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及矫治的研究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如何在实施素质中关注与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甚至还很严重。厌学以成为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不参加体育活动,怕考试,怕排名;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如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尿频、食欲下降、睡眠易惊、脾气暴躁,甚至出现抑郁,焦虑,强迫等神经症状。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厌学的直接结果是学生不能完成学业,过早地流向社会,形成社会中另类生活群体,进而产生多种社会问题。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解决学生的厌学心理,就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失败。我们不希望这种失改,因此,我们提出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及矫治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想一方面找到学生厌学的真实心理,把握这种心理,然后施以积极的解决策略,降低学生厌学心理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积极应对社会发展,并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服务,另一方面,就是想在对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的中,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重要性的认识,注意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积极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厌学心理,提高教师实施教育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育的发展服务,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要解决目前学生存在的厌学心理问题,解决教师对学生厌学教育无助和无力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本课题研究其预期目标是:找出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状态,解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偏差,解决家庭教育中对学生学习造成的消极影响,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心理,形成学习自信心理,同时使教师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和方法观,形成关注学生心理成长需要的工作责任,提高教育质量。三、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其重点就是在借鉴和找到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后,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积极的矫治,重点解决教师对学生厌学心理的消极影响,解决家庭教育中不当的教育方法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找到可行的对策。发现同学交往与学生个性品质对学习心理形成的影响与对策。找到学生智力因素对厌学的影响与对策。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我们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生200余人,教师38人,目前学校在其发展中,学生厌学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在这个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将遵行调整策略、方式策略、情感策略、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等对厌学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重点解决由于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厌学情绪。具体的研究方法为: 1、文献研究法,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并在运用到实践当中进行验证。 2、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查找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类别、比重,进行有的放矢的研究实践。 3、经验总经法,依据最前沿的研究理论,对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形成工作报告、论文、体会文章。4、行动研究法,通过同事互助、专业引领、案例研讨、行为跟进、主体感悟、问题驱动等形式,分析归纳研究形式的不同带来的不同效果。五、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拟定研究周期为两年,即从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以学期为研究阶段进行研究实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2007年3月-2006年8月 主要工作任务: 1、进行课题申请立项工作。 2、研究讨论,编写课题实施方案。 3、积极进行论证,编写课题论证报告, 4、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师生清楚这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5、进行学习培训,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6、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具体组织课题的实施工作。第二阶段:(启动阶段)时间为2007年9月-2008年1月 主要工作任务: 1、设计课题研究调查问卷(中学生健康心理水平调查问卷、中学生厌学原因调查问卷、中学生学习感受调查问卷、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调查问卷家庭教育与学生成长调查问卷等等),开展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工作,并撰写相应调查问卷报告,为具体实施操作做好准备。 2、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培训工作,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3、根据实际调整课题研究方案,使研究方案更完善。 4、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第三阶段:(提高阶段)时间为2008年2月-2008年8月 主要工作任务: 1、举行阶段实验研究报告会、经验交流会。 2、进行课题研究实验成果展示评选活动(论文、案例、研究日记、体会、随笔等) 3、撰写阶段实验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4、进行实验中期问卷调查研究工作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时间为2008年9月-2008年12月 主要工作任务 1、进行研究实验资料的整理工作, 2、撰写终结性工作报告、实验报告。 3、申请课题对题验收六、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预期成果主要为: 1、论文 2、案例 3、研究记录 4、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实验报告) 5、其他成果资料七、课题组成员: 顾问:徐玉梅 (学校教务主任) 负责人:王晓田 (心理教师) 组员: 张淑芬 (思想品德教师) 郑文豪 (思想品德教师) 本方案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德建议2、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淮北远程教育网 黄冈辅导 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辅导方法珲春市英安中学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6-29 10:20:00 作者:钟文伟编辑:studa090420 【摘要】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比较普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分别仅占10.5%和4.2%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是: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1外在原因 11学习的时间周期较长。学习是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教育法的规定,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知道,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至少要九年的持续学习呢? 12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的呆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运转着,很少发生变化,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厌学心理。 13学生心理压力太重。现代中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重,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驱使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学生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特别是家长教子心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毫无心理学知识。所以,总是无休止地埋怨、挑剔,使孩子产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使家长满意的挫折感。这样,学生心理产生太大压力,必然造成厌学心理。 14缺乏必要的辅导和关心。有些家长在平时从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是辛苦,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孩子学习上无人辅导,思想上又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15教师原因。常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反过来也有厌其师而倦其道。教育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次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有些则是过分的看中分数,使学生感到厌烦。 2内在原因 21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盲目性。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还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同时又不知道怎样与教师密切配合和交流。导致自信心降低,遇到困难时就产生逃避的想法。 2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不良,造成精神苦闷,觉得难以学习下去,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极重要。 23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厌学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都不会太高。24人际交往问题。青少年更渴望寻求同龄人的接纳、陪伴和友谊,倾向于从同伴那里看到自己,否则学生会觉得孤单无助,自尊心受到打击,就开始讨厌学习。他不是真的讨厌学习,只是不喜欢学校环境。从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惧,开始逃避上学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3解决方式 3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社会、学校及家庭,为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都适当降低了要求,减少了教学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有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生活。 32充分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突出实验教学,不但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要组织好每一个分组实验。当上实验课时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说明学生喜欢实践活动。要尽量通过活动课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看录像等,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克服厌学情绪。 3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的消化、吸收率高就等于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就杜绝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34寓教于乐,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愉快的情绪相结合。父母或教师应从青少年身心的发展特点上掌握孩子最喜欢哪些事情,然后把学习文化知识同引起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结合起来,每当学生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时,就放手让孩子自由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干的事。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建立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变厌学为好学。总之,要面对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的厌学情绪,不断发现各种克服此现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使学生生动活泼、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业,以提高教育质量。 35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营造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心中时时要装着厌学学生,为其营造一个能广泛参与学习的机会,备课时要了解厌学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过程中做到五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答问,优先演算,优先批改,优先辅导。四经常,即经常考察,经常指导,经常鼓励,经常强化。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老师要及时想办法,尽量创造环境,教师要用爱这把钥匙开启僵化的心灵,要爱得真,爱得持久,多关心了解,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36老师要注意批评的尺度,成功时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中学生的承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但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转浅谈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6-29 10:13:00 作者:李苗 林国耀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校园语言暴力心理分析心理健康 【论文内容提要】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人们对校园生活中的同伴暴力、体罚等暴力行为深恶痛绝,然而有一类无形的暴力还没有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2004年3月,“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在全国范围的小学生中开展了“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的专项调查,其中“语言伤害”以高达8145的比例列居首位,“同伴暴力”、“运动伤害”居第二和第三。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园“语言暴力”的重视。何谓“语言暴力”?它是指诉诸于口头或者书面的语言暴力行为。比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使用谩骂、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口头语言暴力现象则更为普遍,如“笨蛋”、“傻瓜”、“没有出息”等语言。近日有记者就此对厦门市两所小学的120多名六年级学生及相关人士调查采访,发现“语言暴力”确实已经伤害了许多孩子。老师的冷言冷语、家长的厉声呵斥、同伴的闲言碎语,就如同插在幼小心灵上的一把把无情的尖刀,悄然无声地带来了无法治愈的伤口。本文试图通过对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为减少乃至杜绝校园“语言暴力”提出一些建议。 一、“语言暴力”受害学生的心理分析 案例1:2004年4月,重庆市渝中区初三女生丁某因为上学迟到,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其间班主任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赤裸裸地贬损丁某:“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的资格都没有。”丁某遭此侮辱,一时想不开,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身亡。 案例2:某小学四年级的一位优秀学生明明(化名),在一次班干部选举中当选为小队长。但由于他的好朋友丽丽(化名)当上了班长,他就遭到了妈妈“连女的都不如!”的训斥,同学们也拿这件事笑话他。结果,一对本来很要好的小伙伴从此不再说话,他更是开始自暴自弃,最终导致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案例3:小涛个头高,人长得靓。但从初三开始。他的脸上长满了粉刺,同学们喊他“麻瓜”,刚开始还只是几个同学开玩笑,后来所有同学都开始喊,连女同学也这样叫。每次被喊“麻瓜”,小涛虽然不吭声,但心里都不好受。一天早上,他突然跟母亲说,自己长得难看,体毛很长,要妈妈带去脱毛。还说自己鼻梁上有疤痕,要妈妈带他去北京整容。以后,小涛常低着头,掩着鼻子,不敢抬头看人,不打篮球,后来不愿上学,最后连家门都不愿意出了。上面几个活生生的案例足以让我们看到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的“语言暴力”对孩子心灵的巨大杀伤力了。“语言暴力”不仅侮辱了学生人格,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摧残学生心理健康,而且还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自杀等严重恶果。可以说“语言暴力”是残害学生心灵的“凶手”。 据许多临床心理医生的总结,家长、老师或同伴侮辱性的语言是对孩子心灵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受到“语言暴力”伤害的学生,首先容易出现成绩下降、失眠、心跳加快、情绪不稳等表现,随即就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等心理症状,再接下来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相比成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思想单纯,心理敏感,感情脆弱。更何况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经受过多少挫折和苦头。因此,往往大人感觉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有可能对青少年造成重大伤害。严重时甚至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当一个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有了一种自觉的意识,有了一种自尊的感觉时,会慢慢筑起一道心理的防线,去保护自己那脆弱的心灵;而一旦这脆弱的心灵受到了有意还是无意的侵扰与冒犯,就很有可能变得尴尬窘迫、自我封闭、痛苦无助及至心灰意冷。最后是。哀莫大于心死”,再也提不起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了,久之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健康成长。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皆渴望得到他人对自我的爱护与肯定。特别是得到自己生活中重要人物(通常包括父母、师长、领导、朋友、恋人等人物)的爱护与肯定。这是人性之本。也是人格成长的需要。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在逐步增强,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与同伴和老师的交往,对他们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青少年在团体中获得肯定、尊重,可以帮助他们肯定自我的价值。满足自我肯定的需要;面对缺点错误,他们需要的是师长的中肯批评和循循善诱,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恶语相向。 二、“语言暴力”肇事者的心理分析 事例1:据一位王女士反映,她的孩子属于顽皮和自尊型,并非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有一次孩子上课做小动作,被老师当场严厉训斥:“像你这样的小孩就不配来上课!”从此以后,王女士的儿子对上课读书充满了挫败感,对老师充满了恐惧。王女士为了调动儿子的学习积极性,只得将他转到另一家学校。 此事例其实反映了这样一个现象:近年来,随着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孤立、冷落、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现象却呈上升趋势。 首先,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心理健康欠佳。造成“语言暴力”的内因是教师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其次,有的老师说出伤害孩子的话,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教育观念过于陈旧。在他们眼里,孩子是未成年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格,不必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主体看待。 另外,这也说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习成绩成了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衡量学生学习是否有发展前景的考核标准。在这种压力下,老师的心理也比较急躁。当。望生成龙”的希望化为泡影,当学生成绩成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指标,那些所谓的“差生”、“调皮生”便成了少数教师的。肉中刺”、。眼中钉”。一旦这些学生犯错,在目前。体罚”不准也不能的情况下,“心罚”便成了教师对学生施暴的。首选”。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彻底告别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事例2:一位从事心理工作的家长说,他在小时候曾经当众笑话过一个同学长得过大的耳朵,当他的同学哭着冲出教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后来。他当了家长,很早就告诉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取笑别人。事例二告诉我们:很多老师和孩子在。出语伤人”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这些语言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许多老师自身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知道。你真笨”这些话对孩子有心理伤害作用。也许就是这些。随口说说”的话语,给思想单纯、没有设防能力的孩子带来了的心灵伤害。我们应该尽快让孩子周围的人特别是教师们了解到。语言”也会伤人。 事例3:笔者的一位好友是一位中学老师,据我了解他的脾气非常好,也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很尽职很有耐心很勤勉的人民教师。但是在一次交谈中。他告诉我他也经常被一些非常不听教导的学生搞得很头疼,他们不但不听课而且在课堂上捣乱,忍无可忍的他只好扔给他们一句话:。滚! 事例三启发我们:对于顽劣的孩子,适度的。惩戒”是必要的,但是问题是应该怎么“惩戒”。以往或现今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有些家长特地交待老师:“你能骂孩子。是对我的孩子更负责!”这是中国家长传统的意识、习惯。对于特别调皮不服管教的学生,通过一些反话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其收心,努力学习,有一定的效果。但如何批评惩罚?我们认为,用激将法重要的是老师能真正站在爱学生的立场上,而不是一气之下的泄愤,更不是放弃这个学生。例子中笔者的好友对其学生的呵斥,就只是一气之下的泄愤,而没有讲究批评的艺术。不适度的批评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不可否认还有些老师常以恨铁不成钢、出发点是为了激发孩子的自尊心、促其上进为借口,但骨子里暴露出的却是对孩子人格尊严的轻视。 三、消除语言暴力现象的几点建议 在对。语言暴力”受害者和肇事者进行心理透视时。已经提到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了。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也许就是下面两则事例给我们的启示。 事例1:某校开家长会,有位老师对一位家长说:。你的孩子很不遵守纪律,上课没能坐定三分钟,你要好好管教他。”这位家长听后很伤心。当她回到家里时,看到孩子正在等着她。这位孩子知道自己平时表现不够好。所以很想知道老师对自己母亲说了什么。这时,母亲控制着情绪,很认真地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了你,说你以前上课只能坐定一分钟,现在能坐定三分钟了,并希望你以后要做得更好。”孩子听后很高兴,也受到很大鼓舞。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特别早,也很遵守纪律。此后,这位母亲不断地鼓励他,后来这孩子成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教师与家长要优化教育的科学方法与艺术,学会表扬和批评。教育者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遇事冷静,善于克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和蔼、友善、热忱、耐心和平等地对待学生。教育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表现出信心与爱心。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这种控制应该建立在对孩子最真挚的爱心基础上。要告诉孩子:你不错、你行、你很棒、你没有问题、你只是小小的。心理感冒”等。 批评,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但使用它不可简单、粗暴、生硬。如果需要批评的话。教育者也应该充分考虑批评方式、受批评者的承受能力与效果。否则。会事与愿违,产生不良后果。教育者在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探讨,使批评艺术化。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事例2:最近。广东江门新会一些小学,共同推出1O条教师禁用语。1O条禁用语主要是对教师日常教育学生时,容易说出的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进行归纳。禁止使用。学校老师纷纷表示。将努力不使用1O条禁用语。 这个事例启示我们。学校教学管理中要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比如可以采用制定“教师禁语”等措施。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陆续推出了各种形式的“行业忌语”。如医生忌语、法官忌语、从警忌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语言暴力”的发生。因此。教育管理部门也要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教师忌语。把此列为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有三类话应当成为教师的“职业忌语”:一是话题涉及到家庭、父母时。不可使用“缺少家教”、“有其父必有其子”等带有讽刺或鄙视的语言;二是不要对孩子的本性妄下结论,诸如“天生就是个蠢才”、。一辈子没有出息”等;三是不要对孩子的人格进行侮辱。如“你比猪还笨”、“你简直不是人”、“我像你这样早就跳楼了”等。 另外,教育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健全心理辅导机制,使学生们在心灵受伤时有一个倾诉和治疗的场所。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园地,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教师应致力于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着力于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愿我们校园告别“语言暴力”的阴影,愿我们的孩子们沐浴着爱的阳光!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前对农村初中生厌学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态度生硬,只盲目地加大作业量,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差,是引起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家长对孩子心理成长关心不够,只是一味地高要求,使学生心理压力大,是引起学生厌学的另一个原因。 一、问题提出 自1994年以来,全国中小学入学率逐年提高,在校生辍学率逐年下降。但近年来,农村初中在校生辍学率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学生“厌学”。而且,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 关于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一些期刊、网络转载的论文、论著、信息和调查报告认为:一是大部分农村家长素质偏低,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极少了解孩子的思想,天长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二是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效率低下,满堂灌,课后为了补救,不顾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味拖堂、加课,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使学生无暇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从而出现厌学心理。 为了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爱学,使学生生动活泼、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业,本课题对如下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1.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问题、人际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喜欢学习程度的相关性。 2.学生性别不同与学生喜欢学习程度的差异性。 3.学生年级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与学生喜欢学习程度的差异性。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1.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见附录)。 2.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即:学生厌学情况调查。 (2)设计问卷。 (3)确定调查对象:河北省定州市丁村中学。 (4)确定调查时间:2005年3月。 (5)分析处理数据:用SPSS11.0作数据处理工具。 (6)撰写调查报告。 三、结果与分析 1.被试特征: 本研究以河北省定州市丁村中学2005年3月中旬全体在校生987名学生为被试,其中有效被试979名。 在有效数据中,男生475人,占样本的48.52%;女生504人,占样本的51.48%,女生数稍多于男生。 2.数据统计: (1)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学习成绩满意度的差异性。 各不同维度的描述性分析: 从此表“每题平均得分”可以知悉: 就学生自身层面的四个维度所得分数均高于教师和家长两个层面,其中学习态度和人际关系得分较高。说明学生对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度和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满意度较高。 家长层面得分最低,仅为1.4331,说明家长对学生的成绩满意度低,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2)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问题、人际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喜欢学习程度的相关性。 积差相关分析: 在各不同维度与学生喜欢学习的程度间的积差相关分析中,Sig.(2-tailed)为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不同维度的Sig.(2-tailed)值均小于.01,其积差系数的右边均出现两个“*”。从积差相关系数中,可以得知: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问题、人际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喜欢学习程度均呈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411、.222、 .110、.226、.307、.095。 (3)不同性别的学生喜欢学习程度的差异性。 T检验 由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喜欢学习程度有显著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4)学生年级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与学生喜欢学习程度的差异性。 变异数分析摘要表: 由变异数分析摘要表可以发现,年级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学生喜欢学习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 农村初中师资水平较低,学校教学设备较差,尽管教师们兢兢业业,但是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上课、看管学生、处理作业上,无暇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学法,以至于教学方法呆板,有69和64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不满意。学生长期得不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加上有些教师对“学困生”态度不恰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感情不融洽,从而引发师生对立及学生厌学,60的学生有不喜欢的任课教师,63的学生有委屈或心里话从不向教师倾诉,80的学生受到过教师的表扬,但有20%的学生从未受到过教师的表扬,92的学生受到过教师的批评,26的学生认为作业量太大,9的学生感到作业很难,69的学生感到作业有点儿难。 “文革”期间成长起来的一代家长,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又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不知道如何管理和教育孩子,他们只看重分数,而不考虑孩子实际智力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一味严要求、施重压,搞得孩子身心疲惫而产生厌学。在笔者看来,初中学生厌学主因在教师和家长。如何解决有待进一步研究。 附录:关于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调查 同学:你好! 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较为严重,经初步了解,我们发现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为此我们拟对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进行全面调查,从而针对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同学们能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爱学。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情况,研究问题,问卷结果跟同学的评优和排名等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希望同学能按要求如实、认真回答下列问题。每个同学的答案对我们都很重要,谢谢合作! 年级:_性别:_父母受教育程度:_ 下列20道题,其中119题为单项选择题,将选项对应的符号填在题后面的括号内。第20题为答题,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回答。 1.你喜欢读书吗?( )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不喜欢 2.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满意吗?( ) 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 3.你认为老师对你的学习成绩满意吗?( ) 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 4.你认为家长对你的学习成绩满意吗?( ) 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 5.你在学习上受到过老师的表扬吗?( ) A.经常B.有时 C.没有 6.你在学习上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吗?( ) A.经常B.有时 C.没有 7.你在听课过程中,对上课内容有兴趣吗?( ) A.有兴趣B.一般 C.没兴趣 8.你觉得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合你吗? A.适合B.比较适合 C.不适合 9.你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满意吗? A.满意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10.老师上课注意你吗?( ) A.注意B.不太注意C.从不注意 11.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乐于完成吗?( ) A.乐于B.比较乐于C.不乐于 12.你觉得作业难不难?( ) A.很难B.比较难C.不难 13.作业量多不多?( ) A.多B.适中 C.少 14.你是否愿意参加第二课堂(包括课外学习、补课)的学习? ( ) A.愿意B.不愿意C.随便 15.你有不喜欢的科任教师吗?( ) A.有B.没有 16.你喜欢与同学相处吗?( ) A.喜欢B.比较喜欢C.不喜欢 17.你在同学心目中有地位吗?( ) A.有B.没有 C.不清楚 18.你有委屈或心理话向老师倾诉吗?( ) A.经常 B.有时 C.从不 19.你认为家长对你的学习要求高不高?( ) A.高B.不高 C.没要求 20.你认为你喜欢学习或讨厌学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9期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及矫治关于心理厌学生厌的文章 英国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协会的心理咨. 证据为本心理治疗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 族群社会心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进化心理学到心理基因论 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问题与. 与中小学心理老师谈心理教育(之一)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与整合 科学心理学?常识心理学与质化研究 旅游心理学:含义对象与特点的再审视 在中学生中,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存在厌学情绪,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一、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1. 内在原因。 有些人学习压力大,自尊心较强,产生厌学。这部分人总想在各方面特别是学习上名列前茅,平时学习也很刻苦,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成绩总是不理想,多次尝试多次受挫,使之产生畏难情绪,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厌学。没有理想,缺乏学习动力也产生厌学。这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影响,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理想,在他们看来,学好了不一定将来能干好,索性就放弃了学习。把心思放到别处,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2. 外在原因。 (1) 家庭的原因。 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形式简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互动式激光教学游戏的未来趋势分析
- 金华东阳市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国家公务员笔试真题2024
- 2025-2026学年沪科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环境工程师资格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公务员(国考)经典例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公共卫生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线务员模拟题+参考答案
- 2025年巡查发现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不到位整改措施
- 2025年塑料加工机械项目建议书
- 温硝化制硝基苯装置的改进
-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课件
- 财务部半年度述职汇报PPT模板
- 药品种类清单
- 公共基础知识(社区工作者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GB/T 37915-2019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
- GB/T 31298-2014TC4钛合金厚板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 卡西欧gw5600说明书
- 中兴NGN培训教材 MSG9000结构原理介绍课件
- 穿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