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论文:从“纤夫”到“牧者”_第1页
生本教育论文:从“纤夫”到“牧者”_第2页
生本教育论文:从“纤夫”到“牧者”_第3页
生本教育论文:从“纤夫”到“牧者”_第4页
生本教育论文:从“纤夫”到“牧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生本教育论文:从“纤夫”到“牧者” 生本教育论文:从“纤夫”到“牧者” 文 /张福 “生本教育”在对学生关注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生命活动给予了最大的关注。它为教师正位: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 .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但不是他们任何动作的替代者。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会自动形成品格,例如:自信、合作、感恩等,也会收获知识和智慧。 “牧者”的特征就是把牛羊放牧到水草丰美之处,而让他们恣意吃草。然而这需要静待的功夫。具体来说,当孩子们按照自己 的成长规律去学习的时候,我们任何时候去检查它,常常错误百出。我们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测得一个分数,但很难去测量孩子的思维,因为那是一种需要清晰和混沌并存的境界。混沌是一种发展态,最前沿的成长是混沌的,是生命性的呈现,拒绝了这里的混沌态,就是拒绝成长。就像树木成长的时候,你什么时候去测量它的生长指标,都会发现种种的不完善。但是,我们隐忍不住,非得要孩子们每个2 / 11 月,每段时间,都呈现华美,于是,在外力之下,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意向,都集中在开花,从一年级起就要孩子们开花!而最大限度把核心学习交还学习者的障碍,恰好就是课堂 的短期指标化,例如周周清,堂堂清,这也如市场经济的前提是改变计划经济一样。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 ,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牧者”和“红烛”、“园丁”、“春蚕”一样都是对教师职业的比喻,而前者更加彰显了教师的智慧: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激励思维,激扬生命。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生活,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 ,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牧者”更是一种教育主张。什么样的 做法才具备这一主张呢? 且从一个数学教学设计说起。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 30 千米 /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 90 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3 / 11 航行 60 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这是上学期准备的一节“师本”课 “分式方程”的引例设计。生本课堂模式尝试两年多后重回师本课堂的设计竟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主要是对老师在课堂上是做“牧者”还是“纤夫”的区别有了更进一层的理解。本想在两个不同的班级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模式进行教学以供老师们揣摩、评课, 但由于临近期末而未能如愿。 设江水的流速为 x 千米 /时,请列出方程: 3090+x = 3060-x1.这个方程和以前学过的方程有什么区别? 2.请给这样的方程起合适的名字; 3.请给分式方程下定义; 4.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此方程。 5.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4 / 11 教师的设计:利用实际背景下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方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进而学习分式方程的定义,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 过类比等方法尝试得出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步骤。对照课堂实际和生本理念,逐渐发现这样的设计是存在严重问题的。生本教育提倡“教皈依于学”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老师不应该用问题紧紧地牵着学生,让孩子们有差异的学习,否则,可能对生命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如,当孩子们把符合条件的分式方程列出来后,不同的孩子看到这个方程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心急的学生会先想如何解这个方程;心细的学生会发现这个方程跟以前学过的不一样,进而想到哪不一样;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自然借用类比方法尝试 着解这个方程;而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会联想自己在解有分母的整式方程常出现的错误当学生各自驾着自己思维的马车快速奔跑时,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所有的学生不得不停下来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此时,教师的问题就像“绊马索”一样,把所有的学生绊了一跤。之后,教师依次不停地提出问题,学生也就只能亦步亦趋,按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地前行,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就像马的缰绳束缚着学生,你停下来不行,想跑快也不行。这样教下来,后果可想而知,孩子的被动学习无法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5 / 11 教师提出的问题越细,限制越多,学生思维的空间就越小,长此以往 ,学生就懒得往更高更远处去想,最后,就不再去想,而是等着老师来引导。不久前广东生本专家邓小春老师在报告中说:“教师课前准备得越精细,孩子的主动性越低。”郭思乐教授也说过:“教师的完美造成孩子的懒惰!”忽然有了质的感受。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在跳蚤上方罩一块玻璃板,跳蚤跳一次就被撞一下。连续多次后,跳蚤降低了跳跃高度。玻璃板的高度越降越低,跳蚤越跳越低,最后只能爬行。把玻璃板去掉,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跳蚤变成“爬蚤” ,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玻璃板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罩在了心 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扼杀! 或许这就是用问题牵着学生走的“挤牙膏”式的启发教学,表面上不缺少课堂的热闹,但这样的教学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先拟好了前置作业、预习题、思考题,然后在课堂分析时引导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展开讨论,最后得出令教师满意的答案(这答案必定暗合早就设计好的标准答 案)。尽管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也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回答问题,但归根结底,这样的课堂教学,只不过是表象的以学生6 / 11 为本的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质上学生仍“戴着镣铐在跳舞”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实际课堂前的“先学研究”上,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仔细阅读教材第 149 151 页的内容,思考并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复习旧知】解方程 x+42 - 2x6-3 =1(希望有较详细的步骤)【探究一】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 30 千米 /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 航行 90 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 60 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并观察(要仔细哦)这个方程,记下你所想到的;再尝试解这个方程。 【探究二】(期待你的精彩)解方程 2 x-1 = 4 x2-1 ,对比【复习旧知】中的解方程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不再用具体的、过细的问题牵引学生,让孩子们整体7 / 11 地面对问题、整体地思考问题、独立地探究问题,这样做,其实就是还给孩子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这样做不仅符合生本教学的教学理念,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也会有实质性的帮助。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超前的、自主的、开放的和深入的。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这才是“牧者”的做法。 从“纤夫”向“牧者”的转变,需要教师们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有些教师,从走上教师岗位起,桌上只有教材、教参和练习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此以往,教书还有乐趣吗?把充满了智慧和挑战的育人工作演绎成靠体力和时间打拼的舞台,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光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教师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职业,教师必须勤于读书,善于思考,采百家之长,把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育人水平。读书,也包括读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教师通过辩证地、理性地思考教学模式,有选择地借鉴了模式的优点,摒弃自己的不足,保留了自己的风格,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当然,教师从“纤夫”向“牧者”的转变,学校也应为教师的职业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8 / 11 魏书生老师就深谙“牧者”之道。他结合自己的经验,独创了“六步教学模式” ,当有人提出要在全校学习这种模式时,他说:我希 望不要都用一种模式,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创建自己的教学模式。但对没有独特教学模式的老师和青年教师,要落实课堂的十条要求。 教育家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十条要求: 1.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得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簿。 2.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供同学们选择。最优秀的学生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更深更难的题。后进学生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失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 作。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教师讲授时间别超过 20 分钟。近 5 年又提出了别超过 15 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想、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9 / 11 4.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别少于 10 人次。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谈看法。 5.学生动笔练,包括板书时间别少于 10 分钟。 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过 20 秒,以减少老师们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 7.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 8.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 9.下课后的课间十分钟,不离开学生,学生做操就和他们一起做操,学生在室内,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个学生谈谈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学习更愉快、效率更高。 10.备课簿上写一句话,这节课成功在何处。教师固然要反思,但我觉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学生喜欢的环节,坚守坚守再坚守,发展发展再发展。这样反思发现的那些不足才会一点 点地减少。 10 / 11 这十条要求,淤符合师生眼前利益和国家利益;于可持续发展;盂时间成本很低,反正要度过 40 分钟;榆经济成本很低,有钱能做,没钱也能做。越做距离学生越近,效率越高,上课越快乐,时间久了,还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 品读这十条要求,发现它们很切合实际,每条要求都可变换出不同的做法,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若能长期坚持,一定能逐渐做到教育行为的“以生为本” . 如今,不少学校依然实行“三统一”(即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要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考题)、而且在应试 教育的重压下,少不了频繁的考试,不少学校教师缺员,导致老师们满负荷地工作,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