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三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考选考必背一、一战的背景(一)根本原因:资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二)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斗争 b矛盾缘由及实质:法德矛盾:普法战争 欧陆霸权俄奥矛盾: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霸权 实质: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英德矛盾:世界市场 、殖民地、制海权世界霸权1879年,德奥同盟,1882年德意奥同盟;1892年法俄联合,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同盟;1904与1907年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结盟,标志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三)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b(四)其他原因:1、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思想基础) 2、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物质基础) 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c1、客观形势:20C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联系必修二: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传统武器性能提高、新式武器运用(如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突破战争方式,手段先进;新的交通手段和新的通讯工具 突破战争地域,范围扩大 3、现实条件:19C末资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争夺殖民地矛盾激化,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二、一战经过1、概况:(1)两大军事同盟国:协约国PK同盟国(德、奥匈、土、保)(2)三条战线b :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VS德奥)、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VS德;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意义)、南线(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VS奥匈)(3)三个阶段:1914;19151916;19171918(4)四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索姆河战役 b阶段主要战役影响西线东线第一阶段(1914)马恩河战役(1914.9,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施里芬计划(速战速决)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德、俄互有胜负,进入相持阶段 1914年东西两线的战事进入持久的阵地战 第二阶段(19151916)(东西)1916.2凡尔登战役(飞机飞艇毒气;决定意义;绞肉机)1916.5日德兰海战(“大炮巨舰的高峰”、最大规模的海战) 1916.6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地狱”)1915德力图击溃俄国但落空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1917.4美参加对德作战 b1917.8中国参加对德作战 b1918年11月,德国投降1918.3俄国退出大战 b协约国力量增强,一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2、结果:同盟国失败(原因?)c(1)经济:德奥集团的经济实力处于劣势(主要原因)(2)军事:军事战略失误;低估对手实力(3)国内:同盟国各国内部矛盾尖锐并不断激化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奥匈帝国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导致帝国瓦解;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推翻了帝制(4)国际: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三、影响 d(一)性质:局部看: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全局看: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掠夺战争(二)影响(注意记忆与理解的方法)d1、最直接:巨大灾难(物质、精神损失巨大) c2、对世界格局影响:催生了新世界(1)对欧洲:相对衰落(经济衰退、政治危机、国际地位等)(2)对美日:迅速崛起(表现?),挑战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格局(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掀起了民解运动新高潮(举例: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原因?影响?)(4)对社会主义运动:无级革命运动高涨(德国十一月革命;列宁领导俄国进行十月革命,并建立第一个社义国家)(5)对整体:推动世界向整体化方向发展(表现:国际联盟成立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3、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1)经济:催生了新技术(如军用飞机、汽车和化工技术等);推动了生产管理的革新(2)政治:改变政治机构职能(如政府干预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等);客观上提高了妇女地位(如妇女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增强;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3)思想:和平主义;社会主义选修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一)巴黎和会1、目的:(1)表面上:战胜国为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谋求战后世界和平(2)实际上:战胜国为瓜分战利品,建立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2、概况:时间1919.181919.6.18地点巴黎凡尔赛宫参与国27个战胜国的代表 (战败国和苏俄除外)操纵国及三巨头美(总统威尔逊)、英(首相劳合乔治)、法(总理克里蒙梭 )争论焦点如何处理德国重要问题中国山东问题3、主要大国打算:(1)美国:欲凭经济实力,建世界霸权(集中体现在“十四点原则”)。(如何评价“十四点原则”?积极: 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保护弱小民族利益。实质:是美国利用其经济优势欲图称霸世界的工具)(2) 英国: 在世界:扩大巩固“大英帝国”版图(维护世界霸权); 在欧洲:反对过分削弱德;联美遏法(“大陆均势”) 在东亚:利用日本牵制美国(3)法国:削弱和肢解德国,成为欧洲大陆霸主;扩大非洲等地殖民地(4)日本:战时从德国攫取的权益合法化(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4、主要内容:(1)对德和约: 凡尔赛和约 (落实到书本)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疆土问题:重划德国疆界(a西部、b南部、c东部)(落实到地图上)殖民地问题: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a.德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国“委任统治”;(“委任统治”实质:是一种新的、更隐蔽的殖民主义统治政策。)b.山东权益交给日本。军备问题:限制德国军备:a.不得实行义务兵役制;b.陆军不超10万;c.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d.莱茵河东岸50千米为非军事区,德不得设防赔款问题:未达成最后协议相似:内容包括重划疆界、限制军备、战争赔款及财政监督等。说明: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和对战败国的无理制裁与掠夺。(2)其他和约:对奥圣日耳曼条约、对保纳伊条约、对匈特里亚农条约、对土色佛尔条约(3)建立国联问题:背景:结合P39a. 客观形势需要:战争的残酷性促使人们对战争进行思考(和平主义思潮);顺应世界整体化的趋势b.主观利益需要:战胜国为维护战后的利益的需要c.直接推动:一些国际政治家的呼吁及美国的推动概况:知识条目主要内容由来美国威尔逊“十四点原则”成立和会讨论-1919年4月通过盟约- 1920年初正式建立。总部在日内瓦 成员国苏俄及德、奥等战败国最初被排斥,美国未参加机构大会、行政院、秘书处、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内容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全体一致实质是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结局1946年正式宣布解散美国提出但不参加的原因:a.提出建立国联的原因:实力增长; “十四点计划”b.拒绝参加国联原因: 美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失败; 英法抵制;孤立主义思潮、移民国家 c.反映的问题:英美矛盾成为当时世界主要矛盾;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获取世界领导权; 国际关系中心仍在欧洲评价:结合P39积极:a.性质: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b.盟约包含许多积极规定,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且初期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举例?)c.为联合国等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局限: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不能制止战争,后来成为绥靖政策的工具结局:因威望下降,面对一系列战争危机和侵略战争毫无应有作为,于1946年正式宣布解散。(二)凡尔赛体系1、构成:一战后协约国通过召开和会签订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尔赛和约对奥、保、匈、土的和约国联盟约)2、评价:(1)积极:暂缓帝义的矛盾,使资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承认民族自决原则,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欧洲新兴民族国家。解决矛盾采用了会议、和约的方式(2)消极:矛盾重重,极其不稳定性战胜国与战败国(如法德)因对战败国的宰割而造成的民族主义、复仇主义战胜国之间(如英美、英法)因分赃不均和相互称霸而造成的矛盾新兴民族国家间因领土纠纷和民族的矛盾(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决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因社会制度不同,协约国仇视苏俄,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资义国家与被压迫民族国家间因重新瓜分殖民地而造成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一)华盛顿会议1、背景:(1)根本原因:帝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美:注意力集中到亚太地区;日:在亚太的扩张对美英构成威胁;美英日:军备竞赛激烈(2)客观:为平息中国的反帝怒潮,维护在华利益2、概况:(1)倡导及参与国:美倡导,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9国参加(2)时间及地点:19211922年;华盛顿(3)主要议题:亚太地区问题: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中国问题:3、内容条约签约国内容影响四国条约美英法日缔约国互相尊重其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权利在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采取应对措施;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对美:拆散英日同盟,扫除亚太的称霸障碍对英:平衡了日、美之间的关系对日:双重影响英日同盟被解除;一战的获利大多承认,也获得了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五国条约美英日法意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但未规定其他舰种的限额。对美国:外交胜利,拥有了英国相等的海军地位对日本:受到抑制,但英美不得在其附近建立海军基地,实际了日本在这一区域内拥有战术上的优势 对英国:霸主地位被进一步削弱总评:是第一个裁军协定,暂缓大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但没根本解决问题,不能制止战争九国公约美英法日意中比荷葡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美国:美国外交的胜利,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得到确认对日本:打破了对中国的独占局面;对中国: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质)(二)华盛顿体系1、构成:一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通过四五 九等形成的帝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2、与凡尔赛体系的关系: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与完善,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建了战后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新格局,被统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实质: 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国主导的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4、评价:(1)积极:裁军;矛盾暂时缓解,1923-1929相对稳定时期(2)消极:不稳定,隐含诸多矛盾( 如美日、英日、中国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等,埋下了战争祸根。 中国山东问题的由来、解决过程及评价1、山东问题的由来(1)1897年德国强占胶洲湾,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2)“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袁 “二十一条”,使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3)1919年巴黎和会把山东权益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上签字。2、山东问题的解决(1)背景:中国人民要求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不懈斗争(例)一战期间及巴黎和会后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局面,损害了英美利益(英美与日矛盾)(2)经过:会外谈判,1922年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3、如何评价山东问题的解决(1)从“山东问题” 解决的成因来看:原因1:中国人民坚持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斗争(最主要的)原因2:帝国主义在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所致这并非中国国际地位发生根本变化的表现;也并非帝国主义维护中国主权的表现(2)从“山东问题”的解决的条约内容看:中国收回了山东的主权;但日本仍旧保留着一些特权。(3)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本国及国际秩序影响看:是近代中国人民取得的少有重大外交成果是对凡尔赛体系的重要修正说明了凡-华体系的不稳定性,隐含着诸多矛盾。三、维护和平的尝试(一)国联的努力与作用:P39 举例?(如1924年日内瓦议定书等)一系列维护和平尝试失败的原因:凡尔赛和约的隐患;国际联盟的“大国一致”原则;大国强权的烙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各国利益的冲突文明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冲突选修三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考选考必背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2)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3)直接原因:1929年10月纽约股市的崩溃2、特点:来势猛;范围广(部门、地域);破坏力巨大;持续时间长3、影响:(1)国内:(经济上)破坏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政治上)激化资义社会各种矛盾(2)国际:资义与(半)殖民地间、资义与资义间矛盾加剧,总之,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二)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及经过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权。直接原因:希特勒与纳粹党的宣传与游说历史原因:a.有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原因?)b.不满凡尔赛和约 的宰割(2)建立:1933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3)内外政策:对内:专制独裁(略) 对外:扩军备战(至二战全面爆发前):a.1935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b.1936出兵莱茵河东岸;c.1936年干涉西班牙内战;d.1938.3吞并奥地利;e.1938.9吞并苏台德区;f.1939.3吞并捷克斯洛伐克;g.1939.9突袭波兰(4)影响:冲击凡尔赛体系,加速二战的全面爆发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级希望建独裁政府 直接原因:军部中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历史原因: a.有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b.不满华盛顿体系的压制(2)建立:时间:1936年。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3)内外政策:对内:禁止罢工、限制言论;扩军备战;对外:制定国策,扩大侵略战争(4)影响:冲击华盛顿体系,加速二战爆发(三)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相同不同不同的方面德国日本原因均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都对凡华体系不满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均受到垄断资级支持对凡华体系不满的原因不同不满“凡”的宰割而力图复仇因分赃不均而不满“华”的束缚经过政策都主张对内独裁,对外扩张建立的过程不同先建立专政,再发动战争先发动战争,再逐步建法西斯专政核心力量不同以政党为核心以军部为核心上台方式不同议会合法方式军部暗杀政变方式影响形成战争策源地,加速二战爆发对原有体系的冲击不同冲击凡尔赛体系冲击华盛顿体系三走向世界大战(一)英法美国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1、绥靖政策的含义: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自己卷入战争,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本质是避战自保,祸水东引2、绥靖政策的表现:(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国联李顿调查团偏袒日本(2)1935年意侵略埃塞时:承认侵略实行制裁但不包括石油,苏伊士运河供意使用(3)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英法“不干涉”政策、美国“中立政策”(4)1938年3月德吞并奥地利时:-英法平静接受(5)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点):在无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下,德意英法代表将捷的领土苏台德区割给德国3、影响:(1)对法西斯:助长法西斯气焰,增强法西斯实力(2)对英法:暴露了英法的虚弱,导致战争初期受到严重损失(3)对弱小国家: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4)对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5)对全局: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4、历史教训:(1)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不应该绥靖纵容,最终养虎为患(玩火自焚);(2)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用正义武装捍卫和平;(3)作为世界大国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1、原因:(1)苏联:集体安全落空,寻求避战自保,赢得备战时间(2)德国: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两线作战2、内容:双方互不侵略者对方;并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3、后果影响:(1)对德:避免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2)对苏:免遭德国首先进攻,赢得备战时间;体现了苏的中立自保政策; “秘密协定”也体现了苏联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玷污了苏的国际形象(3)对波兰等国:“秘密协定”使其国家利益受到损害(4)对英法:使其祸水东引企图的破产(5)对世界:祸水西指,加速二战的爆发(三)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1、原因:(1)直接原因: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对外扩张(2)主要原因:英法美绥靖政策和苏联中立自保,加速了二战爆发各国人民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没有形成统一战线(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2、过程:略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一)全面爆发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月)二战初期战况:1940.45德西线进攻(丹、挪、卢、荷、比)、攻打法国(曼斯坦因方案)敦刻尔克撤退1940.6.221940.6法国灭亡1940.7-10,进攻英国失败(“海狮计划”)展开不列颠空战(二)波兰溃败原因:德国闪电战,军事力量强大。准备充分;波军武器装备陈旧,战术落后英法宣而不战; 苏联趁火打劫(三)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底6月初,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四)法国溃败原因:(1940年6月22日)1、主观方面:(1)军事理论落后,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2)根本原因: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如备战不足,民心涣散,士气低落等)2、客观方面:(1)德军的突袭战术,“曼施坦因方案”,且无后顾之忧?(2)意大利趁机宣战打击。(五)不列颠之战(1940年7月10月)希特勒“海狮计划”侵略计划;德的侵略第一次未得逞原因:英方: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政府抵抗决心坚定;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方:非本土作战;对英国顽强抵抗估计不足; 作战目标随意,未坚持袭击军事设施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一)苏德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1、原因:(1)必要性: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 (2)可能性:1940.9 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同盟(军事同盟)希特勒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和地区(军事资源)2、时间: 1941年6月22日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3、影响: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的扩大(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1、原因:(1)外部原因: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的一系列胜利刺激了日本的动野心 (2)根本原因: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1940年8月,日本“大东亚共荣圈”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在亚太地区的利益)(3)直接原因:美英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和冻结财产,于是日本试图取得战争主动权,把美国太平洋舰队看作是“南进”的最大障碍2、时间: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3、影响:日以微小代价重创太平洋舰队。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1、原因:(1)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构成严重威胁。(2)直接原因:苏德战争的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促成2、目的: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3、过程:(1)二战全面爆发后,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内容?),实际为掌握着制海权的英国购买军火打开方便之门(2)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案,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美英确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3)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立即宣布支持苏联;并于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4)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议定书三国开始联合行动。(5)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4、性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5、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一)莫斯科战役:1、时间:1941年9月底-1941年12月底。2、结果: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3、胜利原因:(1)从苏方看: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苏联从东部大量增援部队(日本南进)天气严寒(2)从德方看:缺乏冬季作战准备;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4、影响:德军在二战中第一次失败,宣告闪电战破产;德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二)斯大林格勒战役:1、原因:(1)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全线进攻(改为重点进攻)(2)夺取苏联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粮食、石油、煤炭) (3)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占领此地可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4)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2、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3、结果: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4、胜利原因:(1)苏联守军进行殊死抵抗(2)巷战不利于德军先进武器作用的发挥(3)天气严寒 (4)德军后援困难 (5)苏军采用了正确的战备战术5、影响:(1)对德:歼灭了法西斯军队的有生力量。(2)对苏: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德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3)对全局:也是二战的转折点;鼓舞反法西斯人民的斗争,巩固和发展了反法西斯同盟。(三)中途岛战役:1、原因:1942年美国对日本的东京等城市进行轰炸2、时间:1942年6月3、结果:美国以少胜多,取得了重大胜利,日军损失惨重。4、胜利原因:(1)美方:事先破译日军密码,掌握战场主动权;集中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2)日方:特混舰队兵力分散;战术陈旧,航母舰队任务复杂5、影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四)阿拉曼战役:英对德意1、时间:1942年秋。2、结果:德意军队大败,被迫西撤。3、胜利原因:德意战线过长,给养困难;英军给养充分,兵力优势。4、影响: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盟军的反攻与胜利1、太平洋战场:(1)1942.8瓜岛战役美军牢控主动权,完成战场转折(2)1945.初收复马里亚纳、菲律宾日海空军主力被灭2、北非战场:(1)1942年11月美英在西北非“火炬” 登陆;(2)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3、欧洲战场:(1)南线:1943.7,英美联军西西里岛登陆;1943.9,意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2)东线(苏德战场):1943.7库尔斯克战役完成转折(普罗霍罗夫卡最大的坦克战)1944初苏基本收复国土;罗、保、匈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3)西线:(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标志:1944.6诺曼底登陆(霸王计划:最大规模两栖登陆)结束:德国投降过程:1945年4月,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代表正式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纪检监察监督管理办法
- 市政电力接入协议
- 2025年男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实战模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复习题及答案
- 出纳实务概述课件
- 全省地税系统XXXX年时事政治和业务知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粉丝经济变现路径-洞察及研究
- 心脏移植配型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年车辆购买合同
- 衡水金卷四省(四川云南)高三联考9月联考地理(含答案)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317人(同步测试)模拟卷含答案
- 中小学学习《民法典》主题班会图文ppt
- 20客户画像与标签管理课件
-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2019版)(范本模板)
- 《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论文)8000字》
-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表
- (中职)PLC实训课件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 QC成果施工现场移动式网络布设及监控一体化装置的研制
- 《发育生物学》课件第八章 胚轴的特化与体轴的建立
-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教案
- 《石油库设计规范》修订2022-0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