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最新广播电视技术中心考试题最新广播电视技术中心考试题 第一章概述小结第一章概述小结 一、广播一、广播:一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方式。 广播有两层含义: 1 1、泛指、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 2 2、特指、特指:声音广播。 二、广播电视三个特点二、广播电视三个特点 1 1、形象化、形象化: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递信息。 2 2、及时性、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 3 3、广泛性、广泛性: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 三、广播电视的三、广播电视的“四化四化” 1 1、数字化,、数字化,2 2、网络化,、网络化,3 3、产业化,、产业化,4 4、信息化。、信息化。 四、广播电视的发展沿革四、广播电视的发展沿革 1 1、三代广播、三代广播: (第一代)AM-调幅声音广播, (第二代)FM-调频声音广播, (第三代)DAB-数字声 音广播。 2 2、三代电视、三代电视: (第一代)黑白电视广播, (第二代)彩色电视广播, (第三代)数字电视和高清晰 度电视广播。 五、广播电视系统组成和作用五、广播电视系统组成和作用 1 1、节目制作与播出节目制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 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 2、发送与传输、发送与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 输方式(如地面射频传输、卫星广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 3、接收与重现、接收与重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 音。 六、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六、广播电视传输方式 1 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主要业务有调幅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VHF/UHF 频段电视广播等。 2 2、有线网络传输、有线网络传输:利用同轴电缆、光缆等媒介进行传输,通过一定的分配网络,为用户提供多 套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络系统。 3 3、卫星传输、卫星传输: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上的转发器进行信号的传输。 七、广播电视制播设备和技术七、广播电视制播设备和技术 1 1、声音信号声音信号:录音室(或播音室) 、传声器、拾音技术、调音台、录音设备、声音节目的编辑加 工设备、高质量的监听系统等。 2 2、图像信号、图像信号:演播室、摄像机、录像机、编辑制作设备、视频切换台等。 第二章声音广播基础知识小结第二章声音广播基础知识小结 1 一、声音一、声音: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对人耳产生的感觉。 1 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粒子波动运动的结果,由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 发生波动产生。 2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通过空气或其它的媒质形成声波进行传播。 二、描述声波的基本参量二、描述声波的基本参量 1 1、 频率频率: 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钟变化的次数, 常用符号 f 表示, 单位是赫兹 (Hz) 。 2 2、周期、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用符号 T 表示,单位为秒(s) 。 3 3、 波长波长: 声波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用符号表示, 单位通常为米 (m) 。 4 4、传播速度、传播速度:声波每秒内传播的距离,用符号 表示,单位为米/秒(m/s) 。 三、表征声音强弱的参量三、表征声音强弱的参量 1 1、声压、声压: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是帕(Pa =1N/m 2 )基准声压基准声压=2=21010 -5-5 PaPa 。 2 2、声功率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声源辐射功率声源辐射功率。单位是瓦(W) 。 3 3、声强声强:声波能流密度声波能流密度,穿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内的声功率穿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内的声功率,用符 号 I 表示,单位是 W/ m 2。基准声强 基准声强(参考声强)=1010 -12-12 W/W/ m m 2 2。 。 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四、声音的三要素四、声音的三要素 1 1、响度响度(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大小)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可用声压级表示。与声波的 幅度密切相关。 2 2、音调音调(声音频率的高低声音频率的高低) :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与声波的基波频率密切相 关。人能听到声音的范围是 20Hz20kHz。 3 3、音色音色(声音的特色声音的特色) :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与声波 的频谱(波形)密切相关。 五、电平五、电平 1 1、定义、定义:某点功率 P1 与选定基准功率 P0 之比的对数关系,用分贝表示。 P1(dB) = 10lg(P1/P0)dB 2 2、性质、性质:描述功率的物理量。 3 3、常用分贝制之间的转换、常用分贝制之间的转换: 0 dBW=30 dBmW,0dBmW =48.75 dBmV ,0 dBmV=60 dBV 4 4、电信号分贝值的几种表示方法:、电信号分贝值的几种表示方法: (1 1)功率放大倍数)功率放大倍数= 10lgPo/Pi (dB) (2 2)功率信噪比)功率信噪比=10lgS/N (dB) (3 3)电压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20lgUo/Ui (dB) (4 4)功率电平级)功率电平级=10lgP/Pr (dB) (5 5)电压电平级)电压电平级=20lgU/Ur (dB) 六、传声器六、传声器 1 1、作用、作用:将声音振动转变为相应的电流变化的换能器件。声能声能机械能机械能电能电能 2 2、常用、常用:动圈传声器和电容传声器。 3 3、原理、原理: (1)声波接收器:感应外界的声波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机械振动(声能声能 机械能机械能) 1 (2)力/电换能器:将机械振动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机械能机械能电能转换电能转换) 。 七、扬声器七、扬声器 1 1、作用、作用:将按声音变化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的换能器件。电能电能机械能机械能声声 能能 2 2、种类、种类:电动式、压电式、舌簧式等。 3 3、原理原理: (1)通过交变电流的音圈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振动,电能电能机械能转换机械能转换, (2)振膜随着音圈振动,产生声音,机械能机械能声能转换声能转换。 八、双耳听觉特性八、双耳听觉特性 人耳辨别声源方向的两个物理因素人耳辨别声源方向的两个物理因素: 1、声音到达左右耳的时间差时间差(或相位差相位差) ; 2、声音到达左右耳的声级差声级差(或强度差强度差) 。 立体声广播中实际立体声效果实现方式立体声广播中实际立体声效果实现方式:使用声级差方式实现,便于和单声道系 统兼容。 九、立体声的五种拾音方式九、立体声的五种拾音方式 1、A-B 方式,2、X-Y 方式,3、M-S 方式,4、仿真头方式,5、多声道拾音方式。 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 1、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时间和幅度上都连续变化的信号。 2 2、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时间和幅度上都离散的信号。 十一、模拟信号化过程十一、模拟信号化过程 1 1、取样、取样:将时间轴上连续的信号成为时间上离散的脉冲序列,即将信号在时间域 离散化。 2 2、量化、量化:在幅度轴上将连续变化的幅度值用有限位的数字表示,即将信号幅度离 散化。 3 3、编码、编码:将已量化的信号幅值用二进制数码表示。 十二、奈奎斯特取样定理十二、奈奎斯特取样定理:要想取样后能够不失真地恢复出原信号,则取样频率必须要想取样后能够不失真地恢复出原信号,则取样频率必须 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二倍。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二倍。 fsfs 2 2 f fm m 1、取样后的频谱中,各个周期之间相互不重叠。 2、采用一个截至频率为 fs/2 的低通滤波器可将原始信号的频谱恢复。 数字音频取样频率数字音频取样频率: 1、数字卫星广播:32kHz2、CD: 44.1kHz3、演播室: 48kHz 十三、量化十三、量化 1 1、量化比特数(、量化比特数(n n)与十进制的量化等级数()与十进制的量化等级数(M M)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量化比特数量化比特数= = loglog2 2量化等级数,量化等级数,n n = = loglog2 2M M 2 2、数码率、数码率= =取样频率(取样频率(fsfs)量化比特数(量化比特数(n n) (bps,bps,比特比特/ / 秒)秒) 存储量存储量= =(采样频率(采样频率量化比特数量化比特数声道数声道数 )/8/8(Byte,Byte,字节)字节) 3 3、量化信噪比、量化信噪比: (1 1)单极性的信号(如亮度信号)单极性的信号(如亮度信号) :SNRdB=10.76+6nSNRdB=10.76+6ndBdB 1 (2 2)双极性的信号(如声音信号)双极性的信号(如声音信号) :SNRdB=1.76+6nSNRdB=1.76+6ndBdB 十四、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十四、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1 1、前置低通滤波器、前置低通滤波器:将输入信号中高于某一频率(即取样频率的一半)的频谱分 量滤除,以保证取样后不发生频谱重叠。 2 2、模、模/ /数(数(A/DA/D)转换器)转换器:对滤波之后的模拟信号进行取样、量化和编码,将模拟 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 3、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对数字信号按预定要求进行各种处理,包括滤波、变换、检 测、谱分析、估计、压缩、识别等,以便获得人们所希望的信号, 4 4、数、数/ /模(模(D/AD/A)转换器)转换器:将处理之后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5 5、模拟低通滤波器模拟低通滤波器:滤除信号中不需要的高频分量,平滑成所需的模拟输出信号。 十五、编码十五、编码 1 1、信源编码、信源编码(Source Encoding) :解决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降低冗余度和提高数 字信号的有效性所进行的编码。主要任务是 A/D 变换和压缩编码。 2 2、信道编码信道编码(Channel Encoding) :提高数字传输可靠性、降低误码率、按一定规 则加入冗余码元所进行的编码。主要任务是码型变换和差错控制。 十六、十六、MPEGMPEG 音频压缩标准音频压缩标准 1 1、两种编码方法、两种编码方法: MUSICAM(Masking Pattern Adapted Universal Subband Integrated Coding And Multiplexing)掩蔽型通用子频带集成编码与频分复用掩蔽型通用子频带集成编码与频分复用。 ASPEC(Adaptive Spectral Perceptual Entroy Coding)自适应频谱感知熵编自适应频谱感知熵编 码码。 2 2、三个层次(编码算法序列、三个层次(编码算法序列) : 层次 1:简化的 MUSICAM, 层次 2:标准 MUSICAM , 层次 3:ASPEC 算法与算法 MUSICAM 结合。 3 3、MPEG-2MPEG-2 音频编码标准发展和扩展音频编码标准发展和扩展 多声道环绕声编码(5.1 声道)和多语言(7 种)节目编码; 低(半)取样频率(LSF)低比特率编码。 (16、22.05、24kHz) 4 4、MPEG-4MPEG-4 音频编码标准音频编码标准 包含对人工合成和自然两种不同声音素材进行压缩编码的多种算法包含对人工合成和自然两种不同声音素材进行压缩编码的多种算法。MPEG-4 支持 的数据率为 2 264kb/s64kb/s。 支持不同质量要求的信号等级支持不同质量要求的信号等级: 高保真、 中等质量音乐、 宽带语言、 电话质量语言、 很低比特率语言、合成音乐、合成语言。 增加了通信用途增加了通信用途:用于各种传输线路和连接方式,可以各种数据率传送信息。 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 一、广播中心组成一、广播中心组成 1、节目制作中心、节目制作中心:制作各种符合要求的广播节目。 1 2、播控中心、播控中心: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将所需的声音节目播出,传送到节目传输部门。 二、二、混响和混响时间混响和混响时间 1、混响:、混响:声源停止发声后,在声场中由迟到的反射声形成的声音的“残留”现象 2、混响时间:、混响时间:当一个连续发声的声源,在达到稳态声场后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则从 声源停止发声到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60dB)时所经历的时间。 3、混响时间的影响:、混响时间的影响:混响时间长,丰满度增加,清晰度下降。 三、播音室和控制室要求三、播音室和控制室要求 1、播音室、播音室: (1)应有适当的混响时间,而且房间中声音扩散均匀。 (2)应能隔绝外 面的噪声 2、控制室控制室:有一定的空间和一定的混响时间,以便工作人员逼真地监听节目的音质。 四、四、磁带录音技术磁带录音技术 1、录音:、录音:电能转换磁能,将声音电信号通过磁头装置转换成变化的磁场,并以剩磁 的形式保存在磁带上; 2、放音:、放音:磁能转换电能,通过磁头装置将磁带上的剩磁信号转换成声音电信号。 3、录音时采用的三种存储媒介、录音时采用的三种存储媒介: (1)磁记录磁记录:磁性材料(磁带、磁盘等) , (2)光光 记录记录:感光材料(光盘等) 。 (3)固体记录固体记录: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存储器件) 。 4、两种消音方法、两种消音方法: (1)恒磁场消音法, (2)交变磁场消音法(超声波消音法) 。 5、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1)消磁:超音频信号消音磁头产生磁场抹去磁带原有信息。 (2) 录音: 输入的信号录音放大器放大+超音频信号录音磁头磁信号磁带记 录。 (3)放音:磁带信号放音磁头电信号放大器扬声器。 6、数字磁带录音、数字磁带录音 (1)所记录的电信号是数字信号,是比特,而不是信号波形; (2)不必考虑线性失真问题; (3)必须提高记录信息的密度,带宽是模拟式磁带录音机的30倍以上。 五、乐器数字接口五、乐器数字接口 MIDI 1、含义、含义:电子乐器和相应带有 MIDI 接口的声处理设备间进行各种控制信息串行通 讯的标准。 2、最基本的用途、最基本的用途 (1)传递音乐系统中的表演和控制信息, (2) 传递与乐器音色参量、 数字声频采样参量及一些与设定信息相关的各种数据。 3、特点、特点 (1)记录内容记录内容:MIDI 记录设备所记录的只是与声音相关的信息,而不是记录声音 的波形。 (2)音序软件音序软件:微机运行 MIDI 音序软件,记录来自 MIDI 设备的一些表演和控 制信息。 (3)同步录音同步录音:利用 MIDI 时间码同步器,可以操作与之相连的其它录音设备进 行同步录音。 4、四个组成部分:、四个组成部分: 1 (1)主控键盘:主控键盘:传送控制器信息,一个全音域的键盘。 (2)音源模块:音源模块:不带键盘的合成器。 (3)鼓机(节奏器鼓机(节奏器) :乐曲节奏部分的演奏和编排。 (4)装有音序软件的计算机(音序器或时序器装有音序软件的计算机(音序器或时序器) :记录或者重放 MIDI 信息数据。 六、调音控制台六、调音控制台 1、作用、作用:将多种输入信号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组合后输出。 2、组成、组成: (1)输入部分输入部分: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 (2)输出部分输出部分:对各个输出通道的信号进行放大、主音量控制等。 (3)监听部分监听部分:监听调音或录音的质量。da 3、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 (1)增益增益:在 80dB90dB 的范围之内。 (2)频率特性频率特性:一般不均匀度应小于 1.5dB。 (3)非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一般应保持小于 1。 (4)噪声噪声:输入通道放大器为低噪声放大器。 (5)串音率串音率:一般应高于 70dB。 七、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两个工序七、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两个工序 1、前期制作、前期制作:通过素材采集、录音、摄录形成节目素材的工艺过程。 2、后期制作、后期制作:对节目素材编辑、剪接、复制、配音、合成等制作成可供播出的完整 节目成品的一系列工艺过程。 八、八、广播节目的播出两大任务广播节目的播出两大任务: 1、节目播出节目播出:根据广播节目表的安排,按顺序进行编排,并按时播出各种节目。 2、节目传送节目传送:将节目信号通过电缆、光缆、微波、卫星传送到广播发射台等。相应 的传音链路称为演播室至发射机链路 STL(Studio Transmitter Link ) 。 九、九、节目的三种播出方式节目的三种播出方式 1、直播直播:节目不经过录音制作工序播出方式。 “播录播录” :播音员在进行直播的同时, 也可同时进行录音,以便日后多次重播。 2、录播录播:事先录制好节目,需要时用放音机将节目播出方式。 3、转播转播: (1)实况转播:节目源来自节目演出的现场,播音员在现场进行播音解说 的播出方式。 (2)台际转播:节目源来自其它电台的播出方式 十、十、数字音频工作站数字音频工作站 DAW 1、定义、定义:以微型计算机为控制设备, 以硬磁盘为记录媒介的非线性数字音频系统。 2、组成、组成: (1)主机主机:核心中央处理器(CPU)和中央存储器(CM)。 (2)硬磁盘硬磁盘:外部存储器。 (3)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负责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并直接将数字信号送 硬盘储存。在数字状态下对音频进行各种特技处理。 (4)各种接口各种接口:AD 转换器接口、DA 转换器接口和控制接口,以实现对各种 功能的选择或操作。 1 (5)相关软件模块相关软件模块:利用处理软件对声音数据进行操作。 3、特点、特点: (1) 处理软件对声音数据进行操作,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2)实际上并没有音频信号进入调音台,是用户自定义的调音台。 (3)最有效的处理是去除噪声。 十一、广播中心网络化十一、广播中心网络化 1、主要系统:、主要系统: (1)节目制作播出系统节目制作播出系统 (2)新闻业务系统新闻业务系统 (3)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2、网络化制播系统的主要特点 (1)高质量、高效率。 (2)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节目制播。 (3)保证不间断安全优质播出,制播成本较低。 (4)完善的数据库功能。 第四章第四章无线电广播发送与接收技术小结无线电广播发送与接收技术小结 一、调制和解调一、调制和解调 1、调制、调制:在发送端,将要传送的信息(调制信号)运载到高频率的交变电流(载波) 上的过程。 (1)载波:受调制的高频交变电流信号 (2)调制信号:调制载波的信号 (3)已调波:调制后的载波信号 2、解调、解调:在接收端,从已调波上将它运载的信息检取出来的过程。 3、模拟调制方式、模拟调制方式:调幅(AM) 、调频(FM)和调相(PM) 。 4、数字调制方式、数字调制方式:幅度键控(ASK) 、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 。 二、二、调幅调幅 1、定义:、定义:用调制信号(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去控制改变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从而 使高频载波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2、分类:、分类: 普通调幅普通调幅 AM:主要应用于中波调幅广播() 。 平衡调幅平衡调幅 DSB-AM:主要应用于调频立体声广播副信道差信号(S = L- R)对 38 z 副载波的调制。彩色电视中的色度信号对彩色副载波的调制。 单边带调幅单边带调幅 SSB-AM:主要用于短波广播中。 1 残留边带调幅残留边带调幅 VSB-AM:主要用于电视广播中对图像信号对图像载波的调制。 3、两个重要参数:、两个重要参数: 调幅度调幅度m a:反映调幅波振幅变化的相对程度。 通频带通频带B=2 Fm:反映已调波的有效带宽。 三、调频三、调频 1、定义:、定义:高频载波的瞬时频率按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幅度保持不变。 2、调频指数:、调频指数: mf= f/=fm/F=最大频偏/调制频率 mf实质是最大的相位偏离值,表示在调频过程中,瞬时相位(t)变化幅度,反应 了调制深度,单位是弧度。 3、有效带宽、有效带宽: B = 2( m f + 1) F = 2( f + F ) 调频广播标准规定B = 200 kHz; 电视广播中伴音标准规定B = 250 kHz。 4 4、调幅和调频的主要区别、调幅和调频的主要区别 (1)高频载波振幅高频载波振幅:调幅的振幅是变化的。调频是等幅波。 (2)高频载波频率高频载波频率:调幅高频载波频率不变;调频频率变化。 (3)已调波频带宽度已调波频带宽度:调频比调幅波宽得多。 (4)声音质量声音质量:调频比调幅好。 (5)传输距离传输距离:调幅的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比调频大。 四、四、电波的三种传播途径电波的三种传播途径 1、天波传播、天波传播经过电离层反射后到达接收点; 2、空间波传播、空间波传播经过对流层在自由空间传播; 3、地波传播、地波传播地球表面传播。 五、广播电视波段(频段)划分五、广播电视波段(频段)划分 1、中波、中波(中频 MF) ; 2、短波、短波(高频 HF) ; 1 3、超短波、超短波:包括米波(甚高频 VHF)和分米波(特高频 UHF) ; 4、微波、微波(MW) :分为特高频(分米波 UHF) 、超高频(厘米波 SHF) 、极高频(毫 米波 EHF) 。 六、发射台的三个基本任务六、发射台的三个基本任务 1、产生高频振荡激励电能、产生高频振荡激励电能, 由高频振荡器将电源的能量转换为高频振荡的能量,产 生高频电流或电压; 2、控制高频振荡电能、控制高频振荡电能, 用传送的节目信号(基带信号)去调制高频振荡,使高频电 能按所传送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3、将受控高频振荡电能转换为空间电磁波、将受控高频振荡电能转换为空间电磁波,由天线向空间发射。 七、板极调幅发射机的组成七、板极调幅发射机的组成 1、激励器、激励器:产生发射机的发射频率(载频) 。 2、高频放大器、高频放大器:对高频信号进行放大。 3、被调级(高末级、被调级(高末级) :用音频信号对高频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并进行功率放大。 4、音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按发射机的要求,对音频信号进行加工处理。 音频处理器三个作用音频处理器三个作用: (1)压缩节目动态范围,提高平均调幅度。 (2)防止过调制。 (3)改善传输系统的信噪比。 5、音频放大器(调幅器、音频放大器(调幅器) :把微弱的、经过加工处理的音频信号放大到所需的电平。 八、脉宽调制八、脉宽调制 PDM 1、数字编码器:、数字编码器:把音频信号变成一系列用脉冲宽度反映音频信息的脉冲波, 2 、开关放大器:、开关放大器:经若干级开关放大器放大到所需功率电平, 3、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把音末调制级脉冲波还原为音频电压, 4、射频末级:、射频末级:再用还原后的音频电压对射频末级进行调幅。 九、导频制调频立体声广播系统九、导频制调频立体声广播系统 1、编码器、编码器:将立体声的左、右两路声音信号编码成一个复合信号。 2、调频器、调频器:将复合信号调频成高频已调波。 3、鉴频器、鉴频器:将高频已调波解调成复合信号。 1 4、解码器、解码器:将立体声复合信号解码成左、右两声道音频信号。 十、导频制调频立体声编码器十、导频制调频立体声编码器 1、由 L 和 R 信号形成主信道信号和副信道信号 主信道信号:M=LR,频谱范围:0Hz15kHz 副信道信号:S=LR,频谱范围:0Hz15kHz 2、 用差信号对 38kHz 的副载波信号进行平衡调幅, 调制后的信号的频谱范围: 23kHz 53kHz。 3、采用平衡调幅方式抑制副载波,降低发射功率(副载波中不携带要传送的信息) 。 4、将主信道信号和调制后的副信道信号相加,另外再加上导频信号 P(19kHz) ,就得 到了基带复合信号:U=(LR)+ (LR)MP 十一十一、调频多工广播调频多工广播:指在正常调频节目播出的同时,利用频谱所附加的副载波来增加声音 和其它信息的一种扩大业务范围的广播方式。 1、辅助通信许可业务辅助通信许可业务 SCA:增加一路不同内容的单声道广播通道,基带信号中心基带信号中心 频率:频率:67kHz,基带信号频谱范围:6173kHz。 2、广播数据系统广播数据系统 RDS:为少数特定用户服务。用户购买专用附加接收设备可收听 到附加节目广播。基带信号中心频率:基带信号中心频率:57kHz,基带信号频谱范围:57kHz2400Hz。 十二十二、调频同步广播调频同步广播:采用多部发射机、具有相衔接的覆盖区域、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和广 播节目以实现特定区域覆盖的技术手段。 主要技术要求主要技术要求: (三同一保三同一保) 1、保证多部发射机之间的同频; 2、保证在发射天线馈源端系统同相; 3、保证发射机有相同的调制度; 4、保证交叠区最低可用场强。 十三、调幅广播接收机十三、调幅广播接收机 1、天线天线:感应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1 2、高频调谐放大器高频调谐放大器:通过改变回路的谐振频率来进行频道选择,同时对所选频道的 高频信号进行放大; 3、本地振荡器本地振荡器:自行产生高频信号,其频率与调谐回路的谐振频率同步改变,且总 是比后者高 465kHz; 4、混频器混频器:将放大后的高频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高频信号进行频率混合,并输 出二者的差频信号; 5、中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器:对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载波为 465kHz)进行放大; 6、检波器检波器:对调幅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来的音频信号; 7、低频放大器低频放大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 8、扬声器扬声器:完成电声转换,并以足够的强度辐射声波。 十四、导频制调频解码器十四、导频制调频解码器 (1)利用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得到复合信号中的主信道信号 L+R (2)利用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得到已调的副信道信号(L-R)M (3)利用选频电路选频电路得到导频信号 P (4)对(L-R)M进行平衡解调平衡解调,得到副信道信号 L-R (5)将主信道信号和副信道信号相加相加、相减相减,得到立体声的左声道信号 L 和右声道信 号 R 调频立体声解码器框图调频立体声解码器框图 第五章数字声音广播系统小结第五章数字声音广播系统小结 一、一、声音广播的数字化声音广播的数字化 技术特征技术特征:(1)从模拟向数字转变,(2)从单机制作到数字音频制播网络转变,(3) 从较单调的声音广播向包含数据广播、多媒体广播、交互式服务等的综合形态过渡。 二、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二、数字音频广播系统 立体声 复合信号 15kHz 低通 电平 补偿矩 阵 电 路 M L R 2353 kHz 带通 AM 解调 Ssinst S 19kHz 选通 副载波 恢复器 Psin(s/2)t sinst 1 1、DAB 技术要点:技术要点: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采用先进的音频数字编码、数据压缩、纠错 编码及数字调制技术,在接收端可获得与原始发送信息相同质量的节目内容。 2、国际上三种国际上三种 DAB 系统系统:(1)欧洲的尤里卡 147-DAB 制式;(2)美国的带内同 频道(IBOC)DAB 制式;(3)日本的单路节目的 DAB 广播方案。 3、DAB 系统工作频段系统工作频段:30MHz3GHz。 4、DAB 覆盖手段覆盖手段:地面单频同步网、本地电台、卫星和有线网络。 5、DAB 系统的发送端系统的发送端 (1)音频编码器音频编码器:利用 MUSICAM 算法进行音频信源编码,目的是压缩音频数据, 降低数码率; (2)复用器复用器:压缩后的信号送入多路复用器与数据业务一起复用; (3)信道编码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作用是对传输信息码流进行纠错编码,使传输码流本身 有一定的纠错检错能力,由此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4)正交频分复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 调制调制:OFDM 是一种对多径传播不敏感的传输方法。另 外, 在 OFDM 调制过程中, 还将通过复合器加入快速信息信道 FIC (Fast Information Channel) 符号、同步信号等。 (5)发射机发射机:经 OFDM 调制后的信号送到发射机进行载波调制和功率放大,然后 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6、DAB 系统的接收端系统的接收端 (1)高频部分高频部分(又称调谐器) :通过天线选择出所需要的传送声音节目和数据业务的 频率块,然后进行频率变换,将高频信号变成中频信号和基带信号; (2)OFDM 解调解调:完成对 OFDM 信号各个载波的解调,恢复出分配在各个载波上 的数据流。 在这一过程中, 还将通过解复合器把每个传输帧的比特流细分为同步信道 (SC) 、 快速信息信道(FIC)和主业务信道(MSC) 。 (3)信道解码信道解码:对接收到的码流进行纠错解码,实现误码的纠错和检错; (4)解复用部分解复用部分:将复用在一起的音频和数据分开; 1 (5)MUSICAMMUSICAM 信源解码信源解码:对音频数据进行去压缩,获得原始的音频数据。 三、三、DAB 五项关键技术五项关键技术 1、信源编码、信源编码:采用掩蔽型自适应通用子频带综合编码与复用掩蔽型自适应通用子频带综合编码与复用 MUSICAM,声音信号 频谱分割为 32 个子频带, 充分利用了人类听觉的心理声学现象和声音信号统计的内在联系。 (1)减少冗余:尽量降低声音信号中冗余。(2)丢弃不相关:尽量降低声音信号中不相关 (人耳不能感觉到的部分),只对人耳能感觉到的信号进行编码和传输。 2、信道编码信道编码:(1)卷积编码卷积编码:码率兼容删除型卷积码 RCPC,(2)循环冗余校验循环冗余校验码码 CRC:对声音辅助信息和比例因子(SCF)加入检测比特错误的校验。,(3)交织技术交织技术: 时间交织(相邻码元在时间上分开传送)和频率交织(相邻码元在频率上分开传送)。 3、传输方法传输方法:编码正交频分复用 COFDM,一种对多径传播不敏感的多载波宽带传输 方法。 (1)编码编码(C):信道编码采用编码率可变的可删除卷积编码; (2)正交频分正交频分(OFD) : 数据流分配到有相等间隔的、 频谱关系彼此正交的大量副载波上传送, 调制采用四相差分相 移键控 DQPSK=4DPSK。 (3)复用复用(M):多套节目数据相互交织地分布在大量副载波上, 形成 DAB 块复合在一起传送。 COFDM 基带信号或基带信号或 “DAB 块块”: 在 DAB 信号传送时, 经信道编码的信息要被分配到 频谱成正交关系的许多副载波上传送, 所有这些已调副载波叠加在一起形成包含数字信息的 信号,“DAB 块”的中心频率通常为 2.048MHz,带宽为 1. 536MHz。 4、插入保护间隔、插入保护间隔:使彼此相继的符号即使在有反射时也相互独立。(1)阻止前一相 邻符号对当前符号的交叉符号。(2)持续期防止反射波干扰。 5、同步网技术、同步网技术:通过同步网实现覆盖。 单频同步网单频同步网 SFN: (1)“单频单频”:发射频率相同,网内多台发射机使用中心频率相同、 带宽为 1.536MHz 的 DAB 频率块; (2)“同步同步”:播出节目相同,调制信号在时间上精确同 步。单频网单频网 SFN 特点特点。 (1)网中所有发射机都必须同步网中所有发射机都必须同步。 (2)可实现多套节目的大面积覆可实现多套节目的大面积覆 盖盖。 (3)传输可靠性提高传输可靠性提高。 (4)发射功率不需要很大发射功率不需要很大。 1 四、数字调幅广播(四、数字调幅广播(AM)系统)系统 1、工作频段:、工作频段: 30MHz以下。 2、5 种建议:种建议: 法国Thomcast天波2000系统:多载波; 法国CCETTTDF(France Telecom/法国电信)系统:多载波; 美国中波IBOC DSB (数字声音广播Digital Sound Broadcasting)系统:多载波,带 内同频; 德国电信公司数字音乐之波DMW (或T2M、DTAG) 系统:单载波; 美国之音喷气推进实验室(VOAJPL:Voice Of Americ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数字短波系统:单载波 3、两种传输系统、两种传输系统: 多载波并行传输系统多载波并行传输系统:利用多载波宽带系统同时传送数据。要点要点: (1)采用编码正交频 分复用( COFDM )调制技术,利用多载波宽带系统同时传送数据。 (2)每个载波采用低 速率的 QPSK、16QAM 或 64QAM。 (3)音频编码采用 MPEG-4 AAC(先进音频编码)方 法。优点:抗干扰能力强,接收机简单;缺点:发射机的峰值系数较高,对发射机的非线性 校正要求较高。 单载波串行传输系统单载波串行传输系统:使用单个载波,进行多状态的调制。要点要点: (1)使用单个载波, 进行多状态数字调相( MPSK )或多个状态调幅调相(32/64-APSK)的调制方法, (2)9 或 10kHz 带宽,在与模拟调幅广播同播时(各自占用相邻的独立频道) ,有用(净)数据率 可达 1024kb/s。 (3)音频编码采用 MPEG-4 AAC(先进音频编码)方法。优点:数字 AM 发射时,仍然可以保持模拟发射时的高效率;缺点:主要是接收机较复杂。 4、数字、数字 AM 系统系统 (1) 发射发射: 音频信号编码+数据流复用信道编码交织成帧数字 调制调幅发射 (2)接收接收:射频接收数字解调帧解调解交织信道解码解复 用数据流+编码音频信号音频信号 四、四、其它的数字声音广播系统其它的数字声音广播系统 1、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具有音质纯净、覆盖面积大、费用低、最经济选择带宽和移 动接收的优势; 1 2、数字多媒体广播、数字多媒体广播 DMB同时传送多套声音节目、活动图像和数据业务。 信源编码:MPEG 信道编码:COFDM 覆盖:单频网 SFN 3、网络广播、网络广播利用因特网来传输数字化的音频信息,提供音频广播服务。 不受播出时间和播出顺序的限制, 使受众具有广泛的信息选择权。 实现技术相对 容易,节目制作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投入。 交互功能,使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广播电台的发展拓展了新渠道。 第六章第六章 电视基础知识小结电视基础知识小结 一一、电视电视:通过通信线路将现场或记录的活动景物(带伴音)在异地及时的以图像形式重现 的技术,也就是根据人眼视觉特性以一定的信号形式实时传送活动景物(或图像)的技术。 1、电视系统电视系统:从对景物信息的摄取直到在显示设备上重现出景像构成完整的工作系 统。 2、电视基础电视基础:可见光的特性,人的视觉特性,色度学基础知识 二、可见光谱二、可见光谱:能够引起人眼的视觉反应的电磁波的光谱范围。 1、波长范围波长范围:380nm780nm。 2、颜色表现颜色表现:随着波长的减小,红、橙、黄、绿、青、蓝、紫连续分布。 3、亮度感觉亮度感觉:辐射功率相同但波长不同的光给人眼的亮度不相同。 4、三种人眼能够感知的光三种人眼能够感知的光:直射光直射光,透射光透射光,反射光反射光。 5、单色光和复合光单色光和复合光: 单色光单色光(谱色光) :单一波长和波谱宽度小于 5nm 的光。 复合光复合光(非谱色光)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长成分的光。 6、光和色的区别:光和色的区别: 光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电磁波) ;色色是人眼对可见光这种物质的视觉反应。 三、光源:三、光源:能发光的物理辐射体。 1、光源的光谱功率光源的光谱功率(辐射功率谱) :光源的辐射功率在各个波长的分布情况。 ()=d()/d()W/m 2、光源的相对辐射功率光源的相对辐射功率:各个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相对于黄绿光的光谱功率分布的 比值。()= ()/ (555) 3、绝对黑体绝对黑体:既不反射也不投射光线,而能完全吸收入射光的物体。 4、色温色温:当光源发射光的相对辐射功率谱及相应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 完全相同时黑体的绝对温度(K) 。 5、标准光源:标准光源:色温较低,偏红;色温较高,偏蓝。 A 光源(A 白) ;2854K。 B 光源(B 白) ;4800 K。 C 光源(C 白) ;6800 K。 1 D65光源(D65白) ;6500 K。 E 光源(E 白) ;5500 K。 四、光度量单位四、光度量单位 1、光通量光通量 F:人眼感觉度量的光辐射功率。光通量是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定积分。单位: 流明lm 2、发光强度、发光强度 I: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I=F/ cd。单位:坎德拉 cd 3、亮度、亮度 B:指定方向发光强度与垂直于指定方向的发光面面积之比。B=I/S 。单位: 坎德拉/平方米cd/m2 4、照度、照度 E:是光通亮与被照物体表面积的比值。E=F/S。单位:勒克斯lx 五、视敏特性五、视敏特性: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灵敏度的特性。 1、视敏函数、视敏函数:K()=1/Pr() ,光辐射功率的倒数。 2、相对视敏函数、相对视敏函数:V()=K()/Kmax=K()/K(555)=Pr(555)/ Pr() 六、亮度感觉六、亮度感觉 1、含义含义:人眼所能感觉到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的差别及在不同环境亮度下对同一亮 度所产生的主观明亮程度的感觉。 2、相对视觉阈、相对视觉阈(韦伯-费赫涅尔系数)=Bmin/B=0.0050.05 3、对比度对比度 C (反差) :原景物或重现图像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C=Bmax/Bmin 4、亮度层次、亮度层次 n (灰度级数) :在画面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间可分辨的亮度感觉差级 数。n=lnC/+1=(2.3 /) lnC,对比度越大,亮度层次越丰富。对比度越大,亮度层次越丰富。 七、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七、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 1、视觉惰性视觉惰性:描述主观亮度与光作用时间的关系。视觉的建立和消失都有一定的惰性。 2、临界闪烁频率、临界闪烁频率(fc) :不引起视觉闪烁感的光源最低重复频率。fc=45.8Hz 八、人眼的分辨力八、人眼的分辨力 1、人眼分辨力(视觉锐度、人眼分辨力(视觉锐度) :人眼分辨景物细节的能力。=3435(d/l)分 2、特点、特点: 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要远低于对黑白细节的分辨力。 人眼对运动景物的分辨力要低于对静止景物的分辨力。 九、物体的颜色和彩色三要素九、物体的颜色和彩色三要素 1、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取决于该物体对人眼入射光的光谱功率分布情况。 2、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物体本身的反射特性或透射特性。照明光源的光谱功率 分布。 3、彩色三要素、彩色三要素: 1亮度亮度:彩色光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视觉上的明亮程度。表征彩色光对人眼刺 激程度的强弱,单位是坎德拉/平方米。 2色调色调:彩色的颜色类别,色调用波长表示。 3饱和度饱和度(色纯度) :彩色的深浅、浓淡程度。彩色光被白光冲淡的程度,用百 分数表示。 色调和饱和度合称为色度(Chromaticity) 。 1 十、彩色视觉特性十、彩色视觉特性 1、波长定色、波长定色:一定的光谱分布表现为一定的颜色, 2、同色异谱同色异谱:同一种颜色则可以是不同的光谱分布。人眼无法辨别光的光谱成分及功 率分布情况。 十一、三基色原理十一、三基色原理 1、三基色原理三基色原理:根据人眼彩色视觉特性总结出的重现彩色感觉和混合的规律根据人眼彩色视觉特性总结出的重现彩色感觉和混合的规律。用三种用三种 不同颜色的单色光(三基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不同颜色的单色光(三基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彩色可分解和合成;)彩色可分解和合成; (2)三基色相互独立;)三基色相互独立; (3)色度取决于混合比例;)色度取决于混合比例; (4)总亮度为分亮度之和。)总亮度为分亮度之和。 3、混色法、混色法 时间混色法:应用于彩色电视机 空间混色法:应用于彩色显象管 生理混色法:应用于立体电视 4、混色规律、混色规律: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红+绿+蓝=白。 5、互补规律、互补规律:红+青=白,绿+品红=白,蓝+黄=白。 十二、计色系统十二、计色系统 1、配色方程、配色方程:彩色光 F = R R +G G +B B = 三色分量之和 方程含义:F 色光可由 R 个红基色单位, G 个绿基色单位和 B 个蓝基色单位混配而得。 2、RGB 计色系统计色系统(物理计色系统物理计色系统):利用物理三基色和规定的基色量 R 、 G 、 B 为单位量,用配色方程进行彩色量度和计算的系统。 色模:m=R+G+B,代表彩色光所含三基色单位的总量,即三色系数的总和; 相对色系数:r= R/m,g= G/m,b= B/m,也称色坐标,分别表示当三基色单位总 量为 1 时,混配某一色光所需的 R 、 G 、 B 的系数。 相对色系数之和为 1:r+g+b=1。 3、XYZ 计色系统计色系统(标准计色系统标准计色系统):选择一组假想的三基色单位(X) 、 (Y) 、 (Z) , 进行彩色量度和计算的系统。 F=X(X)+Y(Y)+Z(Z) 三色系数:X、Y、Z。 特点:基色 XYZ 只是假想的三基色,三个色系数均应为正值;合成彩色光 F 的 亮度应仅由 YY项的系数 Y 决定,合成光 F 的色度仍由 X、Y、Z 的比例关系决定。XY Z 时,仍代表等能白光。 十三、十三、亮度方程亮度方程: 1、方程、方程:Y=0.291R+0.587B+0.114G 1 2、物理含义、物理含义:说明红、绿、蓝各为一个单位时的亮度。说明在配色实验中,红、绿、 蓝三路基色光信号如按亮度公式加权求和,就可以得到用 Y 表示的混配色的亮度信息。 第七章模拟电视基础小结第七章模拟电视基础小结 一一、像素像素: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每个像素具有单值的光特性(亮度和色度)和几何位置。 像素亮度既是空间(二维)函数,同时又是时间函数。 二二、顺序制传送顺序制传送:按一定顺序将一个个像素的光学信息轮流转换成电信号,用一条传输通道 依次传送出去,在接收端的屏幕上再按同样的顺序将电信号在相应的位置上转换成光学信 息。特点特点: (1)发送端和接收端各有一个转换开关。 (2)转换开关用电子方法实现的,有很 高的接通速度。 (3)收、发两端开关的接通要同步,保证图像的正确重现。 三三、扫描扫描:电视系统中顺序分解像素和综合像素的实现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TS 33064: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rocess assessment - Process assessment model for safety processes
- 2026年中国铝齿轮泵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大吨位钢丝绳电动葫芦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普通 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603人(一)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招聘38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急诊科外伤应急救护措施
- 2026年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广西经济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校园不文明行为实训记录
- 无人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监控与追踪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招聘社区工作者50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毕节市中医医院招聘暨人才引进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78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远海运招聘1189人(含社招)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A/T 487-2020橡胶减速丘
- 中宫格练字模板
- QC成果提高悬挑梁施工质量合格率(共52图文详细)
- 禾川x3系列伺服说明书
- 企业培训5W2H分析法(31P PPT)
- 《风电防雷接地》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