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铝塑型材的锯切数控系统.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铝塑型材的锯切数控系统.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铝塑型材的锯切数控系统.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铝塑型材的锯切数控系统.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铝塑型材的锯切数控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前 言1.1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状况和成果众所周知,“机床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科学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确定为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通过国家相关计划的支持,我国在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创造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第一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复合加工、五轴联动、数字化设计以及高速加工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自主开发了包括大型、五轴联动数控加工机床,精密及超精密数控机床以及一大批专门化高性能机床,并形成了一批中档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第二关键功能部件的制造质量、技术水平功能逐步完善,逐年稳步提高,部分性能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了高速主轴单元、重载直线导轨、高速导轨防护装置、高速滚珠丝杠、直线电机、数控转台、A/C 轴数控铣头、高速工具系统、刀库与机械手、数字化量仪等高性能功能部件样机,他们之中有的品种已实现小批量生产。第三中高档数控系统开发研究与应用取得一定成果。通过自主研发或与国外开展技术合作,在中档数控系统的开发和生产上取得明显进展。初步解决了多坐标联动、远程数据传输等技术难题;为适应数控系统的配套要求,相继开发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和主轴交流伺服12与国外的差距第一供应能力不足的高档数控机床。尽管我国机床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数控化率稳步提高,但由于机床消费和生产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明显。目前,国内对中高档机床的需求量逐渐比低档机床要多,但是国产数控机床仍然以低档机床为主,高档数控机床大部分仍然进口。第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长久以来,我国机床制造业的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工作主要在行业性的研究院所里进行。能力薄弱,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差,低水平生产能力低,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缺乏优秀技术人才。虽然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通过技术引进、海内外并购重组以及国外采购等获得了一些先进数控技术,但缺乏对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忽视了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慢。第三产品可靠性、质量和服务等能力不够。国产机床在质量、交货期和服务等方面与国外著名品牌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质量方面,国产数控系统的可靠性指标MTBF 与国际先进数控系统相差较大。国产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的MTBF 与国际上先进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在交货期方面,绝大多数企业由于任务重拖期交货。服务体系不健全,在市场开拓、成套技术服务、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不能满足市场快节奏和个性化的要求。(4)功能部件发展滞后。机床是由各种功能部件(主轴单元及主轴头、滚珠丝杠副、回转工作台和数控伺服系统等)在床身、立柱等基础机架上集装而成的,功能部件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机床整体技术与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发展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所以功能部件的创新也深深地影响着数控机床的发展。我国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已有一定规模,电主轴、主轴单元、数控系统等也有专门的制造厂家,其中个别产品的制造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上,我国机床功能部件发展缓慢、品种少、产业化程度低,精度指标和性能指标的综合情况还不过硬。目前,滚珠丝杠、数控刀架、电主轴等功能部件仅能满足中低档数控机床的配套需要。衡量数控机床水平的高档数控系统、高速精密电主轴、高速滚动功能部件等还依赖进口。1.3、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策略近年内,以轿车制造业为代表的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为机床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同时,要满足我国重大基础制造和国防工业领域对高档数控机床的巨大需求,摆脱对国外高档数控机床的依赖及垄断,必须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及相应高性能功能部件的关键技术。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机为牵引,统筹考虑数控系统与功能部件、关键部件与主机,推行数字制造;以功能部件为基础,以共性技术为支撑,加速振兴我国机床制造业。1 提高数控机床产品的自主开发、制造能力。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必须快速提高数控机床产品的自主开发、制造能力。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必须与数控机床和功能部件的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要以高档数控机床发展为主攻目标,提高整机可靠性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国产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的配套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在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中的配套能力;加强数控机床基础开发理论的研究、基础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软件开发,搞好行业标准和专利工作,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夯实基础。2以功能部件为基础,以关键共性技术为支撑。数控系统、关键部件、功能部件都是发展高档数控机床的基础,当前我国在这方面发展十分薄弱,已成为制约数控机床发展的瓶颈,必须加快发展,提高专业化、批量化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产品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依赖于核心技术的掌握,依赖于共性技术的支撑。基础技术研究是机床整体水平提高的前提和保障,是机床设计的关键和基础,对于我国机床行业迈上新台阶,解决机床开发中低水平重复和附加值低等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 加快技术引进与国际合作。为了较快得到最新技术,企业可直接与国外科研院所和国外一流企业合资、合作,以市场换技术,以有限的资金换取无限的发展,实现主流产品生产的高起点、成批量、专业化。在引进与合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某些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国外先进技术有引进的可能,则通过引进技术,加强消化吸收,实现再创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技术基础较好的领域,集成现已形成一定优势的技术与用户结合,产学研结合,开发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力求在原始创新上取得突破。1.4、国产数控机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数控机床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主流装备,国产数控机床的发展经历了30年跌宕起伏,已经由成长期进入了成熟期,可提供市场1,500种数控机床,覆盖超重型机床、高精度机床、特种加工机床、锻压设备、前沿高技术机床等领域,产品种类可与日、德、意、美等国并驾齐驱。特别是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超重型机床、立式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领域部分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五轴(坐标)联动数控机床是数控机床技术的制高点标志之一。它集计算机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和精密加工技术于一体,应用于复杂曲面的高效、精密、自动化加工,是发电、船舶、航天航空、模具、高精密仪器等民用工业和军工部门迫切需要的关键加工设备。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应用,其加工效率相当于2 台三轴机床,甚至可以完全省去某些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投资,大大节约了占地空间和工作在不同制造单元之间的周转运输时间及费用。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品种日趋增多,国际强手对中国限制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五轴数控铣床、五轴龙门铣床、五轴落地铣镗床等均在国内研制成功,改变了国际强手对数控机床产业的垄断局面。2数控机床设计概况用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时,第一应该将需要加工的零件的工艺信息和几何信息变成加工程序,由输入部分进入数控装置,经过数控装置的运算、处理,然后按照各个坐标轴的分量送到各轴的驱动电路,将他进行转换、放大处理进行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进而带动各轴运动,同时进行反馈控制,可以使刀具和工件及其他辅助装置严格的按照所规定的加工工序进行加工,从而加工出所需零件的全部轮廓。同时数控机床具有良好的韧性,如果加工对象变了的时候,你只要重新写加工程序就可以了,原先使用的程序你可以储备起来以后再用,不用再像组合机床似得那样对新的加工对象来设计新的加工机床,这样就使得生产所作的准备用的时间太长。通常我们所说的经济型的数控车床,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和提高被加工零件的精度,我们通过俩方面来实现它:第一,就是系统的控制精度,第二就是机床本身的机械传动精度。数控车床本身的进给传动系统,因为要对进给位移的位置和速度同时实现自动控制。所以数控车床和普通的车床相比就应该有更加好的精度要求,来确保机械传动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的平稳性能。机械传动系统的数控改造有哪些要求呢,第一应该采用低摩擦的传动副,例如滚动导轨和滚珠丝杠螺母副,这样可以减小摩擦力。第二,应该用最佳的降速比,为了使机床能打到它所要求的脉冲当量,是运动位移尽可能的达到要求。第三,尽量减短传动链同时用预紧的办法提高传动系统的刚度。第四,应该消除传动间隙,这样可以减小反向行程误差。比如用消除间隙的连轴节和减少传动齿轮的间隙的机构等。第五,应该满足低的震动和高的可靠性反面的要求。比如选用间隙小、传动精度高的、平稳度高的、效率高的和传动扭矩大的传动元件。根据目前国内的情况,通过应用方面的考虑,可以用更换滚珠丝杠来代替原机床上的T型丝杠。也可以对原机床上T型丝杠加以修复。数控机床通常由控制介质、控制装置、伺服系统和机床组成机床本体的个机械部分。3.锯切数控机床结构机床主要由锯头、床身、托料架、控制柜等部分组成。如图锯切数控机床锯头床身托料架等1)锯头左锯头是固定锯头,右锯头是活动锯头,可在圆导轨上左右移动,各锯头由摆角机构、进给系统、工作台、工件夹紧系统、锯片、锯罩等构成。摆角机构用气缸驱动,它用限位块定位。进给系统用气缸驱动,它是直线式进给。锯片用主轴电机驱动,进给系统锯头的核心部件是进给系统,使用中应重点保养和维护。工作台用来对型材进行支撑、定位及安装夹紧机构,锯罩用来防护及集屑。床身床身是由低碳钢板经折弯成型后焊接而成的,内部布置有加强筋板,焊接后,经人工时效处理,保证了床身有足够的刚性。2). 床身床身是使用低碳钢板经折弯成型然后再进行焊接而成,内部布置添加了加强筋板,焊接后,经人工时效处理,可以使床身有足够的刚性。3).电控柜电控柜上安装有操作面板,操作控制元件装于操作面板上,切割工件时,操作人员须按操作程序按动按钮,以完成型材的切割加工。电控柜可在床身的一定范围内左右滑动。我们这次设计的机床使用于铝塑型材45、22.5、90的切割加工,这种机床传动和进给使用MCX312数控系统控制,它具有高精度的下料尺寸,操作简单,性能可靠,技术先进等优点,它使用硬质合金锯头切削,这样就使得它切削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特点。铝塑型材加工中心示意图4.系统操作说明4.1开机首先将设备接通电源,然后把操作面板上的钥匙开关旋转接通位置,系统通上电。系统通上电后,等待几秒钟后,这是屏幕将出现运行界面,如图4.2.运行画面的使用说明最上两行是使用者注意事项,提示操作者注意操作,以避免引起错误的操作!第三行指系统有四个画面,此时操作者可根据需要按动所需要的触摸键:1.运行画面:即为正常加工自动操作时使用2.手动画面:即为操作者初次调试设备。具体操作详见3项手动画面使用说明3.设定画面:即对加工方式的编辑及参数设置,具体操作详见4项操设定画面使用说明4.帮助画面:即对现场系统操作的说明屏幕下边几行,分别表示当前系统输入输出工作状态,包括左右切锯(开关),左右摆角(开关)等状态。它的型材加工方式分为三种:手动、单送、段送。操作者可根据需要按动所需要的触摸键。屏幕的下边最后一行,表示当前在编程或设置中加工状态参数4.3按下“左直角”摆角气缸工作,机头会摆到限位开关自动断电。这时左机头处在90位置上。右直角按下“右直角”摆角气缸工作,机头会摆到限位开关自动断电。这时右机头处在90位置上。左45度按下“左45度”电磁阀通电,摆角气缸会工作。这时左机头处在45位置上。 左67.5度按下“左67.5度”电磁阀通电,摆角气缸会工作。这时左机头处在67.5位置上。 右67.5度按下“右67.5度”电磁阀通电,摆角气缸会工作。这时右机头处在67.5位置上。左护罩按下“左护罩”电磁阀通电,护罩气缸会工作。这时左机头护罩落下。然后再点动后返回右护罩按下“右护罩”电磁阀通电,护罩气缸会工作。这时右机头护罩落下。然后再点动后返回 左压紧按下“左压紧”电磁阀通电,压紧气缸会工作。这时左机头压紧型材。再点动后返回右压紧按下“右压紧”电磁阀通电,压紧气缸会工作。这时右机头压紧型材。然后再点动后返回 料托按下“料托”电磁阀通电,料托气缸工作,可以防止长料下垂,然后再点动后返回锁料按下“锁料”电磁阀通电,锁料气缸工作,这时托料架压紧型材。然后再点动后返回抽料 按下“抽料”电磁阀通电,抽料气缸工作,这时锁住型材往后走。然后再点动后返回按下退 按下退控制右机头向后移动,按下走,然后抬手停。按下进然后按下进控制右机头向前移动,按下走,抬手停。 左工进左工进控制左机头向前进给,按下走,然后抬手停右工进右工进控制右机头向前进给,按下走,然后抬手停左锯头开/关按下“左锯头开/关”,左机头电机运转。再点动后停止右锯头开/关按下“右锯头开/关”,右机头电机运转。再点动后停止4.4.设定画面的使用说明按下设定画面,系统会出现以下画面:设定画面是由段送设置、单送设置、监控画面、排料操作、和排料画面组成。操作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动所需要的触摸键4.4.1断送设置在设定画面菜单下,点动“段送设置”系统自动出现以下画面:段送加工是一种连续切割的工作方式。可以输入四种不同型材长度连续切割。通常用来做角码或中挺。段送加工时,双机头必须呈90度角(系统会自动调整为90)。其操作加工顺序如下;A设定总长设定总长为坯料型材的长度,长度范围直角锯口长度至6500mm,设定过短会有指示灯显示。单位0.01B输入四种型材的长度,并分别输入各种型材的段数。系统并计算出剩料长度。单位0.01C 当回到运行画面,按“到位”系统首先将右机头走到设定总长度的位置D放入设定总长度的型材。按下【压紧工进】按钮。F双手按下两个【压紧工进】按钮。G 左机头开始锯进,当碰到左工位后,锯进退,再碰到左原位开关时,加工段数加1。H开左压紧。注意:在段送加工过程中,两个护罩是打不开的I 右机头(右机头的压紧未松)左行一个段料长度。J左机头压紧。K循环重复执行G项内容,直到段料加工的段数结束时才行L如果段送加工的段数结束,打开左右压紧和护罩。M脚料长度脚料长度为切割完各种型材后剩料料头,脚料长度不能小于直角锯口长度,否则不能启动,设定过短会有指示灯显示。单位0.01N直角锯口长度直角锯口长度为两锯头允许切割的最小长度。O段数复位段数显示为执行段送前切的段数,回参不复位,为切割大量同种型材进行统计,需要手动复位。4.4.2单送设置在设定界面菜单下,按下“单送设置”,系统会出现以下界面:单送设置加工,执行一条工艺文件中的指令,它的操作顺序如下:A将长度、高度和左右角度设置输入之后,返回到运行界面按下“到位”,右机头走到所切割的位置。B 待操作者放入型材后,单手按外接【压紧工进】任何一个按钮,再双手按另一【压紧工进】按钮,这时左右锯头进给,碰到限位后,锯进退,碰到原点限位后,加工段数加1,打开护罩并压紧。C单送加工可在运行画面直接输入长度、高度。待操作者放入型材后,开始加工。具体步骤与4.2.2相同。D 其他参数设置锯口设置右机头在参考点锯切90度时锯口长度;气缸长度为抽料气缸的行程长度(用于锯切小于锯口长度型材时使用);校正设置为机头在45度67.5度时机头不到位的补偿长度。锯片厚度在更换锯片时如果厚度有变化应进行设置(此设置用于段送方式)。注:由于系统参数的修改将影响进给的范围及尺寸的准确性,建议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44.3.在设定界菜单下,按下“排料操作”进入程序编辑过程中,见如下画面:排料操作选择是在单送方式下执行,可以进行单送下料作业单。总共存储15种型材,选择加工品种的时侯,任何一种品种都可以进行互相切换。所以它操作方便的同时又有很强的使用性。A按照零件的设计要求输入型材高度、长度、角度及段数之后,按下“定位”进行右机头的到位,定位指示灯亮起。设置尺寸过短或过长会有指示灯提示。B 当操作者放入铝塑型材之后,单手按外接【压紧工进】任何一个按钮,再双手按外接【压紧工进】另一个按钮,左右锯头进给,碰到工位限位后,锯进退,碰到原点限位后,加工段数加1,打开护罩与压紧。C循环重复执行2项内容,直到加工结束才可以。D如果第一行设置品种未操作完,这时就不需要再做了,可选择下面任何一种品种。具体操作如1、2和3项内容相同。44.4.监控界面按下“监控画面”操作系统出现以下界面:监控画面显示目前系统开放的硬件资源,在监控画面下,可以检查接口:输出检查;当系统处于当前工作状态,PLC控制器输入点所对应的指示灯会亮,这样有利于诊断控制器是否有输出。输入检查:当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是,PLC控制器输出点所对应的指示灯会亮。这样有利于诊断控制器是否有输入。4.4.5 .排料画面按下“排料画面”系统会出现以下画面:A排料界面是对三种型材但是用同一长度的坯料来切割的顺序。可以输入三种不同型材的段数、长度及左右的角度。此时,系统提示输入内容:坯料长度:坯料长度输入长度是去掉料头后的长度。坯料高度:各种型材段数、长度及高度:输入三种型材长度应按长到短的顺序排列。B待输入正确后,按“排料”系统开始排料。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所需坯料的根数。系统会出现以下画面:1. 按照坯料上先切最长的型材的排列顺序,剩料再切最长的型材,其剩料再切最短的型材。2. 在排料过程中根据三种型材的段数和长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多种排料方式,左边显示的即为排列好的切割顺序。3. 型材剩料是在排料后剩余的型材,所以剩余每种型材均不够一根坯料的长度的时候,可在一根坯料内切割完。5.编 程下面是程序的一部分P13=0; /312的RESETN复位信号P16=0; /312的BUSYN忙信号P30=1; /312的控制伺服驱动器ENABLE=1mDelaymS( 1 ); /延时P13=1; /进入工作状态 mDelaymS( 1 ); /延时 P16=1; /312进入不忙状态,可以接收数据 P30=0; /312的控制伺服驱动器ENABLE=0mwrite(WR0HRR0H,0x80); /312复位/*P5=0x61;P6=0xFF; mDelaymS( 1 ); /延时 P5=0x7F; /P4=0x7F;P7=0x80;mDelaymS( 1 ); /延时 P4|=0x80; mDelaymS( 1 ); /延时 P5|=0x80; / */ / for(i=0;i10000;i+)/ mDelaymS( 10 ); /延时10msmwrite(WR0HRR0H,0x01); /312指定第一轴X为当前轴mwrite(WR0LRR0L,0x0F); /312的命令0FmDelaymS( 10 ); /延时10msmwrite(WR1HRR1H,0x00); mwrite(WR1LRR1L,0x00); /312模式寄存器1设定0x0000mDelaymS( 10 ); /延时10msmwrite(WR2HRR2H,0x01); mwrite(WR2LRR2L,0x40); /312模式寄存器2设定输出脉冲加方向模式,高电平正方向mDelaymS( 10 ); /延时10msmwrite(WR3HRR3H,0x00); /312mwrite(WR3LRR3L,0x10); /312模式寄存器3设定0x0010定量脉冲输出方式mwrite(WR4HRR4H,0x00); /312mwrite(WR4LRR4L,0x00); /312模式寄存器4设定为0x0000mwrite(WR7HRR7H,0x00); mwrite(WR7LRR7L,0x02); mwrite(WR6HRR6H,0x71); mwrite(WR6LRR6L,0x00); /312的倍率50mwrite(WR0HRR0H,0x01); mwrite(WR0LRR0L,0x00); /312设置倍率R00h mwrite(WR6HRR6H,0x02); mwrite(WR6LRR6L,0x20); /312加速度:3400000(pps/S)/125/50=544mwrite(WR0HRR0H,0x01); mwrite(WR0LRR0L,0x02); /312设置加速度A02h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mwrite(WR6HRR6H,0x00); mwrite(WR6LRR6L,0x0A); /312初始速度:500PPSmwrite(WR0HRR0H,0x01); mwrite(WR0LRR0L,0x04); /312设置初始速度SV04h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mwrite(WR6HRR6H,0x1A); mwrite(WR6LRR6L,0x04); /312驱动速度333KPPSmwrite(WR0HRR0H,0x01); mwrite(WR0LRR0L,0x05); /312设置驱动速度V05h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mwrite(WR7HRR7H,0x00); mwrite(WR7LRR7L,0x06); mwrite(WR6HRR6H,0x1A); mwrite(WR6LRR6L,0x80); /312的输出脉冲个数400Kmwrite(WR0HRR0H,0x01); mwrite(WR0LRR0L,0x06); /312设置输出脉冲数P06h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mwrite(WR0HRR0H,0x01); mwrite(WR0LRR0L,0x3B); /312设置减速有效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mwrite(WR0HRR0H,0x01); mwrite(WR0LRR0L,0x20); /312设置正方向定量驱动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 /* WR0HRR0H=0x80; WR0LRR0L=0x00; /312复位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WR0HRR0H=0x01; WR0LRR0L=0x0F; /312指定第一轴X为当前轴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WR1HRR1H=0x00; WR1LRR1L=0x00; /模式寄存器1设定0x0000 WR2HRR2H=0x01; WR2LRR2L=0x40; /模式寄存器2设定输出脉冲加方向模式,高电平正方向 WR3HRR3H=0x00; WR3LRR3L=0x10; /模式寄存器3设定0x0010定量脉冲输出方式 WR4HRR4H=0x00; WR4LRR4L=0x00; /模式寄存器4设定为0x0000 WR7HRR7H=0x00; WR7LRR7L=0x02; WR6HRR6H=0x71; WR6LRR6L=0x00;/倍率50 WR0HRR0H=0x01; WR0LRR0L=0x00;/设置倍率R00h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WR6HRR6H=0x02; WR6LRR6L=0x20;/加速度:3400000(pps/S)/125/50=544 WR0HRR0H=0x01; WR0LRR0L=0x02;/设置加速度A02h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WR6HRR6H=0x00; WR6LRR6L=0x0A;/初始速度:500PPS WR0HRR0H=0x01; WR0LRR0L=0x04;/设置初始速度SV04h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WR6HRR6H=0x1A; WR6LRR6L=0x90;/驱动速度340KPPS WR0HRR0H=0x01; WR0LRR0L=0x05;/设置驱动速度V05h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WR7HRR7H=0x00; WR7LRR7L=0x03; WR6HRR6H=0x0D; WR6LRR6L=0x40;/输出脉冲个数200K WR0HRR0H=0x01; WR0LRR0L=0x06;/设置输出脉冲数P06h mDelaymS( 10 ); /延时10毫秒 WR0HRR0H=0x01; WR0LRR0L=0x3B;/设置减速有效 WR0HRR0H=0x01; WR0LRR0L=0x20;/设置正方向定量驱动 */ 6.结 论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综合使用了课程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设计中,掌握了设计的一半能力,充分运用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设计也使我对在学校内所学到的知识有了一次更大的了解,这次设计培养了设计工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分析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的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次设计的铝塑型材的锯切数控系统,在当前的社会生产生活中,铝塑型材由于其自身优良的工艺和使用性能,(1)隔热保温性能好;由于内侧采用了PVC材料,加之独特的二至四腔结构,割断了外层铝合金的热传导,是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2)抗风压强度高;外侧的铝合金型材和内层的塑料异型材全部使用专用插角连接,抗风压程度可达国家一级标准(3)水密性、气密性佳;严密而合理的排水设计不仅防止了雨水的侵入,同时也解决了雨水一旦侵入后不能顺利流出问题。新型的密封结构设计,大大地提高了窗户的密封性,这样就可以阻断风沙和飞尘的进入。因此铝塑型材越来越受到广大使用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