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pdf_第1页
关于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pdf_第2页
关于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编号: 1001-8611(2014)06-0005-03 特约稿件 关于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 推广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 汪学军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海口571101) 摘要: 文章介绍了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 阐述了其作为公益类国家工程中心实践的订单育种、 技术转让、 技 术服务、 委托生产和自我生产等5种转化方式以及资源高效利用示范、 政产学研合作示范、 特色热带作物观光农业示范、 国家农 业科技园区核心示范、 构建多样化信息服务网络和国家热作科技外交示范等6种推广方式, 并结合科技发展新的形势和需求, 提 出加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提升持续开发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 提高成果的转化效率和效益; 探索成果处置 权和收益权改革, 调动成果转化积极性的建议。 关键词: 热作工程中心; 转化模式; 推广模式; 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机构 中图分类号: S3-33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4-06-20 作者简介: 汪学军 (1972-), 男, 博士, 副院长, 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 农业科技管理。 第 33 卷 第 6 期 2014 年12 月 农业科技管理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3, No.6 Dec, 2014 1991 年,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部署国家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 “国家工程中心” ) 的建 设, 旨在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 加强科技成 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 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 性、 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 大力促进传统产业调整升 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研发一流的工程化 成果、 培养一流的工程化人才、 建设一流的工程化条 件, 达到一流的管理运行水平, 实现人才、 技术和经 济运行的良性循环1。经过 20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国家工程中心已成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和国家创新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科技 条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承担国家重点研究开 发任务的重要力量, 是促进项目、 基地和人才结合的 重要载体 2。截至 2013 年年底, 共有国家工程中心 343 个 (包含分中心 13 个) , 分布在 9 个技术领域。 其中, 农业 80 个 (包含分中心 7 个) , 而依托科研院 所建设的国家工程中心 34 个 (包含分中心 6 个) 3。 根据国家工程中心在管理和运行方面所体现出来的 不同特点, 国家工程中心分为公益类和企业类两种 类型4。农业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特点, 依托科研院所 建设的农口国家工程中心由于其自身没有商业逐利 动机, 能够更好地发挥行业服务和技术辐射功能, 已 逐步成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工程化、 产业化的重要 平台。作为开展农业公益性科研的国家工程中心,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模式, 提高成果转化能力, 已 成为新形势下农口国家工程中心面临的重要课题。 1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概况 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 “热作工程中心” ) 于 2007 年由科学技术部批准组 建, 依托单位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作工程中 心是以依托单位下属的香料饮料研究所和橡胶研究 所为责任单位, 整合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农产 品加工研究所、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农业机械研 究所等单位的技术、 人才和信息等优势资源而形成 的实体。 作为我国热作领域唯一的科研院所类国家工程 中心, 热作工程中心组建期主要围绕橡胶树、 甘蔗、 芒果、 香蕉、 菠萝、 香草兰、 胡椒、 咖啡、 可可、 椰子和 澳洲坚果等重要热带作物, 重点开展种苗繁育和特 色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 转化和推广工 作, 构建我国热带作物技术研发、 工程化、 技术推广 和产业化平台, 探索一种以多种作物为对象, 由多种 类型科研单位共建, 涉及多学科、 多领域的综合性热 带作物国家工程中心运行新模式, 不断创新科技成 果转化推广模式, 实现 “科研开发产品市场” 的良性循环。2010 年, 热作工程中心以优秀等级通 过科学技术部的组建验收。热作工程中心正逐渐成 为我国热作产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国热带农 业科技外交的重要窗口以及科技普及与服务的重要 平台。 2热作工程中心的成果转化推广模式 作为公益类国家工程中心, 热作工程中心以实用 的高新技术、 高附加值特色产品为突破口, 积极探索 工程化成果扩散辐射机制和成果转化推广模式5, 不 断地向热作行业推广新技术、 新产品和新工艺, 促进 了热作产业技术进步, 对热作产业技术发展的引导、 带动和示范作用逐步增强。 2.1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1)订单育种。按照企业育种目标, 由企业提供 经费, 有针对性地联合研发高产、 高效热作新品种, 并利用企业组织优势向种植大户推广。例如, 专用 木薯育种, 与海南某公司合作, 培育酒精专用型高产 高淀粉木薯新品种,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 2)技术转让。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让 给企业, 并利用企业市场组织优势加快技术推广进 程。例如, 将甘蔗健康种苗繁育专有技术转让给海 南某公司, 应用该套技术, 甘蔗产量可提高 30%以 上, 含糖量提高 1%以上, 用种量减少 60%7。 3)技术服务。利用新技术指导企业开展特色新 产品的研制。例如, 指导海南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生产出新一代特色椰汁饮料椰果椰子汁; 利用 纤维素质构重组技术, 指导福建某食品股份有限公 司将竹笋加工下脚料 (笋头) 加工成固体饮料, 实现 1 600 万元的经济效益。 4)委托生产。利用拥有的专利技术及配套装 备, 委托相关公司生产系列产品, 热作工程中心组织 销售。例如, 委托安徽某棉麻纺织品有限公司等 7 家单位生产菠萝叶纤维加工系列产品, 其纺织产品 具有显著的防臭、 吸汗和透气等特性; 委托广东某股 份有限公司生产香草兰香水、 香草兰酒和香草兰香 膏等; 委托四川某食品有限公司和广东某罐头食品 有限公司生产白胡椒、 青胡椒、 黑胡椒、 胡椒油和黑 胡椒酱等; 委托江苏某食品集团生产花样巧克力、 风 味巧克力和香草兰黑巧克力等。 5)自我生产。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从种植、 采 摘、 加工、 包装到销售等各环节全部由热作工程中心 独自完成。例如, 开发的澳洲坚果和咖啡等系列产品。 2.2科技成果推广模式 1)资源高效利用示范。研究建立热作高效立体 种植模式, 为提高热区资源利用率、 土地产出率提供 了示范。例如, 首次建立了 “椰子+可可+糯米香茶” 、 “槟榔+可可” 和 “橡胶树+黎药” 等立体高效种植模式。 2)政产学研合作示范。筛选出适合我国金沙江 干热河谷芒果主产区种植的 Keitt、 红芒 6 号、 热农 1 号等系列优质新品种, 研发并推广了以晚熟优质芒 果生产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系列技术成果, 建立了 “科 研院所+地方政府+公司或合作社或新农学校+技术 员+示范户+辐射户” 的新型推广模式, 在四川攀枝花 推动形成了世界上 “海拔最高、 纬度最高和成熟期最 晚” 的优质芒果优势产业带。 3)特色热带作物观光农业示范。依托热作工程 中心责任单位在海南兴隆首创 “科学研究、 产品开 发、 科普示范三位一体” 的兴隆热带植物园, 成为热带 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成功范例, 被认定为 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 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 4)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示范。联合海南儋州 国家农业科技园, 共同建成了甘蔗、 芒果和咖啡核心 示范区 400 hm2, 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 提 升辐射带动能力。仅 2012 年, 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 园合理分区, 集成技术, 平均单产提高 15%, 商品果 率提高 20%, 单位面积增收 1 000 元以上。 5)构建多样化信息服务网络。通过 “24 小时天 然橡胶科技服务热线” 、“橡胶栽培技术电子手册” 、 “手机智能互动平台” 、“农业科技服务 110 远程技术 服务网络” 和 “植物医院远程技术服务网络” 等平台, 构建了多层次、 多渠道的农业科技信息推广网络体 系, 加速了标准化技术的推广。 6)国家热作科技外交示范。联合 “中国援刚果 (布) 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项目, 以刚果 (布) 为中心, 在非洲广泛开展木薯种植试验、 示范, 使热作科技成 果走出国门, 服务于国家科技外交。2012 年 9 月, 原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 刚果 (布) 总统萨苏亲自参加示 范中心的揭牌仪式并对建设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8。 3新形势下农口国家工程中心科技成果转化 推广的思考 面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和要 求, 农口国家工程中心要及时调整科研重点和主攻 方向, 面向农业产业发展需求, 突破一批重大科技问 题、 集成创新一批实用技术、 打造一批高水平科技示 第33卷农业科技管理 6 范基地和推出一批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进一步创新 与企业合作机制, 引领农业科技成果走向工程化、 市 场化、 产业化和品牌化, 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 有力的科技支撑。 3.1加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提升持续开发创新能 力 “十二五” 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 提出, 加强创新载体间的协同、 集成与资源整合共享, 按照 产业链和创新链部署的要求, 加强技术集成, 大幅提 升成果快速转化扩散能力。鉴于农业行业的特点, 当前企业作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条件还不具备, 农口国家工程中心可利用自身的优势, 吸纳社会资 源, 建立利益共同体9-10。一是建立产业技术联盟, 通 过国家工程中心牵头, 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 围绕 行业突出的问题, 开展订单式横向委托项目合作, 创 新合作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 开拓科技成果转化的 快速通道, 加快在整个行业产业链中的技术转移和 成果转化进程。二是组建产业技术链共同体。依据 产业上中下游, 加强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 促进优势资源集成和高效配置, 提升创新合力, 注重 发挥技术辐射和成果转化作用2。三是建立科技资 源共享平台。国家工程中心之间要注重加强重大科 技基础设施、 科研仪器和示范基地等资源的共享, 实 现各类科技资源的最大效能化。 3.2强化企业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 提高成果的转 化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企业资金、 管理和市场信 息的优势, 主要依托企业主渠道实施成果转化, 提高 成果的转化效率和效益。一是发展公共技术市场, 提高科技中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成果供需对 接。二是充分依托国家工程中心对科技成果按照企 业要求进行技术成熟化、 工程化和配套化, 进而实现 产业化。三是主要依托企业主渠道开展成果转化工 作, 采取技术入股、 技术拍卖等多种方式进行技术成 果转化, 降低企业应用成果的风险, 促进科研机构和 企业建立成果转化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机制。四 是采取成果转化引导资金、 金融保险等综合手段, 降 低企业转化应用成果资金成本和风险。 3.3探索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 调动成果转化 积极性以中央有关政策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 科技成果转化法 (修订草案送审稿) 为指引, 积极探 索科技成果的使用权、 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 允 许单位采取科技成果转让、 许可和作价入股等方式 转化科技成果, 推动创新和转化等各个环节紧密衔 接,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根据国家鼓 励引导企业创新的有关政策, 探索技术入股和参股 等方式组建科技型企业, 强化成果技术成熟化、 工程 化和配套化开发, 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和效益, 并将所 得收益主要用于激励对科技成果创造作出重要贡献 的课题组和成员。 4参考文献 1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网.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EB/OL.(2011-02-22)2014-07-08.http: / . cn/index/centers/index.aspx 2陈伟维, 曹煜中.关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创新的 实践和探索J.中国科技论坛, 2014 (2) : 150-153 3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网.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年度报告 2013EB/OL.(2013-12-30)2014-10-07.http:/ 4周琼琼, 何亮.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历程与现状 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3 (2) : 20-23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 “十 五” 期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的通 知 EB/OL (2001-08-14)2014-08-28.http: /www.most. 6李琼, 徐兵强, 邓远宝, 等.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运行新模式的探索以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 2011, 30 (4) : 56-59 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办.一千万元, 我院生物所把甘蔗 健康种苗繁育技术授权给企业EB/OL (2011-10-10) 2014-08-29.http: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