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doc_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doc_第2页
大自然的语言.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文中3个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段落背诵下来。3. 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本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重难点分析:l.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大自然的其他语言。2.体会介绍科普知识儿童诗的语言特色,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进去,以语感引发情感,以情感带动语感,尝试体验声情一致的朗读能力生成与提升的过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走进自然”,解题激趣。(一)同学们,自然是神奇的,它是一本厚厚的书。这本书里有很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你能读懂吗?出示图片,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想法。(二)你们都能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中还会告诉我们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咱们仔细读读,去发现吧。二、走进文本,初读正音。(一)自读提示:1. 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 小组内互读正音。3.讨论交流自己对生字的记忆方法。(二)小组内自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分小节读诗歌,听者给予评价。三、感知文本,整体把握。1讨论: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出示 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1. 白云高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2. 蚂蚁搬家,是大自然告诉我们3. 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2.全体交流四、美读文本,体会情感。 (一)赏读:教师边范读边展示课件。(二)赛读:小组与小组之间、单人与单人之间,分节赛读整首诗。(三)齐读:全班同学齐诵诗歌。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回顾文本。(一)听写词语。(二)回顾:从诗中你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三)导入: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知识介绍给我们的?现在大家就去研读。二、感悟诗歌,指导朗读。(一)自读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该怎么读呢?1.学生自主完成。2.小组内交流、讨论。3.课堂展示。(二)互动交流,点拨指导。(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第一小节:如何理解“准是”,“准是”说明了什么?第二小节:这一节,从哪个词中看出作者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总结第一、二小节的写作方法。第三小节:1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好这一节呢?2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第四小节:这一节中作者又用了哪些修辞?练习运用修辞造句。总结第三、四小节的写作方法。第五小节:出示课件,解“年轮”。第六小节:1. 课件展示一条大鱼:谁知道这条鱼有几岁呢?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的?该怎么让大家都知道这种大自然的语言呢?2.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点评指导。总结第五、六小节的写作方法。第七小节:1. 指名试读,说说这一节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课件出示:结合讲解“三叶虫”,理解“镶嵌”,简介“喜马拉雅山”。2.“喜马拉雅山”那么高,那么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3. 指名试读,点评指导朗读。第八小节:结合课件理解“漂砾”。小结:你觉得文中哪个词能概括大自然的语言?出示课件三、回归整体,把握中心。 小结: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四、拓展延伸,练习仿写。(一)拓展:1. 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说给大家听。2. 收集、观察大自然的语言并记录下来。(二)仿写:把你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编几节诗句写下来,读给大家听。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细心观察) 白云高飘 晴天;蚂蚁搬家 雨天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 原是汪洋一片7、第一朵杏花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四、指导书写生字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第二课时(一)导入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3. 指导朗读。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5. 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6. 指名练读。(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五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板书 第一朵杏花竺精确观察可桢一丝不苟8、植物的“感情”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掌握十二个生字。了解“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这些词语的意思,掌握“曲”和“给”多音字的用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读课文的同时,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生长方面的有关知识及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事例。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植物的“感情”)师:“同学们,人有感情,其实植物也是有感情的,只是它的表达方式与我们人类不同,你知道那些植物是有感情的?”(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资料)2、师: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去看看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吧!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含羞草”、“丁香花”、“货轮”、“棉花”可以借助图片帮助理解;“迅速”、“较浅”、“讨厌”、“竞赛”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如:“恰恰”一词可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进行换近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如:“促使”、“供给”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干瘪”、“霉烂”“窒息”等放在文本中理解。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读书中的句子)A:我明白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是有“感情”的。(请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植物奇妙的感情)B:我明白了有的植物碰到合不来的伙伴会萎靡不振。农民就给它们安排能够和睦相处的邻居。师问:“你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读46自然段)4、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理解刚才那些不明白的词语。5、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1植物为什么有感情呀?2题目中的感情为什么加引号呀?)学生讨论后交流。6、整体回顾全文。7、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对这些植物说的吗?(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感情很神奇、可爱、有趣、奇特等)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注意读准“较”(jio)、“供”(gng)“曲”(q)的读音。指导书写时,注意“迅”字的比画书写顺序。“勿”不要写成“匆”,“柿”右半部分是“市”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把学生知道的其它植物的感情说一说。9、蜜蜂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难点: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出示课件,介绍法布尔。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7、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8、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9、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10、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11、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四、反复朗读第一段。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五、学习最后一段。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六、拓展延伸: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七、作业布置: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2、课外阅读:昆虫记板书设计:9、蜜蜂听说做试验得出结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矿矿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阅读课文,知道矿矿是怎样查阅资料完成他关于“蓝鲸”的研究的,了解矿矿写的论文的大致内容。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产生研究与创造的冲动。3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提前准备黄全愈和黄矿岩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活动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1首先向孩子介绍黄全愈,而后过渡到他在国外上小学的孩子。黄全愈,美籍华裔教育的学者。2000年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成为当年国内非文艺类的第一畅销书。2003年,黄全愈又推出了“新书”生存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其他的请学生介绍。2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2课件出示字词。指明读,开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