6P e r f o r m a n c ei n d e x e sd u r i n gt h el a s tt w oc y c l e sf o r 0 5H zs i n u s o i d a ls i g n a l 4结论 E s 2 E 6 7 E 8 1 ) 通过摩擦辨识建立了更加精确的连续可 9 微摩擦模型,为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奠定基础。 2 ) 基于L y a p u n o v 理论设计了一种误差符号 4 2 0 2 6 9 8 参考文献 J I A OZ X ,G A OJX ,H U AQ ,e ta 1 T h ev e l o c i t ys y n c h r o n i z i n gc o n t r o lo nt h ee l e c t r o h y d r a u l i cl o a ds i m u l a t o r J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A e r o n a u t i c s ,2 0 0 4 ,17 ( 1 ) : 3 9 - 4 6 王鑫,孙力,闫杰应用复合前馈提高加载系统性能的实 验研究 J 系统仿真学报,2 0 0 4 ,1 6 ( 7 ) :l5 3 9 一1 5 4 1 W A N GX ,S U NL Y A NJ 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o n i m p r o v i n gl o a d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b yc o m p o u n d i n gf e e d f o r 。 w a r dc o n t r o l J J o u r n a lo fS y s t e mS i m u l a t i o n s ,2 0 0 4 ,l6 ( 7 ) :1 5 3 9 1 5 4 1 ( i nC h i n e s e ) Y A OJY ,S H A N GYX ,J I A 0ZX T h ev e l o c i t yf e e d f o r w a r da n dc o m p e n s a t i o no ne l i m i n a t i n ge x t r a n e o u s t o r q u eo fe l e c t r o h y d r a u l i cl o a ds i m u l a t o r C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t h e7 t h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o nF l u i dP o w e rT r a n s m i s s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2 0 0 9 :4 6 2 4 6 5 Y A OJY ,J I A 0ZX ,S H A N GYX ,e ta 1 A d a p t i v en o n l i n e a ro p t i m a lc o m p e n s a t i o nc o n t r o lf o re l e c t r o h y d r a u l i c l o a ds i m u l a t o r J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A e r o n a u t i c s ,2 0 1 0 , 2 3 ( 6 ) :7 2 0 7 3 3 N A MY ,S U N GKH F o r c ec o n t r o ls y s t e md e s i g nf o r a e r o d y n a m i cl o a ds i m u l a t o r J C o n t r o lE n g i n e e r i n gP r a c t i c e ,2 0 0 2 ,1 0 ( 5 ) :5 4 9 5 5 8 N A MY Q F Tf o r c el o o pd e s i g nf o rt h ea e r o d y n a m i cl o a d s i m u l a t o r J I E E E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A e r o s p a c ea n dE l e c t r o n i cS y s t e m s ,2 0 0 1 ,3 7 ( 4 ) :13 8 4 1 3 9 2 T R U O N GDQ ,A H NK K S e l f - t u n i n gq u a n t i t a t i v ef e e d b a c kt h e o r yf o rp a r a l l e lf o r c e p o s i t i o nc o n t r o lo fe l e c t r o h y d r o s t a t i ca c t u a t o r s J J o u r n a lo fS y s t e m sa n dC o n t r o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9 ,2 2 3 ( 1 4 ) :5 3 7 5 5 6 A H NKK ,T R U O N GD Q S e l f - t u n i n gq u a n t i t a t i v ef e e d b a c kt h e o r yf o rf o r c ec o n t r o lo fa ne l e c t r o h y d r a u l i ct e s t m a c h i n e J C o n t r o lE n g i n e e r i n gP r a c t i c e ,2 0 0 9 ,17 ( 11 ) : 1 2 9 1 1 3 0 6 A H NKK ,T H A INH ,T R U O N GDQ R o b u s tf o r c e c o n t r o lo fah y b r i da c t u a t o ru s i n gq u a n t i t a t i v ef e e d b a c k t h e o r y J J o u r n a lo fM e c h a n i c a l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7 ,2 1 ( 1 2 ) :2 0 4 8 2 0 5 8 2 4 6 8 0 2 4 万方数据 航 空 学报 i o 1 1 1 2 i 3 1 4 i 5 1 6 A H NKK ,T R U O N GDQ ,T H A N HTQ ,e ta 1 0 n l i n e s e l f - t u n i n gf u z z yp r o p o r t i o n a l - i n t e g r a l d e r i v a t i v ec o n t r o l f o rh y d r a u l i cl o a ds i m u l a t o r J J o u r n a lo fS y s t e m sa n d C o n t r o l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8 ,2 2 2 ( 2 ) :8 19 5 T R U O N GDQ ,A H NKK F o r c ec o n t r o lf o rh y d r a u l i c l o a ds i m u l a t o ru s i n gs e l f t u r n i n gg r e yp r e d i c t 。卜f u z z yP I D E J M e c h a t r o n i c s ,2 0 0 9 ,19 ( 2 ) :2 3 32 4 6 张彪,赵克定,孙丰迎电液负载模拟器的神经网络参数 辨识 J 航空学报,2 0 0 9 ,3 0 ( 2 ) :3 7 4 3 7 9 Z H A N GB ,Z H A OKD ,S U NFY N e u r a ln e t w o r kp a r a m e t e r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e l e c t r o h y d r a u l i cl o a ds i m u l a t o r E J A c t aA e r o n a u t i c ae tA s t r o n a u t i c aS i n i c a ,2 0 0 9 ,3 0 ( 2 ) :3 7 4 3 7 9 ( i nC h i n e s e ) 王新民,刘卫国电液伺服加载的神经网络内部反馈控制 J 航空学报,2 0 0 7 ,2 8 ( 3 ) :6 9 0 6 9 4 W A N GXM ,L I UWG N e u r a ln e t w o r ki n t e r n a lf e e d b a c kc o n t r o lf o re l e c t r o h y d r a u l i cs e r v ol o a d i n g I - j A c t a A e r o n a u t i e ae tA s t r o n a u t i c aS i n i c a ,2 0 0 7 ,2 8 ( 3 ) :6 9 0 6 9 4 ( i nC h i n e s e ) M A R EFC D y n a m i cl o a d i n gs y s t e m sf o rg r o u n dt e s t i n g o fh i g hs p e e da e r o s p a c ea c t u a t o r s E J A i r c r a f t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A e r o s p a c e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6 ,7 8 ( 4 ) :2 7 5 2 8 2 M E R R I T THE H y d r a u l i cc o n t r o ls y s t e m s M N e w Y o r k :W i l e y ,1 9 6 7 :5 6 8 9 Y A OB ,B UFP ,R E E D YJ ,e ta 1 A d a p t i v er o b u s tm o t i o nc o n t r o lo fs i n g l er o dh y d r a u l i ca c t u a t o r s :T h e o r y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s J I E E E A S M E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M e c h a 一 1 7 1 8 19 2 0 2 1 2 2 2 4 2 0 2 6 9 9 t r o n i c s ,2 0 0 0 ,5 ( 1 ) :7 9 - 9 1 X UL ,Y A OB A d a p t i v er o b u s tp r e c i s i o nm o t i o nc o n t r o l o fl i n e a rm o t o r sw i t hn e g l i g i b l ee l e c t r i c a ld y n a m i c s :T h e o r y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s J I E E E A S M E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 M e c h a t r o n i c s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外贸企业校园招聘笔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乡村应急管理员面试题集经典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
- 美业电脑改课件
- 葡萄酒酿造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油气水井测试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植物促生菌剂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面部皮肤问题及护理
- 康复科基本解剖
- 2025-2030中国游戏企业数据安全治理与个人信息保护实践报告
- 犬猫中暑的诊断与治疗
- 2025年先兆流产的护理查房
- 电子竞技赛事策划与组织运营管理方案设计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2025年智慧城市信息化运维服务合作合同模板
- 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实施方案与标准
- 2025年多省公务员联考公安基础知识考试真题(附答案)
- 2025年税务副科领导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基孔肯雅热培训测试题含答案
- 2022.12六级真题第3套答案及详解
- 七下地理知识清单
- 基于人工智能的复合材料结构性能预测及分析方法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