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评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 日语10研 刘琪1021100047 “外研社翻译研究丛书”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组织国内专家撰写的以翻译学学科本体研究为主的系统的理论性论著。作为该丛书中的一部,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体现了作者吕俊、侯向群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思考的积累成果。全书由前言、五个章节和后记组成。在前言部分,作者从必要性、哲学基础、语言学基础、真理观基础、社会伦理基础等各个方面对建构主义翻译学作了简单而全面的介绍。之后来的五个章节,作者一环套一环地从翻译学的学科性质入手,对以往的几种翻译研究范式进行了反思和批判,然后在“推陈”的基础上“出新”建立建构主义翻译学。接着,作者从哲学观、理性观、语言观、真理观等方面论证了建构主义翻译学研究范式的知识基础,并专列一章,从实践诠释学的理论视角着重论述了言语行为理论和普遍语用学与翻译研究的密切关系。最后一章,面对后殖民时期弱势文化、边缘文化所面临的被消解的危险,作者提出了建立翻译伦理规范翻译伦理学,以形成公平、合理、对称的翻译环境。该书理清了翻译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将翻译学从“泛文化研究”、“泛翻译研究”的混乱形势下解救出来,使翻译学不致成为文化研究、意识形态研究的附庸。同时,该书确立了翻译学的实践诠释学基础,使翻译研究重新回到翻译的语言本体上来,恢复了实践中的语言在翻译研究的核心地位,为翻译研究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以哈贝马斯的学说为指导,通过对语文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解构主义三种范式的比较和批判,提出建构主义翻译研究范式。作者指出,到目前为止我国翻译研究已经历了三种范式的演变,即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和解构主义范式。语文学范式研究的最大特点是缺乏理论体系,其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哲学,是一种“主客不分,强调神思”的思想,对翻译的探讨只落在译者的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上。尽管该研究范式有不少真知灼见,但其重主体而轻客体、重内在精神而轻语言形式、重直觉感悟而轻理性分析的特点这决定了翻译研究不可能以此为指导;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的出现将翻译研究的焦点由对译者天资禀赋的关注转向对语言规律的分析,以工具理性和语言规律转换为主导使得语言内部结构的同一性得以强化。然而对外部语言学的忽略和排斥导致形成了语言罗格斯中心主义,这不仅忽略了语言是用于交际这一事实,同时也将影响翻译活动的社会、政治、文化因素置之度外,其封闭性与机械性禁锢了翻译这项“很可能是宇宙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人类最复杂的”精神活动;其后的解构主义研究范式颠覆了一切规则、系统、中心,它打破了语言的封闭系统,竭力倡导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消解和否定一切系统和中心为特征,使意义的生成带上了任意性色彩。但它对译者主体性的过分强调导致对潜意识的放纵和张扬,翻译研究的重心也逐渐转向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越来越缺乏具体所指,尽管其多纬度、多视角、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其对文本的偏离和对翻译本体的消解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显然,从哲学观、语言学观、理性观、真理观等各个方面看,前三种范式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能成为翻译学的主干研究范式和主干框架基础。而建构主义正是在对已有研究范式进行辩证剖析、理性思辨后提出的崭新视角。作者清醒地意识到翻译学的学科性质和翻译活动的社会实践性,从理论上阐述了建构主义翻译学的框架性知识基础,为翻译学的致思方向指明了一条道路。二重申翻译学学科的性质,强调翻译学的共识性真理观。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以对待人文社会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翻译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有其独特性,其“真理性”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真理性”,因此不应该完全以自然科学的“符合性真理观”审视人文社会科学。而长久以来,人们却总是习惯于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标准、真理观来判断和评价人文社会科学,导致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很多误区、困惑和迷茫等混乱状态。在翻译研究领域,这种混乱状态也深深地影响了学者们的致思方向,使得译者在翻译的历史上总是处于舌人、媒婆、译匠、带着镣铐的舞者的无可奈何状态。该书从共识性真理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长久以来我们以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进行翻译研究,完全以“符合性真理观”评价译文的正确与否,试图找到那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译文,才会将译者一次又一次地抛置于尴尬境地。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后,作者明确提出,建构主义翻译学在翻译标准上不仅要以“符合性真理观”考察译文知识方面的客观性,还要以“共识性真理观”考察译文“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语言只是联结外部实存世界、主体间性的社会世界以及个体主体精神世界的纽带,当人们通过交流与协商,克服差异、达成共识时,也就获得了“共识性真理”,它以现实生活世界为背景,预设了一种社会总体性的主体间性,得到了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可。人文科学的共识性真理观给译者的创造性以最大程度的解放,同时也给它以最合理的限制即要达到“共识”,所谓“共识性真理观”也就成为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在建构主义视角中,无论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是人文科学知识,其实都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人共同建构起来的”,“都是一种磋商和对话的产物,是一种在对话基础上形成的共识”。共识性真理观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翻译伦理观,还可以为翻译标准的设立提供理论平台。当然,我们要明确这一点我们强调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独特性并非要全盘否定自然科学方法论在人文科学中的运用,而只是要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限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使它不至扩展成为适于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三重申翻译活动的性质,确立翻译学的实践哲学基础。本书重申翻译活动是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看来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并无新意的认识,但当前的翻译研究恰恰忽略了这一点。随着解构主义思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忘记了翻译活动的社会实践性,以抽象而玄虚的理论探讨翻译,尤其是“意义不确定性”理论将翻译研究引向一种虚无主义。海德格尔的“先有、先见、先把握”、伽达默尔的“偏见”、尧斯的“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告诉我们,每个读者都带着他先在的知识结构进入文本,而“对话生成意义”理论认为,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于是同一部作品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的读者面前呈现出千人千面的意义。面对这种“意义不确定性”,译者陷入迷茫如果意义是不确定的,那么译者该如何着手进行翻译?然而,不确定性终究要转化为确定性,可能性终究要转化为现实性。翻译活动的社会实践性决定了翻译研究不能停留在纯理性的思辨上,其哲学基础必定是一种实践哲学。作者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和普遍语用学为基础提醒我们,在阐释文本意义时,我们不能忘记翻译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具有交往活动的社会性、实践性,因此在寻求文本意义时,我们应本着实践诠释学的观点,将重点放在“文本意义的社会性”上。建构主义翻译学继承了解构主义“对话生成意义”的观点,同时予以这个开放的、动态的意义生成过程一个制约机制交往活动的社会实践性,从而限制了对话生成意义的任意性,最终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在译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文本所生成的意义绝不是一个任意生成物,而是一个必须接受社会检验的、受社会规范制约的意义,因为任何个体都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这样,建构主义翻译学在实践诠释学的指导下,对意义的不确定性加以限制,把译者从迷茫中解救出来。建构主义翻译学的实践哲学基础还表现在它的语言观上。人类社会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交往共同体,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也是一种交往活动。交往活动离不开语言的中介。在交往活动中,语言起着沟通的作用,因而翻译研究也必须以语言研究为其核心要素,其重点即为应树立怎样的语言观。以往翻译研究语文学范式的神秘主义语言观难以形成方法论体系;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也日渐暴露出其语言罗格斯中心主义的诸多弊端;而当前解构主义范式使语言成为本体而非工具。而作者认为,由于社会交往中的个体必是社会化了的个体,所以以实践哲学为基础的翻译学语言观应是本着交往理性的社会共同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实际使用的语言它一方面应具备乔姆斯基的语言资质,掌握语言的正确用法;另一方面也应具备哈贝马斯的交往资质,遵守社会交往原则。终其本质而言,翻译活动是人类重要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翻译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思辨的玄妙立场,而应指向实践且服务于实践。实践哲学观之下的翻译活动向着现实的生活世界开放,不再拘于观念性文本,也消除了原文本与译文本的二元对立,真正成为一种人类交往实践的重要形式,最终达到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与文化互动。与此同时,实践哲学也将语言观从原来的“语义句法”模式导向了关注实际使用中语言的“语义语用”模式,从而使语言成为沟通观念性文本与现实性文本的桥梁。四借鉴哈马贝斯的商谈伦理学提出了翻译伦理学,积极应对不对称文化交流。伦理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如何在健康的社会理性中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系,与人类社会各种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将哲学与人类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实践哲学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伦理学性质。社会理性引导着人们的精神方向,实践则是人类社会理性的基础和条件。产生于实践基础之上的实践理性使人们认识到在共同的社会实践中人们的命运彼此息息相关。胡塞尔晚年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认为,欧洲科学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陷入了一种“过于重视物质”的社会功利主义之中,健康合理的社会理性日渐丧失,欧洲文明与哲学陷入深刻危机之中;伽达默尔的实践诠释学试图重新将实践理性确立为人类社会理性的根基,希望人们能够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沟通;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更是以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交往理性为基本保障,强调交互主体的交往应当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平等前提之上。当前,对解构主义反理性的反思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工具理性的批判意味着对实践理性的重新定位,使之能够对人类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在当今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有着相互融合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中,翻译伦理规范将在保护弱势文化、边缘文化,使之不致消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作者在书中说:“翻译伦理学的宗旨是建立跨文化交往活动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以承认文化差异性并尊重异文化为基础,以平等对话为交往原则,以建立良性的不同文化间互动关系为目的的构想。”按照哈马贝斯的普遍语用学和商谈伦理学的思想,翻译伦理学的理论原则首先是追求平等与公正,反对语言和文化霸权主义,反对霸权的和狭隘的各类中心主义。其次不同文化之间要相互尊重,异中求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再次,应追求交往活动的有效性。翻译伦理学就是翻译行为和活动的道德规范,也就是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交往与交流行为和活动的道德规范,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促进人类的交流和进步,缩减与消解民族之间的矛盾和为此而付出的代价”。这种价值观念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翻译学的深层理念,也是就是翻译学的灵魂。后殖民主义批评已经意识到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中心文化与边缘文化之间的不对称、不平等的交流这一事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该书作者提出了建立翻译伦理学的口号。固然,伦理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的命题陈述的不是事实,而是应然”,翻译伦理规范也只是一种号召、一种愿望,还需要人们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共同努力、众志成城。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一个重要的意识。翻译学既非语言学附庸,亦非文学的下属分支或文化研究的副产品,而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特征兼备的综合性学科。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台州市黄岩区卫健系统公开招聘卫技人员2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合作致辞发言稿
- 2025年阜阳临泉县陶老乡村干部招聘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甘肃庆阳环县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第二批)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杭州市时代小学招聘校医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鹤壁市山城区城市管理局招聘看护人员3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甘肃人力委托招聘中石油酒泉加油站加油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城市交通规划与智慧物流发展报告
- 2025年机械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中的服务产品组合优化报告
- 盛世华章迎国庆+天涯此时共中秋-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庆国庆·迎中秋主题班会主题班会
- 2026年邮政储蓄银行秋季校园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顺丰员工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02版干部履历表(贵州省)
- DL∕T 1396-2014 水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 理规范
- 行路难课件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
- 不忘初心混声四部合唱谱孟卫东编
- 防欺凌隐患排查和矛盾化解记录表
- 建设单位给施工单位的通知函范本
- 附件1建设工程项目超限判定表
- 食品安全自身检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