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哺育的文明.doc_第1页
大河哺育的文明.doc_第2页
大河哺育的文明.doc_第3页
大河哺育的文明.doc_第4页
大河哺育的文明.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 大河哺育的文明【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农业文明、法老、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波斯帝国、种姓制度、佛教、释迦牟尼、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农业文明的基本特点,三大文明的时空位置,波斯帝国的衰落,佛教的产生,印度主要的文化遗产。 2、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识读、利用历史图表的能力。 (2) 通过对农业文明优秀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辨证认识、评价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形成历史概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代人类的主要文化成果,认识到世界各族人民都为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引导学生热爱人类文明。 (2) 通过对埃及学创建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热情。 (3) 通过对波斯帝国衰落的学习,培养学生克勤克俭的良好品格。 (4) 通过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意义的了解,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大文明的时空位置;自然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君主专制的历史评价、 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要点】 埃及、两河流域和印度 (1)自然环境对社会历史与生活的重要影响。 (2)在历史学领域,需要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付出艰苦的劳动。 (3)普遍实行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理论。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波斯帝国 种姓制度 佛教 【课时安排】 23课时 【板书设计】 一、尼罗河的赠礼 1、打开埃及之门 (1)商坡良 (2)象形文字 2、法老的集权统治与金字塔 (1)法老 (2)金字塔 (3)金字塔形成的社会结构 二、两河流域文明 1、苏美尔的发现 (1)苏美尔人 (2)楔形文字的发明 2、汉谟拉比法典 (1)古巴比伦帝国的崛起 (2)汉谟拉比制定法典 三、印度文明 1、种姓制度 2、释迦牟尼与佛教 3、印度的文化遗产 (1)文学 (2)建筑 (3)自然科学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 一、尼罗河赠礼 (1)自然环境: 尼罗河流域,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在这些自然屏障的怀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栖息,无须遭受蛮族入侵所带来的恐惧与苦难。 (2)农业发展: 作为“尼罗河赠礼”的埃及,每年尼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披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 庄稼可以一年三熟。 在古代埃及,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下,使古埃及的历史比较单纯。 二、打开埃及之门 (1)人物:商坡良 (2)埃及文字 古埃及的文字最初是一种单纯象形文字,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由字母、音符和词组组成的复合象形文字体系。今见古埃及及文字多刻于金字塔、方尖碑、庙宇墙壁和棺椁等一些神圣的地方。 埃及盛产的一种植物纸草,其茎干部切成薄的长条压平晒干,可以用作书写。这种纸草文书有少数流传至今。 三、法老和金字塔 思考:为什么说埃及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 (1)埃及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他们自称是神的化身,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他们强迫人民为修建巨型陵墓金字塔。努力和劳动人民的处境非常悲惨。 (2)金字塔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古代奇迹之一。 介绍:法老和金字塔 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来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 古埃及的木乃伊和金字塔(坟墓),都与这种宗教信仰有关。 埃及人崇拜太阳神,特别在法老政权强化以后,埃及兴起了崇拜太阳神的一神运动。太阳神拉(Ra),后来又叫阿蒙(Ammon)-拉。是埃及的最高神,法老(国王)则被视为太阳神的化身。因此,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没有神圣的法老与世俗的法老之区别。法老既然作为神王,其权力也就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因而埃及也就没有什么严密的法律制度。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绝对控制,也是埃及文明的显著特征。 法老、贵族 中小土地所有者、商人 知识分子 广大的农民、工匠 奴隶 (资料补充) “通往冥世的旅途沿着太阳的轨迹,从日落后开始。当阳光渐渐消褪,太阳将世界留在自己的身后,把光线带到了看不见的深处;在穿过死亡之国后,它在每天早晨复出,重新充满活力。” 古埃及人认为生命就象日出日落一样循环往复,隔着地平线,人间与冥界在对称中共存共生。太阳在白天照耀人间,在夜晚光临冥界。死亡只是新生命的过渡阶段,生命可以穿越死亡的门槛。当物质的人体与尘土融为一体后,也遵循自然界循环往复的规律,最终战胜死亡。相信身体在死后继续存在是古埃及人来世观中最突出的特点。 木乃伊的制作: 在古埃及的传说中,木乃伊是由化身为豺狼的神阿努比斯(Anubis)制作的,在墓室壁画和纸草画中,常有表现阿努比斯制作木乃伊的情景。从新王国时期的文献中,我了解到制作木乃伊的过程和相关仪式十分复杂,需要整整70天的时间。 (1)首先将死者送到专门制作木乃伊的屋子里,尸体被置于一个大案子上,从墓室壁画和纸草画看,用于制作木乃伊的案子多呈双狮造型。死者的脑髓通过筛骨从鼻孔中被钩出,然后在腹部左侧切开一个口子,把肝、肺、胃、肠子掏出来,清洗干净,浸泡在泡碱中,并用热树脂处理,最后用布带缠裹,分别放在四个罐中。心脏被留在死者的体内,因为古埃及人认为心脏是思想的器官,只有把心脏留在身体里,死者在来世才能有思维。死者的体腔用棕榈酒或椰枣酒彻底清洗消毒,并撒上捣碎的香料,然后把用布包裹的泡碱和其它临时填充物填满死者的体腔,最后把尸体放在干燥的泡碱粉里,让其吸干尸体的水分。这个过程需要40天。 (2)40天之后,把死者体腔内的临时填充物取出,重新填满用布包好的没药(一味药材)、桂皮、泡碱、锯末等物,并把腹部左侧的切口仔细缝合好。这时用一种杉树油、蜡、泡碱和树胶混合的油膏涂抹尸体,撒上香料,塞住鼻孔,眼窝堵上布。再用熔化的树脂涂满整具尸体,用以收住毛孔和保护皮肤。然后一边念诵咒语,一边用白色的亚麻布精细地层层包裹尸体。到70天的时候,木乃伊就可以入棺了。盛木乃伊的棺材外观多呈人形,通常为石棺和木棺,木棺内外都绘满关于来世的精美图案。 (3)下葬之日,送葬队伍用太阳船把装着木乃伊的人形棺引渡到尼罗河西岸,送到远离河谷绿洲的沙漠中的墓地。接下来装木乃伊的人形内棺被立起来,面朝送葬人群,由一位装扮成豺狼神阿努比斯的祭司扶着,另一个祭司用法器接触木乃伊的嘴,然后再向木乃伊献上各种供品。这个仪式叫“开嘴大典”,目的是使死者在来世也能开嘴说话和吃饭,同时也刺激其他感官复活,这样死者就能在来世享受丰美的供奉了。 【小结】略。 (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 一、苏美尔的发现 1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 (教学方法)结合地图,对比埃及 地理环境: 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狐形的狭长地带,有人称他为“新月地带”。新月地带东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这里称为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建立了很多奴隶制小国。 2古巴比伦王国 (1)兴起: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摸蜡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2)文明代表: A、文字:楔形文字 B、两河流域的“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实际是一座假山花园,它采用立体造员的方法,将花园置于于高高的平台上。假山每边长12米,高25米,用石柱和石块一层层向上堆砌,直达高空。远远看去,花园旧像在天空一样。假山共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用大石柱支撑,层层盖有宫室。为了防止渗水,每层铺上侵透柏油的柳条垫,上面再铺两层砖,还浇筑一层铅,然后在上面培上肥沃的土壤,种植奇花异草,并设有灌溉的水源和水管。它是一位国王为了自己的爱妃修建的,后人称它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二、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他规定努力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思考:汉谟拉比是什么人?他的主要事迹有哪些?对这些事迹应如何评价? (学生活动)略。 三、波斯帝国 (教学方法)学生阅读,然后思考波斯帝国衰落的原因在哪里? (学生活动)略。 印度文明 一、种姓制 (师)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以后,内部开始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等级,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出示表) (生)(熟悉四种人的名称和各自代表的阶级、阶层) (师)婆罗门-祭祀贵族 刹帝利-国王、官员 吠舍-平民 首陀罗-奴隶 二、释迦牟尼和佛教 师: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等级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人们对现实不满,可对自己的处境又无能为力。于是一种寄托-佛教应运而生了。问:佛教产生的背景? 生:(讨论,发言) 师:等级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 (简介释迦牟尼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