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MIB实现.pdf_第1页
毕业论文-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MIB实现.pdf_第2页
毕业论文-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MIB实现.pdf_第3页
毕业论文-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MIB实现.pdf_第4页
毕业论文-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MIB实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西 安安 邮邮 电电 大大 学学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论计(论 文)文) 题目: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系部:光电子技术系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科技 1002 学生姓名:陆君君 导师姓名:张新职称:教授 起止时间:2014 年 3 月 10 日2014 年 6 月 15 日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书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书 本人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 现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 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 本人完全清楚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申请学位论文和资料若有不实之处, 本人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时间:年月日 西西 安安 邮邮 电电 大大 学学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任务书任务书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陆君君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张新职称职称教授 学学院院电子工程学院系系部部光电子技术系 专专业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题题目目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任务与要求任务与要求 1.查阅无线传感网的网络管理的资料。 2.分析现有的代理节点的更新机制。 3.根据无线传感网的移动节点工作机制,设计基于分层分布式网络的 MIB 库。 开始日期开始日期2014 年年 3 月月 10 日日完成日期完成日期2014 年年 6 月月 15 日日 主管院长主管院长 ( (签字签字) ) 2014年年月月日日 西西 安安 邮邮 电电 大大 学学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计 ( (论文论文) ) 工工 作作 计计 划划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陆君君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张新职称职称教授 学学院院电子工程学院系系部部光电子技术系 专专业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题题目目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工作进程工作进程 起止时间工作内容 2014.3.10-4.11明确任务、查阅资料、制定工作计划。 2014.4.12-4.25了解 MIB 的组网构架。 。 2014.4.26-5.9分析 Sensor 与 Actor 节点之间协作机制。 2014.6.7-6.15撰写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书目(资料): 1Cross-layerQoSmechanismforheterogeneouswireless networks.pdf 2 Next generation mobility management.pdf 3 A review on mobility management and vertical handover solutions.pdf 4 An Adaptive Approach to Discriminate the Persistence of Fault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pdf 5 An overview of vertical handover decision strategies.pdf 6 An overview of vertical handover techniques Algorithms, protocols and tools.pdf 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提供上网查资料,上机编程及复印打印资料所需设备。 论文(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安排: 进行专门指导至少 1 次; 每周听取学生工作汇报; 随时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对计划的说明: 学生须严格按照计划进度完成论文,如有更改需经过指导老师同意。 指导教师签字:2014 年 3 月 5 日 西安邮电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系(部) 科技 1002班 学生姓名:陆君君学号: 05102052 指导教师:张新 报告日期:2014 年 3 月 10日 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及应用现状综述 从网络管理角度看,无线传感网的移动节点主要用于在无线环境下 进行网络性能参数的监测,而由于无线传感网的传输带宽有限,无线传 感节点的计算能力受限,这样一些资源有限因素决定了无线传感网难以 传输大量的感知数据,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可以利用远程代理节点和 近程代理节点的分层设计技术来补偿移动节点的资源受限问题,从而降 低了网络流量,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 题目的要求是查阅国内外相关资 料,根据无线传感网的移动节点工作机制,设计基于分层分布式网络的 MIB 结构,针对,当移动 AGENT 的位置更新后,能够记录相关信息,并提 取其移动机制、故障容忍性等因素,进行分析,给出结论。 要求能够了 解 MIB 的组网构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更新机制、Sensor 与 Actor 节点之间协作机制。 2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解决的思路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 性分析 1.查阅相关移动代理的实现原理资料。 2.分析无线传感网的网络管理的设计要求,设计移动代理位置更新的 模型。 3.分析现有的代理节点的移动机制。 4.给出结论。 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为理论研究,虽然属于较难范围,但是只要掌握基本知识, 思路清晰,方向把握正确,我认为其所有功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最终 得出合理结论,完成论文的书写。 3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 2014.3.10-4.11明确任务、查阅资料、制定工作计划。 2014.4.12-4.25了解 MIB 的组网构架。 。 2014.4.26-5.9分析 Sensor 与 Actor 节点之间协作机制。 2014.6.7-6.15撰写论文,答辩。 4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开题报告思路清晰,整体框架明确。同意开题,按任务书开始毕设工作。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签字):2014 年 3 月 12 日 西安邮电大学毕业设计西安邮电大学毕业设计 ( (论文论文) )成绩评定表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陆君君性别男学号05102052 专 业 班 级 科技 1002 班 课题名称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课题 类型 毕业 设计 难 度 较 难 毕业设计 (论 文)时间 2014.3.102014.3.102014.6.152014.6.15 指导教师 张新( (职称教授) ) 课 题 任 务 完 成 情 况 论文(千字);设计、计算说明书(千字);图纸(张); 其它(含附件):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分项得分:开题调研论证分; 课题质量(论文内容)分; 创新分; 论文撰写(规范)分; 学习态度分; 外文翻译分 指导教师审阅成绩:指导教师( (签字) ):年月日 评 阅 教 师 意 见 分项得分: 选题分;开题调研论证分;课题质量 (论文内容)分;创新分; 论文撰写(规范)分; 外文翻译分 评阅成绩: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 验 收 小 组 意 见 分项得分:准备情况分;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分; (操作)回答问题分 验收成绩:验收教师(组长)(签字):年月日 答 辩 小 组 意 见 分项得分:准备情况分; 陈述情况分; 回答问题分; 仪表分 答辩成绩:答辩小组组长(签字):年月日 成绩计算方法 指导教师成绩指导教师成绩20( () )评阅成绩评阅成绩30( () ) 验收成绩验收成绩20( () ) 答辩成绩答辩成绩30( () ) 学生实得成绩 (百分制) 指导教师成绩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成绩评阅成绩验收成绩验收成绩 答辩成绩答辩成绩总评总评 答 辩 委 员 会 意 见 毕业论文(设计)总评成绩(等级): 学院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字) ):学院( (签章) ) 年月日 备 注 目录目录 摘要摘要.I Abstract.II 引言引言.1 第一章第一章 :无线传感网介绍:无线传感网介绍.2 1.1 无线传感网基本概念.2 1.2 无线传感网网络管理介绍.2 1.3 无线传感网管理框架.3 1.4 无线传感网节点参数组成.5 1.5 无线传感网组网关键技术.6 第二章:网络管理和移动代理理论第二章:网络管理和移动代理理论. 7 2.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7 2.2 网络管理系统.8 2.2.1 网络管理配置.8 2.2.2 网络管理的软件结构.9 2.2.3 代理服务器.11 2.3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管理发展方向.11 第三章:第三章:SNMPSNMP 协议中的协议中的 MIBMIB 解析解析. 12 (一)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概述.12 3.1.1 SNMP 的发展.12 3.1.2 SNMP的配置.13 3.1.3 代理服务器.15 3.1.4 SNMP 的报文传输格式. 16 (二) 管理信息库MIB.17 3.2.1 SNMP 管理信息. 17 3.2.2 管理信息结构 SMI.17 3.2.3 管理信息库的结构.18 3.2.3.1 管理信息库结构概述.18 3.2.3.2 MIB 树结构.18 3.2.3.3 结合 SNMP 抓包分析 MIB 数据库的结构.21 第四章:无线传感网络的第四章:无线传感网络的 MIBMIB 实现实现. 23 4.1 有关无线传感网的网络架构.23 4.2 传感网中的 MIB 设计.24 4.2.1 MIB 的三个模块. 24 4.2.2 MIB 的基本定义. 24 4.2.3 SNMP 几种常见的消息类型. 25 第五章:第五章: 无线传感网网络管理无线传感网网络管理.26 5.1 簇结构迁移以及选举.26 5.1.1 传感网簇头的若干问题. 26 5.1.2 簇头的自动选举机制研究.26 5.1.3 簇头轮询机制.27 5.2 节点位置更新之后的 MIB 实现.28 5.2.1 由于节点故障产生的节点更新. 29 5.2.2由于节点位置变化产生的位置更新.30 6 结论结论.32 致致谢谢.3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34 I 摘要摘要 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是一种正在兴起的无线自组织网络,它由 大量的传感器组成,传感器的作用是感知周围的环境,并且能够将环境信息转换为 数据信息,通过专有网络将数据信息传输到汇聚节点进行批量处理。无线传感网被 用在很多的领域,比如空气检测、军事、灾难救援等等。无线传感网在 ISO 七层模 型所涉及的几层是:MAC 层、网络层(传感网有自己的路由协议)、传输层,以及 跨越通信层通信。本文从无线传感网应用相关、大容量、资源有限、动态变化频繁 的实际特点出发,设计一个传感网的网络管理模式,从而增强网络的可管理性以及 增加与 IP 传统网络的互操作性。 这样可以更好的触进无线传感网和物联网的融合, 更加方便的开发基于无线传感的应用开发。 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更好的监控、组织、控制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 MIB 作为网络设备以及整个网络运行状况的主要数据库,将会对各种网络变化、 警 告进行存储、汇报、处理。本文基于 SNMP 的组织架构提出无线传感网络属于自 己的一种管理信息数据库: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关键词关键词:无线传感网、MIB 实现、网络管理、智能 Agent II Abstrac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an emerging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it consists of a large number of sensors, sensor is to perceiv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can b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into data information, via the proprietary network data information is transmitted to the sink node for batch proces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us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air detection, military, disaster relief and so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re involved in the seven layer model of ISO layers: the MAC layer, network layer(sensor network routing protocol with their own), the transport layer, and across a communication layer communication. The practical featur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large capacity, limited resources, dynamic change frequently, network management model to design a sensor network, so as toenhance network manageability and increased interoperability and the traditional IP network. Fusion can better touch into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theInternet of things,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convenie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Facing the complicated network environment, better monitoring, organization,control network communication ser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IB as the main database network equipment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network, will change,of all kinds of network storage, processing, reporting a warning. This paper put forward wireless network MIB SNMP organization structure based on(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Keywords:Wireless sensor network, MIB, network management, intelligent Agent 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1 引言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尚且年轻的网络模式。它的出现和定义早在 1999 年 就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它的出现不仅是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的补充,更加是 它的一种变革和超越。以前我们可以这么说: computer is the network 而现在 这样的说法可以改变一下了: sensor is the network 。 作为一种交叉型的融合网络,无线传感网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 这样的特性使得无线传感网的网络规模还是网络容量都比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更 加的庞大。无论是 技术评论 、 商业周刊 还是 福布斯这些权威的 杂志,都明确地表明,无线传感网将会是互联网之后的发展制高点。 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无线传感网的组网、网络管理,SNMP 协议中的 MIB 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讨论移动网络中的 MIB 实现,并且探讨无线传 感网的组网机制、节点更新机制。通过上述两步对于无线传感网理论层面的学习 和研究, 基本上掌握了无线传感网的基础知识, 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其中, SNMP 协议中的 MIB 数据库组成方式对于我们的研究有指导作用,这一部分必须 要深究。其次,关于 MIB 的获取流程也要清楚,这样才能让数据互通更加合理, 高效。 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2 第一章第一章:无线传感网介绍:无线传感网介绍 1.1 无线传感网基本概念 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 )是一种容纳环境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无 线通信多种功能结合的全分布、自组织的网络。它包含有目标区域中的大量传感器 节点,这些传感器节点每一个都负责一个小区域中的环境监测、变化感知、数据收 集等基础任务。这些传感器节点之间采取的是平等的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并且节点 的数据通过多跳路由进行远程转发, 这样可以避免在长距离通信过程中因为传输距 离太长而信号衰减等问题。并且,它与我们现有的网络可以进行互通,将采集到的 数据发送到网络管理终端,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远程获取被监测区域的详细信息, 做 出相应的反应。 1.2 无线传感网网络管理介绍 无线传感网是一种特征性很强的基于应用的网络,传感网的基本特征为:范围 广、节点多、移动性强、资源节约。具体分析如下: 1)轻量级网络部署:无线传感器网资源受到限制,突出表现为电源供应缺乏、 通信能力有限、 计算和存储空间有限。 一般节点的电池由锂电池等等充电电池提供, 一般若是电池电量消耗,将无法继续工作。并且,一般无线传感网节点大小一般较 小,为了便于安装和放置。并且,节点的造价越低越好。在以上的限制条件下, 我 们的传感网必须也是轻量级的,这样才可以降低通信在器材中的损耗。 2)网络规模较大:一般用到无线传感网的地方都是大型的区域或者复杂的目 标,覆盖的地理范围也是很复杂的。所以往往无线传感节点是成千上万的。有的时 候甚至更加密集。 3)开放/可互操作性:相对于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而言,不仅在硬件平台、操作 系统或者是通信协议上都是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实现。 并且由于网络的应用 场景、用户的复杂多变的需求也导致着无线传感网的复杂度是与日俱增。而且, 为 了将集中处理的数据传输到管理端,还必须将传感网和我们传统的 2、3G 网络以 及互联网进行互联交互操作,开通一致的管理端口。 这样也就使得我们的传感网使用的协议要和互联网的协议兼容。 4)传感网节点之间必须要有相互通信的能力,并且具有相互之间相互检测存 活与否的能力。 所以,在传感网中,各个节点需要一个全局性的自我标识,类似于 MAC 地址。 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3 5)应为传感节点可能处于移动之中,所以,需要一个能够自我收敛,随机应 变的路由协议来掌控传感网络, 怎样做到收敛速度和能量消耗的中和是评价这个路 由协议好坏的标准。 6)应为硬件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在通信软件方面,需要做到统一通信才能 做到节点之间的协同工作。 总结就是,传感网络的节点必须:有统一的标识、有相同的通信协议。传感网 的通信协议必须:有监测邻居状态的机制、简单齐全的通信数据组织标准、拓扑改 变可以迅速做出反应、最好还可以与其他的通信协议兼容。 有关无线传感网络的标准协议栈,下图给出了一种有关无线传感网的协议栈。 包括两个方面:通信,管理。通信则对应于 OSI 7 层模型中的物 理层、数据链路 层、网络层和传输 层。那关于管理方面则是包括了:电源管理、移动 管理、协同 管理。传感网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向:将受到的数据提交到管理层界面,由管理 层来判断该节点如何处理该数据。 图 1-1:无线传感网络的协议栈 1.3 无线传感网管理框架 根据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 的网络管理的关键功能。我们提出以下的传感网络的管理功能管理框架。 虽然,ISO 是基于 OSI 协议来定义管理标准的,但是这也是网络管理的业界标 准,值得借鉴的。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路由 协议) 数据链路层 (逻辑标识) 物理层(无线 传输) 电源管理 移动性管理 协同操作管理 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4 表 1-1:无线传感网络的协议栈 我们 可以将基本的无线传感网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平面体系结构( flat architecture)和层次体系结构( hierarchy architecture) 。 在平面体系结构之中,所有传感器处于平等的地位,每个节点既是数据源( 传 感器可以自行从周围环境感知信息) ,作为 路由器也可以的 ( 转发邻居传送的数 据) ;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与集中节点是以多跳方式通信的。 在层次体系结构得网络,传感器被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则分为各个簇( cluster ) , 每个簇都会由规定的方式来产生一个簇头( cluster head) ; 所有簇头组成一个相当 于于统一平面的 WSN 的上层网络。 各个簇中的节点将自己的数据发送给各个簇的 簇头,集合的数据由簇头转发给汇聚节点。这种方式类似于代理的性质。 传感网体系结构也可以分为三个方式,即单层( single-tier)结构、基于簇的单层 ( single-tier cluster based) 和多个层( multi-tier) 结构。 在单层结构中,各个传感器节点完成的工作是,自行感知数据、处理数据以及 发送数据给汇聚节点; 在分簇单层结构中,一个簇由同一种类型传感器组成,不同 簇由不同类型传感器组成,汇聚节点连接到簇头( 通过网关,相当于代理节点) , 负责转发本簇当中成员节点发送的数据; 而在多层结构中,同一种类型传感器在同 一个层次自行组织,传感器若是处于不同类型则被组织到不同层次之中。 在标准的三层结构中,第一层( 最低层) 是由最普通的传感器构成,它们负责 收集简单的环境信息( 如温度、湿度、光强等),完成比较基本的任务 ; 第二层由 较复杂传感器 组成,可完成较为复杂任务,如图像感知、目标识别等; 第三层则 由更复杂的更高端的传感器组成,它们可以完成目标跟踪,识别等任务。并且一个 中心节点( center hub)包含于每一层次之中 ,它负责收集所有属于本层传感器的统 计的数据, 负责与上下层通信。 第三层的中心节点(最高层)则与汇聚节点直接连接。 配置管理 拓扑控制、识 别 故障管理 传感器物理故 障、 消息认证、 入 侵 检 测 系 统、访问控制 性能管理 传感器工作时 长、通信中的 QOS 、 网 络 QOS 感知 计费管理 互操作平台、 应用记录 无线传感网络的网络管理协议 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5 在这里我们提及一下Deb提出来的SNMP协议。 SNMP的全称是(sensor network management , 无线网络管理系统)。 这个协议提出建立 WSN 的架构分为两个方面, 两个步骤:1,定义一个可以描述传感网目前状况的网络模型,以及本传感网所提 供的一些管理功能。2,提出一个关于整个网络的状态提取机制,以及网络性能维 护机制。 SNMP 采取了两种算法:TOPDisc、Stream。 Topdisc 算法的计算原理类似于分组管理网络结构。他将网络分成了很多的簇, 使用簇来对下属的节点进行分层管理。如果想要对这个簇中的节点进行管理,那么 就得先找到这个簇在网络中的位置。这样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树形的拓扑图形。 每 个簇节点的功能是收集下属节点所感知的环境信息,并且通过 MIB 中的树目录查 找自己的上层根节点,从而将自己的数据继续上上层进行汇报。这样管理节点就可 以很轻松的管理网络构架以及获取网络探测的信息。并且,根据 MIB 中的树形目 录,管理节点也可以掌握整张网络的拓扑变化,分层结构,规模大小等等信息。 Topdisc 算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它的计算量小,管理反馈方便。另 外一个好处就是, 我们的管理节点也可以通过树目录来向自己所辖的节点发布相依 的管理信息,并且可以确保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收到此信息。大大得减少了管理节点 的资源的消耗。 而 Stream 是基于 Topdisc 协议提出来的,它的目的是一种拓扑发现算法。它 的结构类似于 Topdisc ,不同的部分在于网络查询是可以通过指定参数来的,不同 的参数将会获得不同的网络结构详细结构。 1.4 无线传感网节点参数组成 无线传感网由很多的传感节点组成,相对于每一个节点而言,他们都是一个嵌 入式操作系统,并且,采用的是迷你的小型处理器。每一个节点都是采用的是小型 供电系统进行供电,而且如果节点在移动中,环境因素的变换会导致节点可工作时 间的下降。所以,节点的功耗,电池状态需要进行实时监控。 无线传感器的基础传感节点, 通常是包含有四个小部分: 数据的采集收取单元、 能量供应单元、处理单元、数据的传输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功能模块如下表所示: 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6 表 1-2 无线传感网的功能模块 下图是无线传感网的节点结构图: 传感器AD/ACCPU/存储器网络MAC收发器 能量供应单元 图 1-2 :无线传感网节点结构图 1.5 无线传感网组网关键技术 在无线传感网络中, 对于网络的网络协议有两个重要的技术难点: 一个是如此 多的节点如何自己生成拓扑。另外一个问题是,在网络拓扑已知的情况下,如何将 数据准确的发送到制定节点上。 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到我们的无线传感网 MIB 实现问题中可以分解为: 无线传感网节点 单元组成 数据采集单元 负责采集外部的环境信息,比如温度、湿度、 压力等等。 并且采用 AC/DC 转换将模拟的信号 转换为了电信号。 处理单元 整个节点的核心部分,包含两方面:微处理器 和存储器。小型的处理器采用的一般都是 TI 公 司的 MSP 430 等低功耗处理器。 数据传输单元 相当于网络中的接口,无线传感器一般采用的 天线传输。这个部分是功耗的一大块,所以这 部分的设计尤为重要。 能量供应部分 电池、或者太阳能电板。 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7 1,每一个节点都必须有一个自己的标识,而且这个地址是全网唯一的。 2, MIB 中的设备标识必须是全网通用的。 也就是说,通信协议必须是兼容的。 3, 数据库中包含有自动选举机制的参数,方便若是分层网络的簇头选举 。 4, MIB 中生成了包含网络拓扑的树信息,如果可以结合路由协议将大大方 便网络管理。 第二章:网络管理和移动代理理论 2.2.1 1. .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 现代通信业,因为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结构变得非常庞大,并且待 处理的数据也是逐渐增加的, 所以, 需要非常智能并且合理的网络管理技术来对 现有网络进行管理。 网络管理的 功能可以概括为 OAMP, 即网络的运行(Operation) 、数据的 处理(Administration) 、网络硬件,软件相关的维护(Maintenance) 、相关服务 的提供(Provisioning)等等所需求的各种活动。 我们熟知的OSI 组织已经在积极努力的提出规范的网络管理的 相关标准。 下面是对于两项组织的提出的标准。 ISO 和ITU-T制订的两个重要标准是: 表2-1:ISO和ITU-T的重要标准 (1)ISO 9595ITU-T X.710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定义CMIS (2)ISO 9596ITU-T X.711公共管理信息协议规格说明CMIP 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8 如下图,表明了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这是基于ISO 架构来提出的。虽然是OSI 环境之下,这种定义也是可取的。并且现在的网络管理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分类进 行工作的。框架图如下: 表2-2 :OSI框架下的网络管理结构 故障管理故障管理 故障检测,故障修复,等等发现并且解决某些不正常的报警。 计费管理计费管理 对于某一些需要付费才可以进行的活动按照移动的规则进行收费。 配置和名称管理配置和名称管理 对于网络节点的参数进行明细化,在设备进行初始化、打开网络接口、关机等 操作的时候, 对节点的物理、 软件信息进行识别以及整理。 如果有需要的即时响应, 如果参数变化的,向管理端进行汇报。 性能管理性能管理 对于网络整体性能的一个详细的参数,其中包括了节点的性能、网络拓扑的性 能。 并且,可以根据某些模型,分析出网络的一些走向,这对于网络管理端是非常 重要的,这样可以对网络进行预期的改变,来避免性能的下降。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 争取按照:合理 合法 的接入、数据传输到安全,准确的管理端、未被授权的 人或者访问将会被禁止的策略来对网络进行合理的管理。 2.22.2 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包括了两个方面:网络的实时监控、网络的控制工具。网络的管 理软件被存放于专门提供的工作站之上。而且,网络监控的功能是集成在每一个的 节点之上的,因为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对网络进行感知,并且,可以将感知的变化以 及故障发送给管理控制者。 2.2.1 网络管理配置 下图是网络管理的基本结构。如上2.2所述,每一个节点都是具有着网络管理功 能的软件(NME,Network. Management Entity.) ,在网络的整体构架之中,用于网络 管理功能的管理主机是必要的,在这些管理PC上,拥有专业的网络监测、控制的软 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9 件(NMA、Network .Management Application) 。现在的网络管理软件都是基于GUI 的图形化的软件,所以网络管理也是日渐的简单方便了。 网络 图2-1 :网络管理结构图 NMA:网络管理应用程序 NME:网络管理实体 APPI:应用程序 Comm:通信软件 OS:操作系统 在网络之中,有一个模块是很特殊的,那就是代理节点:(agent),代理的功能 是在单一的节点上实现的,并且代理并不是只做代理的功能,它还是一个正常的服 务节点的 2.2.2 网络管理的软件结构 NMA NMEAPPI OS NMEAPPI OS NMEAPPI OS NME COMM OS 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10 统一用户界面 网络管理信息到用户的表示 网络管理应用网络管理应用 应用元素应用元素应用元素 网络管理数据传输服务 MIB访问模块通信协议栈 管理被管理网络 信息库 图2-2 :网络管理软件结构 1.用户表示软件 用户表示,顾名思义,就是将用户的信息进行量化并且向管理端进行汇报的 一个软件。 2.网络管理软件 代理这样的2层节点和管理端的一种通信软件。 无线传感节点位置更新的 MIB 实现 11 3.网络管理支持软件 想要管理网络,那么就要对网络有一个大体的,详细的了解。这就是我们所 熟知的MIB 管理数据库了它的全称是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在MIB之中, 存储了所有的节点的详细的配置信息以及它的其他参数。 如果要 对网络进行管理,那么就要求管理端需要可以读取、识别这样的数据库中的提供的 信息。 2.2.3 代理服务器 如图,表明了每一个被管理的节点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